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記:建州一瞥

作者: 醉翁之意

導讀八閩記:建州一瞥 ——建甌鼓樓(五鳳樓) 一 建甌市,又名建安郡,建寧府和建州城,我曾經多次路過。 有印像的是聞名遐邇的“中國毛竹之鄉”美譽,深刻的則是建甌房村的光餅。可見美食小吃往往對一個地方有著不可磨滅的替代性,譬如泥鰍師傅就對晉江安海的小吃“碎碎念”(閩南方言,一再提起的意思,與念念不忘一詞沾邊。在湖南衛視“快樂女生”總決賽的一� ...

八閩記:建州一瞥



——建甌鼓樓(五鳳樓)



建甌市,又名建安郡,建寧府和建州城,我曾經多次路過。

有印像的是聞名遐邇的“中國毛竹之鄉”美譽,深刻的則是建甌房村的光餅。可見美食小吃往往對一個地方有著不可磨滅的替代性,譬如泥鰍師傅就對晉江安海的小吃“碎碎念”(閩南方言,一再提起的意思,與念念不忘一詞沾邊。在湖南衛視“快樂女生”總決賽的一首歌曲《阿麼》中則被引申、演義成奶奶般的千叮嚀,萬囑咐)。又比如近期商益棠色眯眯推介的日本熊本的馬刺和櫻花鍋(馬肉),當然他記掛的起因是酒井法子的故鄉。至於到底是因為絕口美味,還是絕品美色才想起熊本的?咱們百無一疏,擅長辭令的“商議堂主”,估計您是套不出個子醜寅卯來的。意會呢?恐怕達不到“高山流水”又暴殄天物的。還是意淫吧,或許沾點邊!

說到建甌光餅,班車的司機師傅,更像是個無形的推手,正如現今開往邵武的班車總會停在閩北草莓第一村一樣。這次我終於萌生了去殷墟故都走一走的念頭,也是起於垂涎光餅的緣故。

等等,殷墟故都?在八閩的建甌?可以非常清醒地告訴您,我沒喝醉(爛醉如泥的也常常這麼講)。是的!河南安陽的殷墟,指的是殷商故都。在許多占蔔的甲骨文沒出現前,留存後世的“遺跡”只有口頭上耳熟能詳的商人、商丘、商議、商量以及殷切、殷勤和殷實這些個詞彙。至於無商不奸一詞,究竟是後來人的人情世故的異化,還是周朝人的誣蔑或欲加之罪,就不得而知了。我知道的則是,建州(甌)都城在五代十國時期確實是殷國的國都。在殷國廢墟上的鼓樓,曾經叫做五鳳樓,是大殷帝國歷史變遷的見證,同時也是後來閩國的前身。

什麼,大殷國?沒聽說過!我也是第一次知道的,正如春節我在閩北時,對陳姓曾經在南北朝就有當過皇帝的陳朝一無所知一樣(從小就可以背誦的南北朝時期的南有宋齊梁陳,北則三魏齊周居然沒在腦中閃過,還信口開河地大講陳友諒創建的大漢國)。翻開歷史書,五代十國的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以及諸侯割據的吳、前蜀、吳越、楚、閩、南漢、荊南(南平)、後蜀、南唐和北漢等,還真找不到殷國。

其實,歷史書上最後的一個等字,就等於在告訴我們,五代十國的混亂年代,稱王稱帝的數不勝數。而打開福(州)建(州)的歷史,一切便一目了然。原來建立殷國的王延政,正是閩王王審知的兒子。

為了這個殷墟故國,我更應該去探奇獵怪一番的。當然,又可填補自己游歷閩北的些許空白。



剛好前幾天,“大領導”帶著“小領導”回娘家探親了。奉行“三從四德”的我,利用這個周末前來接駕,其實醉翁之意在於“公費旅游”也。雖說“大領導”也常犒賞似的撥些“旅游經費”下來,但是咱總得“把錢用在刀刃上”吧。能乘機撈點便宜的機會,走過路過絕不錯過。故而把火車票買到了建甌站,還恬不知恥地美曰:省錢!

