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後記(五)教育、娛樂

作者: 有心髒病的貓

導讀教育坐蒸汽小火車去甘蔗谷,本來在種植園莊主舊居停留後應該繼續向北開到一個農場參觀,但兩站之間的鐵路橋斷了,就把全部時間都放在第一站了。老外們或者在餐廳吃飯喝咖啡、或者躲在樹蔭下看書,我則跑到附近的村子亂轉。轉著轉著就來到一所小學前,猛然看到幾個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真有種親切的感覺,估計現在世界上只有中古兩國是這樣的了。低年級的小學� ...

教育坐蒸汽小火車去甘蔗谷,本來在種植園莊主舊居停留後應該繼續向北開到一個農場參觀,但兩站之間的鐵路橋斷了,就把全部時間都放在第一站了。老外們或者在餐廳吃飯喝咖啡、或者躲在樹蔭下看書,我則跑到附近的村子亂轉。轉著轉著就來到一所小學前,猛然看到幾個戴著紅領巾的小學生,真有種親切的感覺,估計現在世界上只有中古兩國是這樣的了。低年級的小學生戴的是藍色領巾,大約是還不夠入隊資格吧。

由於古巴的教育完全免費,所有學生從服裝(從幼兒園到高中都是全國統一的學生服)到書本到裝備(書包、鉛筆盒之類)都是統一的,學生不論家境貧富在學校裡面都沒什麼好攀比的,這對孩子心理上的健康成長是很有益的。古巴之所以不論窮富大部分人看上去都很快樂,跟這樣的教育肯定是正相關的。

說到這裡講個小插曲。在霍爾金,晚飯前跟從巴拉果阿同車過來的法國女孩一起溜達,看著廣場上各色古巴人等面帶笑容隨著音樂舞動,我說,各地的古巴人看起來都很快樂啊!法國女孩說,我也發現了,總體來說他們確實很快樂,因為他們從不抱怨什麼,不像法國人,我們比他們過得好多了,但並不快樂,法國人總在不停地抱怨,抱怨每一件事情…… 我立刻想到不久前的法國航空業罷工,才知道這位就是受害者之一,她來古巴的時候就因為那次罷工又換航班又改航線的,多飛了好幾個小時,說在哈瓦那機場降落的時候,德國機長在廣播裡沒好氣地說,感謝各位乘坐我們的航班,更感謝法國同行罷工給我們帶來的種種麻煩……

在老卡的游擊隊大本營所在國家公園外的村子附近,有專門教導孩子們如何利用周邊的自然條件蓋房子、又如何蓋鋼筋水泥的樓房、如何在大自然中生活並與自然和諧相處、認識各種植物並了解它們的性能(可食用、可藥用、可建築用等等)、各種結繩法、如何耕種等的教育基地,因為這裡地處古巴最高山脈,植被種類豐富、氣候變化多端,是開展此類教育的最佳所在,每到周末都有各地的小學輪流組織學生前來學習,多少年來一直如此。這一點比中國可是強多了,我們的城裡娃多少年來四體不勤、五谷不分,實在該跟人家學學。我至今認為,老毛當年發動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理念是非常科學的,城裡嬌生慣養飯來張口的孩子確實非常有必要下去體驗體驗生活的艱辛、掌握一些做人所應該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學會敬畏自然,只可惜挺好的事情被政治這個東西搞過了頭,貽害無窮……

有一件事情我覺得有點奇怪,我在哈瓦那大學也曾進教學樓參觀,發現不管是什麼專業,英語基本都是必考科目,為什麼古巴人就是不會講英語呢?雖然說大多數中國人(九零二千後不包括在內,他們的英語學習開始得太早,有些孩子甚至本末倒置到英文比中文學得都好)也是從初一到大二至少學8年的英語而仍然無法開口,但是,中文和英文完全不著邊兒嘛,又用不上,可以理解,西文和英語再怎麼著也是有相通之處的,而且,按照外國游客/本國居民的比例來說,古巴比中國那可是高多了…… 就此請教過老卡大本營那位導游,他說因為英語是他們的敵人的語言,所以大家都不願意好好學,這個麼…… 想想我自己打死都不會學日語,也許真有一部分古巴人是這樣想的呢,哈哈。

