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東陵”游記

作者: 小林木子

導讀今年北京的氣候與往常有些不同,熱的早涼的也早,涼爽舒適的天氣就讓人有外出游玩的興致。這一次選擇的地點是河北遵化的“清東陵”。 大約十點多我們到達了目的地---清東陵。門票分150元和120元的兩種套票,區別在於是否觀看祭祀表演。清東陵可游覽的景點包括:昭西陵、孝陵、裕陵、裕妃園寢、慈禧陵,慈安陵、景陵、文展管以及二郎廟。 昭西陵是游清東陵的第一站� ...

今年北京的氣候與往常有些不同,熱的早涼的也早,涼爽舒適的天氣就讓人有外出游玩的興致。這一次選擇的地點是河北遵化的“清東陵”。



大約十點多我們到達了目的地---清東陵。門票分150元和120元的兩種套票,區別在於是否觀看祭祀表演。清東陵可游覽的景點包括:昭西陵、孝陵、裕陵、裕妃園寢、慈禧陵,慈安陵、景陵、文展管以及二郎廟。



昭西陵是游清東陵的第一站。

這裡,是清朝有名的孝莊文皇後(大玉兒)的陵寢。墓主人是清東陵所葬的161人中輩份最高的一位走近昭西陵第一感覺是破敗不堪。

昭西陵座落在順治孝陵以南五公裡的風水牆外,建於康熙二十七年,初稱暫安奉殿,為停放孝莊文皇後棺槨的地方,經過37年的風風雨雨,至雍正二年才修完地宮。雍正三年孝莊文皇後入葬,始定陵名為昭西陵,孝莊皇後梓宮在暫安奉殿歷經兩朝,前後達37年,停靈時間如此之長,在有清一代是唯一的一例。

孝莊文皇後是清太宗皇太極的妃子,順治皇帝的親生母親,康熙皇帝的祖母。一生歷經數朝,竭力輔佐兒孫兩代幼主,為清朝定鼎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專家認為,昭西陵建在風水牆外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風水牆內,順治皇帝已經占據了清東陵內至高無上的位置,作為母親的孝莊文皇後無論再葬在任何一個地方,地位都會低於她的兒子。所以建在風水牆外是比較合適的。

一個女人,一座昭西陵,給後人留下了多少說不完的故事,解不開的謎。



第二站是清朝的開國皇帝順治的孝陵。

順治是清朝第一帝,在位18年,死時只有24歲.他生前選了陵址但沒有營建.死後朝廷只用了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就完成了規模宏大,建築眾多的孝陵。

與順治皇帝合葬的有:孝康章皇後佟佳氏(康熙生母)和孝獻端敬皇後董鄂氏。

雖然,不能肯定說孝陵裡面一定沒有任何陪葬品但即使有也應該不多.一是因為前兩者生前所用的大量珍玩,已經在他們的葬禮中燒毀;二是當時清廷經濟艱難,連孝陵本身的營建都是拆了北海等處的建築才得以完成,沒有什麼余力再陪葬珍玩;三是福臨本人有明確遺命,不陪葬金寶玉器;四是三人均為火葬墓裡只有骨灰罐,沒有棺槨,放陪葬品的地方不多.這也是孝陵成為東陵內唯一沒有被盜的陵墓的原因。

順治帝與董鄂氏的愛情故事至今仍在流傳,順治帝的死因之謎也至今未解,但我想信佛的順治帝深悟錢財乃身外之物的道理,這才使得自己死後能夠在地下安息不被打擾。

到了孝陵才發現原來祭祀大典表演在此舉辦,所以你選擇不觀看祭祀表演就不能進入孝陵的正門。

孝東陵位於孝陵東側,墓主人孝惠章皇後博爾濟吉特氏,是順治帝生母孝莊文皇後的侄孫女。順治死時,她年僅21歲。孝惠章皇後在康熙一朝備受尊崇。

孝東陵內,還葬了順治帝的七位妃子和十七個格格、四個福晉,這些格格和福晉都是福臨的嬪御。由於清初宮闈草創,典制未備,皇帝的一些侍妾也稱格格、福晉。到了清朝中期,後妃制度日臻完善,後妃等級、名號、稱謂上的混亂現像才得以杜絕。

