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寧德

作者: 驛動之心

導讀細數寧德羅源灣的午餐眼花繚亂8月1日上午十點半,出福州機場,坐車沿沈海高速往北走,一個半小時到達羅源灣,朋友帶我們來到一處山水相映的好地方。一眼望去場面那個壯觀啊:望不盡的泡沫塑料有規律地“鋪”在藍色的水面上(詳見照片1),好多木排被固定在一起,成了一家規模不小的“水上飯店”,碼頭上豎著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上面七個大字“海鮮還是海邊鮮”� ...

細數寧德羅源灣的午餐眼花繚亂8月1日上午十點半,出福州機場,坐車沿沈海高速往北走,一個半小時到達羅源灣,朋友帶我們來到一處山水相映的好地方。一眼望去場面那個壯觀啊:望不盡的泡沫塑料有規律地“鋪”在藍色的水面上(詳見照片1),好多木排被固定在一起,成了一家規模不小的“水上飯店”,碼頭上豎著一塊巨大的廣告牌,上面七個大字“海鮮還是海邊鮮”。朋友介紹說,此店名氣不小,名人明星常來光顧,因為這裡的海鮮都養殖在這片巨大的“泡沫塑料陣”裡,隨吃隨撈的。端上來的菜真是眼花繚亂哪!土丁蟲,聽著名字帶著“蟲”心中已不免慌張,看著一條條已經做成凍的粘糊糊的身子,一時不敢吃哦。還有那個經常在電視和海洋館見到的“遠古海洋怪物”,黑乎乎,背上長著堅硬的圓殼,頭部杵著一根長長的“鋸子”,學名叫什麼來著想不起來了,反正是個魚字底上面筆劃好多的那個,切成塊看上去和蟹肉差不多,唉,看過這家伙的造型後實是在不敢動筷子。算了,先撿“面熟”的魚呀、蟹呀填飽肚子,也讓腸胃先熟悉一下那個味兒吧。一頓飯行將結束之時,在朋友一個勁兒地推薦下,終於鼓足勇氣和這些生猛的陌生家伙“親密接觸”了一下,還是覺得味道怪怪的,心理作用吧。反正要玩四天,慢慢培養感情咯,呵呵!認識三都澳飯後,驅車經碗窯村,前往三都澳。來過福建幾次,卻從沒聽說過“三都澳”這個名字。導游介紹:三都澳也稱三沙港,是世界有名的天然深水良港,早在唐朝就有開發啦。孫中山先生在一百多年前的《建國方略》中也提出過開發三都澳的計劃。解放後,三都澳作為軍港淡出了人們的視線。近年來,隨著旅游觀光業的興起,三都澳再次吸引了人們的目光。“軍港啊,怪不得不為人所知。”巧的是,今天正是建軍節,參觀軍港很有意義呃!在快艇碼頭附近,看見好多婦女在忙著把經過機器簡單加工後,已經劈成兩半的碗口那麼粗的樹干摞好,運到海邊的泡沫浮筒上,搭成漂浮在海上的巨大的木頭架子。上前詢問一位大姐得知,那個就是“漁排”的雛形。原來,三都澳還是我國獨有的大黃魚內灣產卵場,這裡的海上大黃魚養殖不僅規模了得,而且在國內獨一無二。三都澳海上漁排已成為遠近聞名的“中國威尼斯”啦,怪不得景區門票上印著“全國農業旅游示範點”呢。呵呵,開眼界啦!私下還有一點覺得奇怪:怎麼全是女人在干這些需要點體力的活?這裡的男人哪去了?導游小姐笑了:“喝茶聊天唄,這裡的風俗就是如此。”暈!馬上聯想起福建惠安女的形像,暗自慶幸生活在現代大都市,受的是高等教育哦。嚴重鄙視這種落後風俗!鬥姥景區的“礁石精靈”坐上快艇,海風吹了十分鐘不到,就到達了鬥帽島碼頭。門票15元,還真不貴。景區門口有介紹:因為島的地勢中間高周圍低,形如鬥笠和草帽,所以叫“鬥帽島”。又因為這裡的漁民信奉北鬥七星和紫薇、勾陳星君之母鬥姥娘娘,所以也稱“鬥姥島”。