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歸來,做個小結

作者: 人在旅途樂無窮

導讀三亞歸來,小結一下一,三亞灣、大東海、亞龍灣之比較 這三個地方,如果要說景致,三亞灣是最好的。十裡椰夢長廊,充滿熱帶風情,在綿長的沙灘上漫步,戲水,玩耍,趟在椰林中的草地上睡覺,都可以。在這裡玩耍的人很多,不僅有中國人,還有很多外國人,老外還特別喜歡在這裡游泳。(但我個人認為,最好不要在三亞灣游泳,這裡的水質不好,建議去亞龍灣或大東 ...

三亞歸來,小結一下一,三亞灣、大東海、亞龍灣之比較

這三個地方,如果要說景致,三亞灣是最好的。十裡椰夢長廊,充滿熱帶風情,在綿長的沙灘上漫步,戲水,玩耍,趟在椰林中的草地上睡覺,都可以。在這裡玩耍的人很多,不僅有中國人,還有很多外國人,老外還特別喜歡在這裡游泳。(但我個人認為,最好不要在三亞灣游泳,這裡的水質不好,建議去亞龍灣或大東海游。)在這裡可以玩上一整天。要找吃的也很方便,附近的很多條街道都集中了大眾化的餐館,要想吃海鮮或海南菜都有。晚上的夜景也很壯觀,是三亞市民集中活動最多的地方。三亞灣很長,我感覺離市區遠一些的地段要好一些,人少,不那麼吵鬧。比如碧海藍天、三亞灣度假村這一帶,特別是三亞灣度假村那一帶,風景非常優美,清靜,海灘也比較干淨,很適合休閑,在太陽下打瞌睡。還有,三亞灣的落日非常漂亮壯觀,可以拍出很好的照片。而大東海、亞龍灣,相比三亞灣來說,就顯得比較小(最小的是大東海)。大東海現在完全商業化了,擁擠嘈雜,垃圾遍地,餐館的髒水都往街面上亂潑,走在街道上不時聞到一股股潲水味,更有甚者,連海水裡都能看到漂浮著油花,令人十分失望。亞龍灣的優勢在於水質好,但離市區很遠,而且被高檔酒店重重包圍,連沙灘都被分割蠶食了。如果是自由行的,可以花上5元錢,從市區坐15路或旅游專線,到這裡看看海,如果天氣允許還可以下海游游泳,也可以參加一些海上項目。如果沿著左邊的海灘一直走到寫有“軍事禁區”的牌子那裡,還可以看到南海艦隊的軍艦,抓緊時間偷拍幾張還是可以的。而大多數跟團的游客,被旅行社帶到亞龍灣,只能在擁擠不堪的沙灘上呆看一下,然後就被帶走了,實在沒多大意思。如果你銀子充裕,就可以住在亞龍灣的五星級酒店,好好享受一下了。還有,很多人都說到大東海看日出,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大家,大東海看不到海面上的日出。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出,大東海向東的那個方向,被伸進海中的錦母角完全遮擋,所以,只能看到朝霞,和從小山背後升起的太陽。聽說亞龍灣能看到真正的海上日出,不過本人沒有親自驗證過。要言之:論景致,三亞灣第一,亞龍灣第二,大東海第三;論水質,亞龍灣第一,大東海第二,三亞灣第三。

二,關於三亞的一些景點

我沒有跑幾個收費景點,只能說說自己去過的。

1,蜈支洲:海水確實好,比亞龍灣還要好很多。如果天氣晴朗,看著海水都是好幾種顏色。海水的能見度很高,能看到水中的魚游來游去,不光是小魚,還有大魚。不過現在島上正在大興土木,修五星級大酒店,弄成個大工地。建議上島後直接從中路穿過,途中的媽祖廟最好別去,騙錢的花樣特多。去看一眼也可以,很小,看完就走,千萬捂緊自己的錢包。上到觀日岩,看完後原路回到媽祖廟,然後沿右手的岔道下到海邊,這才是蜈支洲最精華的地段,可以多花些時間好好玩玩,如果天氣允許,最好能下海游游泳。我去的時候,腳上有傷,時間又緊,沒能下海游泳,一直很遺憾。也可以這樣走:一上島,就沿左手邊靠海邊的大路走,這樣就不用在島的中部浪費時間,在海邊玩的時間多一些。不足之處是遠了些,門票也貴些。如果你銀子充足,可以在島上住一夜,慢慢玩個夠,還可以在島上看日出。在三亞,與蜈支洲齊名的還有西島和分界洲島,都沒去,只聽人說西島的管理規範些,而分界洲則剛開發,更加原生態一些。還聽說三處的水質都不錯。西島最近,分界洲最遠。