孝東陵首開為皇後單獨建陵之制,其規制是後世皇後陵效法的藍本。



第三站是清東陵中建築最華美,最精致的乾隆帝的裕陵。

裕陵內葬乾隆皇帝、孝賢、孝儀兩位皇後,慧賢哲憫、淑嘉三位皇貴妃,共計六人。

裕陵歷時9年,共耗銀203萬兩,是在清朝國力鼎盛時期修建的,其質量實屬上乘。其最具代表特色的是撲朔迷離的地宮。

裕陵地宮,被譽為“石雕藝術寶庫”和“莊嚴肅穆的地下佛堂”,裕陵地宮由九券四門構成。從第一道石門往裡,所有平水牆、月光石、券頂都布滿了佛教題材的雕刻,如八大菩薩、四大天王、五方佛、五欲供、二十四佛、獅馱寶瓶、八寶、法輪、寶珠 佛塔、盆花、執壺等以及30111字的藏文、梵文佛經、咒語.刀法嫻熟精湛、線條流暢細膩,造像形像傳神布局嚴謹有序,是研究佛學和雕刻藝術、研究清陵地宮的難得的實物資料。

目前在中國已發掘開放的陵寢中像這樣的地宮,只此一例.進入地宮後的感覺真的可以用震驚一詞來形容.裕陵的這些特征既是乾隆皇帝好大喜功、篤信佛教個人意志的體現,也是處於鼎盛時期的清王朝綜合國力的反映。如果乾隆皇帝真的在天有靈,看到地上的人可以隨意進入他的地宮參觀,會作何感想呢?



第四站裕陵妃園寢。

裕陵西邊有一座綠琉璃瓦蓋頂的墓葬群,這就是裕陵妃園寢,是一座等級較高的妃子園寢。清朝皇室陵墓規制,妃園寢不建方城、明樓和配殿,只有大殿,而且是單檐的.乾隆年間所建的康熙帝景陵雙妃園寢及這座裕妃園寢都屬於特例。

乾隆皇帝在位六十年,又當了三年太上皇,他是中國封建社會掌實權最長的一個皇帝,共有四十一個後妃,其中二個皇後、三個皇貴妃死在乾隆皇帝之前且深受皇帝寵愛,和他同葬在裕陵,其余三十六個全部葬入裕妃園寢之中.著名的香妃和死後被貶的烏喇那拉皇後就葬於此園寢內。

那拉氏原為雍正親賜的乾隆藩邸側福晉,乾隆即位後封為嫻妃。當時那拉氏二十歲,乾隆皇帝在冊文中說她“持躬淑慎,賦性安和”。乾隆十年又晉升為貴妃。乾降十三年,孝賢皇後富蔡氏病死,那拉氏接替皇後之位,晉升為皇貴妃。主持六宮事宜。乾隆十五年,那拉氏由皇貴妃被冊立為皇後。

乾隆三十年奉皇太後之命,帶領皇後那拉氏等人及隨行大臣、護從等,共一千多人第四次南巡。乾隆皇帝到達杭州以後,曾在深夜微服上岸游玩,那拉氏哭著規勸他不要這樣,但是乾隆皇帝不聽,那拉氏無奈,便剪掉頭發,繼續規勸。誰知乾隆皇帝大怒,斥責她敗壞了國俗。在滿族風俗中,女子最忌諱的是剪發只在皇太後、皇帝駕崩時,皇後才可以剪發,當時的皇太後、皇帝都還健在,那拉皇後卻突然剪發,無疑是在詛咒他們,此舉引得乾隆皇帝極為不滿。乾隆三十一年,憂郁成疾的那拉皇後終於離開人世,年僅49歲。那拉氏按皇帝口諭以皇貴妃禮埋葬,陵寢祭祀規定她沒有祭享,沒有尊號。實際上,烏喇那拉皇後的喪禮比皇貴妃的級別還要低,既未附葬裕陵也未單建陵寢,卻葬在了妃園寢內,更有甚者,按慣例,凡葬在妃園寢內的,無論地位有多低,都各自為券,而那拉皇後卻被塞進了純惠皇貴妃的地宮,位於一側,堂堂的皇後反倒成了皇貴妃的下屬,等於是死後由皇後追降為皇貴妃,這在清代歷史上乃不多見。看來乾隆皇帝對那拉氏對他的規諫仍然耿耿於懷。

