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黃山三日自助游記

作者: 藍天白雲90

導讀虎年的日子對於我來說感覺頗復雜,放棄了自己認可的行業和工作,忽然間有點迷茫,生活對於我來說一下子展現出很多的岔路口,到底走那條路呢?困惑......百思無解,寢食難安。索性放下不想了,給自己放假,給身心放假,吸納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背上行囊遠游......黃山的美名早有耳聞,可能是太負盛名,所有的景致似乎多多少少都可以想見,看過了太多人對他的� ...

虎年的日子對於我來說感覺頗復雜,放棄了自己認可的行業和工作,忽然間有點迷茫,生活對於我來說一下子展現出很多的岔路口,到底走那條路呢?困惑......百思無解,寢食難安。索性放下不想了,給自己放假,給身心放假,吸納天地之靈氣,日月之精華,背上行囊遠游......黃山的美名早有耳聞,可能是太負盛名,所有的景致似乎多多少少都可以想見,看過了太多人對他的贊美,以至於再聽到他的傳說已無動於衷。4月初去雲南旅行的時候,我買了一本中國自助游的完全手冊,這是一本當你厭煩了旅行社匆匆忙忙、敷衍了事的服務,想要挖掘自己的生存潛能時真真有用的幫手。當讀到“感覺黃山”的那一段時有這樣一段話:

“沒有到過黃山,黃山永遠只是一個概念,登一次黃山,你就什麼都清楚了”

我至今很感謝這句至真至切的評價,正因為這句話激起我對黃山的幻想。奇松、怪石、雲海、溫泉,這耳熟能詳的黃山四絕還能有什麼連話語都不能夠描述的呢?

初識黃山凌晨5點多的時候,剛剛收拾好行囊,火車悄然停靠在一個小站,探頭一看,黃山!哦,這個火車怎麼也不通知一聲,晨起的迷糊一下煙消雲散,抓起行李疾步跳下車,車下的乘務員溫言軟語地說:此站停車8分鐘~~~~怎麼不早說!為防萬一我轉身上車又仔細檢查一番,確定沒有落東西才安心下車。

黃山,我終於踏上了你的土地。空氣中彌漫著絲絲甜味,撫摸著每一寸肌膚,潤潤的,爽爽的,心也隨之舒展開來。

一路上,炊煙裊裊的農舍,綠意盎然的水田,遠山如黛,晨韻悠然。不用上黃山,只這一派田園風光已讓我陶醉。

東海一日之鳳凰源

當地人說黃山遠古的時候是一片汪洋,所以黃山的四個方向被稱為東海、西海、北海、南海。也有人說,所謂“海”指的就是雲海,黃山終年雲霞萬千,以天上之雲海名地上之萬物也不為過。

初到黃山,由於時間還早,我們放下行囊,按旅店安排的行程又上路了,清新的空氣,山邊翠綠的毛竹,逶迤的山路上我們會心的笑了。

由遠至近,我們先去了鳳凰源。相傳軒轅黃帝的妻子在這裡放養過鳳凰,這裡是鳳凰的故鄉,所以謂之“鳳凰源”。可能是剛剛開發,門口還有“在建工程”,拾級而上,沒走幾步,就看到一池碧水,漾漾的泛著著波光,久居城市的人即便看到這樣小小的,清澈見底的水潭都會喜不自禁,導游小妹倒是司空見慣了,退到石邊,任我們左拍右拍,我還架上了三腳架,作了一個全角度搖拍。好在清清靜靜的就我們幾個人,怎麼照畫面都很干淨。

東海一日之翡翠谷

翠谷的美得名於《臥虎藏龍》,起碼我是看了這部片子才知道黃山腳下居然有這~麼美的水。彙山泉之清澈,吸日月之光彩,層層疊疊,環環碧透,以翡翠命名真的很貼切。最喜歡綠珠池的溢彩流光,瀑布的飛濺激起了漣漪,在時隱時現的陽光下泛著若有若無的五彩光韻。花鏡池邊的巨石上鐫刻著四個大字“五彩繽紛”,在真正的炫目美景前,語言真是多余的。一片片翠竹的掩映下,碧池如玉,散落在蜿蜒的山谷巨石中。這裡不需要有人來講解,你只需要張開眼睛,盡情地把這如詩畫卷深深地印在心裡......

