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西陵之泰陵懷古

作者: 淳於寒曦

導讀至少就現有史料來看,這也許將一直是一個謎團:為什麼雍正會放棄遵化的清東陵,轉而在易縣營建自己的陵寢? 三個世紀來,種種猜測汗牛充棟。懷有善意心態的人認為雍正不甘居人後,東陵風水最佳處已經順治、康熙二帝所占,故而另辟蹊徑。而懷有不善意者(包括惡意者與中立派)則蜚議紛紛, 認為一定是雍正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導致他無顏(或者是不敢)在� ...

至少就現有史料來看,這也許將一直是一個謎團:為什麼雍正會放棄遵化的清東陵,轉而在易縣營建自己的陵寢?

三個世紀來,種種猜測汗牛充棟。懷有善意心態的人認為雍正不甘居人後,東陵風水最佳處已經順治、康熙二帝所占,故而另辟蹊徑。而懷有不善意者(包括惡意者與中立派)則蜚議紛紛, 認為一定是雍正做了什麼見不得人的勾當,導致他無顏(或者是不敢)在地下面對自己的父親。

翻查史料,其實雍正離開東陵、另謀吉地的想法早就已經出現,甚至一度還曾經著手實施,只不過因為龍穴中含有砂石才不得不罷手。其後,雍正又先後在關內關外挑選了11處地方,作為自己萬年吉地的候選單位,不過最終得到他認可的只有易縣泰寧山下這片被瀟瀟易水環繞著的沃土。

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十九日,大清帝國定鼎中原後的第二片陵區開始在泰寧山下破土動工,工程歷時五年,到雍正龍馭上賓的時候仍然沒有竣工。雍正的死讓他迷離的一生變得更加詭異,有人說,他死於丹藥中毒,有人說,他死於呂四娘的刺殺。這個謎團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差點被揭開,原因是泰陵被盜了。

根據國家文物部門“不主動發掘帝王陵墓”的主導思想,國家只對被盜掘的帝王陵墓開展考古發掘,否則就留待後世子孫想辦法。然而,泰陵上的的確確出現了一個盜洞。經過多方努力,1980年,國家批准了泰陵的發掘意見。一時間,各路記者雲集泰陵,長槍短炮一起瞄准了這位迷霧重重的帝王。文物部門也專門為發掘工作制作了幾根石柱,並且運抵泰陵啞巴院。

所謂“啞巴院”,其實就是指方城與寶城之間的那個小院子。作為一種帝王陵寢獨有的建築形式,啞巴院首見於明十三陵。清承明制,連陵寢制度也學得惟妙惟肖,這啞巴院的形制便猶是如此。至於為什麼這裡被稱為啞巴院,舊時傳說,啞巴院裡藏著陵寢地宮的入口,為防止盜墓,為皇帝修陵時,所用啞巴院的工人都是啞巴,晚上出工,白天休息,出工收工時以黑布蒙眼,工程完成後又被他們發配到邊遠地區,從而杜絕地宮入口秘密泄露的可能。

其實這只是個民間的傳說,當然,這個傳說至少有一部分還是說對了。

那就是這個小院裡的確藏著皇陵的入口。

對中國歷史稍有涉獵的人都應該知道,中國的皇陵大多是在皇帝生前所建,這就注定皇帝入葬的時候不可能像平常老百姓那樣把棺材放在坑裡然後填土——它一定會留下一個門,而且是一個不小的門。同時,當年修建皇陵的人還需要想到,如果這個門是常年暴露在外的,那肯定會成為日後的安保隱患。所以一旦皇陵修建完成,地宮入口隨即就被掩埋於土中,等待將來皇帝“入住”的那一天。如果其間遭遇了皇後病故,按制皇後的梓宮是要被安放進皇陵地宮的,那就需要挖開掩土,將皇後的梓宮運入。但這一來新的問題又誕生了,怎麼去找那個埋在土下的門呢?聰明的中國人就在啞巴院對面的牆上制作了一面琉璃壁。表面上看起來,這面琉璃壁是為了裝飾之用,但它實際的作用就是標志地宮的入口。只要沿琉璃壁向下挖,不出三五米即可以看到一面金剛牆,牆後就是通向地宮的隧道。

這個秘密說破了很簡單,但如果沒人指示,想從碩大的皇陵上找到進入地宮的突破口,簡直堪比登天。

別說是孫殿英當年盜掘東陵時費的那番牛勁,就是共和國政府發掘明定陵的時候,因為不了解這個秘密,也是圍著寶頂揮汗如雨數月,卻始終摸不著北,那些白費力氣的溝壑至今仍然陳列明定陵的院落裡,並不時吸引不明所以的游人的注意。

至於為什麼這個小院叫啞巴院,其實只是古建學上的術語使然。中國的古建學中,把一些從外面看不到的結構習慣上稱為“啞巴某某”,比如“啞巴當”、“啞巴椽”等等。

回來繼續說泰陵的發掘。

話說1980年4月9日,泰陵啞巴院裡人頭攢動,好不熱鬧。主持人員一聲令下,考古人員便手持刀槍劍戟撲向泰陵的琉璃壁,那個當年盜墓賊留下的盜洞就是在這個位置上。然而考古人員只向下挖了兩米多一點,就發現盜洞到此停止了,再下面都是未經擾動的封土層。至此,泰陵被盜的消息被徹底證實系子虛烏有。國家文物部門得訊緊急下發通知,泰陵發掘就地下馬。

於是,雍正,這個三個世紀來一直背負著滾滾罵名的傳奇皇帝,這個日筆萬言的雄辯天才,這個以工作為樂、為享、為生的工作狂,最終得以繼續安靜地躺在他的地宮深外,連同他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一起停留於時間之外。


(泰陵遠眺)



(泰陵石牌坊和大紅門)



(泰陵大碑樓)



(石像生)



(泰陵寶頂)


精選遊記: 保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