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寺廟、舍利塔、石窟、雪中景

作者: tutuu

導讀春節未遠行,往雖近卻未履之地棲霞一回。在廟內、山中,撞鐘三響,敬香三柱、畫鼓三周;瞻南唐舍利塔、觀六朝石窟、覓棲霞飛天;手足並用攀越亂石之山脊、樹石為憑直登臨江之頂峰、冰雪斯踐驚睹沿途之碧湖,覺其妙處在意料之外。 從312國道走,棲霞路邊放下,小圖圖車載往廟前,如等公交也只兩站路。門票30。 廟前倒也准放炮仗,路上便有不知何時的殘蛻許 ...

春節未遠行,往雖近卻未履之地棲霞一回。在廟內、山中,撞鐘三響,敬香三柱、畫鼓三周;瞻南唐舍利塔、觀六朝石窟、覓棲霞飛天;手足並用攀越亂石之山脊、樹石為憑直登臨江之頂峰、冰雪斯踐驚睹沿途之碧湖,覺其妙處在意料之外。 從312國道走,棲霞路邊放下,小圖圖車載往廟前,如等公交也只兩站路。門票30。 廟前倒也准放炮仗,路上便有不知何時的殘蛻許多,在大殿前的廣場上,則響聲不斷,硝煙騰上。在佛寺前燃爆竹,是什麼講究? 上鐘樓撞鐘;於佛前敬香;大殿內大鼓前,許多人排隊上梯子在鼓面上畫圈圈兒,跟著畫一回,倒是新鮮事。 午餐於千佛齋,挺有名的素菜館。菜的口味不錯,精典的回鍋肉也真像肉,有皮有肥有瘦,樣子與口感真都挺像,只是,怎麼這些和尚吃素菜卻沒素心呢,弄得葷模葷樣的,不需要如此媚俗吧。其實,說和尚媚俗,和尚或說,我在隨你們之喜罷了,看,你不也在好奇地吃麼。也許,不仿葷的素菜更難,那得全憑真功夫,於是成就討巧的仿葷派,但終非正宗吧。 素菜館在大殿西下,大殿後東上,是舍利塔、千佛岩及上山石徑。舍利石塔建於南唐,形制頗巨,是因其仿被毀的木塔體形之故?原來只以為和揚州的石塔差不多大小或更小。其上刻像多較清晰,後世有無替換更新? 從舍利塔向石窟,窟分兩路,山右側是有大窟及其余眾窟,左側沿階上,還有小部分石窟。千佛岩佛像被毀得較為厲害,多數佛頭是新近物了,據說,最大窟的大佛是完整的,不知是否。左側頂頭被鐵柵圍著的一組石窟之右下編號為102號的小窟頂上,被發現繪著與敦煌同期的飛天,稱為南方僅存,名之為棲霞飛天。好難找。先在拚命大窟中尋,佛背後岩壁上,一處石紋倒也像是斜飛向上褒衣博帶的人像,這個也算?結果,發現了說明上所稱的102窟標記,在其窟頂,見著了用紅顏料人工繪制的痕跡,應是一對飛天吧。在這一組窟的前方,摩崖刻著棲霞山、千佛岩大字,再前是一門,此處舊時或是寺廟入口?再前,從小路,可直抵另一組石窟,年代似乎晚於千佛岩。總體看,棲霞石窟的規模與精致程度無法與北方四窟比,且人為毀壞極甚,據說一些佛像於民國時被鑿瘦身以利水泥包裹一回;在文革時,又多遭斬首一回。即便如此,在江南,石窟仍只能以此為翹楚。只是,四百八十寺,只成就或留存了這麼點造像? 沿小路繼續向上,過一小亭後,向前的路了無蹤跡,向兩旁有路下山但又不甘心,來了兩個似乎是本地人問知,可登石而上,但其中一段山脊很難走。可行則行,斷續地,也可見雪上足跡。一路攀爬行於山脊,兩旁皆空,直有小鯽魚背的味道。再上路時已是楓嶺,秋日一定很熱鬧吧。 沿汽車道,過太虛亭,上鳳翔峰去。至大拐彎處又舍車道而抄山路直攀頂峰一段,林間雪地陡坡,雖說是上要容易於下,遇特難處仍是手足並用,扒著石頭拉著樹枝,好一番努力。待用大路下這段山時,發現山路確實近了不少。 鳳翔峰又稱三茅宮,想必曾為道士所據,宮毀於何時?別說是電視台干的,因為現在由江蘇廣電占著山頭。山頭的一則臨江,便是始皇臨江處?這始皇帝也下過江南麼? 從石階下往棲霞寺,林間石階,遇積雪未掃的路段便比較麻煩,或踏向雪融了的階梯邊緣,或干脆踩向雪未曾踏實的階梯兩端,或只有更小心地探下。但一路的景色是沒話說,猶其是遇到的第一小湖,冰封著晶瑩的翠綠,覆雪的曲折踏步、小橋,山坡錯落的亭、坊、木階。再向下,小塘一串,建築幾組,雪後自有趣味在。天開岩的雪後,通過的難度也當然地加大。回歸大路,直抵寺西側,途經的桃花扇亭、迭浪岩等景或更宜於著花之春。 (更多圖片見http://9243884.blog.hexun.com/)



(舍利塔)



(飛天)



(棲霞寺)



(千佛岩)



(雪景)


精選遊記: 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