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江南游記

作者: deertcm

導讀歲末江南游記 2009年12月16日晚北京站,開往杭州的軟臥車廂裡,我和愛人一同開啟了為期六天的蜜月之旅。時值冬令,雖已經錯過了江南旅游的最佳時節,但是,因為愛人一直以來對於蘇杭天堂的美好向往,以及江南美景在我們心中獨有的誘惑魅力,我們依然在年終歲末踏上了南下的旅程。 軟臥車廂裡,我輾轉難眠。可能是因為終究難以適應臥鋪車廂的睡眠條件,或是心中� ...

歲末江南游記


2009年12月16日晚北京站,開往杭州的軟臥車廂裡,我和愛人一同開啟了為期六天的蜜月之旅。時值冬令,雖已經錯過了江南旅游的最佳時節,但是,因為愛人一直以來對於蘇杭天堂的美好向往,以及江南美景在我們心中獨有的誘惑魅力,我們依然在年終歲末踏上了南下的旅程。

軟臥車廂裡,我輾轉難眠。可能是因為終究難以適應臥鋪車廂的睡眠條件,或是心中對於蘇杭的久久期許之情,亦或是臨鋪上下二位合奏的跌宕起伏、洶湧澎湃的轟鳴之作,我在朦朧中仿佛睡去,又或在睡夢中朦朧醒來。於是在不經意間,兩年前初次探訪杭州的記憶便逐漸在腦海中清晰起來。我不敢期盼這次依然能夠見到柳浪聞鶯的柔柔垂柳,不敢期盼依舊可以在和風細雨中感受西湖的默默純情,不敢期盼可以你我為伴泛舟湖上,慢慢咀嚼湖光山色,流水人家。這些的不可能都歸咎於一個因素——天氣。我從沒有想過在寒冬腊月漫步於蘇白二堤會是如何感受,可能是深秋陰霾下湖面上飄來的瑟瑟寒風,再或是冬日深藏後綿綿無期的凄凄冷雨。無論如何,明晨我們就將開始這次蜜月旅行的第一站---杭州,這與眾不同的歲末江南之旅。一時間莫名的情懷在心中湧動,我在黑漆漆的車廂內摸到了手機,在凌晨2點鐘左右,將下面這首詩寫在了手機的草稿箱裡:

歲末探江南,

冬意隨風游。

薄薄煙雨幕,

怎奈西湖收。

清晨7點多,我們終於進入了向往許久的杭州城,跟隨著我的記憶來到了先前預定的酒店。相比於兩年前我第一次來杭州,這裡已經發生了顛覆般的變化,我們將要入住的錦江之星酒店已經“搬進”了南宋御街裡邊。今年年初杭州市政府對河坊街一帶進行了整體仿古改造,我們預定的錦江之星西湖大道店就恰好在這條街的旁邊。此處江南風格的建築比比皆是,小橋流水一下子布滿眼簾。辦理了入住手續之後,17日上午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游歷了著名的仿古一條街---河坊街。親歷現場方確定南朝的人文風景的確與北方的風格截然不同,就連與我們擦肩而過的清潔工人都是南宋裝束,一旁的茶樓裡,炒茶工吆喝著難懂的吳儂軟語吸引著我們的眼球,一邊賣力地翻炒著大鍋裡的龍井綠茶,伴隨著茶樓裡的蘇州評彈,那種強烈的民俗風衝擊著我們的視覺。而另一旁的百貨店鋪裡,文化韻味十足的特產紙扇、文房制品異常精致,令人愛不釋手。轉過身再看這一邊,胡慶余堂的牌樓甚是惹眼,出出入入的就診人流說明江南一帶的中醫香火之旺絕非北方諸重鎮可比。這裡最有名的藥店非許仙的“保和堂”莫屬了。因為他與白娘子的傳奇愛情故事讓人記住了這個文雅可愛的謙謙君子,在保和堂門口,許仙的銅像十分引人注目,只見他手持雨傘,一副疾步向前直奔西湖斷橋神采奕奕的模樣,仿佛千年以前那段令人羨慕的奇妙姻緣即將從他腳下開始。駐足談笑間即將中午,早已約好朋友相聚西湖共進午餐,我急於找尋方便之所,不料在河坊街裡的一條小巷內,發現了鼎鼎大名的西泠印社牌樓,原來這是西泠印社位於河坊街的商鋪。我依稀記得書本中記載的發生在這裡的革命故事,就在這裡的屋檐下曾經掩護的革命志士和他們銘刻在歷史中留給後人的堅定記憶。踱步西泠印社,我還發現了妙不可言的石板畫,一幅幅精妙的美景刻在一個個小小的石板上,卻依然是那麼活靈活現,如同真實世界裡的一抹一色、一景一物躍然映入視線,令人印像格外深刻。我不禁感嘆河坊街的景色是那麼珍妙玲瓏,不似大都市的縱橫捭闔,卻獨具江南水鄉的曼妙難言,如此悠然的城市,一時間讓我發自內心的喜歡。

我們的午餐地點選在了西湖為畔,青山為伴的知味觀名店---味莊。朋友為我們接風預定了一個很特殊的包間。穿過味莊的大堂,我們跟隨服務生穿過味莊精心設計的內院,這裡仿佛是西湖懷抱裡藏著的一個小山莊,有山有水有徑有橋,蜿蜒別致,綠樹環繞,我們還來不及駐足欣賞,便已經登上了一個小二層樓。進入房間打開窗戶,剛才的一路景致盡收眼底,窗外的柚子樹上已結滿果實,如若在春天或是盛夏,芬芳的花香和悅耳的鳥語必然會飄進屋內。在這樣的環境內進餐,想必沒有胃口都是難事。這可能就是味莊得名的由來吧,我在心中不禁猜測。看著一道道杭州美食源源不斷的擺在我們的面前,朋友勢必要將地主之誼發揮到極致,我們也只好客隨主便,邊暢談著賓主之情,邊品嘗豐盛的美酒佳肴。說實話,南方菜的確做得講究,每一樣都精心烹制,清爽、細嫩、典雅、不膩,慢慢品味中香甜感覺可以從口一直到心,不似北方菜粗制了了,不重心意,不外乎油多、味重,不作精細加工,一股腦黑鍋大腕立時即現。這一餐終了讓朋友甚是破費,我內心有些過意不去,但仔細想想他和我的交情,便讓我不能因為他的慷慨就看淡了彼此的情誼。

