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高陵之探尋與永城芒碭山自助游備考

作者: 黃子18

導讀2010/5/1餐廳剛把早餐全部准備好,我也已吃飽上路了,出亳州南洋商務酒店右行不足百米,就是亳州汽車北站。 買了7:40亳州-永城的車票(16元)(約70公裡),10:00再在永城汽車站轉永城-芒山的車(8元)(車極多),11:20終點站停靠芒山鎮。下車後包了輛電動三輪游玩全部六處景點(車費30元)(粱孝王陵有能看六處景點通票供應,80元)。 芒碭山文化旅游區分南北兩大� ...

2010/5/1餐廳剛把早餐全部准備好,我也已吃飽上路了,出亳州南洋商務酒店右行不足百米,就是亳州汽車北站。

買了7:40亳州-永城的車票(16元)(約70公裡),10:00再在永城汽車站轉永城-芒山的車(8元)(車極多),11:20終點站停靠芒山鎮。下車後包了輛電動三輪游玩全部六處景點(車費30元)(粱孝王陵有能看六處景點通票供應,80元)。

芒碭山文化旅游區分南北兩大塊,相去也就七、八公裡的樣子,有非常寬大平坦的道相連。南面的是保安山,半山腰緊鄰著三座西漢大墓,分別是粱孝王、粱孝王王後、粱工王(粱孝王之子)(柿園漢幕),全部是在岩石上開鑿而成。北面的是芒碭山景區,由孔夫子避雨處、秦末起義軍領秀陳勝墓與劉邦斬蛇起義處組成,全部散落於芒碭山南面的山腳下。

最值得看的是王後墓與工王墓。王後墓最大,全長210米,最寬處72。6米,總面積1600平方米,毫無疑問是全國最大的石室崖洞墓了。有東西兩條墓道,大量的側室、過道、回廊、浴室,令今人驚嘆的半自動的抽水馬桶。非常罕見的是在其中一個側室中部,鑿一邊長2。55米、深1。8米的方形坑,加上露在地面的約1米,一個無比巨大的儲冰櫃,一個年代無比久遠耐用的冰箱。柿園漢墓最棒的在主室前廳頂部,東西寬3。27米、南北長5。14米、面積16。8平方米的壁畫,由青龍、白虎、朱雀、怪獸(不像玄武)、靈芝、雲氣紋組成,栩栩如生、氣勢磅礡、色彩鮮艷奪目,堪稱國寶,因此壁畫早於敦煌壁畫六百多年,因而也被稱作“敦煌前之敦煌”。特意問了下工作人員,真跡現存放在河南省博物院,據說比這復制品越加艷麗。

在陳勝墓與劉邦斬蛇處之間有條較遠的小道,三輪車主特意帶我走的這條道,對我挺不錯(當然我對他也不錯,哈哈),路上能看到棵兩千年的銀杏樹,樹旁遠眺,能看見芒碭山頂正在建造的巨大劉邦雕像。有必要為代表大地主階級利益的劉邦造那麼大的嗎?反正作為平民一員的我是不樂意的。

我最後一個景點安排在劉邦斬蛇處,這樣在下午2:00,出劉邦景點,路旁就可攔截芒山-永城的車,順早上原路回,過5點回到亳州。

叫了輛三輪,立即去曹操運兵道,門票30元,講解30元。的確是個有趣、好玩的地道,很大,如今開發出的還只占整個地道的小部分。迂回曲折,有些地方還是雙層的,若沒講解領著,一時半會還真就出不去,若沒燈照著,還真就不敢多想。講解介紹說:“運兵道為曹操所建,是用來迷惑敵人的,譬如一頭進另一頭出,反反復復,再加上不斷更換不同色彩的衣服,造成兵多的錯覺等等”,哼,我是決然不能相信的。兵不在多,貴在精;將不在勇,貴在謀,勝敗是由事先造成的態勢決定的,作為極端消極防御的地道,怎麼可能是被毛澤東主席贊為“多謀善斷”的大軍事家曹操所為,況且當時地道外是高大的城牆,城外是平原,毫無制高點,鑽過去又跑過來,觀眾又在哪呢?莊子雲:“褚小者,不可以懷大;綆短者,不可以汲深”,這如何可能是曹操的胸懷。忽然在這個轉身都困難的地道裡我有了個想法,莫非這地道不是曹操建的,莫非地道是曹操建的卻是別有他用,又莫非神秘的曹操墓就在這地道的(包括還未發現的部分)。。。。。可以肯定在這狹小的地道裡,盜墓專用工具,探鏟、探錐是被廢掉武功的了。