建甌到站的時間是在凌晨四點,

這可是“君子不失五更眠”的節點,也正是“梁上君子”們躍躍一試的“風高月黑”時候。走出燈火通明、沉寂冷清的火車站,站外除了三兩個討生活的“車工摩的”招徠生意外,整座城市安靜極了,連腳步聲都那麼清晰。

為了避免“雞飛狗吠”,打擾這座曾是國都王城的清夢,我本打算找家干淨的客棧,睡個回籠覺什麼的,盡管火車上我已經有備而來(睡足了八小時),卻還睡眼惺忪。路過一網吧,眼睛不禁一亮。進去泡了一泡,畢竟對於這座一度曾是殷國國都的城市,心中無底。一小時過後,天已放亮,我也從“擺渡”中搜索到了古城的一些亮點,諸如五鳳樓、光孝寺和雲際山。遺憾的是等不到久違了的司晨雞鳴,惟有嘈雜的人來人往。

——生活的一天又開始醒來,我的建州一日游也很有意義地揭開了序幕。第一站:五鳳樓!



建甌的標志性建築當屬鼓樓,猶如咱們泉州的地標東西塔一樣。位於南門的鼓樓,又是福建省唯一一座現存的古城樓。在建州成為都城的那年頭就叫做“五鳳樓”,光聽名字就挺有帝王之氣。五鳳之說源自上古的唐堯,據說堯帝時期常同“四岳”長老共商國是,人們把“四岳”比作四鳳,將堯帝視作鳳中之王。堯帝駕崩,“一鳳升天,四鳳齊鳴”,五鳳典故由此而來。

五代十國時期,建安郡守的王延政,乃唐末武威節度使,後來受封閩王的王審知之子。在天德元年(公元943年)據建州稱帝,將東漢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設置的建安南城門樓改建為“五鳳樓”,以彰顯“五鳳集瑞”的帝王氣像。

一千多年過去了,我眼前的鼓樓都是後世重建的,雖不是原來的五風樓,但是樓下的拱洞基址並沒有隨著短命的大殷王朝的覆亡而湮沒,而是走過了歷史的風風雨雨,屹立不倒。樓閣反倒屢建屢毀,碑文上記載: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在五鳳樓遺址上新建譙樓,由南宋文學家劉克莊撰寫《新建譙樓記》;明永樂年間又重建,仍叫譙樓;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復建後,命名為“鎮安樓”;民國六年(公元1917年)重修,改稱鼓樓。

現在的鼓樓,采用的還是明清重檐歇山式建築風格,主樓為雙層飛檐,四圍紅柱,雕梁畫棟。樓的南北兩面各懸一塊匾額,一是“雄鎮南天”,一為“恩迎北極”。鼓樓坐南朝北地橫跨街市,左右兩旁各有一座牌坊。左為縣前街,右為鼓樓後。

從樓下的兩個拱洞,來回地穿行,撫摸著故址舊牆上的基石,試圖尋找著穿越時空的樞紐。耳旁卻傳 “啪”的一聲,原來是文化站的開鎖響動。循聲而去,洞開的台階讓我終於走近了城樓,但是閣樓的邊門依然鐵將軍把守。回廊的欄杆,卻又形同虛設地為我敞開著。翻了進去,巡繞一圈,極目南北,城市新貌真得如春筍般拔節而起,不愧“竹鄉”之魂。在樓角的顯眼處,掛著一塊——建州八音研究會的牌子。一開始,我自以為有如咱們閩南的南音古樂。回去一問老泰山,才知道是研究閩北方言韻律的。

這麼一想,便豁然開朗。正像面前的鼓樓,稱譙樓也罷,喚五鳳樓也好,都是同一根基上的東西。表面即使花色各異,風貌盡管迥然,底蘊基調卻離不開這座城市最初的靈魂。如同千百年來的房村光餅一樣,永遠這個味!



我行我素,新世紀食尚!