另外Elaine在我前邊日志下的留言也說到了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很多歐洲游客都會講西語,所以古巴人沒什麼學英文的動力。確實,比如我在古巴遇到的很多法國人,英文是一句不會,西語倒講得挺順溜。問過前面講到的那位法國女孩,她說是因為西語跟法語非常接近之故。但是,也並不能說絕大多數外國游客都會講西語——我遇到的大部分美國加拿大游客就跟我一樣對西語一竅不通嘛。盡管美國擁有數量龐大的西語人口,但普通美國人會講英語之外語言的並不多,大約人家美國是老子天下第一,老子的母語自然也是天下第一,用不著學別人說話吧。巴拉果阿房東的鍋爐工程師兒子就說過,他之所以會講點英語完全是因為很多房客不懂西語,他為了方便交流才慢慢學了一些的,所以他同時還可以用法語、德語、意大利語進行一定程度的交流。不過他跟我說了,中文完全是兩碼事,就算來上一二百個說中文的房客,他也只能學會一句“你好”,最多再加句“謝謝”,哈哈。

娛樂

古巴的很多地方都有“周六街歡”的傳統,“街歡”是我的翻譯,實際上就是Street Festival,或者叫Street Party更合適一些。每到周六晚上,在城市或鄉鎮的一兩條主要大街上,附近的餐館都將所有的桌椅都搬到大街中央,各色樂隊分別占據自己看中的位置,很多家庭舉家前來就餐,不就餐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也都聚集到樂隊附近,一開始往往只是樂隊自顧自演奏,這是“熱場”,慢慢地就會有人隨著音樂舞動起來。古巴最流行的是“撒爾薩”和“恰恰”,上至80歲老人、下至五六歲孩童,聽著聽著音樂就會不由自主地跳起來,到後來,在街上起舞的人就會越來越多,很多人都是拎著酒瓶子邊喝邊跳的,待到除了在街頭街尾維持秩序的警察之外所有的人都舞動起來時街歡便達到高潮,至凌晨一兩點左右才會結束。有的地方則還要烤上一只全豬擺在大街中央,至於都什麼人可以去吃,俺就不知道了,慚愧慚愧……

除此之外,古巴各地在不同時間還有很多一年一度的各種節日,比如狂歡節什麼的,我去的不是時候,只在哈瓦那的La Cabana城堡趕上一個國際圖書節(雖然展位非常多並且有法國的出版社參加,但我還是只看到了西班牙文書籍),沒有見識到真正latino風格的節日歡慶。

平日裡的娛樂項目,在家就是打打多米諾骨牌、看電視、聊天,外出就是看電影或文化演出,年輕人晚上會去迪斯科跳舞或者去酒吧喝酒。文化宮、音樂宮(其實這兩個翻譯都很不准確)也是好去處,晚間有樂隊演出,爵士樂、非洲打擊樂等等,聽到興起處可到台前的“舞池”中隨音樂起舞。門票麼,外國人一般至少要5CUC(在哈瓦那則大多要10CUC),古巴人價格是非常便宜的,幾個古巴比索而已,一般超不過十個。

由於互聯網發展有限,古巴人民是不能“網上衝浪”或者像咱中國的青少年一樣在網吧大呼小叫地打聯網游戲的。我在古巴住的所有casa中只有Bayamo的第一家有電腦,房東的兒子在那裡看郵件。據說普通人家是不被允許接入互聯網服務的,她家大概是有什麼背景吧。而所謂的網吧也大多只有2台機器而且速度超慢(這個我是聽老外們說的,因為價格太高我在古巴從未上過網)。

古巴的普通人家也不能安裝衛星電視接收器,所以通常只能收到五個本國頻道,一個是兒童頻道,一個是電影電視劇頻道(每晚六七點鐘播放配了西語字幕的原版美國電影),一個時政頻道,一個教育頻道,還有一個好像是科技教育兒童混合的,反正古巴人除了新聞和天氣預報外好像看的最多的就是電影電視劇頻道了,很多古巴人每天晚上全家坐在電視機前看那種又臭又長的肥皂劇。

聽說有個電視節目叫“了解中國”,很多古巴人都喜歡看,所以很多人從電視上看到過中國的天安門、考古發現、瑰麗山水、美食烹飪,都知道中國歷史悠久、山河壯美,甚至有些人對新中國的歷代領導人都能數出名字。雖然這件事本身比較政治,但還是讓我頗有點感動。


精選遊記: 哈瓦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