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克蘭的華人社會

作者: 神州旅行者

導讀《美麗的新西蘭》之八: 奧克蘭的華人社會 看到太平超市這張老照片,相信久居奧克蘭的老華人都會非常熟悉,奧克蘭不似倫敦、舊金山、溫哥華、悉尼,雖有不少華人,但卻沒有一個像樣的唐人街(Chinatown),市中心東北角奧克蘭火車站對面的太平超市,以及周邊的幾家華人餐館和商店,算是一個比較集中的華人商業區。九十年代,這裡是整個新西蘭中國土特產品最齊全� ...

《美麗的新西蘭》之八:

奧克蘭的華人社會

看到太平超市這張老照片,相信久居奧克蘭的老華人都會非常熟悉,奧克蘭不似倫敦、舊金山、溫哥華、悉尼,雖有不少華人,但卻沒有一個像樣的唐人街(Chinatown),市中心東北角奧克蘭火車站對面的太平超市,以及周邊的幾家華人餐館和商店,算是一個比較集中的華人商業區。九十年代,這裡是整個新西蘭中國土特產品最齊全的地方,盡管不論品種和規模都無法與北美的中國超市相比。


前些天看到一篇報道,說是新西蘭將要舉行2011年橄欖球世界杯(Rugby World Cup 2011),政府在規劃旅游項目時,忽然發現奧克蘭缺少一個唐人街,與國際大都市的地位不符,於是有人突發奇想要在奧克蘭搞一個唐人街項目。目前,新西蘭華人(Chinese New Zealander)大約有十五萬人,僅占新西蘭全國人口約3.7%,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少數民族,我估計這個項目很難成功。

新西蘭的華人移民史,肇始於1865年南島Otago地區的淘金熱(Otago Goldrush),廣東人是第一批到新西蘭的中國民工,目前在南島第二大城市Dunedin裡,仍然生活著不少第一代華人移民的後代。當年,隨著華人的不斷湧入,華人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令排華勢力開始抬頭。

1881年,John Hall政府通過限制中國人進入的《中國移民法案》(Chinese Immigration Act ),規定每名中國人入境需繳納10英鎊人頭稅(Poll Tax),而且靠港船只每10噸貨物只能攜帶一名中國人。1896年,Richard Seddon政府將規定提高到100英鎊,每200噸貨物才能攜帶一名中國人。這項針對中國移民的人頭稅,一直征收到1934年日本已經占領中國東北後方才停止,並最終於1944年撤銷了原來的法案。據估計,先後有大約4500名華人,繳納了約30萬英鎊的人頭稅,按2001年新西蘭元價值計算,約新幣2,800萬元。



2002年2月12日,Helen Clark總理代表新西蘭政府,就當年征收人頭稅等不公正待遇向全體華人正式道歉。2005年,為了補償歷史犯過的錯誤,政府撥款新幣500萬元設立“中國人頭稅傳統基金(Chinese Poll Tax Heritage Trust )”,用於資助記錄華人歷史、弘揚華人歷史貢獻、推廣中國語言和文化、本地中國藝術創作等活動。

如今在新西蘭的華人中,有超過七成是八十年代後期開始湧入的香港、台灣和大陸人。那個年代,中英香港協定簽訂之後,大批港人避走海外,新西蘭是一個繼北美、澳洲之後的理想目的地,與此同時,民進黨人在台灣崛起,外省人被稱作“中國豬”,也紛紛避走海外,大陸人移民新西蘭則起始於九十年代。從一些史料上看,老一代華人曾經在市中心Skycity一帶經商,但並未形成集居住、餐飲、商店和華人社團於一體的Chinatown,隨著Skycity的大規模建設,這一區域裡的華人商號已經消失殆盡。

九十年我在曾經在新西蘭讀書,那個時候的奧克蘭華人很少,生活頗為不便。沒有互聯網,長途電話根本打不起,電視台只有三個頻道,幾乎看不到中國的消息,每周到太平超市門口可以拿到兩次的免費中文報紙,有《華頁》和《新西蘭先驅報(中文版)》,從上面讀到一點家鄉的消息。奧克蘭有一個電台,每天晚上會播放一小時的中文節目,借此可以了解一點兒本地華人社團的消息。

華人抵埠後第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考取駕照,新西蘭警察對中國人似乎最嚴厲,因為中國人的駕駛習慣往往令人側目,比如見到人行道不提前減速,不為行人主動讓路,路口見到“Stop”標志不停車,以及並線、轉彎時不回頭(Shoulder Check),等等,因此,華人,特別是國內來的老司機,考試很少能一次通過。