——這是光孝禪寺素食節的條幅標語。

聽說建甌光孝寺,是一座聲名遠揚的叢林古剎。究起歷史來,比咱泉州開元寺還早一百多年啦。據典籍記載:光孝寺始建於南北朝時期的南朝陳武帝永定二年(公元558年),曾先後被稱之為隆興寺(唐),景德寺、天寧寺、萬壽寺(北宋),直至南宋紹興七年(公元1137年)才改稱“報恩光孝禪寺”。全寺建築群有三:天王殿、大雄寶殿和觀音殿,東西兩側回廓,還連綴著伽藍殿、祖師殿、法堂、禪堂、祖堂、藏經樓、方丈室、香積櫥、齋堂、寮堂、客堂。

俗話說,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即便頗有慧根的我,眼裡除了金碧輝煌的佛像殿堂外。就只知對著大雄寶殿的材質,看起了熱鬧。自從認識了楠木以來,看到廟宇的木材就“不是雲”啦。這回還真蒙對了,一位在灑掃庭院的老師父告訴我,正在重修拆放殿外,全是楠木。他還告訴我如此規模的楠木佛殿,在全省寺廟中可謂首屈一指,就全國而言,也是廖廖無幾。而佛堂上惟妙惟肖的釋迦牟尼佛像高近九米,位列福建佛寺第一;地藏王菩薩像則是一尊銅像,重達三千斤,也實屬罕見;而觀音殿的一尊用紅豆杉木雕琢而成的千手觀音,高約兩米,又是一大看點。

由於寺廟變為了工地,回廊兩旁因此堆積了許多“文物”,有“晨鐘暮鼓”,木魚,有《重修光孝寺碑記》,有首屆素食節的品種花樣照片,尤其讓人刮目相看的是那一句“標語”:我行我素,新世紀食尚!

走出光孝寺,空門前又有一塊《重修光孝寺大殿碑》(清康熙三年)刻載著歷史:光孝寺在郡治之南,距城二裡許,隔岸塵囂,虹橋鎖斷,背獅峰而面雙水,極稱形勝,且寺基弘敞,曲徑重門,修廊廣殿,金容晃耀,祉樹青蔥,凡信心登禮者,疑梵釋放天之宮,從空而墜,不知人在人間也。

當我站在雲際山的善見塔邊,看著雲霧縈繞,雙溪(建溪和松溪)並流的建州城,真的是天上人間!



爬雲際山,純屬意外。

意外的意外則是探得了三清宮和水仙古茶樹。

從鐵獅山麓的光孝禪寺出來,西側雲霧縹緲的山峰上有一座寶塔,不能白日說夢話地講閃閃發亮,起碼是吸引了我,原想拍個遠照就算了。當我向身邊路過的村婦詢問塔名時,她告訴我那叫水南塔,還很少見地強烈向我推薦。最終被鼓動上了山。沿著村子向一座山峰走去,塔是越來越近,但山路看起來卻越來越望不到盡頭。出村後,一條筆直的上山公路,許多私家車也像許多城市一樣蜂擁而來,更加印證了“生命在於運動”的真諦。本來正“雞肋”般騎虎難下的我,一咬牙一跺腳,上!豈可半途而廢。一條小徑逼塔而來,沿途的樓台亭閣,寺廟道觀都非常有“科學發展觀”地羅列著,暗合我這種走一段喘三喘的駐足修憩。由著芝鹿台,憩樂亭,天王殿,楊府廟,五百羅漢閣而來,便望見了文筆峰的山門。心想真是個好兆頭嘛!待登上水南塔後,再去拜一拜文昌星君,這裡也有文昌閣?猜的!

登上文筆峰頂,眼前的水南塔反倒不重要了。俯瞰山城,雲蒸霧繞,漸漸地,浮現出的是陽光普照下的古城輪廓,舊城換新顏的寵兒更是鱗次櫛比。峰頂的山風,此時已經吹散了我那濕透了衣服,頓感心清氣爽。寶塔之下,炊煙裊裊的一家山民,孩子們並不怕生地問起了客從何來?姐弟倆還好奇地對著我擺弄的三角架“指手劃腳”,互相歡叫著,他把咱們的寶塔照進去啦。

進屋討了碗水喝,透著柴火和鐵鍋味道的開水,是我曾經再熟悉不過的鄉野氣息。一位長著山羊胡子的老人,跟我攀談了起來:這座寶塔叫做善見塔,在元朝初建時叫做多寶塔。

我忍不住插了一句,也許是後來“多寶魚事件”後,才被俗稱為水南塔的吧!

