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記--路上的感覺(三)

作者: water512

導讀然烏--八一晚上折騰到一點多才睡,早上醒來猶是睡意未盡。看看房間裡,其余的人都還沉睡著,空氣非常的不好,才想起昨晚都是沒洗腳睡的。 推開門,一陣冷風撲面,腦子清醒了許多,放眼望去,青山綠水,好清新的一片淨土。屋前有一小水溝,水清澈無比,掬水洗面,冰涼透骨,原來是雪山流下來的水。清晨走在然烏的街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讓思緒自由的游走,那� ...

然烏--八一晚上折騰到一點多才睡,早上醒來猶是睡意未盡。看看房間裡,其余的人都還沉睡著,空氣非常的不好,才想起昨晚都是沒洗腳睡的。

推開門,一陣冷風撲面,腦子清醒了許多,放眼望去,青山綠水,好清新的一片淨土。屋前有一小水溝,水清澈無比,掬水洗面,冰涼透骨,原來是雪山流下來的水。清晨走在然烏的街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讓思緒自由的游走,那種飄然於物外的奇妙感覺真是妙不可言啊!

車要在然烏卸貨,我趁機到然烏湖邊去溜噠了一會。天下起了小雨,雨霧中的青山環抱中的小鎮,小溪邊的古老水車,一切顯得那麼地虛幻,又是那麼地真實,仙境也不過如此吧。

吃過中飯,車繼續往波密趕,經過湖邊時,看到在中飯吃面條時遇到的兩位旅行者正坐在湖邊呢,他們是今早上到的,要在然烏呆一天。看著他們在湖邊朝我揮手,我心裡有點發酸,唉,一個人的滋味。

然烏到波密的路很好走,而且有一大段是柏油路,四處森林密布,竟讓我感覺仿佛已不在西藏了,江南之稱果然名付其實。

波密縣城不大,也算不上熱鬧,卻也算是有模有樣、設施齊全了的一個縣城了。在車上就聽師傅們講波密的小姐多,我還不信,畢竟這是西藏啊,條件艱苦。在街上隨便走了走,才明白為什麼師傅們非來這不可了,同志們可要愛惜身體啊。廣東援建的廣場上空蕩蕩的,一只豬在廣場上悠閑的散步,西藏的豬不大,放在外面更像我們那的野豬。晚上吃飯後問了問到大峽谷的路,才知道下雨去不了。

從麗江出來還沒洗一次澡,都快成難民了,也顧不上朋友們的警告,痛痛快快的洗了個熱水澡,整個人都輕松了。小城四面森林雪山環抱,夜涼如水,真想再出去走走,不料倦意襲來竟拿著書睡著了。

找不到到八一的車,就坐上了到通麥的面的車(40元),早聽說過通麥是川藏線上最險的路段,心中不禁有點擔憂:這面的安全嗎?出城不久又下雨了,在林芝能享受江南的柔情細雨,是一種幸運;在通麥天險體驗柔情細雨,換來的可能是生命啊。果然在快到通麥的的地方,我們遇到了麻煩,這是一個大塌方區,一邊是湍流,一邊正在加固護坡,道路很窄,且又泥濘得不行,面的一下子就陷了進去,我們只好下到泥濘中把車推過去。過後,司機才告訴我說那就是著名的拉月大塌方了!

到通麥後,才知道通麥大橋管制,單向通行,去往八一方向的車明天才能通過。今天看來是沒有希望過去了,只有在通麥住一晚了。找了一間靠江的房間安排好住宿,到外面轉了轉,才發現這裡什麼都沒有。注定是個無聊的晚上了,我想。沿著公路往前走不多遠,便看到了通麥大橋,橋那頭就是十多公裡長的死亡路段---通麥至排龍塌方路段。

帕隆藏布江滔滔的江水,你吞沒了多少英雄的生命啊!

回到店裡,意外的踫到幾個從察隅過來的人在這吃飯,談論中聽見他們有辦法過去。抱著一絲希望,我上前去請他們幫忙帶我過去,也許因為我是個獨行者,他們居然答應了!車是察隅縣委的豐田4500,他們是到地區開會的,剛和武警交通隊聯系說6點能過去,真是撞大運了。他們中的那位年紀最大的是西藏農學院的教授,上海人,到西藏已有十幾年了;其余三人都是藏族人,漢語說得相當流利。這是我第一次直接與藏族干部接觸,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地印像,和他們的交談讓也我對西藏有了更多的了解。車緩緩地過了通麥大橋,我心情緊張起來。看著江邊衝斷的護堤,雖然之前已經歷無數次江邊上的盤繞,依然有觸目驚心之感,司機對我說他就遇到過被困兩天進退不得的情況。不過,現在這條路已加寬了不少地方以便會車,加之我們一路一輛車暢行無阻,個多小時後就通過了這十余公裡的險路,大伙都噓了口氣。

在路邊一希望小學邊,車停了下來,這裡有一專門賣蘭花的人家,是從山上找出來的,價格數十元不等,每次他們從這過都會帶一些林芝的朋友。

天空逐漸陰沉,終究雨又來了。傍晚的時候,景色卻越發好了,透過雨幕,是森林、草原、溪流、帳蓬、犛牛構成的人間仙境。上色齊拉山時天已黑,隨著海拔的升高,雨換成了冰粒。車內開了暖氣,我把臉貼近車窗極力想看看外面的世界,除感覺到了外面的冰涼,只有那黑色的森林。

下了山,便到了林芝縣城。又十幾分鐘後,前面一片閃爍的燈光,八一鎮到了。

把張教授他們送到各自住處後,司機拉瑪拉著我在街上給我找住宿的地方,別小看這些外表不起眼的小賓館,價格都是星級的哦。吃過晚飯後,還是和拉瑪到察隅辦事處住下了,標間30元一個床位,條件不錯。拉瑪睡下去不久便鼾聲大作,而我在這種驚天動地的呼嚕聲中,居然也很快睡沉了。

http://tour.59i.net/


精選遊記: 林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