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元素,淳樸爛漫的魅力

作者: 林仙兒

導讀惠安元素 一部電影《寡婦村》讓世人知道了惠安女。 於是,那奇特的服飾和奇異的婚俗便勾起了無數人的好奇心。 今天,當露臍裝依然被少數人喋喋不休時,幾十年前在閩東地區那個叫惠安的地方,比這種裝束更為誇張的服飾就早已成為全體婦女的常服了。 “節約衫,浪費褲,封建腦袋解放肚”。一瞬間,無數的攝影攝像鏡頭把焦距定格在惠安女美麗的肚皮上,無限擴張� ...

惠安元素 一部電影《寡婦村》讓世人知道了惠安女。

於是,那奇特的服飾和奇異的婚俗便勾起了無數人的好奇心。

今天,當露臍裝依然被少數人喋喋不休時,幾十年前在閩東地區那個叫惠安的地方,比這種裝束更為誇張的服飾就早已成為全體婦女的常服了。

“節約衫,浪費褲,封建腦袋解放肚”。一瞬間,無數的攝影攝像鏡頭把焦距定格在惠安女美麗的肚皮上,無限擴張了異性內心的遐想。

神秘的惠安女?惠安男人很享福?惠安女是少數民族?她們都是獨守空房?為何勞動時的著裝也是那麼美麗?看到我拍的惠安女組圖,博友們疑惑一個接著一個。

再給我們推出一點關於惠安女的圖文吧——朋友們說。

我不敢貿然應答。因為我知道,在我的博客中,就經常有來自惠安泉州廈門福州的朋友惠顧,實在是不敢信口雌黃。

當夏日雨後的涼爽拂來,心結便死死的和遙遠的那片海纏繞著。看著電腦裡鮮活的人物,一個極具誘惑的聲音在鼓噪:發一個供批判的文稿吧,也算是學習!

我終於咬著牙說:好的,請賜教!我這廂洗耳恭聽。 【惠安元素,淳樸爛漫的魅力】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的詩,讓多少人雖遠在千裡之外,卻無數次為之吟哦痴迷。誠然,無論你是怎樣的激情蕩漾,當你轉過身回到海邊的小漁村看一看大海給“討海”留下的,就不僅僅是浪漫的鮮花和詩篇了。大海,只是將最溫柔的沙灘留給了女人。福建多山,泉州依山傍海。男人外出謀生或出海打漁,惠安女自然成了家中主要的勞力。除了侍奉公婆,養育子女,那些原本是男人干的活——開公路、修水利、種田地、蓋房子,補漁網、割海蠣,留守的女人不得不接手。美麗是女人追隨的花朵。盡管她們從事著和男人一樣艱苦的體力活,卻絲毫沒有影響她們愛美的天性——梳別致的發式,包鮮艷的頭巾,戴金黃的鬥笠,穿靛藍的上衣,著寬寬大大的褲裝,色彩明艷,搖曳生姿,讓人禁不住心旌搖動。關於這些服飾的種種由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有人說她們是少數民族,也有人說她們依舊是漢族,究其原因,無非是某些飾物和雲南的水族以及古代的百越族非常相似,但能夠延續至今且為惠安女引以為美,則是現實中,它們兼具了裝飾與實用的雙重性。追溯起惠安女的服飾淵源,據說是上個世紀初,她們戴的十多公斤重的頭飾,穿的是寬大至膝蓋的上衣,肥肥的褲管,腰間系條百褶裙——這本和漢人沒什麼兩樣。頭部蒙上黑紗,則是新婚或者沒有生育的女子為了躲避陌生人和自己的丈夫采用的遮羞布。到了民國後期,其服飾風格出現一次大的變化,即原來過膝的上衣逐漸短到臀部,且頭飾也變成用黑布包頭了。彼時的色彩就和久遠的年代一樣,黯淡得沒有人願意再記起。歷史終於給了她們一個美的名份。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一次大修水庫中,她們作為壯勞力被集中起來連續勞動了好幾個月。為了遮風擋雨,她們戴起了花頭巾和鬥笠,孰料這一戴就再也沒摘下來。鬥笠塗上黃漆,實為防日曬雨淋,耐久使用。花頭巾為四方形,綴上素雅更多是艷麗的小碎花,折成三角形包系頭上,既可以擋風防沙、御寒保暖,也能夠保護發型,襯托得惠安女愈加的神秘與美麗。惠安女的發式別具特色:中青年婦女多把雙辮折在頭頂的兩側,頭頂前方還別著一至三把塑料梳子;也有的把頭發挽髻,從頭頂至四周插上一圈紅紅綠綠的花朵作裝飾,未婚女子還有劉海。也見到有齊耳短發的老年婦女,但頭頂的花飾或頭繩卻依然紅艷,看上去非但不覺突兀,反倒有一種純樸爛漫的意味。經常性的彎腰作業,上衣越來越短也越來越方便。與此同時,衣服越短,未婚女子腰間的彩帶和已婚女人的銀腰帶也就越明顯地暴露出來。據說銀腰帶是男人送的結婚聘禮,已婚者常加上它,寬度由一股至八股不等,越多則表示家境越富有。褲式腰圍小、臀圍大,褲筒闊,褲腳收窄,既美觀又便於勞動。也許這也是節約衫越做越短露出肚臍的另一個原因吧!美麗不僅僅屬於年輕人,年長的惠安女還有在門牙兩側各鑲一顆金牙做裝飾的習俗,現已不再盛行。偶爾看到,總是驚嘆她們勤勞愛美的稟性和淡定從容的氣度,那真的不像飽經風霜吃苦耐勞從一個個小漁村走出來的景致,哪怕是在干活,她們也不忘把自己收拾得干干淨淨整整齊齊,宛若T台上的模特。從那紋絲不亂的發飾,新舊如一的衣褶,不疾不徐的步履間,不難看出,一種難以言表的魅力,令所有走近她們的城市人,不由得不為之傾服。鏡頭,只是漂浮在艷麗的色彩上。我深深嘆了一口氣。



(0)



(2)



(3)



(4)



(5)


精選遊記: 泉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