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工業文明時代系列之二:南方花鎮之陳村印像

作者: zhulianbihe

導讀想去陳村,是很久的事了。 聽說,那裡的花草很有名。一直以來,便以為陳村是樸質的,又是美麗的;原始的,但又發達的。總是暗自驚訝,這樣一個小鎮,在珠三角的工業文明裡,這樣一種現代工業與古典農業的奇妙結合。 終究成行,是十分偶然的。暨南大學的一個成教班在陳村,委托我去上一個學期的課。因此,便讓我與陳村結下了不解之緣,使我有了更多的機會,� ...

想去陳村,是很久的事了。

聽說,那裡的花草很有名。一直以來,便以為陳村是樸質的,又是美麗的;原始的,但又發達的。總是暗自驚訝,這樣一個小鎮,在珠三角的工業文明裡,這樣一種現代工業與古典農業的奇妙結合。

終究成行,是十分偶然的。暨南大學的一個成教班在陳村,委托我去上一個學期的課。因此,便讓我與陳村結下了不解之緣,使我有了更多的機會,更近距離的貼近陳村,陳村人,以及陳村的生活。

從廣州的天河出發,轉上內環路,不多久就可到芳村,再途經芳村,穿越過工廠密集的南海平洲,很快就行駛在美麗的陳村大道上了。一路上,目睹了三種不同的社會形態,像放映著的電影鏡頭一般,切換著,展現在我的面前。廣州內環路兩側林立的高摟,像征著發達的商業文化,而南海的平洲區,一種典型的珠三角模式工業經濟區,極少見到綠樹與陽光,只是低矮而黑舊的廠房,以及揚起的塵土與煙霧。陳村,則仿若一處農莊,恬靜地躺在一塊塊綠色的農田的懷裡,等待著人們的到來。

在陳村上完課的閑暇時間裡,熱情的學生(陳村人),總喜歡帶著我四處裡亂轉,先是自豪地帶著我,去那現代化氣息很濃的合成路及大市場,再引著我鑽入舊民居的小巷裡,沿著淌淌流動的河湧慢行,偶爾駐足幾座清代存留下來的古樸的石橋上,看著腳下的流水,有些發黑,發臭,清理淤泥的機動船來回穿梭,忙個不停,竟讓我恍惚出當年的陳村一幅江南水鄉搖櫓而行的畫面,具往矣。行走得有些累了,便在一條安靜而又熱鬧的小巷裡,挑個不起眼的食檔,品嘗那仰慕已久的陳村粉,食檔雖舊,陳村粉做得卻很地道,一旁就是生產陳村粉的鍋台灶,端上來,幾片綠色的青菜,酸酸的青椒炒大腸,細薄,白嫩,而略有點韌性的陳村粉,一下勾起了不少食欲,以及鄉愁,突然想起了小時侯在家鄉曾經吃過的那種叫做米面的食物,與陳村粉的口感及味道有些相似。三元錢一大碗,讓我吃了一直到晚上還不覺得飢餓。

然而,陳村人似乎不太喜歡自己的那種味道。他們總是埋怨陳村的種植業賺不到錢,埋怨陳村的工業不發達;羨慕廣州的商業文化,羨慕北窖(順德的另一個出名的鎮,著名的美的企業座落在那裡)的工業經濟。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句古老的諺語:捧著金缽缽去討飯吃。確實,在珠三角的各城鎮中,陳村是顯得“另類”了一些,但那種尚不完善的,半毀滅自然的工業經濟模式,自身未來的拯救尚且難以言及,卻要去羨慕,想要模仿,有無此必要呢?換一個角度,其實,恰恰是這種難得的“另類”,使得陳村能夠得天獨厚,擁有一種新的與眾不同的發展機遇,一種旅游休閑時代即將到來。例如,花博會的選址座落在陳村,不就是一例證嗎?

只是我尚未到過花博會,盡管班上的學生一再地邀請,我想,也許會是下次吧。那時,我會輕松自由地呼吸著久違的自然的空氣,臨走了,還會帶上一盆陳村的鮮花的。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