午後2點,熱情的朋友在午餐後駕車將我們送到了靈隱寺前,我們開始參拜著名的靈隱古剎。靈隱寺始建於東晉,至今己有一千六百余年的歷史,為杭州最早的名剎。據導游介紹,靈隱寺的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東晉時候他由中原雲游入浙,至杭州見有一峰而嘆曰:“此乃中天竺國靈鷲山一小嶺,不知何代飛來?佛在世日,多為仙靈所隱”,遂於峰前建寺,名曰靈隱。清朝時康熙皇帝曾南巡至此,賜靈隱為“雲林禪寺”。靈隱自創建以來,高僧雲集,文人薈萃,儒釋交融,談禪論道,一吟一脈早己蔚然成為文化大觀。濟公羅漢生前便在此修行,一直以來,這裡的送子觀音更是十分靈驗,濟公羅漢的香火也甚是興旺,尤其以來自台灣同胞的捐贈為多。靈隱地處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兩峰挾峙,林木聳秀,深山古寺,雲煙萬狀。它主要以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法堂、華嚴殿為中軸線,兩邊附以五百羅漢堂、道濟禪師殿等建築所構成,殿宇恢宏,建構有序。我們一個大殿一個菩薩虔誠地參拜,為家人祈求著健康和幸福。靈隱寺旁邊是另一座千年古剎---永福寺。它位於靈隱之西約一華裡處的石筍峰下,慧理和尚來杭築庵,接連興建了靈鷲,靈隱等十座道場,永福寺便是其中之一,距今也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上次前往這裡給我印像最深的是寺廟內處處可見的禪語,讓人置身於此不知不覺間便立刻頓悟非常,不禁令我心中深深敬佩佛祖修行之道,之深,之廣,之遠;更不禁感嘆千年古寺絕非徒有虛名,如來靈隱不拜此寺,實乃憾事。

靈隱寺邊的飛來峰也是聲名遠揚。想必大家都還記得影視作品中濟公羅漢上演的那一幕驚心動魄的“乾坤大挪移”:當年濟公羅漢背起村裡的新娘,引領著全村人迅速離開婚禮現場,目的就是為了拯救村莊的所有人免於因從天而降的飛來橫禍而喪命,躲避天外飛來山峰的滅頂之災,濟公羅漢的奇思妙想回避的正是眼前的這座飛來峰,此山峰更是由此得名。如今山體的石壁上盡是歷朝歷代的能工巧匠制作的佛家雕刻,菩薩們各有各的面目表情,近前端詳十分形像逼真,遠處瞭望更是雄偉壯觀。

轉瞬間太陽西下已近黃昏,我們的兩條腿也漸感疲憊將要罷工,來不及攀登飛來峰,就決定返回到西湖邊欣賞美麗夜景。夕陽西下,漫步於西湖岸邊,三兩游人點綴波光水景,微風拂面讓人不禁感覺幾許寒意,岸邊的柳樹在掙扎過後也不情願地散落絲絲泛黃的頭發。在“柳浪聞鶯”旁邊我們看到了頤和園昆明湖中那尊金色水牛的“孿生兄弟”,想必一定是人為因素將這兩兄弟分隔兩地。我們還看到了兩年前我曾拍下的那幾處綠柳花紅,心中的江南印像雖仍然如新,而現實中卻只剩草木蕭條;曾經的人群熙攘也早已經不見蹤影,唯有彎彎拱橋和曲曲小徑佇立依舊。說話間我們來到了一間一茶一坐。北京的一茶一坐多是深藏在高高的商場店鋪內,而這間卻守候在美麗的西湖邊。我們相視一笑,便下了這個決定---品茶。坐在靠窗的位子,要了一壺龍井茶,坐擁西湖,品著龍井,評述著一路看來的風景。窗外是冬日的西湖,杯中是暖暖的龍井,喧囂都市裡那份難得的悠然和恬靜頓時像一股暖流注滿全身。我拿出手機,草稿箱裡又添加了下面這兩首詩:

靜翳西子畔,

垂柳盡黃染。

微風漾湖面,

冬意我心然。

西湖樓台何曾見,

遙念京城頤和園。

伯仲難分不必問,

皆為妙筆下人間。

不知不覺中過去了近半個小時,在這短暫的時間內我們疲憊的心和腳步都得到了滿足,在走出門口的一霎那,我拿出手機拍下了西湖邊泛紅的夕陽一瞥。

精神上獲得了完美的充實,但我的腸胃還沒有得到足夠的獎勵,既然來到了小籠包的故鄉,那麼,選擇杭州著名的新豐小吃也是自在情理之中。以前在北方吃過的小籠包給人的感覺更注重其形,小小的包子放在小小的籠屜裡,蒸制而成,即為小籠;至於唇齒味道,大都記憶淡漠;而杭州的小籠包可謂不僅擁有其形,更是突出了“內涵”:內涵其一是包子的皮薄而略帶韌勁,做工講究;內涵其二就是包子餡的味道令人叫絕,齒頰留香、印像深刻,真可謂“道地小籠”。何為正宗小籠?記得十年之前,春鑫君與我在沈陽一家包子鋪裡討論何為正宗小籠,當時我說,正宗小籠就是擺在千千萬萬國民面前,人人品嘗後覺得就是那個味,吃的滿足,不後悔,不遺憾。十年過去,與我志同道合者相繼食欲下降,飯量見小,而我在經歷數次無謂的上當和減肥的掙扎後逐漸淡定,正宗二字於我而言,已不可同日而語。直到今天再道何謂正宗小籠,我會興奮地說,欲求正宗之小籠,不得不來杭州吃新豐小籠,新豐小籠這味道就叫做正宗!談到杭州的美食,這裡不妨多聊幾句。除了物美價廉、隨處可見的新豐小吃連鎖外,杭州還有著名的“咬不得”生煎包。咬不得的含義就是水煎包內不僅飽含可口的肉餡,還有濃濃的湯汁;如果不曉得其中原委,突然大口咬下去,其湯汁必定飛濺出來,灑向外邊既是可惜又是污染。這種生煎包外部焦脆可口,裡邊香嫩入味,實是小吃中的上品。我個人認為,其味道和特點應好於上海生煎。當然,杭州還有鼎鼎大名的樓外樓,如果銀子不是問題,時間也不是問題的話,想遍嘗杭州上品美食,樓外樓非他莫屬了。飽餐以後漫步回到住地,聖誕前的南宋御街被裝點得燈火輝煌,卻又不失安靜。在滿足於杭州帶給我們的快樂和興奮之中,我們將蜜月的幸福毫無保留地交給了西湖邊的美妙夜晚。

