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高原之行

作者: yuanxing1987

導讀上個月,我在萬景家園中發起了西藏自駕游活動,沒幾天就有很多朋友參加,原來這裡有這麼多熱愛旅游的朋友,這令我興奮不已,我們約好在上周出發! 這次西藏自駕游,從哈爾濱到京津唐這一段,因為走的次數太多了,沒有什麼新鮮感,一路兩耳不聞窗外事,沿京哈高速急行,匆匆走完了第一天。第二天從唐山出發,穿過京津、石家莊,再過了晉、冀交界的娘子關,就進� ...

上個月,我在萬景家園中發起了西藏自駕游活動,沒幾天就有很多朋友參加,原來這裡有這麼多熱愛旅游的朋友,這令我興奮不已,我們約好在上周出發! 這次西藏自駕游,從哈爾濱到京津唐這一段,因為走的次數太多了,沒有什麼新鮮感,一路兩耳不聞窗外事,沿京哈高速急行,匆匆走完了第一天。第二天從唐山出發,穿過京津、石家莊,再過了晉、冀交界的娘子關,就進入太行山區,登上黃土高原了。

我們這次西藏行是從東北平原出發,經過華北平原、黃土高原,再上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是步步高的前進。黃土高原屬過渡地帶,算是登上青藏高原前的適應性旅行吧。

在黃土高原,我們大體用了3天時間,穿過山西、陝西兩省,看到了黃土高原由黃土鑄造的景觀,看到了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看到了革命聖地延安,看到了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黃帝陵,基本都沒有離開一個“黃“字。

黃土高原,顧名思義,是由黃土組成的高地。這裡的山多是土山,是黃色的土堆起的山。這裡的土很特別,既有土的特點,可以鏟得動,又有石的特點,不易坍塌,學名叫垂直節理。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就在山坡上挖洞居住,稱之為窯洞。由於山是土質的,易被衝刷,所以這裡的山都比較平緩,且溝壑較多。我們看到在連綿不斷的山巒、丘陵中,有大大小小的溝壑,有不少自然形成也有人工取土留下的垂直的陡壁。遠處看去,山頂上有植被是綠色的,陡壁無植被是黃色的,還有一處處窯洞鑲嵌在山坡上,形成一種這裡獨特的景觀。

這裡為什麼有個黃土高原?據專家考證,是西北部甘肅、寧夏和蒙古甚至中亞地區的岩石風化後,被西北風把最細的顆粒吹過來,又被秦嶺、太行山擋住,經過幾十萬年逐步堆積形成的。因為土是黃色的,所以叫黃土高原。我國僅次於長江的第二條大河黃河的上中游從這裡經過,衝走了大量黃土,使黃河的水呈黃色,這就是黃河“黃”字的來源。在黃河的沿岸又誕生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始祖軒轅黃帝。傳說軒轅原來不叫黃帝,他的先祖是有熊氏,崇尚土德,因土是黃色的,他打敗炎帝之後,母親給他起名為黃帝。

看來,我們的母親黃河,我們的始祖黃帝,她們的名字都是起源於黃土,都有一個共同的“黃“字。難怪中國人自古就對“黃”字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你看,黃色是歷代帝王的專用色,皇宮屋頂是黃色的,皇帝的龍袍是黃色的,皇帝龍案是黃色的,連皇帝的聖旨都是黃色的。由此推斷,中國人由於是吃黃土上生長的五谷雜糧,喝黃河水長大的,因此皮膚是黃色的,也就順理成章了,哈哈。

黃土高原的土是黃色的,但也只是表層是黃色的,幾十米深乃至幾百米深以下卻是黑色的。我們駕車行走在黃土高原上,難免會回憶起在黃土高原上發生過的往事,想當年王震將軍率領三五九旅的八路軍戰士,在南泥灣開荒種地,陳永貴帶領大寨農民,七戰虎頭山狼窩掌,開山造田,那種靠人海戰術的戰天鬥地的場面現在已經看不到了,他們當初開出的荒,造出的田,現在可能也已經退耕了,但是他們創造的歷史將是永存的,他們的精神是長在的。當時的口號是: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現在人們逐漸認識到,黃土高原是經過幾十萬年時間形成的,這是自然力作用的結果,是我們人類靠現在的力量無法與之抗衡的。與天鬥,與地鬥,不如順其自然,科學發展;與人鬥,不如和諧相處。現在“兩西”人不再想把靠自然力形成的山鏟平用來種地,而是鑽到地下去,把也是靠自然力形成的黑金挖出來去換錢,現在的人聰明多了。

我們登上黃土高原後,為了順路去黃河壺口瀑布和延安,出發後的第二天晚上沒有住在太原,而是住在臨汾。第三天從臨汾去壺口正趕上修路,我們只好繞路走。繞行的路路況還好,只是全是盤山路,而且這條路在地圖上找不到,GPS顯示的是一片空白。為了有點寄托,我們緊緊跟著一台大吉普。走著走著,大吉普進了一個像個院子的地方停下來,我們也停下來,一問才知這是一個煤礦,怎麼辦呢?大吉普上下來一個穿著很入時的年輕人,主動跟我們說:“請跟我走。”我們緊緊跟上,走了十幾分鐘,車停下來,他指著前方說:“你們就順著這條路走,翻過那座山,就是309國道。”我們謝過之後,就按他所指的道路前行,走著走著,我們發現,這條路從路面到路基全是黑色的,下車一看,啊,整個路全是用煤修的,山西的煤可真多啊。我們想,這個好心人是什麼人物呢?我們一致的意見就是:他是這個煤礦的礦長。是,肯定是,你看他的穿著,他的派頭,他乘坐的汽車,肯定是個富人,是個心還不錯的富人。聽說這裡靠挖煤發財的人不少。和大家分享一下:



(黃土高原)



(落日下更美)



(黃土高原)



(峭壁)


精選遊記: 北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