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龍脊

作者: juha95

導讀中午,我們到了龍勝。在仙桃的房間裡倒頭睡到兩點多。醒來Juha說我們出去。我問:去那兒。他道:不知道。只不要浪費時間在房子裡。於是我們來到街心。 現在我們有了經驗。大概知道找什麼樣的司機。今天的是看上去憨直,三十幾歲的男子。開的仍是當地流行的客貨兩用型車。我說要看一個壯寨。他馬上推薦--龍脊。 我們沒有龍勝的地圖,不知道龍脊的所在。司機介 ...

中午,我們到了龍勝。在仙桃的房間裡倒頭睡到兩點多。醒來Juha說我們出去。我問:去那兒。他道:不知道。只不要浪費時間在房子裡。於是我們來到街心。

現在我們有了經驗。大概知道找什麼樣的司機。今天的是看上去憨直,三十幾歲的男子。開的仍是當地流行的客貨兩用型車。我說要看一個壯寨。他馬上推薦--龍脊。

我們沒有龍勝的地圖,不知道龍脊的所在。司機介紹,三江有風雨橋和鼓樓作為旅游資源,而龍勝則以正在建的銀水寨和龍脊梯田來吸引游客。

沿著一條綠鍛似的大河走了很多路,便到了一個山腳下。司機停車,讓我們在一路旁的房子裡買票。可買票的人不知去哪兒了。司機說我們可以先去,然後再買。

壯寨臥於山腰部。一眼望去,房屋頂像塊塊黑玉嵌在翠毯上。剛在山間小路上走了幾步,Juha就已贊不絕口。我也有山寨溶入了自然的感覺,而且天衣無縫,絲毫沒有人工雕琢的痕跡。

遇到一位背汽槍的老人,他熱情地邀請我們。到了家門口,他讓我們稍等,先進去將一條叫得非常凶的狗關好。一位壯族老太太身穿民族服飾迎了出來,她是這家的女主人。也有另一婦女聞聲過來賣她的鏽球和竹編。主人請我們在正屋坐下來,泡了茶。干欄式住宅的平面布置和使用,各地不盡相同。他們的是屬於二層三開間。現只這老兩口住。老人是已經退休的小學教師,三個兒子一個在桂林工作,兩個在龍勝。老人年輕時去過北京,到過天安門和故宮,至今仍念念不忘。還有一個中央美術學院的教授朋友,常來這裡采風。曾邀他再訪北京。看來這是他的一大心願。我問他拿槍作什麼用,他說打鳥。

經不住那位婦女的一再推銷,我買下了她的鏽球。當我付錢時,看見Juha注視著她攜帶的物品,眼光發亮。原來是一個竹編小籠。

老人建議去登上山頂。我們走了出來。一直高聲狂叫的狗也被老太太放了出來,卻是只半大的,不足兩尺。

一段坡路後,是個平台,我們很自然地轉入一個路亭。亭很寬敞,通風,光線充足。矩形,半部懸挑,設長椅和美人靠。憑欄下望,半寨風光。我覺得該亭的巧妙設計在於位置適宜,制作精細,容量大。人們在休息的同時,可交談、賞景。

到了山頂,梯田展現在眼前。風景至此也到達了頂峰。山巒確是“諸峰亂湧作山潮”。用潮水來比喻真可謂神似。我疑惑這是天人梳理出來的。而老人介紹,從宋代就開始,先民一點一點開墾的。廣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多田少,土地重要。村寨建於山腰,也是為不占耕地而考慮的。

老人手指山下的一排房子說,那就是小學。房屋風格、色調與民居完全一樣,通體木質、無粉飾。只面積大,更規整。

下山見司機正與售票員下棋,見我們來了,說我不用買票了,收了Juha的錢。他把我當成導游。往回開的路上,有兩個人用紅旗一招,讓司機停下,看了一眼車的後部無貨,便放行了。司機告訴我們,運山貨須交稅。

晚上打開電視,正在播放龍脊的片子。是以教育為主。我聽不大懂當地人的對話。只知道一個學習很好的小學生,為上中學的事,一家人圍坐在火塘邊商議。父親說花費太多了,還是留在家裡種地吧。母親同意他的意見,又不忍讓孩子輟學。我不由得為這個孩子擔心。他們談著話,外面下起了雨,父親拿起鐵鍬,披上蓑衣,去田裡護埂。山水下來會衝壞梯田。男孩子也跟去了。田裡已經有小面積塌方,父親趕快培土、疏水、護秧。孩子左右幫助。父子倆小心地踩著田埂,在風雨中。

接著介紹孩子的老師,是位二十來歲的姑娘。女承父業,回鄉接了死在課堂上的父親的班。生活清苦,卻有同為教師的男朋友的關心和領導的關懷。兢兢業業,默默地抵御城市的誘惑。

我不時地翻譯給Juha,他也通過畫面似有感觸。龍脊的貧困給她的美麗抹上了一縷凄涼。我試圖尋找早春的新綠。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