臨碣石,觀滄海,礁石嶙峋,造型各異。印像深刻的有以下三組:第一組叫“巨趾石”,形同巨人的五根腳趾。第二組是由幾塊圓潤的礁石組成的“元寶石”,好有財氣。元寶石下的空隙處自然形成一條走廊,從官井洋上吹過來的“穿堂風”好涼快,被游人戲稱為“天然空調房”,是歇腳觀景的好地方。第三塊就是矗立在海邊棧道旁,那塊形似螺殼的巨大風動石,叫“螺殼岩”,碧藍的海水和整齊的漁排映襯著它雄偉的身姿,大好風景讓人忍不住大擺pose。這塊石頭最絕的就是上面還有一個小洞,可以聽濤觀海哦(詳見照片2)。花四十多分鐘穿越“鬥姥迷宮”和海邊棧道,一路奇石兀立,充滿靈性。雖無遮擋,驕陽灼人,但還是忍不住拋棄陽傘,抱著數碼機拍了個夠。“奮鬥”在鴛鴦溪第二天起了個早,因為要花三個小時的時間奔赴向往中的“鴛鴦溪——白水洋”國家地質公園。位於屏南縣兩個景區愛得很近,可購聯票,135元。鴛鴦溪,名字聽著很有詩情畫意,一路想像著成群的鴛鴦雙雙嬉戲在溪中的情景。不想,美夢被導游小姐一語打破:“鴛鴦是季節性的候鳥,夏季是見不到的,不過這個季節峽谷裡水量充沛,瀑布群很漂亮。”觀鳥不成,戲水也行。景區的步道是從高往下走的,一直探到谷底。想想不累人,就毫不猶豫地踏上了凌雲棧道。棧道窄的地方僅能容兩個身位,遠看就像一條又細又長的絲帶,繞在比翼峰垂直的峭壁上。雲在腳下,人在天上,怪不得叫“凌雲”呢。花半個多小時走完棧道,還是沒看到啥瀑布。接著是一通蜿蜒的山路。正當小腿開始“彈琵琶”時,導游小姐說:“看,仙女瀑!”順指望去,果然有一處飛瀑,“像不想仙女的秀發啊?”呵呵,想像力不錯。挪動著打顫的小腿繼續走,終於到了谷底,可以親近鴛鴦溪了。這裡的山石被賦予了神話色彩,什麼“定溪神柱”、“鼎潭仙宴谷”、“鴛鴦床”啦。那個寬度和落差將近十米的小壺口瀑布,看上去還有點氣勢。腿肚子不行啦,強烈要求休息!接下來的情況差點讓人昏厥!導游小姐說,現在還有半程不到的上山路,沿路可看千迭瀑和百丈瀑,然後坐120米的垂直洞梯上山,出洞梯有個喇叭瀑,再爬十分鐘就回到景區門口啦。沒有回頭路啊,一個字,慘!喘著大氣抬動大腿開始攀登。千疊瀑的水霧濺在臉上,爽!(詳見照片3)在一步三喘、見樹就抱的狼狽情況下,終於來到了百丈瀑水簾洞前。氣勢真的是雄偉啊,堪比黃果樹,我們都為之“傾倒”了,一個個癱倒在地。慶幸新建了百丈瀑洞梯,節省行程近一小時啊!!奮鬥三個半小時,終於“走”完全程,飢腸轆轆!就近在雙溪鎮用午餐,嘗了當地特色菜“米燒兔”。先穿襪還是先穿鞋飯後驅車二十分鐘,便到了白水洋。這裡的地質景觀十分獨特,峽谷中有一片八萬平方米的“淺水廣場”,號稱“天下絕景、宇宙之謎”!平坦的河床上均勻地流淌著清澈的溪水,深處不及膝,淺處僅沒踝,在陽光照射下閃著白花花的光,“白水洋”就此得名。進入景區時,工作人員發給每人一雙白襪子,告知我們下水前穿上以防滑倒。這種防滑襪看上去與普通的襪子沒什麼兩樣,只是上面印了“中國白水洋”幾個字。放眼望去,景區步道上行走的人穿法還真不少。有寄好鞋直接穿襪行走的,有穿好襪再穿一雙拖鞋的,更有赤腳穿拖鞋外套襪子的。這下沒了主意,看來在白水洋,先穿襪還是先穿鞋,這是個問題!驚愕第三種穿法創意獨特,好有型哦,決定效仿。實踐證明,這種穿法水陸兩用無阻擋。雖然河床平坦光滑,但還是小有落差的,細嫩的腳底直接踩在堅硬的石頭上還是會有點疼的,更何況連接景區的步道都是石頭鋪成的,那些可不是小區裡鍛煉用的鵝卵石小道哦。