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游張家界

作者: 慕容楚楚

導讀穿行黃龍洞清晨,旅行車隊盤旋在湘西的叢山峻嶺中。 湘西山水的險惡,久有所聞。此番親歷,方知不匪。左手摩天石壁如盤石壓頂,右邊湍急的深澗令人眩目,陰雨菲菲,草木森森,大山中壓抑的氛圍,令人昏昏欲睡。 “索溪峪到了”,不知是誰驚嘆道。 只見山回路轉、一片蒼茫的天穹出現在前方,數小時來連綿不絕的一壁大山在此悄然遠遁,山崖下白的河流,綠的田� ...

穿行黃龍洞清晨,旅行車隊盤旋在湘西的叢山峻嶺中。

湘西山水的險惡,久有所聞。此番親歷,方知不匪。左手摩天石壁如盤石壓頂,右邊湍急的深澗令人眩目,陰雨菲菲,草木森森,大山中壓抑的氛圍,令人昏昏欲睡。

“索溪峪到了”,不知是誰驚嘆道。

只見山回路轉、一片蒼茫的天穹出現在前方,數小時來連綿不絕的一壁大山在此悄然遠遁,山崖下白的河流,綠的田野,黑的瓦舍在煙雨中隱約可見,在公路的拐彎處一塊三角形的小石峰上,“索溪嶼”三個紅色大字赫然入目。

十一時卅分。在五個鐘頭的汽車旅行後,我們到了武陵源區的所在地,張家界之旅的第一個景點:黃龍洞——地下溶洞景觀。

停車的賓館正對著一脈奇麗的石山,鬼斧神功不見其險峻,天造地設方顯其自然,在如陣的煙霧中似一幅山水丹青,無比傳神。這裡長久以來只是一片沉寂的荒野,土家人在山間狹小的平地和有限的坡地上耕種生息,沒有人去關注當地的峻山秀水。

一九八四年幾位探險者在山民的引導下,找到了一處為雜樹掩映著的山洞——傳說中的黃龍洞。強烈的好奇心驅使他們披荊斬棘摸進了洞口,不可測的幽深,奇特的溶洞石筍,清冽的地下河在松明手電的照映下,顯得無與倫比的壯麗與神秘。探險者喜出望外,立即向當地政府反映了這片尚待開發的旅游處女地,引發了對黃龍洞進一步有組織的科考與開發及周邊旅游業的投資。

如今這洞裡已完成了十多公裡的勘測和數公裡的整修與開發,四周也興建起十多座不同檔次的賓館,總投資已達數千萬元。

午餐後,我們隨導游歷時兩小時穿洞而行。黃龍洞規模龐大,深入大山的腹地,因而冷氣逼人,相當潮濕,洞中的工作人員大都身著棉衣,倒是我們一路行走,運動中不覺十分寒冷,此洞開放不久,管理頗好,沒有污染,石壁如玉石般晶瑩剔透。

一條數百米的通道,引我們到了地下河的游艇碼頭,分乘數艘小汽艇觀賞沿河那五光十分的景觀:寧靜的地下河上,過耳風聲颯颯,馬達聲劃破黑色的河面,尚能在微弱的燈光中看到如影的水波。那上千根齊聚一堂的石筍奇觀,那飛架地下河的巍峨天橋,以及導游小姐那娓娓動聽的解說和韻味十足的山歌演唱,使人一路走來如夢如醉,忘卻了時光的流逝。雖然廣有游歷的人說,各地的溶洞景觀大致相同,但我以為不然。各地旅游景觀的開發,都打上不同地方文化的烙印,不同的開發時期也有各異的時代特征。而所在地的民族生活也給景區染上民俗的色彩。自然構造尚且各異,人文景色豈又雷同?

黃龍洞前有十數幀當代名人顯要的題記勒石,但擬有無歷史沉澱的缺憾,倒是當地的土家族建築及藝術生活令人耳目一新。武陵源為湘西土家族聚居地之一。洞前的閣樓回廊,就是仿土家風雨橋的制式所建,土家藝術團的土風表演洋溢著山野粗獷的氣息。

山中依然烏雲壓頂細雨如絲,暮色中我們告別了黃龍洞前往張家界市投宿。


精選遊記: 張家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