2,南山寺:聽說是花了近60億的巨資打造的景區。風景很好,景區面積也很寬,在那裡可以看到很多的熱帶花草樹木,不信佛的也可以去玩玩。中午那頓素齋自助餐(門票裡包含的)很豐富,也很地道,是我吃過的素齋中最好的。缺點是遠了點,而且門票貴,125一人,聽說最近又漲價了。

3,田園小魚溫泉:是繼珠江南田溫泉之後,三亞近期出現的又一處小魚溫泉,聽說比珠江南田溫泉的池子少,但比億陽小魚溫泉的池子多(珠江南田是50多個,田園是30多個,億陽是10多個)。這家的優勢是價格大眾化,一般人拿到的票價是68,我們幸運些,是60(三亞灣有很多散發旅游宣傳品的,就從他們手裡拿)。這裡還無限制地提供點心和水果、飲料,你可以敞開肚皮吃個夠。從三亞市區到田園小魚溫泉也很方便,坐2、4、15等路公交車到西站,轉13路,5元錢就到溫泉大門口。這裡除了有小魚池子,還有中草藥池子、泥浴池子和純水池子,選擇還是比較多的。相比之下,珠江南田要148,而且還得自帶吃的喝的,路途遙遠,沒車接送,自己想法拼車去。所以現在田園的生意上升很快,外國游客也很多,旅行社帶來的更多(可以很負責的說,導游在這裡拿到了很豐厚的回扣)。不過有一點要提醒大家:這裡的水雖然是熱的,個別池子還很燙,但沒有硫磺味,洗了後身上也不滑。到底是怎麼回事,見仁見智了。

4,五指山一日游:此行最大的敗筆。價格不便宜,一人95,甚至有100的。路途遙遠,坡多彎急,把LP暈得一塌糊塗。到了景區就該吃午飯了,吃完飯進山,雲遮霧罩,哪裡得見五指山的真面目?(就算見了也好不到哪去,我後來看了照片,一般般的山頭而已)。只好在一條破山溝裡轉了一圈,身上還沒走熱就到頭了,只能聊以自慰,算是來過五指山了。依我看,來這裡的人都是受了“紅色娘子軍”和“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那首歌的蠱惑,興衝衝的去了,結果是大失所望。

除了收費景點,不趕時間的朋友也可以慢慢口味一下三亞本身,特別是三亞的老城區和漁港,感受一下當地人的生活,觀看一下漁民們出海歸來後的收獲,品嘗一下當地各種各樣的美食,這樣的體驗,是在那些收費景點不可能體會得到的。

三,關於吃在三亞

1,吃海鮮:其實在三亞吃海鮮,有多種選擇。錢多的,自有高檔酒樓消費。想要實惠的,遍地都是大排檔、海鮮館、燒烤攤,還可以到市場買了鮮貨,找館子幫忙加工,大快朵腴。現在網上很推崇到第一市場買海鮮,就近找家館子幫忙加工。我們實際體驗過,價格不錯,但味道不敢恭維。同一家餐館,第一次加工的味道還行,就二次就一點也不好吃。依我的觀察,大東海倒有不少實惠的海鮮檔,多是四川人開的,味道絕對過得去,而且價格並不比第一市場貴,個別品種甚至比第一市場的便宜。另外,吃海鮮不一定非得在館子裡大盤大碗的吃,也可以在街邊選擇一家燒烤攤,點一些自己喜歡的品種,現烤現吃,再來上一碗“清補涼”,也是十分的愜意啊。我最喜歡的是蒜茸烤生蠔和烤墨魚仔。還有一種更便宜實惠的,那就是到三亞漁港去(11、6、20路到漁港街下),那裡能買到更便宜的海鮮(很多當地住戶在那裡買),當然這要有時間才行。

