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延安壺口自由行

作者: lilyyer

導讀2009年10月國慶後的一天我坐上了西安至延安的火車T46次,經過4個多小時順利到達延安,一出列車,就被站台的氣勢所折服,它絕對趕得上機場候機大廳的配置。然後出了火車站右邊斜對面就是長途汽車站,早早買了次日去壺口的大巴票,根據網上前人的總結,特意買了早上8點20分的。然後回到火車站的這邊馬路,坐1路公交去楊家嶺,但是先來了3路,就先上了,一路無話,注� ...

2009年10月國慶後的一天我坐上了西安至延安的火車T46次,經過4個多小時順利到達延安,一出列車,就被站台的氣勢所折服,它絕對趕得上機場候機大廳的配置。然後出了火車站右邊斜對面就是長途汽車站,早早買了次日去壺口的大巴票,根據網上前人的總結,特意買了早上8點20分的。然後回到火車站的這邊馬路,坐1路公交去楊家嶺,但是先來了3路,就先上了,一路無話,注意自己的錢包就行。延安的公交車票都是一元,出租車沒注意,以後大家自由選擇吧。3路車在王家坪紀念館有站,下車往回走,先到紀念館,再前面就是王家坪舊址。要去楊家嶺還在下車的地方繼續往前乘。1路、3路、8路等車只要是這個方向基本都有這些景點的站兒。棗園也是在楊家嶺站繼續往前坐。棗園也叫延園。我到了棗園門口看了院子門口的介紹才放心自己沒走錯地兒。由於那天正好碰上有個2000人左右的大團參觀,所以上述景點都延長了參觀時間,不然花一個下午要仔細看東西是不夠的。棗園出來有輛公交車是往火車站方向的,而且是終點站發車,我還有座呢。因為來的時候就在看窗外的酒店商店,所以在車上就想好要住的酒店了——新聞賓館,好像是剛重新裝修過開業的,附近有法院延安市政府等機構,離火車站也就5、6占路。這樣第二天早上也不用趕得很急。至此一切順利。美美睡了一覺,准備明天去看很出名的黃河壺口瀑布了。可是第2天7點50分趕到汽車站時,事情開始不妙起來。候車大廳幾乎沒什麼候車的人,目不斜視地穿過那些“車拖們”來到停車場,我發現沒有我要乘的大巴了,車站導乘說讓我自己找找,後來我又找了調度員,他正忙著呢,也讓我自己找,其實他心裡清楚,那趟車已經開走了,因為每輛車發車前都要在他那裡辦出車手續.他們很輕松的說車子坐滿人就先開了,我才知道延安的汽車站和坐飛機的規則是接軌的。超賣!雖然預售車票而且有座位號,但不管用,你得打聽清楚汽車站啥時候開門,然後提前若干小時等著才可能坐上車。否則和馬路上的出租沒啥兩樣,他們的制度是坐滿發車。這點切記!最後經過一番波折,我坐上了本應9點10分去壺口10人座小車因為不夠數又等了會兒。哎,整整晚了1小時。如果不是有“不到黃河心不死”的信念我差點兒想賭氣直接回西安了。想想千裡迢迢都過來,最後就差這百公裡的路去不成太不值了。這兒還是革命聖地呢,只能吃苦先了.途中司機還要招攬幾個乘客,這也無可厚非,快11點時總算見到了南泥灣,看到別處沒有的水稻田,當年359旅確實把這片地徹底改造了。在南泥灣史料陳列館後有個廁所值得一提,應該有個標准高點兒的,但門不開,只能去簡易的將就一下,真的是要咬牙屏氣才能進去的哦。幸好這地方一般沒啥外賓。估計有首長來的話,那個備用的會開放的。出了南泥灣風越來越大,看樣子黃河邊上也小不了,真到了壺口才發現,黃河確實壯觀,我是走在它原先的河床上感受的,現在壺口瀑布真的就只有那麼一束了,但有落差加上風,還是能感受它曾經的氣勢的。要看黃河的朋友們還是要抓緊了,以免以後看的是黃河壺口遺址.該景點幾乎是零成本,沒有景區圖,沒有像樣的大門,售票處離所謂大門還很遠,因此司機都會代游客買票,然後將車開進景區,一般游客態度不堅決是拿不到門票的,因為司機和景區工作人員有默契的.有簡易WC,但最好有同伴在外頂著門,否則就是開放式的.出了景區想自己回宜川或則西安,基本沒車.

拍了一段錄像後,我就找直接去西安的車,在停車場我總算看到早上甩人的那輛陝J26762的大巴車,正在積極攬客呢,網友曾說過這輛車的服務很好,但我卻沒機會驗證,但我體驗了延安汽車站的地方特色了,打死也不能相信它是國營的了.延安再見了。除非你有一顆很紅的心,否則請不要自行前往旅游(有自駕車不算),跟團吧,最後有個好心的司機同意搭車,我順順當當的在晚上8點45分,回到了西安的鐘樓。路程耗時約7小時.

在西安火車站我曾向一站在門口的警察201072打聽東廣場是不是就是出火車站的左手邊,(出門在外東西南北有時還沒前後左右搞得清楚)我剛向該女警說了"對不起,請問"她馬上就給了我2個答案:問火車去站裡面,問車到外面.我驚訝於她的反應速度,為了不走冤枉路,左等右等看到警察201381路過,馬上飛速地提出問題,該警察挺認真負責,自己不清楚還問了同事回答我.所以以後要向警察問路時,千萬要選好對像,站門口的就別問了,會妨礙執行公務的.記住嘍.

好了,延安壺口2日行結束,完成心願,盡管有曲折,但是出門在外,本來就會遇到各類事件,適應就好.


精選遊記: 延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