他笑了笑,繼續說,水南塔的叫法,是因為地屬南門村,又位於建溪之南。不過,這座寶塔也是多災多難的,在清朝年間就有兩次劫難,一次毀於兵火,一次遭到雷擊。“破四舊”那會同樣不能幸免,又被炸毀過。

瞧著老人的噓唏不已,我轉換話題地向他詢問起山上的名勝古跡。老人如數家珍地告訴我,那鐵獅峰也好,這文筆峰也罷,統統叫做雲際山,雲際山的山形很像一頭臥獅,所以也有稱為鐵獅山的。從善見塔繼續向上,還有座正在修建的文昌閣(還真有!),白雲深處最有名的道觀是三清宮了。在去年三月,三清宮的道長在山腰處的千年古道下,發現了清朝的“詹金圃茶莊”舊茶園遺址。並從長滿藤蔓的樹林和茂密的茅草叢中,發現了三十多棵樹齡達百年以上的水仙茶樹。

水仙古茶樹?我在雙溪小女的大作《我的世界》裡,看過她在建陽境內的探尋水仙文章,據說水仙二代祖樹,現在僅有位於書坊鄉的一座荒廢了的老宅。之所以聲名遠揚,得益於中央電視台的拍攝報道。

而老人也說建甌雲際山水仙茶是建茶的始祖,具有“得山川清淑之氣”的名聲的。他甚至還搬出了床頭上的《建甌縣志》來,畫紅杠處:“水仙茶質美而味厚”、“果奇香為諸茶冠”……

老人還說,這水仙茶祖,還是你們閩南人於清道光年間,由安溪人詹盛齋移植到建甌的。 清末民初,有一年南洋舉辦的第一次勸業會上,詹盛齋之子的“詹金圃茶莊”,送展的水仙茶葉,便獲得了金獎。隨後又在巴拿馬展會上與茅台酒一起獲得了一等獎。故而這詹金圃茶莊,已成為了閩北的百年老字號。

見多識廣的他還告訴我,金圃茶莊的茶園內還保存有一口清澈甘甜的名泉——陸羽泉,相傳為茶聖陸羽所鑿。

聽著老人如長江之水滔滔不絕地侃侃而談,我已經是不虛此行啦。望著白雲深處的蜿蜒山道,即便前去一探究竟,也只是“見面不如聞名”的履足罷了。正躊躇著,電話短信追了過來——你到了哪裡?大家都等著吃飯啦!

——別著急,休息一下,馬上就回來!

那就,那就先到這裡吧?!

再見了雲際山,再見了建州城!


附錄一:王延政稱帝與建州大殷國的史料

王延政,原籍光州固始縣,五代閩王王審知的第十三子,人稱十三郎。任都教練使,後唐長興二年(公元931年),其兄王延鈞繼王審知稱閩王。審知養子建州刺史王延稟謀奪王位,率領水軍襲擊福州,兵敗被殺。延鈞便派延政到建州撫慰軍民,出任建州刺史。

