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花繚亂看少林

作者: 山水不系舟

導讀眼花繚亂看少林少林寺是中國的禪宗祖庭,給我的印像,它應該是一處極其幽靜清閑的所在,否則的話,和尚也就沒有了面壁坐禪的環境了。可是,當我坐著大巴車行走在鄭州開往少林寺的高速公路上,卻發現,走進的不是寺廟,而是一個色彩斑讕的萬花筒。高高的路燈電杆,成排地矗立在高速公路的兩邊,這在我多年的旅行中還沒有見過。這不能不讓我感嘆,少林寺真是太� ...

眼花繚亂看少林少林寺是中國的禪宗祖庭,給我的印像,它應該是一處極其幽靜清閑的所在,否則的話,和尚也就沒有了面壁坐禪的環境了。可是,當我坐著大巴車行走在鄭州開往少林寺的高速公路上,卻發現,走進的不是寺廟,而是一個色彩斑讕的萬花筒。高高的路燈電杆,成排地矗立在高速公路的兩邊,這在我多年的旅行中還沒有見過。這不能不讓我感嘆,少林寺真是太有錢了,連幾十公裡的高速公路都安上了路燈。剛到景區大門,眼睛所見彩旗飄飄,耳朵所聞羅鼓聲聲,路兩邊整齊地站著紅衣服光頭頂的武僧夾道歡迎。游客們美滋滋地向前走去,仿佛是在趕一場大集或是參加一場盛大的婚禮。進入景區大門,是一段很長的路,但是路兩邊都是一群一群練武的少年,他們有的剃了光頭,有的則留著頭發,分不清哪些是和尚,哪些是老百姓。一座巨大的漢白玉石坊,連接著佛教聖地與滾滾凡塵,大門下吞吞吞吐吐著紅塵男女與沙門菩提。石坊上方四個大字“嵩山少林”分外醒目,一副對聯“百代衣缽秉承一花五葉,千秋山河襟帶四水三城。”顯示出少林寺的不同凡響。第一個節目是參觀武僧的武術表演。一座現代化的亭子式建築映入眼簾,上書一行大字“少林寺演武廳”,把這個以武功聞名天下的古剎貼上了現代化的標簽。蜂擁而至的游人在光頭和尚的引導下擠進演武廳,就好像去看一場時麾的電影。圓形的大廳裡,前面是一個圓形的大舞台,天棚上的美光燈閃耀著詭異的光,四下裡晃動著,仿佛整個世界都跟著搖動起來。背景屏幕上,是少林寺的山門和中岳嵩山的獨特景色,伴隨著音響效果,把真實的現場,推到了電影《少林寺》的虛幻裡,讓台下眾生,以及台上表演的和尚都辨不清自己所處的時空。年輕的武僧上場了,他們手中的棍棒刀槍像閃電一樣,讓台下觀眾看得眼花繚亂。相比之下,二指禪表演、頭頂翻表演,更讓人嘖嘖稱贊。最雷人的要屬硬功夫表演了,只見一個小和尚上台,手裡拿著的不是刀槍棍棒而是一塊鐵板。一聲發喊後,他雙手緊握鐵板向頭頂狠狠砸去,那鐵板,竟然齊刷刷地斷了兩截;又有兩個小和尚上台,一位手裡拿著一塊玻璃,另一位只拿了一根針。拿玻璃的站在五米開外,拉開架式,拿針那個小和尚就輪起手臂來,一跺腳,一聲喊,把手裡的針飛快地拋了出去。台下的人不知就裡,正在納悶時,那個拿玻璃的和尚雙手高高地舉起那塊玻璃面向台下,眾人舉目看去,那玻璃正中,竟然被和尚拋的針穿了一個洞!頓時,掌聲雷動,表演的和尚臉色也跟著生動起來。大體上知道,少林寺最早的開山祖師是南北朝時的西域和尚,法名達摩。據說,他在一個山洞中面壁九年,才悟出,修行的正法是坐禪。他傳下的衣缽,被二祖、三祖等後輩弟子傳承,也把坐禪功夫演繹得又深又透。可是,到了六祖禪宗慧能時,又悟出,人是可以不坐禪就能頓悟的。“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有塵埃。”禪宗,本是把世間一切都看成是無物的,即天下“四大皆空”。可是,記不清少林寺是從什麼年代開始習武的,大概是隋朝後期吧。最初本著強身健體,後來恰逢亂世,和尚就用手中的棍棒與惡人鬥,來保衛自己的家園。來到寺後面的一所大殿,大門緊閉,人們爭著從門縫向裡面觀看,我也好奇地跟了過去。本以為裡面可能有什麼稀奇的佛像,可舉目看去,整個殿堂卻空空如也。有人一聲“看,地下的坑”,於是我也朝地下看去,原來,磚地上有幾排淺坑。這,竟是練武的和尚經過長年累月的踩踏形成的!這功夫,比起長年累月面壁坐禪來,一點兒也不遜色。不過,想到禪宗的基本教義,舞槍弄棒、揮拳踢腿,好像與之風馬牛不相及。有一個十分經典的故事,說是隋末時期,唐王李世民在中原與王世充作戰,被追兵緊追,是少林寺的18個和尚,憑著18根棍棒把李世民救了下來,“十八棍僧救唐王”,成了少林寺最輝煌的歷史。不過,最近有學者考證,好像歷史上只有少林寺僧曾幫助過李世民的軍隊,並沒有救唐王的事情。不管如何,反正是在李世民做了天子以後,是他下旨,少林寺可以練武,可以養武僧,可以使用刀槍棍棒,還可以吃肉喝酒。這一恩寵,完全打破了佛門不殺生的戒律。少林寺,也便成了中國特有的武僧淵藪。少林寺的山門保持了清代模樣,還是那樣狹小和樸素。但是,走進去之後,你才發現,它的寬大超出你的想像。多少進院落我已經記不清了,反正過了一殿又一殿,古樹參天,香火鼎盛,游人如織。