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丹麥的吃想到……

作者: wangsu

導讀在丹麥的吃我住在王健家裡,應該說妹妹很盡心。我的嘴被她養得有些刁了。我們喝的牛奶是從牧場到賣場15小時的;我們吃過蔬菜從田裡到賣場440分鐘的;我們吃的水果,用手擦一下,就可以直接進嘴……我不知道回到中國,我是不是有些茫然若失。說實在的,丹麥人的餐桌上遠沒有中國人的餐桌豐富。但是,在丹麥,我可以放心的吃:從自來水管裡流淌的水可以直接喝(當 ...

在丹麥的吃我住在王健家裡,應該說妹妹很盡心。我的嘴被她養得有些刁了。我們喝的牛奶是從牧場到賣場15小時的;我們吃過蔬菜從田裡到賣場440分鐘的;我們吃的水果,用手擦一下,就可以直接進嘴……我不知道回到中國,我是不是有些茫然若失。說實在的,丹麥人的餐桌上遠沒有中國人的餐桌豐富。但是,在丹麥,我可以放心的吃:從自來水管裡流淌的水可以直接喝(當然,這不僅僅在丹麥。好多國家都可以,但中國還有些年頭,估計這不是十年、二十年就可以普及的。);我很感慨可以有很多選擇地嘗試吃動物肝髒,從“非典”、“禽流感”、“瘦肉精”到現在,我已經記不起上次在國內吃豬肝是什麼時候了,反正,我是不敢在中國吃豬肝了;從超市買回來的水果,用水衝一下(丹麥人就直接吃了,用水衝洗是我的習慣),可以入嘴,蘋果皮、桃子皮、黃瓜和番茄都是連皮吃的。試問,在中國,除了自己種的蔬菜和水果,對我們這些城市裡的人,你有這個膽量嗎?蔬菜不用水浸個半小時,連兔子都會中毒而死——這不是新聞,絕對是每個人都明白的道理。水果用上洗潔精,還洗不干淨上面的農藥。有的蔬菜或者水果,放上幾天,自己會長個……這就是我在丹麥感慨最多的地方。上面說的新鮮的牛奶和蔬菜,也不是所有丹麥人都會嘗試的。因為,價格比較高。但是,食品的安全卻是真的。它的可信度絕對不是我的崇洋媚外,中國的食品有綠色標志,但綠色標志可以造假。可是偏偏外國人“傻”得不敢欺騙客戶。還說丹麥的吃我見妹夫MARTIN每天的早餐是牛奶泡麥片,有時會吃一個雞蛋;或者是用新鮮水果澆上酸奶,配兩片塗抹黃油的面包干。簡單有營養。他的午餐也很簡單,簡單到王一只過了兩天就叫再不想吃黑面包。他每天的菜單基本是這樣的:黑面包塗上豬油(有時也有塗抹黃油),加上肝醬,另外吃一杯牛奶就結束了。晚餐,豐盛些。我們吃過的:煙熏的鯡魚淋上檸檬汁,配土豆、黃油(吃土豆的時候,一邊用刀切下一塊,然後在上面放一小片黃油);馬丁自己做肝醬——用洋蔥、黃油還有香料和調料與肝漿混合後放在烤爐裡烤,也是配土豆,但吃土豆的時候不加黃油了(因為肝醬裡有足夠多的黃油),而是配紅菜和炸洋蔥。紅菜是超市買的,只要加熱就可以了,酸酸的,很爽口;最讓我欣賞的是米飯,我們來的時候,王健家的電飯煲正好壞了,所以,吃飯就得用鍋子燒。馬丁在大米中加上加拿大出產的WILD RICE,黑色的,吃口像果仁的感覺,然後按比例配置,煮的時候還加上一塊調料(我見過超市買的,有牛肉味,雞味……),在家不怎麼吃飯的王一,經常添飯。當然,還有燒烤、熱狗、三明治……中國菜的調料豐富,丹麥人的調料也不少,熱狗的醬,和三明治的不同,薯條也有自己的沾料,一樣的黃色瓶子,我到現在還搞不清它們的用途。最直接的買食品的辦法是,先認ØGOLOGISK——一個類似中國綠色食品的標志。區別是,中國商人經常可以按自己的喜好隨便買綠色環保標志貼在出售的商品上,而丹麥的法律嚴謹到你盡可放心沒有這種造假。價格雖然比一般的商品高一些,但質量是和價格成正比的。這些正餐之後,就是甜點了。豐富的甜點,讓王一每次吃飯前先問:“今天的甜點是什麼?”同時,我也曉然,為什麼我這塊“擋門板”在這裡絕對是屬於輕量級的了。我們吃過的:王健說不出中國名字,一種底盤類似比薩的薄脆底,上面是紅色的果子,果子的味道有點像草莓(我只知道丹麥語的讀音“蘇樂貝”,但不是車釐子。)。吃的時候加上特殊的酸奶(這種酸奶很淡,更像鮮奶油)……甜點——我基本上都叫不出名字,除了冰淇淋。可以放在蛋筒上吃,當然也可以放在冰碗裡,隨意加華夫(WALF)。題外話,王健帶我們去吃哥本哈根最好的蛋筒冰淇淋,教我認識Hansens(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新港,在赫爾辛格,在德拉厄…都有店銷售這個牌子);還帶我們去哥本哈根最老的蛋糕店La Glace……丹麥的餐後甜點,肯定比正餐更吸引孩子。但是,可能,也不是所有的人家都是這樣吃的。我們家出來的,都比較喜歡吃,也考究些。沒想到王健嫁了一個外國老公,但在吃的上面也不馬虎。



(這是德拉厄的HANSENCE店,還保留手工制作威夫(蛋筒))



(德拉厄是哥本哈根最小的島,但是到瑞典的跨海大橋在這裡。)


精選遊記: 哥本哈根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