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後記(四)社會生活、民風

作者: 有心髒病的貓

導讀社會生活由於缺乏生產能力(古巴沒有任何工業,工廠只能生產三種產品:朗姆酒、雪茄煙、巧克力)、物資短缺,古巴目前仍然在實行配給制,每個古巴人都有一張配給卡,憑卡定量購買低價的配給物品,如大米、面包、雞蛋、面粉等基礎食品。蔬菜、水果和肉類不需配給卡,可到市場平價購買。除了這些之外,幾乎所有東西都要用外彙券(CUC)購買,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如� ...

社會生活由於缺乏生產能力(古巴沒有任何工業,工廠只能生產三種產品:朗姆酒、雪茄煙、巧克力)、物資短缺,古巴目前仍然在實行配給制,每個古巴人都有一張配給卡,憑卡定量購買低價的配給物品,如大米、面包、雞蛋、面粉等基礎食品。蔬菜、水果和肉類不需配給卡,可到市場平價購買。除了這些之外,幾乎所有東西都要用外彙券(CUC)購買,包括日常生活用品如洗發水、牙膏、鍋碗瓢盆等,“高檔食品”如餅干、巧克力、飲料、罐頭等,家用電器、電腦等電子產品就更不用說了。

我曾在不同城市進商場看過電器價格,平面直角32英寸(目測)松下電視機特價662.50CUC,美的落地扇51.60CUC,美的微波爐102.95CUC,279升雙開門電冰箱(牌子俺不認識)723.30CUC,電腦就更貴了,僅一個14英寸的液晶屏就600多CUC。這對於普通古巴百姓來說是非常貴的,因為他們的月工資一般只有600~1000比索,相當於24~40CUC,政府公務員工資比較高,據說是2000比索起,但那也不過相當於80CUC,即使級別高些的官員掙到5000比索=200CUC,一個月工資也就夠買兩台普通的美的微波爐。

但是古巴有很多家庭是很富有的,包括絕大多數能夠取得涉外家庭旅館營業資格的家庭。這些家庭的經濟來源主要以國外親人的彙款為主,而經營涉外家庭旅館無疑使他們與普通古巴家庭的差距拉得更大,於是富者愈富,而窮者幾乎沒有翻身的機會。在聖地亞哥的一個街心公園,一拾荒老者跪到水池邊緣用半只破瓶子打池底的髒水喝,我正坐在旁邊的長椅上休息,當時眼淚就下來了。我情願讓這樣的窮人賺去我那些CUC,可在古巴這是不可能的……

古巴在這一點上跟朝鮮有點類似,就是政府要求在外國人面前要“好看”。被批准接待外國人的家庭大多是很富裕的,他們的房子都是很好的房子,政府審批部門對其內部房間的硬件設施也有嚴格的標准。對於可能會與外國游客接觸的從業人員,比如Cubataxi(唯一真正合法服務於外國人的出租汽車公司)的司機、旅行社職員、涉外導游等,政府都會定期發放各種工作服裝,像Cubataxi的司機,個個穿著干淨挺拔的襯衫西褲,並配領帶。導游的服裝款式各異,但從襯衫、T恤、長褲到遮陽帽、襪子、皮鞋全都是政府配發的,因為需要他們在外國人面前look good…… 當然,古巴人民的生活水平是遠高於朝鮮人民的,古巴政府更是遠沒有朝鮮政府那麼誇張。

古巴生活的一大特點是什麼都要排大隊。領購配售食/物品要排大隊,看電影要排大隊,去銀行或CADECA(外幣兌換處)換錢要排大隊(古巴人也需要用比索換取外彙券以購買某些日用品),早上在早餐店買個雞蛋三明治要排大隊,在街上渴了想喝杯甘蔗汁要排大隊,天熱吃個冰淇淋要排大隊,甚至去餐館就餐、進商場大門都經常需要排大隊…… 所以我學得最快的西語詞彙之一就是ultimo,意思是“最後一個”,因為在古巴排隊不是從頭至尾排成一個單列向前移動的,而是亂七八糟的一大片人或者幾堆人(排Coppelia的話則可能是滿滿一廣場的人或者是幾條街的人),後來者必須要先找到隊尾那個人才能把自己變成隊尾,所以古巴很常見的一個情景就是某個街頭亂七八糟地站著坐著聊著很多人,然後從別處過來一個,大喊“Ultimo?!”,然後人堆中就會有一個人舉手示意,最新來的這個盯住他/她就行了。有的時候排隊範圍很大,新來的人要游走於各堆人馬之間喊上數遍“ultimo”才能找到隊尾。

古巴人對於什麼都要排隊的解釋是因為東西少而需要的人多,但據我觀察並非如此,因為即使排上兩個小時,東西還是買得到的,說明並不是不夠,只是出售方效率比較低而已——社會主義嘛,中國也曾經如是……

