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王行宮游

作者: 魯大鑫

導讀河川兩岸條形的田塊裡,粗壯的“苞谷娃”伸著腦袋,向南來北往的旅人行注目禮。彎著腰身的谷子,搖曳著沉甸甸的谷穗兒,向行人點頭打招呼。金燦燦、齊刷刷的秋稻,散發著將熟未熟的誘人清香。往日光禿禿的黃土高坡,野草與樹叢相間相依,守護著穿城而過的無定河、銀河、飲馬河。車水馬龍的九龍大橋,橫跨210國道,氣勢如虹。銀州路、盤龍路、行宮路、治黃路、� ...

河川兩岸條形的田塊裡,粗壯的“苞谷娃”伸著腦袋,向南來北往的旅人行注目禮。彎著腰身的谷子,搖曳著沉甸甸的谷穗兒,向行人點頭打招呼。金燦燦、齊刷刷的秋稻,散發著將熟未熟的誘人清香。往日光禿禿的黃土高坡,野草與樹叢相間相依,守護著穿城而過的無定河、銀河、飲馬河。車水馬龍的九龍大橋,橫跨210國道,氣勢如虹。銀州路、盤龍路、行宮路、治黃路、青年路縱橫有序,被街燈、行道樹、立交橋、街心噴泉、如花似錦的導流島裝扮得靚麗多姿。濱河公園裡,掩映蒼翠的樹叢,姹紫嫣紅的花叢,留連悠閑的男女,圖畫似地把山丘與街衢融為一體。灰頭土臉的模樣連同貧瘠,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一街兩行裝飾嶄新的店鋪門面,店主人笑臉迎客,溫和熱情,跟早先外地客車、貨車路過時,男人大大咧咧橫在公路上,愣是同汽車司機吵鬧的情形,判若兩地。這就是無定河中游的銀州鎮,18年前我匆匆而過留下轍跡沒留下足跡、只有夢裡依稀的闖王騎馬雕塑的那個“英雄縣”。米脂來歷不凡。北周保定三年(公年563年)“置銀州”,唐銀州轄地相當於今米脂、佳縣兩縣合計面積。北宋置“米脂砦”,金改名米脂縣。米脂古代誕生了兩位聞名天下的人物: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的貂蟬,明末義軍領袖李自成。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其地生養的女孩兒,水靈靈,凝脂白,艷麗賢慧,善解人意,可謂“米脂婆姨”甲天下;生養的男子漢,虎頭虎腦,氣昂昂,敢怒敢愛,志向遠大,可謂“米脂丈夫”多作為。為著彌補上次路過米脂沒有停腳的遺憾,趁中秋剛過天高氣爽,我與幾位老報人結伴,由楊家溝出發,直馳盤龍山南麓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闖王行宮。

闖王行宮是一座依山而築的明清建築群,由宮前廣場仰視,亭台廊榭層層疊疊,樓館殿堂櫛比鱗次,既有與白雲觀、二郎廟相似的雄偉氣勢,又有高聳巍峨、孤傲簡約的嚴謹布局。玉皇閣上,倚欄眺望,山城街衢、城外重巒,盡收眼底。

李自成攻克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後,於明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派遣侄兒李過返回家鄉米脂,擇址修建行宮,籌備祭祖事宜。李過站在馬鞍山頭,見山環水繞,虎踞龍盤,進可攻,退可守,實屬一塊風水寶地,遂呈報叔父,拆除山麓道觀,規劃重建。如今的宮前廣場,鏤刻“盤龍聖景”漢白玉牌樓之後的銅雕,李自成氣宇軒昂騎在嘶鳴飛躍的戰馬上,戰馬後側的老樹,新枝籠秀,無葉的枯枝屈伸有致,虯龍爪兒也似——有的彎向盤龍山坡,有的伸向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的直指青天,似乎在向後人訴說著當年義軍高擎闖旗,跟隨叱吒風雲的李自成,兩次進駐盤龍山的故事。

我們在講解員的引領下,由樂樓拾級而上,步入梅花亭、捧聖樓、石牌坊,登上陡峭壁立的二天門、凌空而築的玉皇閣(攬勝樓),來到行宮內院。經過一座牌樓,便是啟祥殿(議事正殿)、兆慶宮(闖王寢殿)。左右排列的鐘鼓樓,被回廊配殿與主體宮殿連結為一體。西配殿裡的圖表與連環畫,展示著李自成世居米脂縣懷遠堡“李繼遷寨”之家世,及其幼年牧羊,青年在銀川當驛卒,驛站裁員後追隨舅父高迎祥起義。講解員調侃說:“驛站裁員,就是李自成下崗了!”惹得聽眾不由笑了起來。

據《明史·李自成傳》記載,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春,李自成率部攻破綏德、米脂後,告誡知縣邊大綬:“此吾故鄉也,勿虐我父老!”遺留重金,讓其修建文廟,培養人才。當年七月,周至之戰中,高迎祥被俘犧牲,義軍共推李自成為闖王。李自成馳騁中州,聽取李信“取天下以人心為本”的建議,以均田免賦、“迎闖王,不納糧”相號召,軍勢益盛。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先後攻取潼關、華陰、華縣、渭南、臨潼、西安。“改西安曰長安,稱西京。”崇禎十七年正月,李自成在西京長安稱王,國號大順,改元永昌,以李繼遷為太祖。米脂文人撰寫李自成起義的小說取名《永昌演義》,就是由此而起的。

闖王行宮西配殿展室的介紹,較明史還要簡略,唯有玻璃罩櫃飢民食用的白土塊,令人看後心裡不由一沉。《明史·流賊》說到明亡教訓有幾句話:“天災流行,飢饉洊溱,政繁賦重,外訌內叛,譬一人之身,元氣嬴然,疽毒並發,厥症固已甚危,而醫則良否錯進,劑則寒熱互投,病入膏肓而無可救,不亡何待哉?”誠警語真言也。東配殿展室介紹李自成歸宿,疑則傳疑,數說並存,是個客觀而高明敘事的方法。

闖王行宮的存在,給後人留了一部可觸可摸、可歌可泣的大書。中國史書上農民揭竿而起的記載,何止千百?毛澤東、郭沫若最重視李自成史事,現代中國作家姚雪艮終其生撰成長篇巨著《李自成》。

清軍入關,李自成兵敗之後,滿清政府對李自成和大順政權的文化遺跡采取清除毀滅政策。米脂民眾為了保護盤龍山上的闖王行宮,易名“真武祖廟”。清廷為籠絡人心,將計就計,於乾隆五十六年、光緒二十一年兩次撥款維修。1927年,文化青年拆廟毀像,在闖王行宮辦起一所初級中學。“文革”期間,闖王行宮再次遭受嚴重破壞。盤龍山行宮的整修、開放告示世人:英魂是不死的!李自成足可傳世千古矣!


精選遊記: 榆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