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少林寺游記

作者: 天外來help

導讀聞說“為人不到少林寺看遍金庸也枉然”,有幸來到河南,一定要到少林寺游歷一番。少林寺有1500年歷史,現已發展為河南省最突出的旅游勝地。少林風景區除了少林寺,還包括大大小小幾十個庵堂和寺廟、少室山和嵩山風景區等等,不是一兩天就可以逛完的。 但我們都是衝著少林寺的名號而來的,其他景點暫時忽略。還未到少林寺正門就已經看到幾百台小汽車和數十輛大� ...

聞說“為人不到少林寺看遍金庸也枉然”,有幸來到河南,一定要到少林寺游歷一番。少林寺有1500年歷史,現已發展為河南省最突出的旅游勝地。少林風景區除了少林寺,還包括大大小小幾十個庵堂和寺廟、少室山和嵩山風景區等等,不是一兩天就可以逛完的。

但我們都是衝著少林寺的名號而來的,其他景點暫時忽略。還未到少林寺正門就已經看到幾百台小汽車和數十輛大巴停在附近的停車場,可見今天游客還是很多,估計是放暑假的原因吧。有些本地人看我們在路口徘徊就走過來說可以優惠價帶我們進去,少林寺門票125元,他80元就可以帶我們進去了,一開始我們都不太相信,要知道在景點門口都有這些人,但進大門後,你想去裡面的景點還是要你再掏錢,記得上次去頤和園的時候就有這樣的人,我們不相信,還是乖乖地掏了門票錢。帶我們過去的兩位老板用家鄉話跟他扯了一番,決定聽他的。後面我們發現,現在河南本地人進少林寺都不買門票的,他們知道繞過正門的“秘道”,門票都是用來坑游客的。

的確便宜還是莫貪好,雖然門票是便宜了,但這條“秘道”確實不好走。其實就是繞著正門走一條村裡的小道,由於前兩天都有下雨,泥巴特別多,我有點替我同事心痛他差不多1000塊的皮鞋,幸虧我的鞋子不值錢。一下上坡,一下下坡,腳上都是黃泥,地很滑,我們其中一位老板還摔了一跤,對我們都有警惕作用。河南的玉米很多,說真的如果不是泥巴路,田園風景還是不錯的,整片整片的玉米地(大家可以看看照片)。

走了半個多小時吧,終於出來了,在山腳的地方終於看到進寺的大路,總算松一口氣,把腳上的泥巴清理了一下,繼續前進。在少林寺門口配了一個導游為我們解說,20元。進門時,有個和尚把關,看導游打了個眼色,就讓我們進去了,跟著我們的游客被喊停到隔壁去驗票,看來如果沒有那些“本地人”帶著,就算會走小路也進不去啊。雖說少林寺經過千年的風霜後,面積縮小了很多,但要游遍全寺還是需要一定的時間。少林寺的門口很想一台收音機,進寺後可見一斜坡,中間雕刻著蓮花,要在蓮花上走7步(1步1蓮花),寓意步步高升,吉祥如意。身後是韋駝佛像,留意其手上的劍,少林寺是刀口向下,代表“管吃不管住”,若刀口向上,代表“管住不管吃”,刀身放平代表“管吃又管住”。兩邊是古樹和碑林,有幾棵年紀比較大的銀杏上面有少林弟子練金剛指留下的痕跡。這裡有幾棵銀杏比較有名,銀杏是雌雄異株,進門處有兩顆僅挨著對方的銀杏,一雄一雌,年年都開花結果,遠門處有一棵雄銀杏,只開花不結果,被人戲稱“光棍樹”,最好不要跟它合照。因此如果想收白果,銀杏都是雌雄挨著種的,雄株會長得雄壯一點,這是最直觀的判斷雌雄的方法。碑林有金庸所贈之碑,“少林秘笈,國之瑰寶”,還有釋小龍的,“佛學淵源,功德無量”。

天王殿前有“哼哈二將”,像是門神吧,少林寺的和尚練功時會發出“哼”“哈”聲就是源於此。殿後有四大天王雕像,據說只有少林寺的四大天王是坐著的,其他地方都是站著的。每個天王腳下都踩著一個小鬼。

大雄寶殿前有一鐵鍋,有浴缸那麼大,據說是少林寺炒菜用的最小的鍋,專門用來做病號餐的。大雄寶殿內有三世佛,掌管過去、現在和將來。依次經過藏經閣、方丈、立雪亭和西方聖人。立雪亭有個感人的故事,據說當年達摩來到嵩山少林,面壁九年,傳授禪法,慧可追隨九年,達摩嫌其三天信佛兩天信道,三心兩意,始終不肯收他為徒。一年冬夜,慧可去達摩亭向祖師求法,見達摩正在亭內面壁靜坐,未敢驚動,就佇立亭外靜靜等候。時天降大雪,徹夜不停,待明,積雪沒膝,慧可仍恭立如初。達摩開定見狀,驚問其故?慧可跪而答曰:“向佛祖求法”。達摩道:“佛家一切皆空,唯心是真,若能為法忘形,方能見性成佛。你能領悟嗎?”慧可聞言,即掣出護身戒刀,揮刀砍下左臂,托起斷臂跪於達摩面前,說道:“弟子願以此形獻佛,光大禪宗!”達摩見慧可有如此堅心大志,心中甚喜,隨即將釋迦佛祖的衣缽披在慧可身上,確立其為禪宗法嗣(繼承人)。所以,之後的少林寺紅袍披左臂,漏右臂。少林寺僧人打招呼均單舉右掌,而其他寺廟的和尚多為雙手合什。

走出寺門,碰到河南電視台《對話中原》節目在現場直播,竟然有幸看到采訪方丈主持,不過個人覺得這個主持看起來很平凡,說話也不清楚,有點失望。其實少林寺發展到現在,感覺商業性質挺濃的,和尚也不是原來的和尚,現在他們只有早上和晚上是念經練功的,其他時間就是接待旅客。這也沒辦法,人怕出名嘛。



(進寺小路)



(山路)



(靈獸)



(少林寺)


精選遊記: 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