說起社會主義,那古巴是非常的社會主義,從幼兒園到大學教育全部免費、全民公費醫療(古巴的醫學研究水平、醫療水平和醫療普及程度是全中南美洲最好的)就不說了,最具社會主義特點的是不論是博物館、餐館還是什麼部門,工作人員都極其閑散,不是扎堆兒聊天就是坐在那裡發呆。在餐館吃飯,即使加上你一共只有兩桌客人,你照樣要等很久才有服務生來點餐,點餐之後要等更久才能吃上,吃完招呼結帳也起碼要等20分鐘,人家服務生明明手上沒事做、明明看到你招了幾次手了,就是不過來。(正因為如此,大多數住在家庭旅館的外國游客都選擇在房東家吃飯,雖然價錢差不多,但不用等,而且通常味道要比餐館好。)

博物館、旅行社、超市、商店,不但開門晚、關門早、午休時間超長,而且經常因為不知道什麼原因就停業。比如在聖地亞哥的聲像博物館(暫時這麼翻譯吧,主要展出一些老式的留聲機、電影放映機、膠片機、照相機、影片、唱片制作設備等),我買門票時門口的大媽還挺熱情,嘰哩哇啦跟我招呼了一通,我說我不懂西文,她居然打電話叫來一位會講英文的女士給我講解,我還挺感動,哪知她飛快地帶我轉了一圈兒後跟我說結束了,做出個我可以走了的姿勢,我謝過她的講解,說我可不可以回各展室再看看那些展品,結果她說,今天我們這兒打滅蚊藥,不開放。我倒,不開放你別賣票讓我進去呀!2CUC,五分鐘就出來了,什麼都沒看清楚。本來我是為了那些二戰時期的間諜相機才去這個博物館的,都是二戰時期的實物,最小的比懷表還小(日本制造),唉。而且,我進去的時候這滅蚊藥是噴過了還是沒噴呢?要是噴過了,五分鐘我也吸進去不少了……

再舉個例子,就是旅行社。按說旅行社這種專門賺外國游客錢的服務性單位應該工作時間長一點吧?非也。首先人家周六日是不工作的,其次在周一~周五應當工作的時間裡也經常找不到人。尤其是在一些非大城市(古巴一共也沒幾個大城市),比如你下午3點鐘找過去想咨詢個什麼事,很可能是只能望著門上張貼的“上午9-12點,下午2-4點”嘆氣,因為門鎖著呢……

不過,古巴還是有24小時營業的場所的,那就是加油站附設的超市,或大或小,所有商品均以外彙券價格標售。

民風

總體來說古巴民風還是比較純樸的,古巴人大多很熱情,懂禮貌,樂於助人。像問路,即便不懂西語,只需指著書上你要去的地名或街名或博物館名(前提是西語名稱哈)給路人看,對方都會很熱心地努力給你比劃往哪邊走、第幾個路口往哪邊拐,再走遠還是近等,走一段如果又搞不清楚了,再把地名指給下一個路人就行了。前面說過古巴從幼兒園到大學教育都是免費的,所以國民的教育程度很高,你是不可能碰到不識字的文盲的。碰到對方一時想不起來的地方,他根據你書上的地圖也能告訴你怎麼走。(我當時就想起亞洲很多地方的人根本不懂怎麼看地圖……)

去海明威故居的時候,剛到哈瓦那兩天,又是第一次坐公共汽車,找到那個小小的站牌——不是我們習慣的那種站牌,上面既沒有站名也沒有行車路線,只畫著一輛公共汽車,車下面寫著“cola”(排隊的意思)——之後,就站在旁邊等著。那時候還不懂得遠處那些一堆一堆聊得歡的人都是排隊等車的,也就沒想到找隊尾的事情。過了會兒,有個老婦人站到了我旁邊,因為站牌上什麼都沒有,想確認一下我要坐的M2路公車是不是在這裡等,於是指著書上的“海明威故居”給她看,又指了指那個小站牌,老婦人把“海明威故居”讀了一遍(及時雨啊,不然我不知道該怎麼發音哈),笑著點了點頭,就開始跟我講話,慚愧啊,聽不懂。等啊等,等啊等,車終於來了,我看到遠處的一堆堆人開始排成兩列長隊,,才意識到他們都是排隊等這輛公車的,有點尷尬,就指著那個隊尾問老婦人,Cola?一邊轉身想走過去,卻被老婦人一把抓住,擺手讓我不要去排隊,示意我可以跟她一起上車,這時候我才發現她的腿有殘疾,恍然大悟我旁邊這幾個不排隊的不是孕婦就是老人,是可以優先上車的。我攙著老婦人上車坐下,自己想站著的,沒排隊就上車夠不像話的了,但老婦人硬把我摁到她旁邊的座位上。老婦人下車後,我怕自己坐過站,拍拍旁邊的中年男子說“海明威故居?”,男子比劃還有好幾站呢,讓我安心坐著。過了兩站他下車了,又過了兩站,我正心裡發毛,後面的男子拍了我一下,比劃讓我在再下面一站下車。下車後,一同下車的一位五十歲左右的男子示意我跟他走,我才知道下車之後要拐進一個路口,往裡走挺遠的,他一直把我送到景區大門口才離開。路上他一直很想跟我聊聊天,但我實在是一句都聽不懂,心裡恨死自己不學了西班牙語再來古巴了,多好的人民啊,我卻完全無法跟他們交流!……