翡翠谷裡大大小小的水潭有十幾個,有名字的水潭通常池邊都會注有名字的由來,或因形狀,或因色彩,或因傳說,總之琅琅上口,十分雅致,以至於我猜測可能是開發翡翠谷的時候請了文人騷客捉刀之作。

走過“愛”字石繼續拾階而上,仍能看到錯落有致的無名潭水,我們的體能儲備很充足,幾乎走到了人跡罕至的地方,掬一捧山泉,飽飽的喝個夠,嗯~~真的有點甜哦。想起令狐大俠曾在此泡過腳,我也想舒服舒服,正想松鞋脫襪,轉念一想山下的游客,不能因我一時的痛快影響了別人的腸胃,於是我們又回到了“愛”字石附近的水潭,微脹的雙腳似乎很感謝我的體貼,盡情的感受著泉水的輕柔。



東海一日之九龍瀑

午間小憩了兩個小時養精蓄銳,下午3點左右我們驅車直往東海最後一個景點——九龍瀑。原以為根據上午的經驗這裡也會是一個不會太辛苦的景點,沒想到九龍瀑可不太客氣,為我們這些慕名而來的游客准備了千級台階(據我估計),好在我和朋友剛剛“征服”泰山,調整好心態,不急不燥,費時不多就看到兩片綠竹掩映下的九龍飛瀑,瀑布見得多了也就不足為奇,難得的倒是它一瀑一潭,瀑瀑相連,遙遙望去也頗壯觀。沿著山路我們攀上了第三段瀑布,當時已經有20多天沒有下過雨,水量少得可憐。第四段的瀑布下有個巨大的拳形深潭,潭心幽深,有護欄相隔,因喜歡她層次鮮明,色彩艷麗,見四周無人,剛想躍欄而入,遠遠傳來一個聲音,順聲望去,對面山上的亭子中有人擺手示意禁入,只得作罷,卻不甘心,看著那幽深的潭心,心頭噌噌竄出種種假設——難道那裡有水怪?或者有石洞連入地下河?或者清澈的潭水迷惑了我們的眼睛?......

登山

9點半的時候我們乘上登山纜車,抬頭看著遠遠的雲霧籠罩的山峰,心裡默默禱告:雲海呀,你等等我,一定要等等我啊。這些天瀏覽了無數的黃山圖文,現在我就要用自己的“心靈之窗”去領略和感受,不由得興奮不已。看著車窗邊閃過的山石松林,周遭是一片青青世界,偶爾一縷縷雲煙飄過眼前,幻想著扯它來做我的披肩,在山間泉畔輕靈曼妙的舞蹈......

不知不覺中霧蒙蒙的漫了下來,黃山似乎退到了大幕的後頭,稍遠一點的景致已看不清晰,我知道我就在朝思暮想的綿綿雲海裡,想到纜車衝出重重雲海,俯瞰雲蒸霞蔚的壯麗景像時,真是心潮澎湃。

恍然間,索道終點——白鵝嶺已到眼前。到了?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霧大風疾,細雨零星,茫茫然套上了薄如蠶翼的雨衣,猜測起今天的運氣。會雲開霧散的,說不定等我們爬上了光明頂,蓮花峰就能看到,毫無經驗的我樂觀的預測著。

既來之則安之。認清方向,我們朝始信峰進發!“到了始信峰,方信黃山天下奇”。“不到始信峰,不見黃山松”......對於始信峰的了解可以讓我當個稱職的導游了。沿路的黑虎松、連理松、豎琴松、探海松,形態各異,生動形像,更有許多無名松讓我連連稱奇。10分鐘的路程,我們來到一座小山峰前,見有圍欄緊鎖上有告示牌——為保護環境,始信峰從即日起封山(大致是這個意思),可惜可惜,已到始信峰卻不能登頂以環顧四海,不過以今天的天氣,即使登頂又能看到什麼呢。對面的石筍峰在霧氣的籠罩下似一幅剛剛洇過的水墨山水,留張照片以作紀念吧,幾張照片的功夫,那山水畫就消失得無影無蹤,霧越來越大了,我們試圖繼續前行,想起九龍瀑山路上的小伙子對雨霧登黃山的評價:低頭看路,抬頭看霧,兩邊看樹,我不禁莞爾一笑,太貼切了。