江南之行的第二天,按照事先的計劃,我們要充分感受西湖的美,第一站---就是白堤。白堤原名“白沙堤”,是將杭州市區與風景區相連的紐帶,東起“斷橋殘雪”,經錦帶橋向西,止於平湖秋月”,長約1公裡。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當地人民為了貯蓄湖水灌溉農田而興建。它雖與白居易主持修築的白堤不在一個方位,但杭州人民為緬懷這位對杭州作出傑出貢獻的“老市長”,仍把它命名為白堤。據說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曾在舊日錢塘門外的石涵橋附近修築了一條堤,稱為“白公堤”,如今已經無跡可尋了。但白居易那首耳熟能詳的唐詩已然成為了這裡的代表:“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裡白沙堤。”今日天公作美,陽光普照、萬裡無雲,不過縱然如此,冬季的白堤上仍顯幾分寒意。我們手牽著手,用彼此的眼神不時相互送去的深深愛意足以溫暖我們的身體,白堤上那份難得的冷清和安靜正好成全了我們這樣浪漫的情侶。我要的就是沒有旁人的關注,我們的歡笑可以更加肆無忌憚,西湖邊的二人世界是多麼的珍貴。歡聲笑語間我們來到了游船碼頭,這個季節湖中的小船生意少了很多,我們選擇了大些的龍舟游西湖也是考慮到氣候的因素。跟隨著泛起的一個又一個漣漪,不一會我們就登上了著名的小瀛洲。說真的,頤和園中的瀛台我去過不下十余次,如果將瀛台上那裝扮得富麗堂皇的琉璃瓦下的行宮排除在外,再將瀛台和小瀛洲相比,那瀛台就不得不被稱作山寨了。小瀛洲的亭不止一處,每一處都各有不同;橋不止一段,每一段都設計精巧。而且就是這樣一個小島,島中居然還有美麗的湖泊。在島上看西湖對面,一邊是巍峨的雷峰塔,仿佛白娘子隔岸相對,如此悠閑自在盡可羨煞仙人;另一邊是現代化的建築群,仿佛一時間跨越兩個不同時空,這般人間仙境竟然唾手可得!身旁的導游們在講述著三潭印月的一個個典故,順著他們的目光我注意到了那三個佇立在水中的小塔。還記得年少時媽媽買回家中仿制眼前這三個塔的紀念品,時隔近二十年,今天我終於看到了他們的真面目。在導游的介紹下,我了解到這三個塔的神奇妙處就是需要在晴朗的夜晚游船到這裡,屆時看月光穿過它們再反射到水中,便可以充分感受什麼叫做水中望月、月兒觸手可得的神奇意境!可惜,一對北方人在這裡過水鄉的冬季,如果夜晚劃舟來小瀛洲看月兒的美,還不如說是讓月兒看我們的糗,呵呵。留點遺憾,留給明年,讓人心中充滿無限憧憬和希望,這樣不僅彌補了眼前的遺憾,而且還能為明年的旅行增添新的歡樂。待西湖著紅扮綠之時,我們再來這裡呼吸春天的氣息。

因為時間倉促,我們只能走馬觀花,大約半個多小時之後,我們便登上了返航的游船。看著美麗的小瀛洲逐漸遠去,就在我戀戀不舍的視線裡突然閃現出一處美麗的風景。一對新人身著白色禮服,在攝像師和化妝師的簇擁下正在白堤上拍攝婚紗外景。因為距離太遠,我看不清他們的相貌和表情,但是我能猜到,伴隨著天堂般的西湖美景,他們正沉浸在幸福的天堂裡。這對新人仿佛是一處別樣的風情,恰好為冬日的西湖增添了一份喜氣十足的景致。記得兩年前我曾在西湖邊感嘆:和自己心愛的人一起泛舟西湖,是多麼浪漫、多麼幸福的事情!相信全天下的有情人都會有此共同的美好願望。而今天,我們做到了!我們的幸福就洋溢在彼此的凝望之中,不需要任何語言,一個表情就表白了彼此內心的一切。遠處的白堤旁幾支空閑的小船靠在岸邊,船家們難得閑來也一同欣賞著冬日的西湖。湖水悠悠,緩緩敲打著船槳,好似調皮地在玩耍手中的可愛玩具;寒風徐徐,慢慢抖動著船艙的布簾,好似有意要講述船家們的個中故事。如此悠然的生活節奏,讓我們這些平日裡奔波於大都市的人們真是羨慕不已。

上岸後,我們簡單地在“開封菜”解決了午飯,為了節省時間和體力,我們租了兩輛自行車,開始騎行穿越蘇堤。蘇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棲霞嶺下,全長近3公裡,是北宋大詩人蘇東坡任杭州知州時,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構築而成。後人為了紀念蘇東坡治理西湖的功績將它命名為蘇堤。長堤臥波,連接了南山北山,給西湖增添了一道嫵媚的風景線。蘇東坡曾有詩雲:“我來錢塘拓湖綠,大堤士女爭昌豐。六橋橫絕天漢上,北山始與南屏通。”堤旁遍種的花木,有垂柳、碧桃、海棠、芙蓉、紫藤等四十多個品種,若春天漫步堤上,新柳如煙,春風駘蕩,好鳥和鳴,意境動人,故稱之為“蘇堤春曉”。據說南宋時蘇堤春曉就被列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稱之為“六橋煙柳”而列入錢唐十景,足見它自古就深受人們喜愛。蘇堤長堤延伸,有六橋起伏,它們是映波、鎖瀾、望山、壓堤、東浦、跨虹六橋,古樸美觀,這六座橋早已成為了游人們悠閑漫步而又觀瞻多變的游賞線,每一處皆可為游人提供一個觀賞蘇堤的絕佳視角:映波橋與花港公園相鄰,每遇春雨,可看垂楊帶雨,嫵媚搖漾;鎖瀾橋上可近看小瀛洲,遠望保俶塔,近實遠虛;每遇晴空,望山橋上西望,丁家山依稀可見,雙峰插雲巍然入目;壓堤橋大約位於蘇堤南北的黃金分割點,據說舊時曾是湖船東來西去的水道通行口,“蘇堤春曉”景碑亭就在橋南;每到晨曦,東浦橋是湖上觀日出最佳點之一;如恰逢雨後,跨虹橋看長空彩虹飛架,湖山沐暉,如入仙境。

