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克蘭的博物館

作者: 神州旅行者

導讀《美麗的新西蘭》之七: 奧克蘭的博物館 Auckland War Memorial Museum 提起奧克蘭的風景名勝,有一個非常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奧克蘭戰爭紀念館,說是叫戰爭紀念館,實際是一個國家博物館,宏偉壯觀,坐落在市中心東側的Auckland Domain公園大片綠地上。 其具體位置是:從市中心的Queen Street與Victoria Street十字路口向東,穿過Albert Park公園,沿著Alfred Street、Grafton Road穿過奧克蘭大� ...

《美麗的新西蘭》之七:

奧克蘭的博物館 Auckland War Memorial Museum

提起奧克蘭的風景名勝,有一個非常值得一看的地方就是奧克蘭戰爭紀念館,說是叫戰爭紀念館,實際是一個國家博物館,宏偉壯觀,坐落在市中心東側的Auckland Domain公園大片綠地上。


其具體位置是:從市中心的Queen Street與Victoria Street十字路口向東,穿過Albert Park公園,沿著Alfred Street、Grafton Road穿過奧克蘭大學校園繼續向東,再穿過車流滾滾的North Western Motorway高速路,你就會進入一片茂密的樹林,那裡就是Auckland Domain公園。

Acukland Domain是奧克蘭最早的一座公園,大約占地75公頃,包括戰爭紀念博物館、板球運動場、森林綠地和池塘等公共設施。這個公園實際上是坐落在一個巨大的火山口上,博物館坐落在火山口的邊緣上,公園的運動場和池塘的位置剛好是火山口的谷底。

火山大約噴發於10-15萬年前,谷底原本是一個湖泊,隨著歲月的侵蝕,大量沉積物堆積在湖底,使湖泊成為一處沼澤,後來歐洲人排干湖水,又墊土修建起運動場和公園綠地。



如今公園保留的一處水塘,其水源正是來自地下的火山口。公園裡一半的面積被森林覆蓋,春天裡能夠見到開滿粉紅色花瓣的櫻花樹。溫室裡除了本地特有的植物,還有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奇花異草。

當然,公園裡最主要的景點還是戰爭紀念館(Auckland War Memorial Museum)。這座新古典主義風格的紀念館建成於1929年,展覽濃縮了新西蘭的全部歷史。

在新西蘭的歷史中,毛利人占據了重要的位置。新西蘭的毛利人(Maori)來自南太平洋上的波利尼西亞群島,大約在十四世紀前後,毛利人的祖先乘坐獨木舟和木筏子漂洋過海到達新西蘭,並在此落地繁衍生根。

在歐洲人到達新西蘭之前,毛利人尚處於人類早期的部落階段,部落內部區分不同的階層,部落首領和貴族掌管部落事務,並以臉部復雜的紋飾圖案加以區分。

毛利部落之間爭鬥不斷,在雙方交戰之前,部落的武士會集體列隊,跳一種強悍的Haka舞蹈,以期達到向敵人挑戰或嚇退敵方的目的。如今,Haka已經成為一種毛利人標志性的舞蹈,成為新西蘭文化藝術的一個組成部分,亦是本人頗為醉心的一種藝術形式。

毛利人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博物館裡你不僅可以觀賞到Haka舞蹈,還可以欣賞毛利人甜美的歌聲,這種無伴奏合唱旋律優美,節奏飄逸,再結合一些整齊的形體動作,常常使人流連忘返,看得如醉如痴。Domain有時會被用作接待貴賓的場地,毛利武士的舞蹈是一項重要的歡迎儀式。



步入戰爭紀念館,你一定會見到這個紀念碑,上面寫著:“緬懷所有在1845-1872新西蘭內戰期間死難的人”。不管怎麼說,洋人比中國人又勝了一籌,內戰之中不分敵友都是自己同胞,一律悼念!牆壁上還鐫刻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等歷次戰爭中,為國捐軀的烈士名單。

1642年,東印度公司的荷蘭人Abel Janszoon Tasman最早到達新西蘭,並將這個島嶼按照荷蘭Zeeland省的名稱命名為Nova Zeelandia。1769年,英國的James Cook船長帶著大隊人馬光顧新西蘭,在測量了南、北兩島西部的海岸線之後,將地名拼寫方式改為英式的New Zealand。

從此以後,毛利人獨居世界一隅的好日子一去不復返。整個十八、十九世紀,從歐洲和北美來的白人捕鯨者、獵海豹者、商人、探險家、抑或冒險家、強盜接連不斷,他們不僅販賣各種商品,而且兜售致命的殺人武器--歐洲人新發明的長槍Musket(實際上是一種前面裝藥和彈丸的火槍)。



毛利人首領和武士見到了歐洲人的長槍,就如同中國人見到了鴉片,興奮得不能自拔,在此之前毛利人只有標槍,沒有弓箭、弩等長程武器,Musket有效填補了武器上的空白類別,一時之間部落戰爭四起,殺得震天動地血流成河。許多部落為了得到這種嗜血的高效殺人武器,不惜變賣所有家產甚至土地,這就是史稱的長槍戰爭時期(Musket Wars)。整個十九世紀前葉,大小戰役不下百起,毛利人之間殺得片甲不留,歐洲人不費一槍一彈,正好出來收拾殘局。文明是什麼?仔細想想看,其實就是人類之間智慧上的差距。

1840年,剛好是鴉片戰爭那一年,英國人先是出手擺平了不可一世的大清政府,維多利亞女王覺得不能聽任太平洋上的這幾個島嶼老是那麼亂下去,便順便簽發了一道上諭,將新西蘭一並收歸大英帝國,並派一個總督William Hobson去執行這道諭令。此人非常有才,到任之後找來一些大字不識的毛利首領,在北島北邊一個小漁村裡,連蒙帶騙地與他們簽了條約(Treaty of Waitangi),自此,毛利人糊裡糊塗地成了女王的子民。其後的半個世紀,毛利人和歐洲殖民者之間衝突不斷,進入了血腥的土地戰爭(New Zealand Land Wars)時期。



不過,我不想在此多談,將來找個機會再說說歷史上毛利人的那些事兒。

(更多精彩照片請見本人博文:http://***/s/blog_6393a0af0100i0v0.html)


精選遊記: 奧克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