當時,我就是在照片上的這個Avondale警署考取的駕照。上來先是“交規”筆試,所謂筆試其實是一份印有40道考題的刮刮卡,每道題四個選項但只有一個正確,你如果刮出四個叉子就不用再刮了,就failed了,否則你可以進到下一步“交規”口試。口試是被考官叫道一個小房子裡,他問你四個問題,你必須答對兩個,如果過關了,你就可以book一個“路考”時間,我還算幸運,沒有考第二次。Avondale警署有四個考官,其中一個大胡子白人警官令所有中國人談虎色變,未曾想到考試那天竟然攤上他來作我的考官,我是一路小心翼翼沒有犯任何過錯,結果我是那個警署華人考生中為數不多的一次通過者。

Avondale這個地方最有名的是這個馬場,每到周末這裡一早車輛就排起長龍,全奧克蘭的人都到這裡來趕早市(Flea Market),除了蔬菜和水果以外,還有不少二手貨攤檔,把馬場周圍擠得水泄不通,對於華人來說這絕對是不能錯過的機會。那個年代只有在這裡,你才能買到品種最齊全的中國蔬菜,白人的商店裡你是見不到韭菜、冬瓜、大白菜、大蔥這類的東西的,所以,你在這裡幾乎可以見到你在奧克蘭認識的所有中國人。

Avondale附近有奧克蘭比較重要的購物中心--Lynn Mall,九十年代中期北京還沒有像樣的Shopping Mall,只有燕莎、賽特那樣的百貨商場,所以感覺New Lynn的這個購物中心挺氣派的,裡面不僅有百貨商場、超市,還有許多有特色的專賣店和Food Court,那時逛Lynn Mall是一種享受。

這些年華人漸漸多了,中國人的文化傳統也被帶到了新西蘭,比如這個叫做“思明寺”的小廟,離One Tree Hill不遠,是近些年的新建築。

九十年代開始,奧克蘭東部海濱原本一片荒蕪的土地開始興旺起來,華人(主要是香港人和台灣人)開始在此建造豪宅,當年說到Howick在奧克蘭可是人人皆知,有不少人將Howick戲稱為“Chowick”,以渲染華人對這一地區的“入侵”,我至今也不明白為何中國人會喜歡那裡,光禿禿的沒有幾棵像樣的樹。



總體來說,九十年代華人的生活是比較寂寞的,首先語言是最大的障礙。我到新西蘭之前,已經在香港工作了幾年,也和英國人打過交道,但到了新西蘭才知道自己的英語是多麼的差,人家見面跟你打招呼從不跟你說“Good morning!”都說:“Hi,mate!”或“Good day!”,讓人聽得一陣陣發懵,發現原來學的那點兒英語根本不好使。

另一個障礙就是文化的差異,你跟當地人交流時幾乎找不到合適的話題,就說體育吧,新西蘭人玩的東西我完全不懂,比如說我能看懂的棒球人家不玩,人家玩的是Cricket,籃球人家改成Net Ball(一種去掉籃板,只有“籃”的球),足球叫做Rugby,既不是英國人踢的Soccer,也不是美國人打的Football,看了兩年也沒能鬧懂規則,只知道新西蘭國家隊(All Black)開場前跳的Haka舞特別好看。



關於新西蘭的體育,我還有一件事情至今不明白,新西蘭全民崇尚Rugby,幾乎沒有什麼人踢Soccer,1982年世界杯預選賽時,就是這麼個從來不踢足球的國家憑著一支臨時拼湊起來的業余隊伍,竟然把我們十幾年來,天天訓練有素的中國隊打得落花流水,什麼容志行、古廣明、沈祥福等大牌明星,被打得統統找不著北,該不會是我們的隊員被人家的Haka嚇得腿軟了吧?

九十年代華人社團活動很少,老一代華人早已經在新西蘭落葉生根,土生土長的華人自成一體,新來的華人又分為台灣、香港和大陸三派,彼此不相往來。那個時候的中國領事館,對待同胞頗不友好,只為國家領導人提供服務。我曾經在中國駐奧克蘭領事館碰到過一個香港同胞求助時,被官員拒之門外的事情。這個香港人想為丈夫辦理移民,新西蘭移民局要求她提供丈夫的出生證明,她的丈夫出生於上海,早年隨父母移民香港,香港無法為他提供出生證,到上海公安局說查不到當年的記錄,讓他找領事館解決,領事館又把他推回上海解決,結果就這樣被推來推去。這個香港人說,以前去英國領事館辦事從來不會這樣態度惡劣,現在香港回歸中國了,只能到中國領事館來求助,如果不是迫不得已,她是不會跟中國領事館打交道的。

據說前些年,胡主席曾經要求中國駐外使領館改變工作態度,主動為海外中國人提供服務,但願這一切能夠成真。如今,新西蘭的華人越來越多,奧克蘭的中餐館和國貨店也是越來越多,互聯網普及以後國家已經沒有了邊界,打個電話根本不用考慮錢的問題,不僅可以視頻聊天,還可以看網絡電視,華人在奧克蘭的生活比以前方便很多。

(更多內容詳見本人博客:http://***/s/blog_6393a0af0100i1zk.html,請引用者注明)


精選遊記: 奧克蘭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