後晉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王審知幼子王延曦接續延鈞王位,驕淫暴虐。延政在建州整治軍隊,經營武備,曾寫信勸戒延曦斥罵,並派員到建州,監視延政的軍事行動,被延政驅逐。天福六年(公元941),延政增築建州周20裡,請延曦改建州為威武軍,延曦不肯准許,改稱鎮安軍,以延政為節度使,封為富沙王。延政卻把鎮安軍改為鎮武軍。同年六月,延曦聽說延政招納泉州刺史王繼業,競把繼業召到福州連同繼業的兒子都殺掉。這樣,延政和延曦兄弟之間矛盾尖銳,於是各自整頓軍隊,相互攻伐。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延曦進軍建州,被延政打敗。天福八年,延政在建州稱帝,國號大殷,改元天德,立張氏為皇後,以節度判官潘承祐為吏部尚書,節度巡官楊思恭為兵部尚書,一切按帝王規格建制。建宮室、築樓台,造太和殿,蓋五鳳樓(今鼓樓),還鑄大鐵錢。然而,國國小民窮,怎經得起如此奢華的巨資耗費,且楊思恭以聚斂財物來博取延政的寵信,凡山澤魚鹽至蔬菜各稅都加倍征收,百姓恨之入骨,都叫他楊剝皮。

開運元年(944),福州政局又亂,延曦部將朱文進殺延曦,自稱閩王。延曦的舊臣又殺朱文進,迎接延政去福州。延政到福州後改殷為閩國,稱閩帝,國都仍舊設在建州,派他的從子繼昌坐鎮福州。

這時,南唐查文徽率兵攻建州,唐主李璟利用延政剛剛進入福州的混亂時機,增派何敬洙為建州行營招討馬步指揮使,又使祖思、應援會攻建州。延政在建州水南一仗大敗,城池被攻破,延政投降。南唐將鎮武軍置為永安軍,閩國至此滅亡。

南唐保大四年(946),唐主李璟把王延政族人遷去金陵,命延政為饒州節度使,並封為鄱陽王。

附錄二:建甌旅游線路策劃

一、文化觀光線

1、福建第一郡——建安郡(城南復船山下郡城遺址)——鼓樓(五鳳樓)——威武門——臨江門——通濟門——通仙門——朱家祠堂——博物館——善見塔——楊達卿紀念堂

2、東峰鳳山(北苑御茶樓遺址及建茶詩詞碑)——東游(白芽奇蘭茶)——玉山(高山茶)——小橋(百丈岩肉桂茶)——南雅(南路水仙茶)——吉陽(綠茶)

3、光孝寺——東岳廟——孔廟——媽祖公園——太保廟——關公廟——歸宗岩崇仁寺——下西河基督教堂

二、自然風光線

1、西環線:萬木林自然保護區——歸宗岩風景區——天湖山——黃華山

2、東環線:順陽鴛鴦湖——水源辰山——龍村擎天岩

3、南環線:城南雲際山——小橋百丈岩——玉山洋後水庫、石塔山——迪口蟹龍崗

附錄三:搜集的建甌景點介紹


孔廟

——全省現存最大的文廟。又稱建寧府孔廟,始建於宋寶元年間(公元1039-1040年)。

五鳳樓

——又稱鼓樓,始建於五代王延政稱帝時期(公元943年),至今有一千多年歷史,是建甌的標志性遺產。

古城門和古城牆

——城市四周有殘余全省完整保存下來的四個古城門,威武門、臨江門、通濟門和通仙門。建甌的古城牆,始築於漢景躍三年,即三國吳永安三年(公元280年),現存的城牆基本在沿溪河岸,從威武門至通濟門一段尚完好,長約1200米,高約5.5米,寬約3.6米。城門現存四個。 建甌最古老的城門——通仙門城樓, 城牆高6米,拱形門洞高4米、深24米、寬5米。 為典型的清代建築風格。威武門 城牆高6米,深21米,寬4.5米。

光孝寺

——比泉州開元寺還早兩百年的禪寺。光孝寺背靠鐵獅山,面向雙溪(建溪,松溪)水,始建於南北朝陳武帝永定二年(558). 全稱報恩光孝禪寺。始建於南北朝陳武帝永定二年(558年),迄今已有1400多年歷史。是全閩最早興建的佛教寺廟,比泉州開元寺(始建689年)早130多年,比福州鼓山湧泉寺(始建780年)早220多年,故有“福建佛教發祥地”和“南有開元,北有光孝”之美稱。

東岳廟 :東又稱“東岳行宮”。在建甌城東,距城關約三華裡的白鶴山麓.據明嘉靖《建寧府治》記載:“在府城東,東晉時望氣者言,山有異氣 ,命工鑿之,朝鑿暮合,有雙鶴翔其上,因名。山之麓,有東岳行宮。”據此推斷,該廟歷史當不短於五百年。

善見塔:

——在文筆山頂,元至正間(1341--1370)建多寶塔,又名善見塔,俗稱水南塔.清戊子年(1648)年兵毀。康熙十二年(1673)年釋道霖募建.二十九年(1690)遭雷電擊毀.三十二年(1693)塔建成。1967年夏,文革“破四舊”時被炸毀.1997年重新建成.