光明頂是在不知不覺中就輕松登頂的黃山第二高峰,海拔1860米,周遭的眾多景點也只能在導游的指點下充分發揮想像力了。風夾裹著細雨吹打著雨衣嘩嘩作響,走在沒有欄杆的懸崖峭壁邊緣,因為看不到下面到底有多深而覺察不到危險的存在,想像著這段鑿石成階的山脊如果在天公作美的時候我可能會步履艱難哦。

因為天雨路滑,走一線天的時候,人人都格外小心。是天成?還是人為?狹窄陡峭的石階兩側如刀劈斧削一般,山風也趁此縫隙呼嘯而過,恣意囂張的在山窩處回旋闖蕩。不寒而栗?不!我剛剛覺得黃山有點意思。如果單純的登山磨練意志考驗體能,我想我已經合格了,剛剛登過泰山6566級台階著實過癮。來黃山就是想看看她何以做到令五岳失色,可是這次卻無緣得見真顏。這一段風雨交加的陡峭石階多多少少激發了我的冒險精神。

迎面遇到的中年夫婦對於一線天的小險不屑一顧,言語中蓮花峰的一段山路更加刺激。導游卻催促大家趕快下山,我們當然不會放棄挺進蓮花峰。跨過赤裸的山脊,潛入蜿蜒山洞,走走停停,躲避風雨,半個小時的時間我們已接近山頂,這時風起雲湧,山風大作,樹枝呀呀作響,雨借風勢掃向略顯單薄的我們。安全起見,我們決定下次完成登頂。可是上山容易下山難,剛剛攀過的石階現在已經濕滑不堪,在山風呼嘯之下的赤裸山脊上行走更是要打好“時間差”,好在我們有驚無險的回到玉屏樓,到聞名遐邇的黃山標志——迎客松時已是氣定神閑。

山上的護工告訴我們,根據他們的經驗這樣的天氣還要持續一段時間,這也打消了我打算小住黃山等天晴的企圖。黃山之處於迷霧,正如我之處於迷茫,在迷茫中我想看清方向終究是徒勞的,唯一的辦法就是繼續前行,在行進的途中尋找方向,修正方向,終有雲開霧散之時,我會看到屬於我的風景。看來黃山真的很有靈性,與吾心有戚戚焉。

在導游的帶領下,我們當然沒有找到迷宮的感覺,於是問她外人進村是否真的容易迷路,她笑著頷首稱是。想到去麗江的時候,形似八卦的古城也是不容易走出來,當地的口訣是“順水進城,逆水出城”,南屏的村民肯定也有口訣。導游小姐見我們如此感興趣,遂帶我們走到一個丁字路口,見牆下端嵌著青石,上刻“泰山石敢當”,導游說這就是標志,見著這樣的石頭走右手邊就能走出村子了。哦,原來如此,我們按石索路,輕輕松松走出村落。嗯~~真的很有趣呦...

黃山三日雖然沒有如願看到黃山之奇妙,但卻意外的領略了徽州古村落的靜美,所謂“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也算不旺此行。想到手冊上的評價——登一次黃山,什麼都清楚了。真的什麼都能清楚?言之過矣。幸運的作者也許看到了他想看到的東西,但是太多的奇妙之處卻不是一次登山就能夠盡閱的。而對於我來說,黃山是羞怯的少女,一如那宏村大家的閨秀躲在閣樓上脈脈含情的窺望;黃山是聰慧的婉娘,洞察了我的心境,陪我霧鎖雙眉。黃山真的很有靈氣。黃山之奇我也許僅僅讀過了一頁,但無論怎樣,她已然不再是一個概念了......



(2)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