難怪陵園介紹是內葬有一位皇後,可是卻未能找到她的陵寢呢?只有開放的純惠皇貴妃的地宮內的一口棺呢?如果是現在的話我們或許很快就能理解那拉皇後的過激行為,48歲的她不正是處於女人更年期的狀態,沒准兒她患有“更年期綜合症”呢。不管如何她為此付出的代價是慘重的。

在乾隆皇帝的40多個後妃中,有一位維吾爾族女子,她就是聞名遐邇的香妃。乾隆三十三年香妃由嬪晉升為妃稱為容妃,由於乾隆後期不設皇後,香妃在諸妃中位居第三,地位很高。香妃在宮中享有特殊待遇,乾隆帝注意照顧他的民族習慣,她在宮中長期穿著維吾爾族服裝,保持維族飲食習慣,宮中專設了維族廚役,以保證她的特殊需要。容妃多次隨乾隆出巡可見她深得皇帝寵愛.容妃棺槨的頂頭上還有金漆手書“以真主的名義……”,這足以證明死者生前是信奉伊斯蘭教的。



第五站是定東陵。一座定東陵,兩位皇太後。

定東陵,是鹹豐皇帝的孝貞顯皇後(慈安)和孝欽顯皇後(慈禧)的陵寢。兩陵並排,表面看來規模形制完全相同。兩座陵於1873年同時開工興建,1879年同時完工用時6年,形制規模完全相同。

東太後慈安駕崩後,西太後慈禧下令將她的萬年吉地的方城、明樓 寶城、隆恩殿、東西配殿、東西燎爐全部拆除重建,將宮門、朝房、小碑樓、神廚庫等建築揭瓦大修,地宮各券及石五供也在維修之列。重修工程於光緒21年開始,到光緒34年在慈禧死前幾天才告結束,歷時13年。

作為歷史人物,慈禧可謂是名人了。鹹豐皇帝死後,年僅26歲的慈禧開始“垂簾聽政”,這一垂簾就是48載。慈禧陵堪稱清代陵寢中最豪華的一座陵寢。據說裝修僅貼金一項就用去了4592兩黃金,奢侈程度可見一斑。其隆恩殿及東西配殿用料考究,做工精細裝修豪華。木構架全部采用名貴的黃花梨木,梁枋彩畫不做地仗,不敷顏料,而在木件上直接瀝粉貼金,其圖案為等級最高的金龍和璽彩畫.殿內牆上雕有寓意“萬福萬壽、福壽綿長”的磚雕圖案,並全部篩掃紅黃金.三殿的64根露明柱子上全部盤繞半立體的鍍金銅龍。另外,在慈禧陵隆恩殿周圍的69塊漢白玉欄板上,布滿了“鳳引龍”的雕刻圖案,無論欄板、望柱還是抱鼓石上,全部浮雕各式龍鳳呈祥、海水江崖圖案.還有那大家熟知的“鳳在上龍在下”的丹陛石以高浮雕加透雕的技法,把丹鳳凌空,蛟龍出水的神態刻畫得維妙維肖,是一件難得的石雕藝術傑作。這裡處處都能顯示了其主人的地位和尊嚴,像這樣明顯的鳳壓在龍頭之上的雕刻實屬罕見,它足以證明慈禧有著多麼強大的權力欲.這種豪華裝修不僅在明清兩代皇陵中獨一無二,就是在皇宮大內也難以見到。

慈禧陵也有清代後陵中唯一的地宮,地宮內隨葬有大量的金玉珠寶,其中一對萬壽壺共嵌有珍珠1288粒、紅寶石56件、藍寶石18件,被視為稀世珍寶。可惜,民國17年定東陵發生震驚中外的盜陵巨案,隨葬品幾被盜光,現地宮內僅存空棺一口,而貼金的內壁、石柱也受到極大的破壞,只留形制、規模供游客參觀而已.難怪現在看來慈禧的地宮與純惠皇貴妃的地宮沒有什麼不同,原來的樣子應該是金壁輝煌才對!在當時的狀態下慈禧如此之舉甚為過分,簡直是病態!