2,當地飲食:“清補涼”一定要品嘗,確實很好,如果在很熱的時候,甚至能當午飯吃。“文昌雞”,太肥,太油膩,而且煮得太生,帶著血水,估計很多人吃不了。“黃流老鴨”不錯,我們吃的是干煸的,很香,白斬的沒吃,看著不錯的樣子。“四角豆”,清香甜脆,海南特有的菜品,可以多吃。館子裡一盤要10元(也有15元的),自己在市場裡買,3元一斤,加工費5元,撐死也只要8元,實際上半斤就夠一大盤了,算下來只要4元。“抱羅粉”,到三亞當然要嘗嘗,第一市場後邊那家“正宗抱羅粉”,生意興隆,本地人都到他家吃。我們在他家吃過三種抱羅粉,帶湯的、腌制的、炒的,都不錯,建議大家都品嘗一下。“後安粉”,與抱羅粉不同之處是:抱羅粉是圓的,像雲南米線,後安粉是扁的,像寬面條。後安粉的特點是湯特別鮮。我和LP曾經陰差陽錯地在一個破爛的小漁村吃到了最正宗的後安粉,至今回味無窮。“陵水酸粉”,澆頭是一種很酸的濃湯,我吃不慣,LP卻大加贊賞。“豬腸粉”,用米漿攤在格子裡蒸出來,上面放雞蛋、生菜,卷起來蘸作料吃,當地人用作早餐,味道一般。“椰子飯”,帶椰子香味的甜糯米飯,20元一個,買了一個回來嘗鮮,一般般。另外,第一市場旁邊街道上,早上有一排賣小吃的,有海南棕、甜薯、木薯、芋頭等,還有很多不知名的當地小吃,感興趣的不妨都嘗嘗。

四,購物

在三亞購物,如果是海貨或椰子系列等當地特產,推薦在第一市場買。如果是水果,推薦在鴻港市場買。

在第一市場買海貨,一定要向老板講明,要“足稱”的,也就是斤兩要夠。這個時候,老板開出的價格比先前開出的絕對要高出一截,你自己考慮能否接受,在這個基礎上和老板講價。如果不事先講明,那我要負責的告訴你,老板開出的價格可以很便宜,但重量是絕對不夠的,一斤大概只能得到7兩。我們在那裡買干貝就遇見這樣的事。先說好60一斤,稱好後竟然想方設法地阻撓我們拿去公平稱上稱(第一市場門口有公平稱),最後見我們堅持要上公平稱,她就拒絕賣給我們,這時候的開價就變成75了,最低也要73。我們這才知道:價格便宜,稱就不夠;稱要夠,價格就不便宜。這一點,大家事前要有心理准備。

第一市場也有一些賣當地特產的攤位,比如椰子粉、椰子糖、椰子糕、辣椒醬、胡椒粒等,價格都比外邊的各種“專賣店”便宜不少,質量也有保證,大家可以去實地比對一下,很多所謂的“專賣店”價格高得出奇。

買水果,建議大家去鴻港市場(距第一市場不遠,11、6、20路公交可到),那裡是專做水果批發生意的,價格比第一市場便宜很多。原來網上說鴻港只做批發,但我們這次去,也能零賣,特別是在下午。木瓜,第一市場開價3元,鴻港0.8元;蓮霧,第一市場12,鴻港8;山竹,第一市場10,鴻港7。

以上是本人在三亞玩了10天的個人感受,寫出來給大家做個參考,有不妥的地方請大家原諒。



(椰風海韻三亞灣)



(三亞灣的落日晚霞)



(三亞河畔的炫麗燈火)



(蜈支洲的藍色夢幻)



(在小漁村吃到的最最正宗的海南後安米粉,回味無窮啊)


精選遊記: 三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