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封開廣西梧州:探北回歸線、觀神秘巨石

作者: 歡迎大家來佛山

導讀今年春節長假前,大家商量,去哪裡作一次短途省內游。我也就隨口一說,可以到開平看看碉樓。女兒不知是聽錯了,還是看了報上封開的廣告,糊裡糊塗,誤把封開當成了開平。跟年輕人也無需爭辯,封開就封開吧,旅游目標改為指向“北回歸線標志塔”。於是,全家就去了封開,作駕車兩日游。 封開縣是位於廣東省西北邊緣的一個小縣份,緊鄰廣西的梧州,西江自西向� ...

今年春節長假前,大家商量,去哪裡作一次短途省內游。我也就隨口一說,可以到開平看看碉樓。女兒不知是聽錯了,還是看了報上封開的廣告,糊裡糊塗,誤把封開當成了開平。跟年輕人也無需爭辯,封開就封開吧,旅游目標改為指向“北回歸線標志塔”。於是,全家就去了封開,作駕車兩日游。

封開縣是位於廣東省西北邊緣的一個小縣份,緊鄰廣西的梧州,西江自西向東流經縣城。 我們是正月初五上午動身,初六晚返回。 因為在假期,都起得晚,上午9點多才離開深圳。走廣深高速,過廣州後,上廣三高速;接著又連續走廣肇、廣雲高速各一段;中午時分,轉324國道,進雲浮市區,尋一飯館午餐。爾後,走368省道,過雲安縣城,即沿西江南岸西行。至南江口,過西江大橋,經德慶縣城,上321國道向西北行。下午4點,進入封開縣城。 封開縣城所在地,是賀江彙入潯江(即西江)處的江口鎮。我們徑直來到江邊的“江濱公園”,立即看到了並不起眼的“北回歸線標志塔”。 所謂“北回歸線”, 就是地球表面的一條緯線,緯度是北緯23度26.5分。這條緯線,是正午太陽光線能夠垂直照射地面的最北界限,和它相對應,在南半球,有一條“南回歸線”。每年夏至日(6月21日左右),正午的太陽光垂直照射北回歸線。隨後,正午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到了北半球的冬至日(12月22日左右),正午的太陽光垂直照射南回歸線。也就是說,在一年當中,正午太陽直射點,在地球表面的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帶,來回移動(回歸)。兩條“回歸線”之間的地球表面,獲得太陽的熱量最多,在天文氣候學上,被稱為“熱帶”。 北回歸線這條特殊的緯度線,在天文學、地理學、氣像氣候學、生物學以及農業科學上的重要意義,是不言而喻的。 我們中國,地處北半球,北回歸線穿越我國南方四個省區,從西往東數是:雲南、廣西、廣東、台灣。為了普及科學知識,這些省份在北回歸線距離城鎮比較近的地方,修了一些標志塔,形像地標明北回歸線的地理存在。據了解,已建成的北回歸線標志有9座,分別在:雲南墨江縣,雲南西疇縣,廣西桂平縣,廣東封開縣,廣東從化縣,廣東汕頭市,台灣的嘉義縣水上、花蓮縣瑞穗、花蓮縣豐濱。據說,中國是世界上北回歸線標志塔最多的國家。

封開縣這座建於1984年北回歸線標志塔,是我國大陸最早建成的自然地理標志物。當年,決定要修一座這樣沒有具體功利目的的建築物,反映了當地政府主管部門的魄力,這種對科學精神的重視和開明態度,有時恐怕還是需要有點勇氣的。