萬木林

——世界最大的人造古森林群落。位於建甌房道鎮境內,古稱萬木園,也叫萬木山,原名白塔龍津大富山,海拔556.1米。是一片方圓面積達二千五百多畝,人工植造的古老森林,至今已有六百四十年保護繁衍歷史,是我國重點自然保護區之一。

故事:武夷山上有一百座山峰,傳說就是玉帝的一百座香爐寶鼎,侍爐的金童常常把燒殘的香線梗隨手亂扔,這些香線梗扔到凡間,使閩北土地處處都是樹林。玉皇大帝閑著無事發現閩北的山水樹木比他的御花園還要美,他讓太白金星到凡間找一塊山種上四季都能生長的樹,然後搬上天庭,玉帝願意拿香爐寶鼎換這座山,但要求造林的人是善人。太白金星變成一個老乞丐到處討飯找到房道的楊達卿,太白金星說:"我給你種一棵樹,你給一鬥米的工錢。"楊達卿想:種一棵樹給一鬥米工錢,天下哪有這樣貴的工錢?楊達卿心裡也可憐老人,就答應了。 房道旱了三年,楊達卿為了救濟災民,貼出公告說誰在大富山種一棵樹,他給米一鬥,光禿禿的大富山栽成了萬木林。 玉帝下令將香爐寶鼎,也就是歸宗岩搬到了人間換萬木林,但是房道旱了三年,死人多,已經無法在天庭上生存,又回到了人間。楊達卿後來的孫子楊榮聰明異常,做官做到三朝太師。

歸宗岩

——是建甌的一處休閑度假風景區,現在已經形成了“三岩一湖”的人文和自然景觀相結合的風景名勝區,這便將歸宗岩、寶石岩、梅岩、北津湖有機地聯成了一片。代表著古建州文化的不僅是歸宗岩,而是該區內的梅岩,理學大師朱熹的老師在這裡講學的遺址。

該景區面積20平方公裡,整個景區峰、岩、洞、溪交相輝映,有自然景觀也有文化底蘊,有豐富的古建州文化、特色觀光農業、宗教文化、理學文化資源,光梅岩景區就有山、水、花、亭、瀑布、天湖、地湖等豐富景觀,游客可乘船游覽,也可取道進山游玩,

梅岩:面積1.5平方公裡,與寶石岩隔湖相望,屬奇特像形山石與堆石洞地貌.宋明時期,此處是人文墨客、達官貴人閑暇取樂、踏青郊游的好去處。南宋理學家朱熹的啟蒙老師劉屏山在這裡講學,建劉屏山書院,現存遺址。還有八景三十六亭等自然景觀。

坑裡公園:

——內設天後宮、觀音閣、太保廟。觀音閣有觀音299個,太保廟有太保99個。其中太保廟是建甌人自己的神---太保廟。

傳說故事:建甌太保廟有99位太保,最早的建甌太保廟在小松的龔墩村龍鞍崗上。雖然太保各地都有,但一般都是一位,唯獨建甌99位。 王延政在建甌稱帝,錄取了100名進士,王延政將100名進士邀至小松龔墩的龍鞍崗山腳的一個洞內, 請來張天師說洞中有妖魔請其驅魔,張天師識破洞內只有人沒有妖魔,但是王延政以言相譏,諷其徒有虛名。張天師大怒,寶劍向山洞揮去,洞內出一人後腳被砍斷外,其他99人全部身首異處。 王延政知道自己惹出大禍,為平息民意,遂封99進士為太保。