聽租車人仔細介紹一番之後,我們開始專注地騎行。或許是我們好久沒有騎自行車的緣故,或者是歲末堤上的行人寥寥,我們盡情地在一個又一個拱橋之間爬坡、俯衝,爬坡、再俯衝,頑皮地像兩個孩子,無拘無束地釋放著我們的童心未泯。但是很快,我們就被蘇堤上那美麗的景色打動了。堤旁的觀賞花木此時正以冬季獨特的韻味吸引著我們,秀美的綠色與優雅的黃色完美地交織在一起:路邊灌木成群,被修剪得錯落有致,依然翠綠,仍然保留著春天的余味;而樹下落葉飄灑,點綴在草地上顯得恰到好處,雖已淡黃,卻散發著成熟的韻味。我不禁感嘆盡管在冬日,依舊是西湖,依舊的美不勝收。隨著不斷地騎行,我們已經被蘇堤這一路上不斷展開的美麗畫卷深深地吸引著,無形中已難以自拔:我們時而想停下來慢慢品味,又顧忌前邊有更美麗的景色在急迫召喚;時而想快速瀏覽便即刻離開,又不忍面對匆匆離去之後的悵然惋惜。就在這樣美好的煩惱中,在這樣不停的興奮和歡愉中,我們反反復復地來來回回好多次,希望能用心記住這些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將西湖的山山水水完完全全融於我們的血脈。

一路游來,湖山勝景如圖畫般展開,真是萬種風情任人領略。走過了花港觀魚,別離了蘇堤,我們前往今天的最後一站---雷峰塔。還記得小時候拜讀魯迅先生筆下的《論雷峰塔的倒掉》,氣勢之高亢,言語之鋒利,那一筆一句,這一輩子我都無法企及。但是,今日走到塔下,看這嶄新高聳的雷峰塔在二十一世紀的風光重建,看著塔下游人們拍照留念時洋溢著的幸福表情,我真想告訴先生,雷峰塔的封建氣息早已蕩然無存。本世紀初,杭州市政府在倒掉的古塔之上重建了新塔,讓我們今天有幸可以登塔一睹雷峰夕照的美景。豪華的扶梯和電梯很快將我們帶到了雷峰塔的頂層,擁有千年歷史的雷峰塔底座被深深掩蓋在現代文明的鋼筋水泥之下,好比陳舊的封建專制制度早已被優越的社會主義體制所取代一般。我恍然間頓悟此雷峰塔已非白蛇傳中之彼雷峰塔,白娘子也一定早已離去,想想兒時曾幻想要去拯救白素貞的那般“英雄氣概”也就沒了用武之地,暗暗好笑自己曾經的天真無邪。據說明清時代文人墨客筆下的雷峰夕照,多描繪雷峰古塔如垂暮老人,好似夕陽余暉之下看沒落王朝的動蕩山河,其景其境多有蒼涼悲凄之感。而今的雷峰夕照,卻好似堅強衛士守護西湖美景,一派江南重鎮繁榮富足的幸福景像。站在塔上極目遠眺,美麗的蘇堤、白堤、楊公堤將西湖分隔成一塊又一塊形狀各異的水景版圖,每一塊都包含著各自不同的山山水水,花花草草,西湖八景悄然點綴其中,像極了兒時的七巧板,單一的時候已經是巧妙絕倫,組合起來更是神奇無比。我真想天賦神力將這一緞仿佛上仙織就的水墨江南畫卷裝裱起來,放在我們倆甜蜜的小窩裡,但又擔心全國人民不答應,只好拼命努力地將這些幸福記憶牢記在心,待閑暇時仔仔細細化作文字永久保存,每遇苦悶不快時拿出來慢慢溫習,品味美景,愉悅心靈。

杭州的最後一晚,是那麼讓人留戀。明天我們就要前往天堂的另一個現實版---蘇州,雖然晚飯時杭州新開元大酒店的美食滿足了我們一直以來的期盼,但是我知道,杭州對於我們的深深吸引絕沒有這麼簡單,這麼直白。就好比你心中的情人,和她的美麗約會總是那麼短暫,臨別時下一次的約定更是讓人牽腸掛肚。期待再次相聚的浪漫情結,遠遠超越了分手時的千般無奈。如今我們的情緒就是這樣,希望杭州能懂,西湖能懂,更加壯美的祖國山河能懂。中國,我愛你!

19日的傍晚,夜幕下的蘇州城略比杭州冷上幾分,太湖邊這個可愛的江南小城看上去與杭州相比稍顯迷你了些,但是這裡的鼎鼎大名卻毫不遜色,因為它擁有享譽全球的蘇州刺繡和江南園林的獨具代表。

我們入住在著名的觀前街附近,這裡是蘇州最著名的商業街,各種琳琅滿目的商品和特色美食一應俱全,太監弄的得月樓更是不得不去。我們在飽嘗了地道的東坡肉和店裡最有代表性的點心之後,慢慢地咀嚼著其中的個中滋味。首先,半年之內我不會再吃任何一家餐館的東坡肉,因為得月樓的東坡肉是獨一無二的,其余的不嘗也罷,絕不會有些許遺憾。其次,北京滿族特色的宮廷點心我吃過很多,若問記憶深刻的特殊口味,真的一時無法說出,但得月樓的點心真的讓人印像深刻:論口感,它香甜適中,甜味入口既得,卻不會掩蓋了肉餡的香美,外部的酥脆和內部的香甜完美結合,相得益彰;論外形,更是個個巧妙異常,看上去便口水漣漣,胃口大開。席間我回憶著在杭州一路至今享受的各色美食,剛剛進入胃腸的精美食糧突然間便化作了精神物質充斥著大腦,我真想效仿古人在飽餐後的餐廳牆壁上揮毫潑墨,但眼下身邊唯一可以抒發情懷的工具就只有手中的電話。於是,我拿出手機迅速地將美食的靈感記錄下來:

蘇白二堤臨知味,

觀前但見得月樓。

痴醉千種江南味,

我心已然太西湖。

20日清晨,又是晴日當空,難得的江南好天氣,我們選擇游覽著名的獅子林和拙政園。出租車帶著我們慢慢穿越古城區,路邊的流水和古老的南方建築風格是江南韻味的永久標識,那些聞名於世的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等等都被深藏在這座千年古城之中。如果生活在封建時代,遠離京都也可擁有一方如此富饒美妙的居所,想必便是園林所屬主人的富貴像征和幸運了。不久我們便來到了元代園林建築的傑出代表---獅子林。獅子林是蘇州四大名園之一,據說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

