煙雨碉樓之二——驚艷古鎮赤坎

作者: 萬葉輪香

導讀從馬降龍碉樓群到赤坎古鎮只有幾公裡而已,對於這個地點本來沒有抱任何的期望。雖然知道這裡是很多大片的拍攝基地,但從來都不屑參觀任何的影視城,覺得做作的痕跡太多,所以買套票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選擇影視城。只是因為看到網上有推薦這裡的煲仔飯和街頭小吃,而這裡剛好處在我們選擇的兩個景點之間,時間也恰好,所以選擇了來這裡解決午餐。而赤坎古鎮是完� ...

從馬降龍碉樓群到赤坎古鎮只有幾公裡而已,對於這個地點本來沒有抱任何的期望。雖然知道這裡是很多大片的拍攝基地,但從來都不屑參觀任何的影視城,覺得做作的痕跡太多,所以買套票的時候根本就沒有選擇影視城。只是因為看到網上有推薦這裡的煲仔飯和街頭小吃,而這裡剛好處在我們選擇的兩個景點之間,時間也恰好,所以選擇了來這裡解決午餐。而赤坎古鎮是完全免費的。

很順利沿國道返回,按路牌指示找到了赤坎。一開進赤坎,就看到窄窄的街道兩邊都是柱腳高高的騎樓,全都是解放前的風格,看上去和老上海和武漢步行街的風格很像,但是顯然沒有經過任何的翻新和修繕,也沒有像周莊等古鎮一樣到處安裝了空調等現代設備。

和幾乎無人居住的馬降龍不同,這裡顯然是很真實的小鎮生活,有小小的店鋪,有悠閑的本地人,有街角的垃圾堆,有鎮上的小學。車緩緩的駛在成排相連的騎樓間,總讓人覺得回到了上個世紀,自己應該穿一身旗袍,著一雙布鞋,輕輕下車,迎著細細的雨絲,撐一把油紙傘,在古舊斑駁的騎樓間漫步。

見過中西合璧的建築群,從武漢、上海的繁華,珠海梅溪牌坊的大氣到廈門鼓浪嶼的精致,只有赤坎這麼樸實自然。

帶著飢餓的腸胃,一路尋找著倍受推崇的“永利隆”本地餐廳,終於在兩次問路後找到了江岸後街,已經新裝改牌的“成利隆(原永利隆)”。聽本地人說他們平時吃飯也大多會選擇去這家。不過一路過來確實也只見到了大概幾間餐館,然後就是這家以做煲仔飯出名的永利隆了。已經過了午飯時間,店裡人不多,旁邊的一桌看上去也是外來的游客。看了看店裡的餐牌,真的很劃算,我們都點了自己喜歡的混合煲仔飯,10元一份,另加一個湯和一個青菜。飯是現點現配現用柴火燒的。趁著煮飯的空隙,我來到不遠的街邊,找到街邊的小吃檔,一片很大的圓鐵片上用油煎著當地才有的特色小吃:豆腐角、青椒、魚仔、餛飩。每份5元,有足足一快餐盒,可以選擇撒胡椒。帶著這些美味回到餐廳,湯和青菜已經上桌了,味道鮮美,分量十足。一碗熱湯下肚,煲仔飯也做好了,一開蓋就聞到撲鼻的香氣,味道真的很好,同煮在菜面下的米飯也油滋滋的透足了味道。外帶回來的青椒鮮脆、魚仔鮮美、豆腐鮮嫩、餛飩鮮香,所有的食物都那麼好吃,很好地滿足了我們飢餓的胃。

說不出赤坎有什麼好,反正能深深地吸引人。吃過飯,我們卻不想那麼快離開,冒著毛毛雨開始在小鎮裡晃蕩,在小巷裡轉時抬頭看見一個鐘樓,朝著它走過去,到河畔橋邊,一轉彎,居然發現了當地的文化坐標之一“司徒氏圖書館”,保存的相當好,庭院干淨整潔,而且這個圖書館現在仍然使用,我們看到有幾位老人在裡面讀書看報。這個圖書館讓我突然明白為什麼赤坎讓人覺得不同,讓人覺得留戀。是可以共享的書香,是讀書人的淡泊。據說鎮上還有一處“關族圖書館”,不管是什麼原因,對一個小鎮而言,自古就有公眾的讀書氛圍,總是一件可喜可賀的事情。

赤坎就像是買東西時的贈品,卻發現比正品更好,真正是這次旅行中的驚喜之處。每次旅行都需要驚喜和意外,不是嗎?

帶著這意外的驚喜,我們作別赤坎,去往開平之行的最後一站——自力村。


精選遊記: 開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