黑媽祖,閩南是人工石雕的白媽祖,建甌的媽祖是木頭的,故稱黑媽祖,由整塊酷似人型的木頭經由雕刻大師雕琢而成。

天後宮立有一尊高6.8米,底座寬3.24米,重約10噸的全國罕見的木雕媽祖神像。神像原木屬柳杉,1998年6月20日,玉山鎮籌嶺村山洪爆發時從橫坑壟地底下推出的出土千年古木。樹齡在800年左右,估測埋藏地下數百年。 據說媽祖出土巧合很多,媽祖姓林,第一個發現巨木的也姓林,媽祖出土是98年6月20日下午2點,加起來剛好是6.22,似乎預示特大水災到來。巨木出現時,坑裡正好建成一個剛好和巨木一樣高度的廟,正愁找不到雕刻巨木。巨木出現前雞狗亂叫。巨木出土就像人形。

茶神廟

——全國唯一的茶神,五代十國時期的張廷暉(茶聖為唐代的陸羽),廟宇位於今東峰鎮北苑御茶園。

蟹龍崗

——景點位於建甌最遠的鄉鎮--迪口鎮,景區面積約100平方公裡,海撥1000多米。

亮點:形像的石動物群。母雞岩就是蟹龍崗的標志——石佛,石佛腳下有各種形像的石動物群。山頂有個白岩洞寺廟,攀上岩頂,只見岩石上印著一個巨大的左腳掌印。

線路:從迪口鎮岩下村上山,或從玉山汲溪村轉坐車前往穩地村再上山。

黃華山

——早在南朝就有個太守建城在山腳下,據說蘇軾、陸游等大文豪都留下贊美詩篇。

七裡街瀑布群

——七裡街水庫位於芝城西郊約三公裡處。有一座跨潭而建的石拱古橋,對面就是多級瀑布飛瀉而下,溪水順著老林古藤遮蔽的由形態各異的溪石組成的河床流向水庫。


九仙山

海拔1539米 ,山頂的華岩寺供有九仙,民國年間廢, 1983年重建,六月初一為華岩寺廟期。

故事:有個孝順的放牛娃到山中看到八位老人在下棋,看到樹上有九顆桃子,把大的分給八位老人吃,自己吃小的。老人問為什麼吃小的,牧童說自己比老人小,應該吃小的。回家後發現村裡全變了,村裡已經過了很多年,人事皆不在了。原來八老人是八仙,山中分七日,世上幾千年,放牛娃被點化為第九仙。 山頂上的松和石 風霧松濤 可以看日出,因有迎客松又被稱小黃山

線路:從順陽鄉後房村上山,距鄉所在地區十八公裡。

辰山

——又名仁山,為建甌最高峰。

線路: 一是從水源的大宅村,要行走六、七個小時;二是從東游的辰山下自然村上山,走兩到三個小時;三是從東游的盛前村紅星自然村上山,行走具體時間不清。總結:走對路要花七個小時,走錯路至少多翻一座山,約十三個小時。

鴛鴦湖

——鴛鴦湖位於順陽鄉。鴛鴦湖距順陽鄉集鎮11公裡,交通方便。湖面寬闊,湖區和森林面積34.5平方公裡,湖區水面940畝,湖水總容量1276萬立方米。:環境優雅,湖水清澈,湖上鴛鴦和水鴨,有原始森林3600畝

線路:位於江墩村的小赤院溪流上,秋末冬初水鴨最多。鴛鴦湖森林旅游度假村現籌建,據說會開設水上游樂艇,水上音樂茶座,垂釣等娛樂項目。

步月橋:

——位於吉陽鎮玉溪村,明正德十四年(1520年)建,距今480多年。橋長127.5米,寬5.5米,橋屋42間,是閩北現存最長、淨跨最大的伸臂木梁結構與堤橋結合的古代厝橋(應該也算是廊橋吧)。

2009年8月14日建甌一日游2009年9月定稿於寸本堂


精選遊記: 南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