進入園子,迎面是全園的主廳,建築高敞宏麗,堂內陳設雍容華貴。穿過主廳,便是著名的九獅峰院。九獅峰院以九獅峰為主景,東西各設開敞與封閉的兩個半亭,互相對比,交錯而出,突出石峰。九獅峰內暗藏九頭獅子,乍看上去不得要領,待導游授意後一一細數,發覺九頭獅子真的好似活靈活現,這般神奇的自然景觀,真是讓我嘆為觀止。轉過九獅峰,獨具江南風格的漏花窗---鑲嵌在牆壁上似百花綻放般的鏤空窗口一一呈現在我們面前,形式多樣且做工精巧,以九獅峰後“琴”、“棋”、“書”、“畫”四樘和指柏軒周圍牆上以自然花卉為題材的泥塑式漏花窗最為代表。此外,九獅峰院的海棠花形門洞造型別致,格外吸引眼球,好似海棠花開,笑迎賓朋,盡顯主人的大家風範以及樂善好施之情。經過一段小小院落,石峰林立、出入奇巧、被譽為“假山王國”的獅子林假山便映入眼簾。

據說乾隆皇帝曾6次游玩這座假山,甚是喜歡,便不惜重金在承德避暑山莊和北京頤和園仿建獅子林的假山群。導游邊介紹著歷史典故,還沒忘記告訴我們,這座假山絕非尋常,山中道路奇異,游玩時切記要沿著一個方向前行,否則迷路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在導游的千般叮囑之下,我們小心翼翼地進入了假山之中。獅子林假山的山體分上、中、下三層,有山洞21個,曲徑9條。一眼望去只見群峰起伏,氣勢雄渾,奇峰怪石,玲瓏剔透。行至其間,更覺崖壑曲折,峰回路轉,如入迷宮,妙趣橫生。我們沿著曲徑石道上下於嶺、峰、谷、坳之間,時而穿洞,時而過橋,時而登峰巔,時而落谷底,仰觀滿目迭嶂,俯視四面坡差,如入深山峻嶺。山中洞穴詭譎,忽而開朗,忽而幽深,石道參差,或平緩,或險隘,給人帶來一種恍惚迷離的神秘趣味。雖然我們嚴格按照導游的吩咐行事,卻仍然不得要領,半個小時過來,我們已經高高下下,左繞右拐,來回往復不知多少個回合,依然沒有走出這個假山王國。冬日裡我的頭上已滲出點滴汗珠,看著石道上不時出現的八卦圖案,此時我不由得暗暗欽佩設計這座假山的世外高人,更不禁聯想起多年前那款讓無數年輕人痴狂的經典角色扮演類游戲(Role-Player-Game,RPG游戲)---仙劍奇俠傳,那裡邊到處是可能堪稱史上最經典的迷宮設計,也可能唯有那裡邊的迷宮堪與此地相提並論吧。可惜我不是李逍遙,更可惜的是---我沒有“游戲攻略”。。。於是,我們只好漸漸放棄浮躁的“突圍”情緒,不急於一時走出山去,就這樣慢慢地一邊轉,一邊欣賞著那些堆砌假山的千姿百態的湖石。它們多數像獅形,大大小小有五百來頭,或似怒吼,或似憨睡,或似嬉戲打鬧,或躺或立,或大或小,或肥或瘦,真叫人看得眼花繚亂。站在假山頂上,身邊五峰聳立,數十小峰相映成趣,看滿園全景,甚是蔚為壯觀。伴隨這奧妙無窮的快樂游山感覺,聯想起古人給予獅子林假山的那句經典評語“人道我居城市裡,我疑身在萬山中”,真是個中滋味,非親臨不能體會啊。

將近一個小時後,我們終於“通關”成功。走出假山,迎面便是園內的主體水池,中心有亭佇立,曲橋連亭,似分似合,水中紅鱗躍波,雲影浮動。池邊飛瀑亭下,山石做懸崖狀,一股清泉經湖石三疊,奔瀉而下,如琴鳴山谷,清脆悅耳,形成了蘇州古典園林引人注目的人造瀑布。而另一邊,一座二層石舫池邊停靠。這座石舫是混凝土結構,但形態小巧,體量適宜。雖然民間石舫不能與皇家玩物比拼奢華,但它還是讓我想起了2年前我們在頤和園內游船到那座著名的皇家石舫邊,為了給調皮的外地朋友登上石舫拍照留念,我們的游船竟不慎拋錨,才引出了後來救生游艇引領我們馳騁昆明湖的美麗故事。當時為我們在前方驅動的船只,那可是有著強大馬達的救生專用游艇哦,在昆明湖上從不曾感受過的速度,當時真是羨煞旁人呢。

就在我神游之際,我們來到了著名的真趣亭。主花園內的真趣亭傍水而築,木裝修雕刻精美,旁邊便是假山入口。據傳當年乾隆皇帝來此游玩假山過後,一時間童趣所致,揮毫潑墨,御筆親題了“真有趣”三字,抒發愉悅的游山情懷。當時身處一旁的一位地方大員覺得這三個字好似出自孩童之手,不免有失一國之君的體面,便靈機一動,上前懇請皇上將其中的“有”字賜予自己。乾隆帝聰慧過人,立即知曉其中緣故,便順手將“有”字拿掉賜予了那位智商和情商頗高的官員,這便是今日真趣亭的來歷。我抬頭仔細觀看真趣亭的匾額,就在愛妻上前關切問我是否有些疲憊的時候,我突然靈感來臨,寫下了下面這首詩,“真趣”二字竟也暗藏其中:

獅子林裡百獅伴,

太湖石邊討趣玩。

俯仰兜轉千回路,

假若真山亦枉然。

時值中午,我們走出園子,前往不遠處赫赫有名的明朝園林代表---拙政園。一路上,我們在不停交流著、回味著剛剛的游玩經歷。獅子林給我們印像深刻的遠不止那奇妙無窮的石林迷陣,還有空窗和門洞的巧妙運用,以及在皇家園林中可尋蹤跡之處眾多的經典建築。此外,那裡的建築風格中多處都蘊藏著佛宗禪意,真不愧是世界聞名的園林藝術精品,不知道拙政園又會帶給我們何等美妙的視覺享受,非常令人期待,我竟絲毫不覺疲憊。東門外路旁的小店內,民間蘇繡藝人正叫賣著她們親手制作的絲繡布藝,我們有幸一睹傳承完好的江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更是欣然解囊收藏了幾件喜歡的蘇繡制品,深感欣慰不虛此行。

