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記:話仙玉華洞

作者: 醉翁之意

導讀八閩記:話仙玉華洞古曰: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子曰:一萬年太長,只爭朝夕。 ——玉華仙洞 1 “話仙”,在閩南方言裡具有聊天解乏之意,又叫做“講天捉皇帝”、“煉仙打細鼓”。確切地說是泉州版的嘮磕,擺“龍門陣”。說到神仙,世人總是無比羨慕和向往的。從秦皇漢武的尋仙問道,到平頭百姓的拜神求佛,狂熱的背後說明了仙家的神通廣大。就是那些個清高 ...

八閩記:話仙玉華洞古曰: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子曰:一萬年太長,只爭朝夕。



——玉華仙洞

1

“話仙”,在閩南方言裡具有聊天解乏之意,又叫做“講天捉皇帝”、“煉仙打細鼓”。確切地說是泉州版的嘮磕,擺“龍門陣”。說到神仙,世人總是無比羨慕和向往的。從秦皇漢武的尋仙問道,到平頭百姓的拜神求佛,狂熱的背後說明了仙家的神通廣大。就是那些個清高的遁俗隱士,雖已勘破了紅塵,卻都“時尚”起煉丹修身,期盼著“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因此,在我們的童話世界裡,也就少不了《搜神記》、《封神榜》和《西游記》之類的大羅神仙和妖魔鬼怪的離奇故事啦。

童話故事,在某些方面的好與壞現在尚存爭議,咱姑且不論。就說人活到了一把年紀,真能“返老還童”或“修成正果”的,畢竟鳳毛麟角,諸如彭祖、陳摶者都只不過是傳說而已。原因很簡單,功名利祿的塵世呆久啦,臨了時依舊老驥伏櫪的“烈士”、“寶刀不減當年”的廉頗,比比皆是,人們美其名曰:“發揮遺熱”。

真正可以“鶴發童顏”的老頑童,才是悟了道的活神仙,所謂“老人像小孩子似的”是也。所以說,即便遠離了滾滾紅塵,躲到譬如“洞天福地”的地方去修行,如果還一味地惦記著“羽化成仙”或“長生不老藥”的,估計都是徒勞的。

這世上最實在的不老“仙丹”,無非就是向孩子學習——把尚未泯滅的童真進行到底!“老天真”說的多半就是這個道理。小孩子的天性好玩,對著一堆泥沙都可以沒有什麼“功利”地玩得個意趣盎然。就是這境界。這個童趣,玩得才夠品味。否則,一座山、一汪水還不都是平常稀松、乏味可陳的。

“當局者謎”同樣不失為一種樂趣,事情想得太真切,看得太清澈,也就沒了意思。“水至清則無魚”和“初戀時不懂愛情”的哲理,不正說明了“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朦朧之妙嘛!相對而言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則是人生的另一種哀嘆。人如此,神仙亦然。要不怎會有俯拾皆是的仙女下凡,神仙下界的“聊齋”傳奇呢?

2旅游巴士在山城繞了一圈,四十八公裡的山路彎彎,轉到的將樂縣,還是閩西北的三明地界。地陪並沒有因地域的不同而更換,依舊是泰寧的那位。誰說“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呀!泰寧的強勢便是“笑到最後”的有力例證,也是“西瓜歪大邊”(閩南俗話)的最佳詮釋。誰讓將樂早在西漢時期,就以“四大古洞”的聲譽聞名遐邇了呢?

腦海中穿越時空的飄浮神游,隨著車窗外飛速掠過的田園山色,而峰回路轉。地陪正添油加醋地散播著瑰麗的“鬼斧神工”與“道貌岸然”的仙家們的娛樂緋聞,給昏昏欲睡的老人家們,打了一針強心劑似的。

尋仙玉華洞,就是我們這次旅行的最後篇章了。眼看著除了坐電瓶車外,沒什麼油水可撈了。她也就草草了事,把咱們送到洞口外,就是一手拿著手電,一手把持著小喇叭的講解員的事啦。

知道將樂緣自“閩儒鼻祖”的龜山先生楊時,而知道將樂的玉華古洞則源於《徐霞客游記》。山路崛嶇的搖籃般享受已是數年前的事啦,如今寬闊平坦的大道,一點顛簸的感覺都沒有。也就不需要“搖頭晃腦”的了,只在心頭回味:

初入,歷級而下者數尺,即流所從出也……,石色或白或黃,石骨或懸或豎,惟“荔枝柱”、“風淚燭”、“幔天帳”、“達摩渡江”、“仙人田”、“葡萄傘”、“仙鐘”、“仙鼓”最肖……。沿流既窮,懸級而上,是稱“九重樓”。遙望空蒙,忽曙色欲來,所謂“五更天”也……。此洞眩巧爭奇,遍布幽奧……——《徐霞客游記·閩游日記(前)》眩巧爭奇,遍布幽奧。——這是徐霞客對玉華古洞的“游後感言”