第六站是康熙大帝的景陵。

與康熙帝同葬景陵的有: 孝誠仁皇後赫舍裡氏(輔政大臣索尼孫女,廢太子生母,因難產而死,年僅22歲)、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 (輔政大臣遏必隆之女)、孝懿仁皇後佟佳氏(佟國維之女,死前一天立為皇後)、孝恭仁皇後烏雅氏(雍正帝生母,後尊為皇太後)、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皇十三子胤祥生母,去世時入葬景陵妃園寢,雍正元年追封為皇貴妃,遷葬景陵)。

通過雍正帝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的做法,不難看出他與皇十三子胤祥非同一般的關系。

景陵是東陵界內營建的第二座皇帝陵,其建築規模稍遜於孝陵。景陵在葬在葬制上有重大變革,開創了先葬皇後,附葬皇貴妃的制度;另外還摒棄了屍體火化入葬的傳統而改為土葬。

康熙大帝的景陵自公元1676年營建,到現在已有近300多年了。期間歷盡滄桑,屢遭磨難,較其它陵寢尤為嚴重。

景陵妃園寢內葬康熙帝的48位妃嬪和1位皇子。

景陵雙妃園寢:內葬康熙帝的愨惠皇貴妃和惇怡皇貴妃。為什麼這兩位妃子不葬在景陵妃園寢內,而另建一座園寢呢?而且這座陵寢始建於乾隆年間,比景陵妃園寢的興建晚半個多世紀?這是因為康熙帝將皇孫弘歷(乾隆)帶回宮中去讀書,進宮後起居飲食需要有人照料,於是康熙帝就派了愨惠、惇怡兩位皇貴妃充當了他的“保姆”。由於她倆精心護理,弘歷生活得很好。這二位妃子的壽數很長,康熙帝、雍正帝都先後謝世了,她倆還建在,好像專為等著她們照顧過的“真龍天子”報恩似的.乾隆皇帝不僅在二位妃子活著時屢次晉封,用以報答養育之恩,而且還決定為兩位太妃千秋之後單獨建陵.看來乾隆皇帝與這兩位“小奶奶”的感情還真是深厚呢。

未開放的定陵內葬文宗鹹豐皇帝和孝德皇後.孝德皇後為鹹豐皇帝的嫡福晉,死後被追尊為皇後。惠陵內葬穆宗同治皇帝和孝哲皇後.同治皇帝是慈禧的獨生子,6歲即位,卒年19歲,是清朝最短命的皇帝。



在清東陵這座規模宏大的皇家陵園內,有著大量的優秀建築精品.這些精品不僅代表了當時最高建築水准,而且反映了當時的最高藝術成就。這裡的石像均以整塊石料雕成。不刻意追求形似,而注重神似,其風格粗獷、雄渾、樸拙、威武,氣度非凡。與以往見過的有很大的不同!



“龍生九子”,老大畢喜形狀像烏龜,好負重。長年累月地馱載著石碑。人們在廟院祠堂裡,處處可以見到這位任勞任怨的大力士,據說觸摸它能給人帶來福氣。



首先看到的是孝陵內的畢喜,不知是年代不遠的緣故還是後又經過修繕的緣故,雕刻精美,紋路清晰,栩栩如生。後來到了裕陵,發現這裡的畢喜比起孝陵內的畢喜很是不同,一來是昂著頭,二來鼻子很大很突出,莫非是乾隆帝的性格所決定的?相比之下孝陵內的畢喜似乎是一個年幼的畢喜,莫非寓意順治帝的早逝嗎?定東陵內的畢喜居然是長發飄飄,難道是因為碑的主人是女性嗎?而景陵內的畢喜看似大氣沉穩難道同樣襯托出康熙大帝的風格嗎?不知是我的異想天開,還是確實與當時的想法相同,這是此次游東陵讓我最驚喜的發現。


精選遊記: 唐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