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足跡,尋覓記憶中的古鎮

作者: 芯水

導讀出吳江松齡往東南行走約十數公裡有古鎮同裡。其因構築精巧,享有古典私家園林典範之美譽的退思園而蠻聲海內外。 十二年前,還在學業的我,應是所學專業的緣故,每日裡車游姑蘇。於是有幸走遍姑蘇每一個角落。當時即已作為水鄉品牌打出的同裡古鎮自是我們尋訪探秘的好去處。 記得那時,練車的我們每到一去處,便是先殺到景點走馬觀花,接著再考慮填飽肚子的問 ...

出吳江松齡往東南行走約十數公裡有古鎮同裡。其因構築精巧,享有古典私家園林典範之美譽的退思園而蠻聲海內外。



十二年前,還在學業的我,應是所學專業的緣故,每日裡車游姑蘇。於是有幸走遍姑蘇每一個角落。當時即已作為水鄉品牌打出的同裡古鎮自是我們尋訪探秘的好去處。 記得那時,練車的我們每到一去處,便是先殺到景點走馬觀花,接著再考慮填飽肚子的問題。許多景點就這麼隨意地散落在姑蘇周邊一些小鎮,如木瀆、甪直、同裡、周莊等。學車之余,卻也是一種極好的休養身心方式。好在那時消費水平極低,門票只是幾毛到幾元間,偶爾憑著身份還能蹭進景點,吃飯麼,一車人(八個學員加一個師傅)也就三四十元的標准。帶我們學車的師傅極熱情,考慮到我們只是窮學生,便想方設法地領著我們去他以前教過的徒弟那打牙祭,於是時常會整上一兩口小酒。所幸那時並沒有禁酒令這一說法。


(在同裡呂家客棧tel:0512-63330674門口)

酒足飯飽之余便考慮休憩,而在當時,我最樂意的事便是淌徉於水鄉那些青石板的街巷,看古橋橫臥碧波,數點著上面的石階和篆刻字紋,揣摩著每一座橋背後隱藏著的故事。 那時的同裡,尚屬於比較靜謐的江南古鎮。應是旅游業遠沒有現在發達,小鎮人過著比較清靜愜意的生活,世俗的商儈氣息遠沒如現在這般滿目充斥。 古鎮最為著名的是一園、兩堂、三橋。 一園,即退思園,是同裡首要標志性建築。建於清光緒年間的退思園,乃典型的江南園林格調,雕梁畫棟、假山涼亭、花窗漏影、芭蕉夜雨。應是私家花園,建築上采取橫向鋪開而非宅院般縱向拉深。因亭台樓閣及山石均緊貼水面,如出水上,所以又有貼水園之稱。



(退思園)

其間值得推崇介紹的是,景致中位於後花園假山涼亭處的有頭無尾舫,舫,其實是挑向中央蓮荷池的軒廳,站在舫前,俯看水間玲瓏有致穿梭玩耍的各色觀賞魚類。隔水臨岸上,嶙峋怪石堆砌而成假山,回廊迂回處亂紅飛過,驚破那輾轉一宿的夜雨。而那聽雨軒前幾縷修竹,幾葉芭蕉,分明是在敘述著欲說還休的故事……

(呂家客棧http://www.lvjiakezhan.cn門口)兩堂,即崇本堂、嘉蔭堂,以精美木雕藝術而聲名遠揚。 在古鎮同裡,頗著名的是“三橋”,即太平橋、吉利橋和長慶橋。三橋位於鎮中心黃金地段,呈三足鼎立姿態佇立於干支密布的溪流交彙處,古橋橫臥,碧波漣灩,煞是感人。而按此地習俗,新婚嫁娘要從這三橋上走過,俗稱“走三橋”,於鑼鼓喧天、鼓樂聲中,新人們咿咿呀呀地走一遭,卻是小鎮一道獨特的風景。 同裡水多,橋多,鎮內共有大小橋梁40多座,橋上多楹聯,“一泓月色含規影,兩岸書聲接榜歌”,生動記載著當時同裡人勤學苦讀的風氣及科舉之風的勝行。古鎮身處澤國,河網密布,歷史上因交通不便而少受戰火牽連,故古建築保存較為完好。全鎮因水成園,戶戶通舟,錯落有致的建築構成極富水鄉特色的畫卷。

因古鎮旅游業起步較早,鄉民們頗具經商頭腦與理念。漫步小鎮,家家門前屋後是擺放整齊的簡易餐桌,極富江南水鄉特色的蓮藕粥及各式各樣的風味小吃讓我們原本留戀的腳步更是無法輕易挪動。 只是當我行走在日漸喧囂的水鄉古鎮,卻再也找不到記憶中那份寧靜與唯美。新興開發起來的許多景點更多的是些做作與扭捏,滿眼是人工斧鑿的成分,遠沒有那種精雕細鑿的韻味,多的只是些浮誇的成分與氣息…… 重訪昔日足跡,尋覓記憶中的古鎮,猛然卻有物是人非,空余悵惘的感嘆。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只是從陪同友人的眸子裡分別看到不再年輕的自己。容顏易老,青春難在。而唯有歷史和文化尚能一脈相承下去…… 終於有一天,我們都將會漸漸老去。曾經的張揚,曾經的落寞,都將化為塵埃。那就讓文字成為彼此生命的一種延續,記載曾經看到、聽到過的一切……


(離蘇州市區30分車程的同裡,有著古典特色住宿的民居客棧同裡的呂家客棧房間http://www.lvjiakezhan.cn))


精選遊記: 蘇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