最讓人感嘆的是那些古碑,文字裡透著歷史代帝王和高官對少林寺的贊美。據史書記載,武則天做了大周天子後,將皇城設在了距少林寺很近的洛陽。因此,這位女皇就多次有了光臨少林的機會。她還在少林寺所在的嵩山,埋下一塊金簡,祈求上帝讓她多活幾年。如今,這金簡已被人發現,藏在了河南省博物院裡供人們參觀。洛陽,被認為是中國的中心,嵩山也被稱為是中國五岳之一的中岳,因而,少林寺,也就成了中國之中的天下第一中心大寺。有李世民的赦封,又有武則天的推波助瀾,少林寺,就成了寺廟與世俗溝通的典範。不過,隨著世道的興衰鼎革,少林寺也幾經興盛與衰落。但是,上千年的冷兵器時代,武功一直為中國人所重視,所以,少林寺的尚武精神一直興盛不衰。到明朝時,統治者甚至征用少林武僧和軍隊一起來抗擊倭寇,保衛國家安全。讓人瞠目結舌的是,現今的少林寺還被紅塵中的紅塵——媒體推上了風口浪尖,那原因主要是它把自己推向了市場。少林的武術班幾乎遍及天下,差不多中國許多大中城市都看到過武僧的身影。少林寺的方丈甚至毫不掩飾地說,他們主打的就是“少林寺”的品牌。聲名鵲起的同時,財源也就滾滾而來,使它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富有的寺院之一。我想,這樣的現實,就是釋迦牟尼在世的話,也會目瞪口呆。關於寺廟要不要賺錢,少林寺應不應該卷入市場,看來,還要一直爭論下去。不過,就目前我走過的名山大寺來看,有幾個不是游人如織的,有幾個和尚真正坐在那裡靜心念佛呢?能像拉薩大昭寺那樣,任游人在身邊走來走去,和尚們照舊在那裡旁若無人地念經,恐怕沒有幾個了。要走出少林寺的山門時,我突然發現一位黃頭發的外國女人,穿著褐色僧服進了大門,立時,就被幾個中國游客發現。有一個小伙子急忙上前與她合影,接著,又上來了一位姑娘。看來,這是一位外國少林女僧或少林迷。一位戴眼鏡的先生問她:“少林,怎麼樣?”她笑著豎起一只大姆指,說:“少林,偉大;少林武術,了不起。”走出少林山門時,又看到一伙光頭的年輕人在門前列隊,一位導游指著他們對她的團隊說:“少林寺為我們國家培養了不少人才,緩解了當前的就業壓力。許多考不上大學或家裡貧困的學生,在武術學校學成後,那些優秀的被招進了公安局當了民警,有的當了大單位的保安,還有武功高強的,被有錢的大老板聘去當了私人保鏢。”想到嵩山下的登封市裡數不清的少林武術學校,彙集著來自全國各地的習武青年,不禁感嘆起來,這情景,恐怕會讓古時候的少林武僧吃驚。那些塔林中的武僧地下有知,會有什麼感想呢?少林寺的塔林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塔林,恐怕也是世界佛教界上屈指可數的塔林之一了。據說,每座塔內,都藏著一位得道高僧的遺骨。漫步在塔林裡,看那塔身黃色的磚,在風雨中被剝蝕得沒了棱角,有許多還長滿了野草,開著寂寂的黃花,默默地標識著過去的滄桑歲月。穿行在成排的塔林中間,就好像走在古代高僧的身旁一樣,可以感受到梵境裡的一點氣息。有幾座塔前還立著碑,記載著塔裡的高僧大名,可是,大多數的磚塔都是無名的,只把他們的枯骨留在這裡來陪伴少林,陪伴嵩山。我離開噪雜的人群,心情也靜也下來。向四下裡望去,群山環繞,紅葉在半山腰纏著雲霧若隱若現。順著一條小路向西北一處高山登去,我要看一下開山祖師達摩面壁的山洞。這是一務崎嶇而陡峭的山路,由於路遠又都是上坡,所以大多數游人是不去的。路越來越險但卻越來越靜,兩邊的樹木也越來越多越來越密。半山腰,一座小型寺院出現在路邊,一塊石碑上刻著“初祖庵”三個大字,還標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字樣。進入裡面,只有兩個尼姑在打理著小廟。達摩當年在嵩山創始的廟宇舊址,就這樣冷清著,總讓人有些忿忿不平。沿著初祖庵的外牆繼續向山上攀登,我發現,那路,那廟,那樹,甚至連路邊的野草野花都有了一種出世的感覺。山路陡峭,台階直直地伸向山頂,我揮汗如雨地爬著,又趕上了一伙人,互相打著招呼,終於快到山頂時,才看到一塊巨石下有一個山洞,洞前有一個古樸的石闕,達摩洞到了。這是一個十分狹小的山洞,裡面有一尊達摩的塑像,像前一個供桌,旁邊坐著一位女尼,向游人兜售著香燭等物。人們便依次入內,跪在達摩面前叩頭,然後點燃一炷香,尼姑則敲幾下木魚,就算完成了對達摩的頂禮膜拜。在洞前,我向山下看去,綠色屋瓦的少林寺就在腳下,人流滾滾中,還是依舊的喧鬧。


(少林寺演武廳,現代化的標簽)



(山門前,棍僧和游客混雜)



(少林外國女弟子,引來游客好奇心,紛紛與之合影)



(穿行在塔林間,仿佛走在古代高僧的身旁)



(初祖庵,紅牆外,隔斷凡塵一樣)


精選遊記: 登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