現在儼然成了這個洞天福地的響亮招牌。在若干年前,同是徐霞客曾經涉足的桃源洞,因地鄰州府,反倒更加地聲名遠揚。

記得但凡談到明溪地區或文明山城,首屈一指的景觀當屬永安桃源洞了。換句話說就是三明市的“形像代言人”了。而玉華洞知道的人並不多,盡管兩千多年前已是被“探索發現”了的金牌景點,號稱“形勝甲閩山,人間瑤池景”。

五年前,我在閩北“游學”,從探訪南宋理學大師朱熹朱晦翁中“淘”出了個“閩儒鼻祖”楊時楊龜山。猶如“順藤摸瓜”摸出個游酢游定夫的“豸山書院”一樣,由龜山先生故裡認識了這座歷史悠久的山城老縣——將樂,進而“遭遇”了玉華仙洞。

那一次的驚艷撞見,更加堅定了我對“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的信仰。說來卻是非常的迂腐,“非禮勿視”的教條,讓我宛如怯懦的小伙兒遇到心儀的女孩子那樣,既心如撞兔,滿臉通紅,卻又手腳冰涼,“愛在心裡口難開”地匆匆而過。未敢大大方方地細細端詳和交流欣賞。盡管人家那會兒是那麼地溫文爾雅,而不像現在動不動就是“流氓,色狼”或“非禮呀”地笑罵。

但膽大妄為者,並不循規蹈矩地屏住呼吸來肅穆景仰,反而喧嘩地瞎起哄,如紈绔子弟一路尾追踏春女子一般,還趁著黑亂,肆無忌憚地“動手動腳”來。久而久之,原先一個個潔白無瑕,守身如玉的“良家女子”,嬌美的容顏被玷污,窈窕的曲線被磨光,“黃臉婆”般地如泣如訴。連同她們空虛無聊時彈奏仙樂的心愛樂器也不放過,敲斷毀壞的仙鐘、仙鼓,依然鐵證如山地凝固著。時不時幻滅的燈光,嗡嗡作響的喇叭,天天像蒼蠅似的揮之不去,回蕩在清幽寂寥的神仙洞府,永無盡頭……

3——導游,這將樂號稱福建七大老縣,請介紹一下。

當車子從“千篇一律”的將樂縣城經過,一些老同志禁不住發問,我當然也有這種考據的癖好。

導游支吾了起來,輕描淡寫地羅列了一串數字,便“直奔主題”了。說起玉華古洞,可就頭頭是道,一看就是有“背”而來的。據稱古洞總長五公裡,分為藏禾、雷公、果子、黃泥、溪源、白雲六個支洞,石泉、井泉和靈泉三股泉水,共由一百六十多個景點組成。其中以“仙人田”、“碩果累累”(即《徐霞客游記》裡所說的“葡萄傘”)和“雞冠石”尤取著名;地質構造卻與泰寧的丹霞地貌不同,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成於二億七千萬年前,由海底沉積的石灰熔岩經過三次地殼運動的抬升和億萬年流水的衝刷、溶蝕、切割而成。玉華熔洞自從漢代被發現以來,文人騷客們便紛至沓來。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游覽史,享有中國“四大名洞”的美譽。

——那麼,“四大名洞”又指哪些呢?

這個,那個……,導游這會兒像極了領導作報告時的通病。幸虧天階山玉華洞到了,給了她個下台階的機會。

回家翻了翻書:將樂置縣始於三國吳永安三年(公元二百六十年)。至於縣名的出處,比玉華洞還遲啦。有著“官主”和“民主”兩種版本,“以官為主”的說法是:水來自將溪而越王樂野宮在是;“以民為本”的記載是:邑在將溪之陽,土沃民樂也。至於“四大古洞”嘛,還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何況“江山代有才人出”的,像徐霞客提及的張公洞,現在都煙消雲散得快不為人所知啦。“擺渡”的結果是:鎮魔洞、阿廬洞、白雲洞和玉華洞。後三個都算很古老,而這個鎮魔洞嘛,卻有些“啼笑皆非”。按我的愚見,還是和天師張道陵、八仙張果老有著扯不清,掰不開瓜葛的江蘇宜興張公洞,來得更為靠譜些。

現在我們有點印像的溶洞不勝枚舉,比如“山水甲天下”的桂林盧笛岩、七星岩;貴州貴陽的龍宮;浙江桐廬的瑤林洞;江蘇宜興的善卷洞、靈谷洞和範蠡洞;福建將樂的銀華洞、金華洞……

而到溶洞去,看什麼?怎麼看呢?我們個個不可能都是地質學家或地理學家,只能外行看熱鬧。再說了,什麼幾億年,幾十萬億年前。平頭百姓就是前年的事,甚或幾天前的事,都未必記得住。因此,開發溶洞鐘乳石的觀“光”旅游,也就全在於燈光的幻彩效果了。故而,發現一個開發一個,緊接著自然是毀掉一個,再開發一個。比如玉華洞周圍,不就冒出了金華洞和銀華洞了嗎?我覺得:除了滿足人們嘗鮮獵奇的心理外,這樣沒有“科學發展觀”的發展,無異於“飲鳩止渴”,而且“禍及子孫”。

當然了,那些打著創造“無煙“產業,繁榮地方經濟的收費部門,是不這麼看的!