不管在哪兒,大城市還是小城鎮,繁華鬧市還是僻靜鄉村,除了想攬生意的,古巴男人跟我打招呼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微笑著說一句“Hola!”,更多的則是撅嘴做kiss狀並且發出很大的聲音,從十幾歲的少年到六十幾歲的老者都是如此——Latino風格果然不同凡響,哈哈!(在哈瓦那老城的餐館吃飯時,旁邊有一桌三個西班牙男子,比古巴人還誇張,那些奉承話說的,著實讓我領教了什麼叫嘴巴比抹了蜜還甜,我要是個18歲的小姑娘,肯定被說得接受邀請到他們那桌兒去了……)

古巴對於旅行者來說是個非常安全的國家,凌晨4點半我一個弱女子背著大包小包獨自步行在沒有路燈的黑漆漆的巷子裡一點問題都沒有。

也很例外地碰到過騷擾行為,有一次一個中年男子企圖向我兜售巧克力沒有成功,居然伸手捏了我的臉一下,靠。不過這是行走古巴一個月唯一的一次,古巴男人們還是很有紳士風度的,我坐公共汽車下車、坐ferry下船每次都有先行下車/船的古巴男士伸手來攙扶。

但是——凡事都有個但是?——與旅游業有關的就不同了。但凡外國游客經常出沒的地方,到處都是要小費的,博物館、汽車站、廁所…… 最讓我瞠目的是連哈瓦那國際機場內的廁所居然都不放手紙,目的只有一個——由工作人員手持手紙在進門處發放,以便索取小費!在哈瓦那,有些超市的收銀員會想辦法多收外國人的錢,有些賣小吃的小攤販在外國人買的時候也會盡量少找錢。那位台北的克華兄說他和副教授朋友在哈瓦那的一個多星期每天都被宰被黑,我倒沒那麼誇張,但前後在哈瓦那待了6天,被宰三次(一次是因為剛到古巴一句西班牙文都不會所以沒能把被多收的錢要回來;一次是因為錢很少懶得計較;還有一次是被會講點英文的人帶進溝裡了,被宰得最狠),對一個所謂老江湖來說也算頻率頗高了,呵呵。

在聖地亞哥,我從市裡去世界文化遺產莫羅城堡,本打算坐公車的(只需4毛錢古巴比索),但在公車站等車的時候旁邊一輛卡車的收費員招呼我說1比索,我還強調了一句是1古巴比索麼,他說是,我就上去了。開車之後收錢,車上的古巴人都是給1比索,但那小子居然拒絕接我遞過去的硬幣,改口跟我要1CUC,我說你說的1比索,他死活不接,我只好不理他。可是等到地方下車了我不能不給錢啊,就跟他掰赤,但語言不通,最後給了他10比索了事,他還嘟嘟囔囔地一臉氣憤狀,靠,我已經付給他十個人的車費,夠厚道的了!

在聖地亞哥住的casa是在巴亞莫住的第二家介紹的,我其實根本不想住她家,車站門口一堆搶生意的,我可以隨便挑,還可以拿到更好的價格。但咱們中國人是講道義的,房東和她兒子開了一輛破車到車站去接我,哪能讓人家白跑一趟,就上了車。哪知到她家後,居然要求我付5CUC出租車費!汽車站到市中心不過2公裡路,我就算不想步行打個三輪也就1CUC,倘若她要個2CUC我也就不爭了,我行走這些年是越走心越軟,越走越覺得大家都不容易(好像我多容易似的!),幾乎連侃價都不會了,但是這女人太黑,堅決不能給!她兒子會幾句英文,我一番理論最終沒付這錢,從此她就一張驢臉一直拉著,於是我也沒在她家吃過早飯,只吃了兩頓晚飯(是我在古巴住過的所有casa中吃的最差的)。也就是懶得倒騰背包,否則第二天我就找房搬家了……


精選遊記: 哈瓦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