值得一提的是,封開北回歸線標志塔的選址,也有獨到眼光,直接定位在縣城城區的公園裡邊,而沒有建在缺少人煙的荒郊野外。可以說,這一決策,體現了某種人文關懷。我們在小小的江濱公園裡,看到許多悠閑休憩的本地民眾,立在縣圖書館前的標志塔,對他們來說,似乎是理所當然的;自然,也有像我們一樣,匆匆趕來的旅游者,好奇地打量著這座並不是紀念什麼人物和事件的建築物,揣摩著這個形狀別致的“塔”,究竟有什麼意思。 說到這裡,忍不住要吹毛求疵兩句。我覺得,此地還缺少一塊稍微通俗一些的“說明牌”,牌上可以簡單介紹一下,北回歸線是什麼,修這座塔有什麼意義。現在的塔上,刻有用漢字豎行書寫的緯度等科學數據,比較罕見,也失之過於簡略。 我們繞塔拍照若干,又在西江畔留影紀念。 我們在地圖上看到,封開距梧州只有20公裡,索性住到梧州去吧。 車行10幾分鐘,便出了廣東省,進入廣西壯族自治區的梧州市。 依稀記得,六十年前讀小學時,課本上提到梧州,說那裡號稱中國的“水城”,跟那個什麼威尼斯,好有一比。這個印像,在腦海裡漂浮了半輩子。這次實地來到了梧州,漫步在高聳的江堤上,盡管是枯水期,還是可以想像出每年汛期,洪水在寬闊江面上奔流的情景。這座臨江的小城,修了如此高大的防洪堤,足見抵御洪峰肆虐的決心。記得05年夏天那場洪水,真是防洪堤也擋不住的大洪水,繁華的梧州市區頓時成了名副其實的“水城”。修建了大堤尚且如此,由此回想在沒建江堤以前的往時歲月,年復一年水淹城池,難怪梧州得名“水城”。我忽然明白,“水城”這個稱號,對梧州來說,一點也不浪漫,它記載了梧州老百姓一代又一代在水患面前的無助和傷心的記憶。 晚上,我們去“騎樓城”觀光。騎樓本是南方城鎮街區建築的特色,沿街樓房的底層門面後縮,讓出一條人行走廊,能為行人擋雨遮陽,這也是很人性化的街市設計。可惜如今隨著城鎮改建,很多地方已不見了騎樓的蹤影。梧州的騎樓,不但保存完好,前些年還修葺一新,形成了一處景點。仔細觀察,這裡騎樓有的二樓臨街外牆上,設有所謂“水門”。據說,這是當洪水淹街時,方便樓上居民出入之用。臨街磚柱上多鑲嵌有鐵環,有的高低各一只。這也是以備洪水期間栓系船艇纜繩用的。這些只有年年都會被洪水淹浸的“水城”特征,別處是沒有的。所以,此“水城”跟彼“水城”(如威尼斯)完全不能比,那裡是景,這裡卻是災。 第二天上午,我們告別梧州,沿來時路321國道東行。途徑封開縣城,再向東南,經旺村路口,折向東北,走266省道。至羅董鎮,由去楊池的路口轉向南行約8公裡,就到了“楊池古村”景區。入口路旁有一竹棚,為售票處,全票20元,半票10元。70歲以上長者憑身份證免票。 此地距封開縣城江口鎮28公裡,為一小山坳。據介紹,這座小山村,始建於明末,已有380多年歷史。全村均為葉姓,彼之先祖當年為避戰亂,南遷嶺南,擇地隱居。其後,世代繁衍,漸成村落,挖池塘,植楊柳,得名“楊池”。山村地處偏僻,頗似世外桃源,村民勤耕苦讀,出過不少文化人。也可能是交通閉塞的緣故,村內許多明清嶺南建築風格的古民居,得以完好保存至今,堪稱嶺南古村落的博物館。現今當地把整個村莊辟為旅游景點,游人在村內穿梭,村民已習以為常。我等繞村參觀一周,看了葉氏宗祠、耕讀人家與書塾等處,果然古色古香。 五歲的外孫,對村口一眼名“靈珠泉”的水井特別有興趣,很快掌握用吊桶打水的技巧,一再打水,樂此不疲。路旁有村民擺攤,售賣本村土產,其中紫肉番薯,口味特甜。糙米也很便宜。

出得楊池,循來時路北行至羅董鎮,再沿266省道向東北行。途經杏花鎮,繼續北行,忽見公路東側,有整塊岩石山體。復前行,再見一更大石山,查對地圖得知,此石山就是著名的“大斑石”了。石山位於杏花鎮斑石村,距公路200余米,此地距封開縣城48公裡。