4五年的塵事悠悠,對於“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來說,只能算是白駒過隙了。再次踏入玉華仙洞,眼前的一切,何其相似乃爾。

入口處的“一扇風”,還是給初來者一個猝不及防的下馬威。謹遵我家“大領導”教導的我,不忘提醒那些個上了年紀的,要多帶件外套。可是下車前的艷陽高照,熱氣騰騰的,他們又臨時改變了主意,這下又開始後悔不迭了起來。還好過了“二扇風”後,洞內均保持在舒適的十八度左右;拐到“仙人田”處,仍然是亙古不變的仙氣氤氳。田地還一樣撂荒著,想必仙人們種田跟凡人就是不一樣。有人則較真地尋覓著仙人的蹤跡。眼尖的卻高呼著,那不是黃龍鈣化池的翻版嗎?;“馬良神筆”的傑作,在講解員的嘴裡離奇地變換著,或窈窕仙女,或金鼠偷油,或小人國的高速公路,讓人目不暇接;“仙鐘”邊的“摩崖石刻”則暗淡了許多,那處被敲斷了的痕跡不知要再過幾個千年才能復原;“碩果累累”的葡萄串,也並不見長,倒是在燈效下讓人看著,不禁會產生“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地垂涎三尺;

這樣地仰望著,緊跟著,迷宮般的仙洞,忽然燈火全滅,頓時電閃雷鳴,山洪四溢,火山噴發。一會兒星空漫布,一會兒又是水滴穿石的嘀嗒聲響,一陣仿佛來自遠古的聲音講述著古老的滄海桑田。據說這是新開發的項目,讓想像力不夠豐富的人,來一個心靈和感觀的強力震撼。

走過黑暗的溝渠,有人說看“童子拜觀音”,緊接著撲通一聲,有人落水濕腳啦;趟過叮咚的溪泉,一縷曙光由洞隙透漏而來,山頂的出口處到了,這裡就是著名的“五更天”啦。紅艷如血的“雞冠石”,擋住了去路。一部大型的攝影機橫亙在最佳位置,在這代表著玉華洞精華的標志性景點,為過往人等“免費”拍照。“免費午餐”只是一張微型的模糊紙片,放大加洗者並不貴。



——雞冠石

記掛著徐霞客出洞後,途經明台庵的“告誡”:過明台庵,庵僧曰,是山石骨棱厲,透露處層層有削玉裁雲之態。苦為草樹所翳,故游者知洞而不知峰。便手腳麻利地率先出了洞,在等待大隊人馬的空隙,登上了近在咫尺的天階山巔。涼亭邊有處賣擂茶的小攤,招牌上寫著 “將樂擂茶”。要了一杯以芝麻、花生、鳳尾草、菖蒲、川芎、陳皮和為了名符其實才添加進去的茶葉擂制而成的擂茶,在沸水的衝泡下濃香四溢。氤氳間,“與君安坐吃擂茶”的意境飄逸了起來。



——天階山

賣茶的老人是山腳下的村民,曼妙山風的吹拂下,我們“坐而論道”,話起了《搜神記卷十九·李寄斬蛇》的故事。原以為這個古老的書本神話,已在歲月悠悠中灰飛煙滅了。出乎意料的是這位活神仙的老爺子,竟能和我一起重溫了這段當地的傳奇佳話。也讓我再一次印證了古籍老書的不朽:東越閩中,有庸嶺,其西北隙中,有大蛇長七八丈十余圍,土俗常懼……,欲得啖童女年十二三者……,將樂縣李誕家有六女。無男,其小女名寄,應募欲行……,寄乃告請好劍及咋蛇犬,便詣廟中坐。懷劍、將犬……,以至穴口,蛇出……,寄便放犬,犬就囓咋,寄從後斫得數劍,……,蛇因踊出,至庭死。寄入洞中,得九女髑髏,悉舉出,吒曰:汝曹怯弱,為蛇所食,甚可哀愍。……越王聞之,聘女為後,指其父為將樂令……,自是東治無復妖邪之物,其歌謠至今存焉。

5

下階來,大伙兒在山腰的明台庵,現在的寶華洞焚香祈拜,一個個正虔誠地和神靈對話哪。

有人“不好好意”地問我:上了天階山,可遇到仙女或狐仙?

笑曰:臨淵羨魚罷了,不過仙翁倒是見到一個。天階山嘛,顧名思義,山中自有神仙之氣,通天之台階也。

這大概就是玉華仙洞的別有洞天吧!

2009年6月成稿於寸本堂


精選遊記: 三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