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南岳——天柱山

作者: 太山松

導讀天柱山,位於皖南,屬於大別山區。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曾登此山,並封之為“南岳”,只不過到了隋朝,隋文帝楊堅為了統治南疆的需要,將“南岳”的封號給了更南邊的衡山,故天柱山現在也被稱為“古南岳”。 游山從天柱山西關開始,踏進山門,大約十多分鐘後見到的第一個景點是混元霹靂石,高愈十多米的圓形巨石好像被霹靂劈開,中間留有寬度半米左右的縫隙 ...

天柱山,位於皖南,屬於大別山區。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劉徹曾登此山,並封之為“南岳”,只不過到了隋朝,隋文帝楊堅為了統治南疆的需要,將“南岳”的封號給了更南邊的衡山,故天柱山現在也被稱為“古南岳”。

游山從天柱山西關開始,踏進山門,大約十多分鐘後見到的第一個景點是混元霹靂石,高愈十多米的圓形巨石好像被霹靂劈開,中間留有寬度半米左右的縫隙,花崗岩石在此顯示出了它堅硬的特點,寧裂而不碎。

六月雪景區,說的是從前該地樹木甚少,花崗岩石被日光長久的暴曬、雨水不斷的侵蝕,表面已粉化成沫,即便夏日六月的陽光照上去也是反射雪白的光芒。現在的六月雪景區已經長滿了郁郁蔥蔥的松樹,不過,樹下依然是粉白的石沫。

龍吟虎嘯崖,是遠觀天柱峰的絕佳地點,能清晰地看到天柱峰堅硬、灰白的山體上的道道溝槽,長達數百米,那是雨水的傑作。此時的天柱峰正有低沉的雨雲籠罩,雲順坡飄下,宛若瀑布,故而此景有個恰當的名字——飄雲瀑。天柱峰時隱時現,縹緲在雲霧中。

振衣崗,是朝山敬神或者登山游玩的路途上需要振振衣服、抖擻精神的地方,這裡距天柱山的精華景區也不遠了,感覺累的話,也可歇歇腳,補充點營養。

從像鼻石開始,就進入天柱山的精華景區——神秘谷了。神秘谷是由峰巔崩塌的巨石交錯疊置於裂谷中形成的洞群奇觀,全長600余米,高差150多米,分為四宮(逍遙宮、迷宮、龍宮、天宮)。此時,開始下起小雨,穿行於巨石形成的石縫、石洞間,身旁或頭頂不時有水滴滴落;找塊巨石攀上去,舉目四望,只見周圍蒼黛的峰巔出露於白茫茫的雲霧之間,給人一種置身仙界的感覺;巨石上頑強生長的松樹被命名為龍爪松、虯龍松……,氤氳的水霧中更顯得蒼翠、茂盛;中國人的想像力是很豐富的,所以有許多的巨石被擬人化了,有像鼻石、皖公神像、雲歸(龜)石、飛來石 ……等。

過了神秘谷就到天池峰了,天池峰是天柱山第二高峰,海拔高度1426米,峰頂有幾百平米大小,被劈開為兩半,裂縫有一米多寬,中間鋪有條石,並命名為渡仙橋。其實,天池峰最有意義的價值是可以盡可能近地觀賞天柱山最高峰——天柱峰,現在的天柱峰游人是無法攀登上去的,因為天柱峰沒有開發,無路可上,只可遠觀也。天柱峰頂的石刻大字“孤立擎霄”是清朝官員李雲霖所題,“中天一柱”是民國時期國民黨將領張淦所題,當時是借助長繩登上去的。海拔1488米的天柱峰,突兀佇立在群山間,整座山峰就是一塊灰白色巨石,松樹稀疏地生長於巨石間。

再往前行,會有雙乳石、鸚哥石、八戒念經等景點。雙乳石,一巨石若女人巨乳,尤其是還有兩個乳頭,朝天聳立,“乳溝”間有明顯的摩擦、踩踏痕跡,呵呵;鸚哥石是遠遠地處在山谷間,霧蒙蒙中,但見它伸長頸項、高昂著頭顱,一副高度戒備的狀態;八戒念經亦惟妙惟肖,一個頭顱形像,高有7、8米,可以說是“好大的面子”,呵呵。

再下去的景點是萬景台、青龍背,是如龍頭般伸出的一段山脊,青龍背寬一、兩米,長十多米,兩側是萬丈深淵,不過還好,兩側有鎖鏈環護,勇敢者可以走過去。青龍背的盡頭是萬景台,這兒視野開闊,四方美景盡收眼底,向下俯視可看到煉丹湖,猶如一塊明鏡躺在群山懷抱之中。

清涼的雨絲、落單的游人、濡濕的山石、隱伏的群山、蒼翠的林莽……皆入眼來!

再往下就是下山之路,可以一直下到煉丹湖。煉丹湖,一潭碧水,映著青山,湖中3、4條游船載著游客劃向對岸。湖邊還有一個左慈洞,相傳三國時期的左慈曾在此煉丹,所以此湖得名煉丹湖。中國古代佛道兩家之人都會選擇優美之地來修行,呵呵。

以上游覽景點都屬於西關。

往下還有東關,不過很遺憾,因大霧,不能領略東關眾多美景。印像中,陽關三疊、奇谷天梯、鵲橋等景點是如此的險峻!又如此的漫長。往往,逼仄的山石間只能容一人通行,坡度也會有70、80度,的確是考驗人的體力、耐力的地方!

大別山,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對抗日本侵略者的基地、解放戰爭時期劉鄧大軍艱苦戰鬥的地方,曾有國民黨眾多軍隊駐扎此地,這一時期的天柱山留下了許多國民黨高級將領游山後的題刻,前面說了張淦的“中天一柱”,另外還有李品仙的“一柱擎天”、範苑聲的的“萬岳歸宗”、張義純的“頂天立地”。其實,千年前的天柱山就吸引著眾多的名士前往,李白、王安石、黃庭堅等都曾登游天柱山並賦詩贊美其景。

古南岳之行已兩個多月過去了,草草做此小文以紀念。


精選遊記: 天柱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