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蔓的故鄉(1)——起程

作者: andreactrip

導讀奧斯蔓的故鄉(1)——起程Andreactrip 准備了四年,打了一個學期的工,終於上路了。 雖然四年中斷斷續續看了一些關於新疆的書,神游了無數次,幾乎身邊的人都成了我新疆普及教育的對像。但是要真正踏上那片土地,還是要慎重,所以從四月份開始就在攜程上瘋狂搜索了幾乎所有有關新疆的信息,打印了一些功略和注意事項,還草擬一份費用表。 原本想一個人去新疆。� ...

奧斯蔓的故鄉(1)——起程Andreactrip

准備了四年,打了一個學期的工,終於上路了。

雖然四年中斷斷續續看了一些關於新疆的書,神游了無數次,幾乎身邊的人都成了我新疆普及教育的對像。但是要真正踏上那片土地,還是要慎重,所以從四月份開始就在攜程上瘋狂搜索了幾乎所有有關新疆的信息,打印了一些功略和注意事項,還草擬一份費用表。

原本想一個人去新疆。我是個很自私的人,不喜歡與別人分享我所擁有的一切,包括我理解的新疆,除非那人我十分在乎。可是家人叮囑,安全第一,而且我從來沒有出過這麼遠的遠門。想想也是,於是找了一個日本的女孩子,一個同校的男孩子,大家就一起上路了。

我喜歡“4”,盡管在中文中它與“死”諧音。不知哪一年在某本星座書上看到,4是我的幸運數字,而且在很多碰到4的場合,我確實做事比較順,所以以後對4就特別的看得順眼。再加上本科專業是英文,經常跟英文接觸,英語中4發音“for”,於是4又有了“奉獻”之意,這些就更加確定了我對4的信仰。況且,人本身就要死的,不是嗎?

之所以說了4,是為了引出下文的新旅伴,三個人的旅行是不平衡的,我們的組合在成立之初似乎就宣告了必須補充一人這個小團體才能穩定。為了我的“4”,我接受了。

匆匆出發了,盡管先前做了大量的准備,可是臨行之際,還是覺得草率。對照了游疆必備品清單,似乎都妥當了,拖著行李,就這樣疑疑惑惑地上了路。

四個碗面占據了食品包的絕大部分。(我的行李分為四個部分:1、食品包,顧名思義,用來放干糧和零食,上車的那天中午,我到超市買了一百多塊錢的食物,民以食為天;2、衣物包,是一個大的旅行袋,放我的衣服和其他零星的必備物,比如晾衣繩、輕便雨衣、吹風機等;3、小黑背包,放隨身物品和照相機;4、小小包,擺我心愛的MD和錢。)事實證明,我犯了一個很大的錯誤,因為在火車上我不會整天吃泡面,剩下的碗面很占地方,在跑北疆的時候,我還拎著一個大大的裝了碗面的食品袋!食品袋裡還有我的另外一個錯誤——在布爾津買的兩個大馕,又大又沉,而買了以後根本沒機會吃,一直到了伊寧,打開包一看,發霉了,日本女孩的馕也是,我們相視一笑,如釋重負地把兩個長著毛的家伙扔進了垃圾桶。

火車上的第一個晚上很難入睡,悶熱得很,穿著牛仔褲在床上翻來覆去的。我平生最恨在公共場合遇到“芳鄰”,可是不幸的是這樣的機率好像很高。對面中下鋪的兩個人空著床鋪不睡覺,坐在走廊的便座喝酒聊天,我快瘋了!

好在第二天到了陝西,經過寶雞的時候,同學的兩個表弟給我們送來了西瓜、擀面皮和肉夾饃。在BORING的旅途中得到這麼美味的食物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可惜粉皮太辣了!

火車很快走完了“只有褲腰帶,沒有脊梁杆”的陝西鐵路,來到了甘肅省境內。如果說陝西的黃土高原可以用“平整”來形容的話(據說陝西人如果要在原上蓋房,只需用碾子把地稍稍壓一下就行了,由此可見其平整程度),那麼甘肅的則可以稱之為“壯觀”。火車沿著渭河向西行駛,渭河的河床大部分已經干涸,可以看到河底的黃土,只有部分河段可以看見淺淺的一灣水。第三天的早上7:25分經過嘉峪關站以後,景色驟變,滿眼的黃色,連空氣中都彌漫著灰塵,很少能看見純淨或大片的綠色,僅有的一點綠也只是地上零星點綴的小草和低矮的灌木。火車繼續向西,偶爾會出現一片綠色急速地向後退去——那是防風林。防風林間是小塊的綠洲,種植著少量的莊稼。經過一塊窪地的時候,竟然看到了黑臉的羊,火車駛來時,它們沒有絲毫的驚慌,也許看慣了這個鐵皮做的家伙,它們抬起頭,漠然地注視著,依舊我行我素地嚼著草。

鐵路沿線的居民住的是“黃泥小屋”(原諒我盜用張承志的小說名),每家似乎都有一個小院子,房子矮矮的,屋頂平平的,屋子的附近種植了莊稼。現在正是收割的季節,金色的麥穗映襯著單調的黃色土地,雖然我一貫喜歡紅色和黃色等喜悅的色系,可是這樣的黃色卻不能使我振奮。甘肅省不算大,卻讓我們走了差不多整整一天,它的地形就像躺下的陝西,鐵路線由東向西貫穿了整個省區。

下午一點多我們終於進入了新疆境內。新疆和甘肅的交界處並沒有很大的差別,不是想像中的那種具有強烈特征的地貌,因此單憑地理知識是無法區分兩省的邊界,提醒我們的是移動的短信息——“歡迎您進入新疆境內,……”。另外說一句,新疆的移動通信還是中國移動公司的覆蓋面廣,信號好,後來結伴同行的那個女孩用的是聯通的SIM卡,幾乎游疆的全程都不能使用。在新疆某些十分偏僻的角落,中國移動的廣告都做得十分到位,可惜當時忘記將這些廣告語記錄下來。

過了哈密、過了鄯善、過了吐魯番,一路上我們追逐著太陽,即使到了晚上九點,新疆的天空依舊藍色,依舊晴朗,像口裡(新疆稱關內)下午兩三點鐘。漸漸地,大塊大塊的綠色鋪面而來,聞名的大型三葉風車發電站從火車右邊閃過,烏魯木齊近了。“烏魯木齊周圍是草原,遍地是牛羊”,想到畢業晚會上同學模仿陳佩斯的表演,不禁莞爾。不過烏魯木齊附近的確水草豐茂,牛羊成群,遠處若隱若現的雪山,火車內此刻也應景地響起來了那曲人盡皆知的《吉爾拉》。

終於到了,下了車,看到前來接站的小塔同學。這位好同志笑起來眼睛還是那麼花,兩撇小胡子還是一翹一翹的。

五十多個小時的漫漫征途到了下車的這一刻似乎又變得短暫。在我個人看來,還是乘火車去新疆為好,一來經濟實惠——誰不想省錢,尤其對於我們這種時間多於金錢的窮孩子;二來為游疆打好基礎,要知道新疆兩個景點的距離十分遙遠,坐七八個小時的長途客車像玩似的。

閑話且住。

新疆,我來了。

於2002/10/10


精選遊記: 烏魯木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