午後的拙政園,依然迎來送往著來自國內外的眾多游客。門口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今年恰逢拙政園建園500周年。500年前,明朝御史王獻臣仕途失意歸隱蘇州後購得此地,遂聘其好友---著名畫家、吳門畫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參與設計園林藍圖,歷時16年建成,最後借用西晉文人潘岳《閑居賦》中“築室種樹,逍遙自得...灌園賣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為政也,”之句取園名,暗喻主人把澆園種菜作為自己(拙者)的“政”事,當時王獻臣歸隱之後的心情由此可見一斑。據傳建造此園時,文征明發覺這裡地質松軟,積水彌漫,而且濕氣很重,並不太適合蓋相當多的建築。但是這位詩畫家不愧為一代大師,靈感大發下竟以水為主體,輔以植栽,因地制宜設計出了31個景點,並將詩畫中的隱喻套進視覺層次中。

拙政園的布局疏密自然,其特點是以水為主,水面廣闊,景色平淡天真、疏朗自然。它以池水為中心,樓閣軒榭建在池的周圍,其間有漏窗、回廊相連,園內的山石、古木、綠竹、花卉,構成了一幅幽遠寧靜的畫面,把風景詩、山水畫的意境和自然環境的實境再現於園中,富有濃郁的詩情畫意。淼淼池水以閑適、曠遠、雅逸和平靜氛圍見長,曲岸灣頭,來去無盡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勝;平橋小徑為其脈絡,長廊延延填充虛空,島嶼山石映其左右,使貌若松散的園林建築各具神韻,使整個園林建築仿佛浮於水面之上。我們攀上一座小山,便得一處水景,山山水水,山水相連。拙政園,這一大觀園式的古典豪華園林,以其布局的山島、竹塢、松崗、曲水之趣,真不愧被譽為“天下園林之母”。

置身園內,隨處可見古代詩畫大師們的題字書畫,好似他們的藝術品精品展覽一般,而一旁的處處美景更似詩畫的襯托,大師們的才氣與美麗的景物交相呼應,虛實結合,不禁讓人心潮澎湃,浮想聯翩,我們竟好似踱步於大師們的足跡邊,想像著他們曾經在此賦詩作畫,伴隨著他們的一筆一劃,紙墨飛揚,眼前就被勾勒出如此人間仙境,不知自己究竟身在現代的真實世界裡,還是虛幻的古代山水畫卷之中。園內以名詩名畫為題,或飽含隱喻、或修建經典的景點眾多,印像最深莫過“扇亭”。“扇亭”非常別致,平面形狀為扇形,屋面、門、窗洞、石桌、石凳及頂部、燈罩、牆上匾額、半欄均成扇面狀。蘇東坡有詞“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主人便因此又稱扇亭為“與誰同坐軒”。它依水而建,好似一本打開的書卷,供主人游園時閑來鑒賞。在扇亭後的土山上還有一小亭,稱“笠亭”。“笠”即箬帽,亭作渾圓形,頂部坡度較平緩,恰如一頂箬帽,掩映於枝繁葉茂的草樹中。好似一農夫在繁忙耕種之後小憩於密林之中。置身於如畫園林美景之中,我堅信這裡就是文征明無數藝術精品的創作藍本,他諸多傳世佳作的創作靈感都應該來源於此園。

游拙政園,只看山水不看植物,就少了一半樂趣。拙政園向以“林木絕勝”著稱。數百年來一脈相承,沿襲不衰。早期王氏拙政園31景中,三分之二景觀取自植物題材,至今,拙政園仍然保持了以植物景觀取勝的傳統,荷花、山茶、杜鵑為著名的三大特色花卉。從拙政園中園的建築物名來看,大都與荷花有關。園中如此眾多的植物,源於文征明與後世園主人們的喜好。難道他們都只是植物愛好者嗎?答案當然不是。歷朝歷代文人多以陶淵明之“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品格而自居,王獻臣也不例外,他之所以要如此大力宣揚荷花,主要就是為了表達他孤高不群的清高品格,雖已官場失意落魄、辭官不做,但做人原則和處世態度仍然不改,這一點非常值得後人學習。如今我們歲末來園,花草多倦怠蜷縮,打不起精神,唯有水景山石依然原地佇立,標記著植物們應有的坐標和方位,我只好待明年春日繁花麗日,再來抹去這些許遺憾。

離開拙政園的一瞬間,回想起園內濃厚的人文風情,不由得引起我深刻地思考:這般氣派的奢華大宅,竟飽含高雅的詩書風範和高尚的人格情操,恐怕也只有江南文化熏陶之下的文人墨客的細致和柔情才能將之完美體現。與之相比,富甲一方的北方民族的大戶府邸,都多少難免有張狂有余而內涵不足之嫌。這就是文化差異使然,如若按今日之時尚詞彙描繪當日南人形容北國人民富貴之炫耀,一定非“暴發戶”、“土豹子”莫屬。作為北方民族的後代,今日我方能徹底理解何為高雅之富貴:內涵深邃,富貴便更有氣派;相反,淺薄的富貴則僅僅只能流於表面而已。名人名園,便能交相呼應。

根據行程安排,21日上午我們離開蘇州,前往江蘇省會城市南京。一路上我和妻子交流著南京與北京不同的歷史背景和風土人情,滿足著她作為一名北京人,一直期待游歷南京的那份渴望;我不停地在給她講述著我所知道的關於南京的一切歷史故事,甚至包括南京的種種小吃,比如鴨血粉絲湯、桂花鴨、鹽水鴨等等。當我因此聯想起和平門全聚德烤鴨店的時候,作詩的靈感油然而生:

