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馬滇西南》之三大理一日

作者: sunmg

導讀從昆明到大理,盡管有飛機、火車和高速公路,最終我們選擇了傳統的夜行列車,一來可以節省一些旅途等待的時間,二來也可重溫火車的晃蕩。當夜10:10,搭246次旅游列車出發。畢竟是現代交通多元化了,火車慢慢落到了淘汰的邊緣——列車設施陳舊,列車員態度生硬——好在是夜間,免了許多閑氣。趟在列車的臥鋪(這次旅游列車全是臥鋪)上,終於在車輪的“咣當”聲中 ...

從昆明到大理,盡管有飛機、火車和高速公路,最終我們選擇了傳統的夜行列車,一來可以節省一些旅途等待的時間,二來也可重溫火車的晃蕩。當夜10:10,搭246次旅游列車出發。畢竟是現代交通多元化了,火車慢慢落到了淘汰的邊緣——列車設施陳舊,列車員態度生硬——好在是夜間,免了許多閑氣。趟在列車的臥鋪(這次旅游列車全是臥鋪)上,終於在車輪的“咣當”聲中迷糊入睡了。“山高日出遲”。當我在搖搖晃晃中醒來時,手表已是次日早上7時多了,但窗外還是黑蒙蒙的一片。至7:10,山外的魚肚白才透進了水汽迷蒙的車窗。7:40,終於結束這慢悠悠的400公裡的行程(平均時速還不到40公裡!真應了雲南十八怪中的“火車不如汽車快”)。到達大理的下關車站,迎接我們的只是連綿不絕的毛毛細雨。

“風花雪月”話大理

大理景色優美,風光秀麗,傳說中的大理有“風花雪月”四絕,即: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大理新城所在的下關,常年吹風,大理三寶“石頭砌牆牆不倒,風過門檻把地掃,小伙子跳牆狗不咬”就形容了 下關的風;上關氣候溫暖,繁花似錦,特別是名甲天下的雲南茶花,尤以大理為最:姹紫嫣紅,鮮艷奪目,重瓣鳘枝,絢麗多姿,因此上關以花聞名;綿延的蒼山因有雪的山峰而聞名,白色的雪峰在藍色的天空中如嬌羞的少女嫵媚 動人;居四大景觀之首的是洱海的月,每當陰歷15日的時候,高原潔淨的夜 空中懸一輪圓圓的月,景色奇美。但倒映在洱海水中的月更大、更圓、更亮,與空中的月亮相映成趣,洱海月遂成為大理最獨特的景觀。

白族人也用“風花 雪月”來形容白族姑娘頭上的包頭:包頭的整個形狀像一個彎彎的月亮,自然就是“洱海的月”了;包頭最上面的一圈絨毛像蒼山的雪一樣白,包頭上繡著漂亮的花,花飾表示朋友的多少,也是“上關花”的意思,飄在耳畔輕 拂著姑娘肩膀的那一縷白色絲線像征著下關的風。大理最具代表的四大美景,“風、花、雪、月”竟然在少女的帽子上表現的淋漓盡致,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白族風情

大理白族自治州是我國白族人民的主要聚居地。白族的歷史悠久,經濟文化發達,公元前二世紀就與中原漢族有較為密切的經濟文化聯系,受其影響較深,現在習俗部分與漢族相同,但也有自己的民族特色:白族使用漢字書寫,但是有自己的語言,文字藝術豐富多采。優美動人的民間傳說《望夫雲》、《蛇骨塔》、《鳥吊山》、《慈善夫人》, “大本曲”、“白族調”、“霸王鞭”等音樂舞蹈,還有從古典戲曲“吹吹腔”發展起來的“白刷”,在國內外都享有較高的聲譽。白族有獨特的節日,如“繞三靈”、“石寶山歌會”、“本主節”“耍海會”和規模盛大、內容豐富的“三月街”、還有白族人自己的“火把節”等眾多的節日。在大理,最著名的要算是“三月街”了,規模、形式類似北京的廟會,卻又多了人山人海的對歌會。白族有獨特的服飾,白族男女都崇尚白色,以白色為尊貴。大理地區的而“阿鵬”(小伙的通稱)們多穿白色對襟衣,外套黑領褂,海東地區男子則外套皮領褂,或數件皮質、綢緞領褂,俗稱“三滴小”,腰系皮帶或繡花兜肚,下著藍色或黑色長褲。女子服飾則各地不一,大理地區多穿白上衣,紅坎肩,或是淺色藍上衣,外套黑絲絨領褂,腰系繡花短圍腰,下著藍色寬褲,足穿繡花“白節鞋”。未婚婦女梳獨辮子於頭頂,並以鮮艷的紅頭繩繞在白色的頭巾上,紅白相襯,相得益彰,腰系繡花短圍腰。更顯得色彩鮮艷明快,美觀大方,已婚婦女改為挽髻。大理的扎染也是非常有名的,飄在陽光 下的那一塊塊藍底白花的扎染布訴說著白族姑娘的勤勞與靈巧。白族有獨特的稱謂:白族小伙稱阿鵬,姑娘稱做金花、銀花,茶花,只有最漂亮的姑娘叫金花。五十年代曾經有一部很受觀眾喜愛的電影,名字就叫《五朵金花》,電影所展現的大理風光、雲南音樂、白家風俗至今為人津津樂道,洱海、蒼山、蝴蝶泉也因此聲名遠揚。白族有獨特的民居,“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角樓”是白族傳統建築藝術的最高境界,雕龍畫鳳,堅固結實,具有很深的文化內涵,喜洲的嚴家大院就成了遠近聞名的景點。