這是突兀地表的一整塊巨石,可以說是獨石成山。據資料介紹,山體的岩性是古老的花崗岩,形成年代久遠,經過億萬年的日曬雨淋,在球狀風化與剝蝕作用下,使坡面渾圓化,形成巨大的半球狀花崗岩體。石山頂部,殘余的風化殼發育了薄層土壤,生長著稀疏的植被。由於岩體不透水,石山坡面在雨季暴流的衝刷下,年深月久,呈現出好似瀑布下瀉般的條紋,甚為醒目。“斑石”或許得名於此。 有資料稱,這塊巨石地面以上高191米,南北長1350米,東西橫切寬695米,地表周長4100米,占地面積1100多畝。大是夠大的,是不是“天下第一”,就只有天曉得了。 一座碩大的山丘,竟是一整塊石頭,著實讓觀者驚詫,禁不住要感嘆造化之功。這樣一類具有審美功能的自然物體,既無人為加工,又無特殊設置,本應為社會所共有。不料,也有人打起了它的算盤:公路旁置有一牌,上書“售票處”,並站一“售票員”把守。你要是想走過前面的田埂,打算近距離觀察巨石的細部,對不起,請買15元“門票”。仔細眺望,石山腳下,有幾間綠瓦的房舍,屋前插有旗幡,好像是一敬神拜鬼的處所。“門票”是為那裡而賣,也未可知,“售票員”並不願解釋。 我等素來遵行“子不語”,對花此類冤枉錢,是很小器的。 如果有哪位朋友真想實地接觸巨石,也是不願買“門票”。那好辦,就在這塊大斑石南面不遠,也有一座石山,我們來時已見到,體量略小,從外形看,跟“斑石”性質應該相同,或許那裡不賣“門票”,可以自由登攀。 看畢巨石,北行經魚澇鎮,折向東北,片刻即至河兒口鎮。尋得一鄉村餐館進午飯,點了一盤本地名菜“杏花雞”,口味平平,名聲在外而已。 河兒口鎮北側,便是封開縣的核心景區——龍山景區。此處又有“國家地質公園”、“小桂林”等別稱。實則是在喀斯特(又稱岩溶)地貌區內常見的石灰岩溶洞裡邊,另加燈光造景、歌舞雜耍之類,名曰:“主題溶洞”。用意可能是想減少單純鑽洞的乏味。景區大門外辟有寬闊的停車場,推測,是有接待大量游客的准備。門票全票65元,半票40元(錢數並不打對折)。 上過冰川的外孫,還沒有進過溶洞,拉上外婆陪他們一家進洞一游。我憑老年證,可以免票,無奈腿疼,只得卻步。好在以前也去過一些洞穴,想來大同小異,並不覺得遺憾。 彼等游罷出洞,已近17點,天色向晚,不再流連,即刻上路回返。順來時路,經旺村上321國道,經德慶縣城過西江大橋,此時已天黑。19時過雲浮,上廣雲高速。在安塘服務區略事休息,買食品墊補,旋即繼續趕路。21點20上廣深高速,22點半安全抵家。 女兒問我,這次封開之旅,是否滿意?弦外之音是,他們覺得並不盡興,兩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跑路了。去程,途中8小時;返程,刨除在景點等處活動。實際行車8個半小時。 不過,我倒覺得蠻有收獲。假如不是隨口一說,去了封開,我們可能永遠不會去那裡,因為可以選擇的地方,還有很多。 這次來到梧州,了卻了掛在我心中半個世紀的“水城”之惑。特別是,看到向往已久的“北回歸線標志塔”,站在塔旁,有一種親自踩在這條重要地理界線感覺。巨石也很值得一看,畢竟這種獨石成山,體量之巨大,世所罕見。 有雲,讀萬卷書,行萬裡路。只要身體還許可,到外邊隨便跑跑,總歸比整天悶在家裡有益。是為記。2009年2月於深圳


精選遊記: 開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