看著那些只穿襪的人行動緩慢、哇哇大叫,只敢在水裡趟,不敢在路上走的滑稽樣子,真是忍俊不禁啊。真後悔沒帶泳衣,不然可以體驗白水洋天然的“衝浪滑道”,或者坐在落差0.5米的凹槽中,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按摩浴缸”了。為了彌補,花三十塊錢買了三支水槍。這種形似打氣筒的水槍真“牛”,水流集中,射程好遠,比超市裡花花綠綠的水槍可管用多了,打水仗出盡風頭!(詳見照片4)有“航線”的竹筏漂流早晨醒來,渾身酸痛,昨天耗盡了體力,今天原定爬福鼎太姥山的“鐵杆”紛紛棄權。大家商議後,一致決定到霞浦去,在楊家溪的竹筏上享受漂流的樂趣。說實話,楊家溪的竹筏漂流和江南其他地方的差不多,穿上救生衣坐在竹筏上,在波平如鏡的水面上滑行,沿途欣賞原野風光。竹筏從渡頭站出發,溪水清澈見底。過了一會兒,發現三條竹筏都漸漸劃向溪流的一邊,排成一路縱隊。不一會,劃回中間。拐過彎,慢慢又劃向溪流的另一邊。不解之下詢問艄公,原來楊家溪看似風平浪靜,實際上溪水有深有淺,淺的地方一眼可以看到水底的卵石,深的地方卻有二十多米,艄公的長竿撐不到,只能靠邊往淺灘走。原來,竹筏漂流也有“航線”,為的是安全。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裡的艄公心中有譜啊。回到岸上,在溪邊的榕楓公園逛了一圈,感覺很不錯。在這個寧靜自然、充滿野趣的地方,集中了兩個“最”:一是我國緯度最北的古榕樹群,二是我國緯度最南的大片楓樹林。夏天榕樹綠蔭蔽日,秋季楓樹一片火紅。可惜時值盛夏,只能觀榕樹的華蓋,無法賞一樹樹搖曳的紅葉嘍。(詳見照片5)不過拍出來的照片張張可以作電腦屏保,怪不得導游說這裡還是新人拍婚紗的外景地呢。農家樂用餐後,驅車一小時不到,來到秦嶼鎮的牛郎崗海濱度假區,擁抱大海,欣賞海蝕地貌的蒼涼之美。有趣的當地文化1、寧德人喝啤酒用的是當地尺寸的“小啤酒杯”,比一般的玻璃杯小一圈,比葡萄酒杯大一點,一口一杯。這個比我們上海用的大杯,“壓力”要小多了,不錯。2、寧德的油條和“永和豆漿”的一樣粗;糯米餅就著豬骨凍吃;用芋泥包肉餡取名“芋泥肉圓”好看又好吃。3、閩東北的廊橋值得一看,什麼“百歲橋”、“千乘橋”啦都是文物,這種榫卯相接的木拱廊橋堪稱古董。不僅有情調,更重要的是有文化。4、因為接待我們的朋友是當地的少數民族,因而了解了畬族,“畬”,意思就是刀耕火種。畬族人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漢語。畬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之一。5、閩東南在語言文字上也有自己的特色。比如“姆”字,當它不讀mu,讀m(第一聲)時,意思是年長的婦女。“姥”字,當它不讀lao,讀mu(第三聲)時,意思也是老婦人,兩個字通用,“鬥姥島”也叫“鬥姆島”。“瀑”同“漈”(音同祭,意思就是水邊),“百丈漈”就是“百丈瀑”,“千疊漈”就是“千疊瀑”。嘿嘿,長了不少知識。



(羅源灣)



(螺殼岩)



(千疊瀑)



(白水洋)



(楊家溪的古榕樹群)


精選遊記: 福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