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堿淖乘舟記

作者: 魯大鑫

導讀到陝北不游紅堿淖,是一大遺憾。您不到紅堿淖坐坐船,吃一吃紅堿淖特有的銀魚,看看天上飛的遺鷗,就不知道荒涼無際的毛烏素大沙漠竟有此等佳境。紅堿淖是陝西、也是西北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有十萬立方米的水。紅堿淖的“淖”(nào)字,《說文解字》《辭海》等辭書未收。《辭源》釋義曰:“爛泥,泥沼。《左傳·成十六年》:‘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 ...

到陝北不游紅堿淖,是一大遺憾。您不到紅堿淖坐坐船,吃一吃紅堿淖特有的銀魚,看看天上飛的遺鷗,就不知道荒涼無際的毛烏素大沙漠竟有此等佳境。紅堿淖是陝西、也是西北最大的內陸淡水湖,有十萬立方米的水。紅堿淖的“淖”(nào)字,《說文解字》《辭海》等辭書未收。《辭源》釋義曰:“爛泥,泥沼。《左傳·成十六年》:‘有淖於前,乃皆左右,相違於淖。’注:‘淖,泥也。’因泥沼為水與泥相和,故《廣雅.釋詁》又訓為濕、濁。”此外,“淖”也有柔和或綽約之義。看起來,紅堿淖原本是一片沼澤地,積水漸多,聚彙成湖。沼澤地裡的水草、蘆葦纖纖細弱,風兒吹拂,搖曳多姿,風姿綽約。《管子·水地》說:“夫水淖弱以清,而好灑人以惡。”《莊子.逍遙游》:“綽約若處子。”“綽”即“淖”。再考證推衍一下,“紅堿淖”應為漢語與蒙古語搭配組成的名詞。因為,蒙古語稱湖泊為“淖爾”,也漢譯為“諾爾”。紅堿,即漢語紅色的堿鹽灘地。如此說來,“紅堿淖”亦可叫做“紅堿湖”、“紅堿淖爾”、“紅堿諾爾”。這個"淖"字推敲起來,蠻有趣的。

20世紀90年代初,我第一次站在湖岸上,踏踩茅草,放眼無際的湖面,先自驚呆了。剛從高考試場走出來的小女兒說:“真出意料之外,陝北有水,浩瀚的水!”她不管三七二十一,脫掉鞋襪,卷起褲角,在淺水處戲弄抓魚。主人弄條船,緩緩的,載著我們向湖心島劃。島岸蘆葦叢生,不時有小鳥從草木裡撲楞楞起飛,掠過湖面。那一次,我們吃到了紅堿淖的鮮魚,淡淡的,香香的,在口裡可以咀嚼回味。

2009年5月下旬,再來紅堿淖,見湖北岸已建一座綠化廣場。廣場中心,築有一座飛檐六角亭,四周磚石地面與草地花木相間。三棵老榆樹鶴立雞群似的顯示著湖泊的地域歸屬。岸邊修了固定的泊船碼頭,大大小小的衝鋒舟,不間斷地向湖心島擺渡。一艘小衝鋒舟可乘十多人。我們一行10人,一跳進船艙,正系救生衣帶兒,舵手就喊:“坐穩當,起錨!”衝鋒舟開足馬力,劃破平靜的湖面,追逐前面緩行的小船。後浪趕前浪,船在浪谷中間顛簸駛行。幾艘船橫排,波浪洶湧,湖面形成一條又一條水道,像拖拉機手翻耕的土地。瓦藍的天空白雲飄飄,沒有一絲煙霧塵埃。我一手按住船幫,一手拉緊旅游帽,不住收腹松腹,盡情享受天然氧吧的清新空氣。前船的年輕男女膽兒大,將手伸向湖面“犁水”。我們幾位老報人,循規蹈矩坐著,耳聽風聲,目不斜視,沒有一個敢造次戲水。十多分鐘,我們的衝鋒舟駛至湖心島。島上以大船當泊位碼頭,成百人上上下下,停泊的衝鋒舟一乘滿人,當即駛向回程。

湖心島不大,島邊矗立了一通無字石。小山丘裸露的紅沙土在陽光下分外顯眼。丘之西,長著一片似有若無的雜草、沙柳。丘之東,三棵柳樹倒還茂密,十多匹紅栗色、赭白色的雙峰駱駝,或臥、或站,兩峰之間搭一件繡花座墊,等待著主人“馱客出發”的口令。遠處的柳樹,在沙灘裡挺著略顯光禿的枝椏,葉片寥寥。紅堿淖的人們忙忙碌碌賺錢,似乎無暇顧及湖心島脆弱的生態。而為島上草木澆水灌溉原本是舉手之勞的事兒。

坐進返程的衝鋒舟內,思緒翩躚:紅堿淖的水量近年減少了,湖區水面縮小了,北岸己騰出一百多米長的沙灘。上游的內蒙古正在修築一座水庫,預計來水會更少。外來魚種進入紅堿淖後,湖內原生銀魚瀕於滅絕。我們在岸上賓館吃了一餐飯,也有魚,問:“是不是紅堿淖的?”主人不置可否。湖心島的候鳥水鷗,每年仍來光顧,數量未減。聽說上面要求紅堿淖開發旅游資源,每年接待一百萬游客。一個規劃二百萬人口的特大城市將在陝甘寧蒙晉交會的榆林崛起,紅堿淖的旅游產業很快會趨熱發燒。再過10年來生態脆弱的紅堿淖,她會是什麼模樣呢?我相信,智慧而親水的榆林人會讓塞上“綠肺”永存的。


精選遊記: 榆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