南北二京都,

先朝天子路。

世人心馳之,

唯有鴨兒苦。

21日下午我們參觀了中山陵,祭拜了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剛剛落幕的《建國大業》可能是為了襯托蔣介石統治下的國民政府暗無天日,時將垮台,電影裡陰雨之下的中山陵顯得格外傷感,今天我們來到中山陵,恰好在晴空之下一睹紫金山的莊嚴肅穆。路旁的梧桐樹巍峨佇立,中山陵的台階高聳入天,在青、白、綠三種顏色的包裹之下,莊重挺拔的蒼松翠柏點綴著整個中山陵景區。中山先生遠去多時,而後人對他的敬仰一直不曾改變,那是因為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將中國人民從封建主義的枷鎖中解救出來。從辛亥革命到今天,接近一個世紀的時間,在我黨的領導下,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繁榮富強的東方大國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我們的國家不斷獲得了世界的認可和尊重,我們的人民獲得了渴望多年的自由與美滿和諧的幸福生活。我相信這一切足以告慰中山先生,告慰那些為了新中國的誕生,拋頭顱、灑熱血,付出畢生精力和美好年華的革命先驅們。在這裡,我真的很想告訴中山先生,如果如今的中華民族有一個共同的願望,那一定也是那個最大的心願---再一次的國共合作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海峽兩岸以及無數海外華僑早已期盼了許久,希望美麗的寶島台灣早日投入祖國的懷抱!

22日上午,南京的最後一天,我們首先游覽秦淮河畔的夫子廟。時值清早,我們有幸成為當天踏進夫子廟的第一對游客,好比學子一早奔赴學堂求學拜見師長,而這位師長就是我國古代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夫子廟便是供奉和祭祀孔子的廟宇,是秦淮河畔的標志性建築。進入大門,中間一條筆直的石砌甬道通向大成殿前的丹墀,此丹墀是祭孔時舉行樂舞的地方,正中豎立一尊青銅孔子塑像,是全國最大的孔子青銅像。兩旁石階有每尊高1.8米左右的孔子弟子顏回、子路等八位賢人漢白玉塑像分班侍立,狀甚虔誠,栩栩如生。大成殿是夫子廟的主殿,因孔子對中國古代文化作出了集大成的貢獻而得名。殿內正中懸掛一幅全國最大的孔子畫像,並陳設仿制的編鐘、編磬等十五種古代祭孔樂器,這裡定期進行古曲、雅樂演奏,演出反映祭孔禮儀的大型明代祭孔樂舞,使觀眾聽到春秋時代的“鐘鼓之樂”、“琴瑟之聲”,展現二千多年前另古樂風貌。大殿四周是孔子的業績圖壁畫,形神並具。作為影響中國教育二千多年的最大牌的教育家,孔子是他身後世世代代莘莘學子的導師;作為深受儒家思想教育多年的我們,今日來到夫子廟,可以與顏回、子路眾賢士並肩站立在孔老夫子身旁,真好似在細細感受千古年來孔聖人對萬千弟子的傳道、授業、解惑一般。

拜見聖人之後,出正門向東,不遠處就是著名的江南貢院。貢院最早始於唐朝,意指通過考試選拔人才貢獻給皇帝或國家的意思。江南貢院曾經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科舉考場,明朝時曾創造過古代科舉考場的中國之最。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在北京今建國門內大街路北的中國社會科學院附近修建了當時全國最大的考場,但江南貢院仍為江南鄉試所在地。貢院正門口的道路兩旁佇立著多位歷史名人的雕像,他們都是經江南貢院考試選拔,日後鯉躍龍門成為國家棟梁的才子先輩。他們每個人身上的顯赫經歷和傳奇故事,都昭示著江南貢院的悠久歷史背景。踏著先賢們奔赴人生重要考場,刻苦拼搏考取功名的光明足跡,我們來到了明遠樓前。明遠樓是江南貢院內樓宇之一,也是如今貢院的入口處,作四方形,四面皆窗。古時原是用來監視應試學子行動和院落內執役員工有無傳遞考試消息的設施,即如今考場的監考中心。進入貢院,一條銅制金色長龍臥於身前。游人可參拜殿內主管一生前途的神仙雕塑之後,邁步跨越這條長龍,在反復跨越九次之後,神仙會保佑您未來人生一片坦途,這裡暗喻九龍在天,飛黃騰達之意。貢院裡最吸引我的便是用於考試的考棚。考棚是考生考試答卷、住宿休息、用餐進食的“三合一”場所,每間考棚大概3平方米左右,兩邊牆壁上有4條位置對稱、上下錯落的木條,用來支撐兩塊可以活動的木板。答卷時一塊木板在上為桌,一塊在下為凳;休息時兩塊放在下層,合在一起就是床板。考生每人一間這樣的考棚、一盆炭火、一支蠟燭。待試題發下來,明遠樓上響起鼓聲,應試的舉子們就開始苦思冥想做起八股文來。當時還沒有鐘表,就以點香為計時,香盡即考試結束,舉子們人生中一次重大考試也就宣告結束,是否能夠把握機會脫穎而出、棲上枝頭,就在此一舉了。

從小學入學到博士畢業,人生至今我已經歷了大大小小不下數百次考試,但每逢重大考試從不曾遇見如此簡易考場,每每考試更不可能如此博命一般,稍有差遲便可能將一生富貴付之一炬。由此可見,古代科舉制度下莘莘學子以學求生的道路是多麼的艱難坎坷,如此考試制度下的“被”選拔是多麼的嚴格和苛刻,我不禁感嘆如今的我們又是多麼的幸運。中國的科舉制度,從隋朝起,盛於唐,一直到清光緒年間,歷經一千余年,因“戊戌變法”而被取消,轉而以興辦西式學堂取而代之。新中國成立至今,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結束恢復高考以後,我國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人才選拔制度不斷得到逐步完善。作為出生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的我們,從國家的九年制義務教育開始,歷經大學的入學擴招、學校間的整合吞並,畢業生自主雙向擇業等等多項教育制度改革,我們幾乎無一例外,都成為了參與者。在新的時代,我們可以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台階,逐一接受國家和父母給予的多年的教育機會,然後在一個又一個人才選拔考試中展示才能、披荊斬棘,最後有幸都獲得了研究生學歷。在我博士畢業的典禮上,我們夫妻倆甜蜜合影時的燦爛笑容是我一生美好的回憶。這一切都要感謝祖國,感謝父母,因為祖國和父母為我們提供了優越的教育環境和先決條件,我們才有機會在接受高等教育和選拔考試中不斷獲得回報。

