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車去敦煌之7——敦煌篇

作者: 耳東東

導讀敦煌篇:來之前,看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於是到敦煌,一定要去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 文科出生的,總是激情洋溢,文采飄揚的。而我是理工科的頭腦,思維公式化,最好有個游記模板塊,做一些填充,順帶一些演繹。很難下手敘說敦煌記,於是照著余先生苦旅的順序寫。 道士塔: 去莫高窟,都會很自然的知道王道士圓篆。看過《文化苦旅》的對他印像更深,他� ...

敦煌篇:來之前,看過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於是到敦煌,一定要去莫高窟、鳴沙山月牙泉。

文科出生的,總是激情洋溢,文采飄揚的。而我是理工科的頭腦,思維公式化,最好有個游記模板塊,做一些填充,順帶一些演繹。很難下手敘說敦煌記,於是照著余先生苦旅的順序寫。

道士塔:

去莫高窟,都會很自然的知道王道士圓篆。看過《文化苦旅》的對他印像更深,他是莫高窟歷史文物流失的罪人。而現在,我也開始認識他,借一句:佛說,不可說,不可說,一說皆是錯;我說,我偏說,愚昧不是錯,虔誠是他的美德。

其實我沒有去看道士塔。我只是覺得王道士很可憐,不應說他是罪人。

王道士是自願守護莫高窟的,他肯定痛心於日漸破敗的佛教洞窟,四處奔波,苦口勸募,省吃儉用,集攢錢財,用於清理洞窟中的積沙,踏踏實實維護著洞窟,整修清掃。他必然會偶然發現秘密,也必然出現一些讓人痛心的結果。藏經洞發現之後,王道士盡了最大的努力,做了他應該做的一切。可惜可惜。沒有藏經洞的發現,對莫高窟的保護不知要推遲多少年。因此發現藏經洞都是一種貢獻。試想,假如在“十年浩劫”中發現藏經洞,其後果又怎樣呢?張掖大佛寺的藏經沒有留下一點點;寧夏須彌山石窟破敗的痕跡很多是現代造成的。而現在至少那些珍貴的文物還保留在人類。

其實,到敦煌是不用去看道士塔,它沒有一絲古建築價值。

莫高窟:

我臨時抱佛腳,帶了《佛教入門》《中國佛道藝術》上路去敦煌的,一路不能心靜入門佛教。說莫高窟,我實在是理不出頭緒。

其實,對莫高窟感受最深的是目前的保護和維修,沒有一絲的破敗荒涼面貌。在高層洞窟上架設了連接各窟的通道;安裝了通風避光的窟門和壁畫保護屏風;設置了無數的保護標志等等。

莫高窟的壁畫、菩薩、飛天、彩塑和建築,我只是有一絲印像,走一圈,買了一些資料,其實我很感興趣,只是太保護了,期間遇到敦煌藝術研究所的工作人員,建議我參觀藝術展館。

離開時的心情依然記得,那是期盼:敦煌藏經洞中共出土文物5萬多件,大量的珍貴文物身在異鄉,何時能歸?

鳴沙山月牙泉:

〈見驅車去敦煌之6〉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