“嚴家大院”是一座典型的白族民居,房屋格式類似漢族的明清建築,但朝向卻是座西朝東(據說是背靠蒼山),家家門前有一塊白色的照壁,陽光可以通過照壁反射到屋內,增加了屋內的采光。建築格局采用三至四進,第一進是“三屋一照壁”,第二進是“四樓五天井”的走馬樓,第三進則為“六合同春”的小院落。有後花園,更有一座西洋格式的小洋樓,在當地也算是鶴立雞群,別樹一幟了。在“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中間有一個表演的室內舞台,現在是白家主人舉行招待旅游觀光客儀式的地方,品味“三道茶”是最重要的一道程序。對“三道茶““頭道苦,二道甜,三道回味濃”的傳聞早已熟知,而今天主人更為品“三道茶”的詮釋賦予了哲理和思考:品茶也是品味人生的滄桑和真諦。說得也是,人生不也是“一苦、二甜、三回味”麼?三道茶中,我覺得最好喝的是“二道茶”,香甜濃郁,美不可言,也許這指的正是人生最美好的時光。“三道茶”的工夫就是讓人體味人生的全過程,告誡人們珍惜美好時光,否則還沒等體驗出人生的滋味來,就只有“回味”的份了。招待會上白族青年男女跳起了傳統的舞蹈歡迎遠方的客人,幽默、風趣,如歌如詩般地演繹著白家的民風民俗,似清泉、如甘露,予人以清新的滋潤的感覺。在嚴家大院聽歌品茶,方知曉更多白家的奧妙(原來小伙上門求親也要過三道茶的禮,如果女方不上這第三道茶,這門婚事就得不到認可),歌舞“掐新娘”所表現的白族風情更使人忍俊不禁了。

崇聖寺和蝴蝶泉

蝴蝶泉在大理城北20公裡,地處蒼山的雲弄峰麓,泉寬兩三丈,周圍有大理石欄杆圍護。旁有一株老榕樹橫臥泉面而過。蝴蝶泉的名滿天下不僅是因為電影《五朵金花》藝術化了蒼山洱海,更因為“南詔蝶會”的傳說增添了許多神秘的色彩。據說每年的四月十五,古樹開花,狀如蝴蝶,成千上萬的蝴蝶聚集在泉邊的老榕樹上銜尾接翅,連須鉤足,從樹頭倒垂至水面,像一條燦爛絢麗的彩帶,而泉邊樹叢中也有無數彩蝶飛舞,五彩繽紛,絡繹不斷,形成曠古奇觀。蝴蝶泉泉並不大。樹卻算得上老而大了。泉水淙淙流入山下的小湖,寧靜的湖面上倒映著蘭天白雲、綠樹青山,湖邊遍植茶花和杜鵑,寧靜,清新,傳說中的桃花源也不過爾爾,難怪是白族少男少女談情說愛的好所在,一曲《蝴蝶泉邊》也只有產生在這裡才能有這樣的神韻和感染力。

午餐後,驅車直往以大理三塔著名的崇聖寺。寺在蒼山之麓,始建於唐代,亦即南詔時代,後毀於兵火,只剩下直指蒼穹的三塔供人憑吊。大理三塔的主塔呈空心四方型,是典型的唐代建築,與中原建築不同的是塔高16層而非15或17層,它反映了 “男女雙修方成正果”為最高境界的南詔佛教特色。該塔最高二層曾在地震中開裂,又於次日的地震中震合,僅僅留下了一道可以辨認的裂痕,也算是一大奇聞奇觀了。主塔後面的二個小塔已是典型的宋代建築,均為八角型實心十層。由於多次地震,南塔向內傾斜8度,北塔向內傾斜6度,呈向主塔靠攏的態勢。與日常照片上所見的不同,與昆明海埂民族村中的三塔也不同,大理三塔高聳於多層台級堆砌的廟基上,三塔之下也無可以映見倒影的清水碧波,電視中的三塔倒影是在洱海邊的倒影公園中拍攝的。實地參觀,感覺中雖然少了一分清奇秀麗,卻多了許多莊嚴肅穆。


精選遊記: 大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