離開貢院,我們來到著名的秦淮河畔。秦淮河是南京人民的母親河,全長110公裡,有“十裡秦淮風光帶”的美譽,它孕育了早期的南京文明。由於秦淮河悠久的歷史、便利的水上交通條件,使其在夫子廟出現之前,就已成為古代南京有名的“佳麗地”和名士聚居地,因此而聞名的文德橋、吳敬梓故居、媚香樓、桃葉渡等諸多景點都值得人們游覽欣賞。河邊的碼頭旁佇立著新復建的天下文樞坊,與對面的夫子廟遙相呼應,它的含義是表明此處為天下文化中心。此牌坊三門四柱,頗為壯觀。在古代,它與後面的欞星門對應,用於帝王出巡朝聖祀孔,中間高門坊是皇帝幸臨的御道,左右供郡親王出入,一般的官員臣民不能通行,因而平時都用木柵欄封閉起來。看過天下文樞坊,我們開始泛舟秦淮河上。踏上小船,文德橋旁的一對金色長龍便映入眼簾,那便是著名的夫子廟大成殿照壁,據說這塊照壁始建於明萬歷年間,長110米高8米,規模超過山東曲阜的孔廟照壁,號稱天下第一壁。照壁上黑瓦紅牆,兩條金龍作二龍戲珠狀,氣勢磅礡,十分氣派,它是整個夫子廟建築群的開始,也是乘船游覽秦淮河的起點。靜靜的秦淮河水在微風中緩緩地流淌,它仿佛要借助船家的逐一介紹將我們這一葉小舟帶入一段歷史的長河,將孕育在這美麗景色背後千百年來的秦淮故事娓娓道來。冬日的上午沒有了往日的熙熙攘攘和繁鬧喧囂,昔日往來穿梭的船只也都消失在平靜的河面上,我們的小船就好似一片深秋的落葉,隨著河水的波動和流向在秦淮河上慢慢漂泊。伴隨著船家播放的悅耳的古箏音樂,安靜的河水仿佛流進了我們的血液,引領著我們的心,不由自主地在六朝金粉的幸福夢境中纏繞。這夢境的開始便是著名的文德橋。照壁西側的文德橋,因儒家提倡文章道德而得名。因為橋向與子午線方向一致,所以每逢農歷11月15日子時左右,皓月當空,憑欄俯視,在橋的兩邊分別可看到橋影將河中明月分成兩個半月,被稱為“文德分月”。平日裡在此觀覽秦淮秀色,想必也是心曠神怡。船兒在河中央緩緩前行,愛人與我兩旁對坐,我們的眼神不斷交織在兩岸灰瓦白牆的秦淮人家與燈紅酒綠的畫舫餐廳之中。接著,夢境指引我們分別看到了清代著名文學家吳敬梓的故居和明末風塵奇女子李香君的媚香樓。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對清朝文人具有現實主義風格的諷刺和批判,其鏗鏘有力的措辭和語句,可能皆來自於其在這片屋檐下多年的耕耘和付出。牆角邊濃綠色的爬牆虎已延至河中,仿佛文學家從窗內探出的毛筆,不時在河中研磨和浸染他的文采,借助並吸收千年秦淮文化的底蘊,將一個個活生生的故事彙聚成一篇篇傳世不朽的文章。夢境裡另一旁飽含無盡香艷和浪漫傳奇故事的媚香樓,時而濃妝艷抹、香氣迷人,時而又素顏淡妝,嘆息連連。媚香樓不知曾讓多少男兒的壯志豪情為之傾倒,更不知最終是誰將李香君的孤獨和寂寞從秦淮河畔帶走,給她幸福和終老。據說秦淮河畔最具浪漫主義色彩的景致並非媚香樓,而是東晉書法家王獻之迎接愛妾桃葉的渡口“桃葉渡”。據傳王獻之當年與愛妾桃葉雙宿雙棲於秦淮河邊,桃葉每逢乘船外出歸來都會因河中的風浪而異常恐懼,王獻之得知此事便賦詩一首贈與愛妾,鼓勵愛人勇敢面對,其情其景真是令人感動非常。想必當時桃葉內心之中無比的幸福和溫暖,從此後秦淮河中些許風浪又怎比愛情無窮力量。想至此時,恰臨渡口之前,受古人感染,不禁詩性使然,作詩一首贈與愛人,似有東施效顰之嫌:

秦淮河硯文人墨,

千年佳作留後人。

我自乘舟品古韻,

對面流水照佳人。

歷來風雅伴美景,

夫子貢院出名人。

吟詩一首學儒聖,

附庸風華贈內人。

自六朝至明清,十裡秦淮的繁華景像和特有的風貌,曾被歷代文人所謳歌。尤其在燈紅酒綠、吟詩作賦的美麗夜晚,更會引來無數才子在此抒發情懷。據船家介紹,華燈初上,泛舟秦淮,伴隨著吱吱呀呀的搖櫓聲,看彩燈勾飾的大成殿照壁、壯偉氣派的“天下文樞”坊、莊重的文德橋等兩岸的古建築流光溢彩,加上素有“秦淮燈船甲天下”之譽的的秦淮畫舫,共同構成秦淮夜色的美麗畫面,那種美妙感覺可能就如同著名作家朱自清和俞平伯先生在著名散文《槳聲燈影裡的秦淮河》裡描繪的那般,說不盡的詩情畫意全都倒映在秀美的秦淮河中。

大約半個小時之後,我們被船家從美麗夢境中呼喚回來,登上岸邊,抬頭正是天下文樞坊,駐足瞬間,我頓時覺得一代青年應留下些許文章,方能對得起當今這般秦淮勝景。於是,我寫下了至今以來我個人寫過的最有氣魄的這首詩,送給秦淮河,送給南京城,送給我們偉大的祖國:

船搖波轉風拂面,

天下文樞絕無雙。

一對金龍隔河望,

怎比孔家萬世光。

花紅酒綠已不見,

而今才子換淡妝。

敬梓香君皆無憾,

中華盛世盡文章。

六天的蜜月之旅在一張張幸福照片和一段段美好回憶中結束了。歲末的江南,送給我們無盡的歡樂,也留下了我們愛的足跡,更記錄了我們幸福生活新的開始。返程的飛機窗外,火紅的夕陽十分耀眼,透過身旁漂浮的雲霧,祖國壯美河山的雄偉版圖如同微縮的幻燈圖片,一幅幅在眼前快速瀏覽而過。一瞬間,豪邁的愛國主義情懷伴隨著汪峰的那首《我愛你中國》頓時在我心中響起:“我愛你中國,心愛的母親,我為你流淚,也為你自豪!”

2010年3月7日零點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