回酒店晚飯,一瓶啤酒、羊肉燴面、鵝肝(20元,很好吃)、幾塊西瓜(送)、還有個講不出名了,結帳70元。

下文完全依據亳州運兵道為曹操所建或至少曹丕所督建這一事實,離開這一客觀事實,本人的主觀推斷也將不復存在。

陳壽《三國志》(卷一、魏志一)記載:“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

也就是說曹操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一生身經百戰,統一北方,與吳、蜀三分天下。

查《中國歷史地圖集》(三國時期全圖)可知,曹魏鼎盛時的疆域,大致也就南抵長江、東鄰大海、北至北京稍北、西以山西黃河為界、西面統涼州(河西走廊)連結西域。地方不太大。

與曹操一生有關的地方主要有許昌(許都)、洛陽(死於此)、鄴城(封地)、亳州(出生之地)。

曹操死後,曹丕迫漢獻帝禪位,自立為帝,國號魏,將都城由許昌遷往洛陽。《三國志》關於曹丕有如下一段記載:“七年春正月,將幸許昌,許昌城南門無故自崩,帝心惡之逐不入”,也就是說遷都後曹丕再沒回過許昌。曹操在時,漢已然名存實亡,曹操只是沒親自取而代之,虛名漢臣而已,葬許昌可能最小。再說洛陽,東漢末年被董卓一把火燒成廢墟,殺得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曹操在此建陵的可能性也是極小。

主要說說曹操的封地鄴城,那有個銅雀台(我去過),大家對這台是比較耳熟的,一般認為曹操墓就在那裡,這源於《三國志》的一段記載,也就是曹操死前1年半下的《終令》:六月,令曰:“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因高為基,不封不樹。(周禮)塚人掌公墓之地,凡諸侯居左右以前,卿大夫居後,漢制亦謂之陪陵。其公卿大臣列將有功者,宜陪壽陵,其廣為兆域,使足相容”。這就是所謂的“曹操西陵”,上段文字後段可見曹操是要求手下大將們死後陪陵的,因而是個很大的陵墓群,事實上至今曹操手下名臣勇將的墓也是找不見的。“必居瘠薄之地”一般以為是土地不肥沃,長不好莊稼的無用地,我推而廣之,若上面有建築,有人生活不可能再種莊稼的應該也算吧。再看“不封不樹”,擺明著也是想消痕滅跡,不讓後人打攪他,夫葬者,藏也,也是正常,但“其規西門豹祠西原上為壽陵”這句就奇怪了,漳河旁西門豹祠是個固定目標,顯眼的告訴世人他在哪嗎?我想曾擁有歷史上最早專業盜墓隊伍的曹公是不會那麼干的,以他親自帶隊盜挖“粱孝王墓”等的經驗也不可能那麼干的,手下那些“發丘中郎將”與“摸金校尉”不會是吃干飯的,他們必定擁有因盜墓而得到的反盜墓手段。

前段日子說在西門豹祠相對位置,發現了曹操墓,並有頭骨雲雲,我是決然不信的,尋找了1800年都無發現,怎麼忽然在史上標識過的地方找到了呢?而且這墓可以被盜墓晚輩們前後接踵的進入,我想同爭名人故裡差不多的意思。再來看曹操臨死前的遺令,《三國志》:“天下尚未安定,。。。。。。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珠寶。”謚曰武王。二月丁卯,葬高陵。“斂以時服,無藏金玉珠寶”也是希望旁人別打主意、別來,墓裡沒你們要的,重要的是“高陵”在哪?是《終令》裡提及的那個西門豹祠旁嗎?

再來說曹操故裡,曹操的祖父曹騰、父親曹嵩的墓都在亳州,至今還有很大規模的曹氏宗族墓群。《三國志》(卷二、魏志二)記載:“甲午,軍次於譙,大鄉六軍及譙父老百姓於邑東”。《裴松之注三國》對這段注釋如下:“魏書曰:設伎樂百戲,令曰:“先王皆樂其所生,禮不忘其本。譙,霸王之邦,真人本出,其復譙租稅二年。”三老吏民上壽,日夕而罷。丙申,親祠譙陵......”。可見曹丕在曹操死後半年,來到亳州,並親自祭祀了在亳州先祖的陵,曹操高陵會在亳州嗎?據說《亳州志》記載,大將許褚、張遼(合肥是衣冠塚)的墓在亳州,我找不到《亳州志》一看,若是真的,那麼不是亳州人的曹手下大將葬在亳州就很奇怪了。

與曹操墓同樣神秘的就非成吉思汗墓莫屬了,比較兩人,得到個共同點,都是大軍事家,都熟知兵書戰策、精通功防戰守。因而防止墓被盜,謀略的使用就成了必然。曹操墓相較成吉思汗墓來說,不占地利,疆域太小,因而也就有了72疑塚等傳說也就不奇怪了,疑塚的設計就是盜墓與反盜墓的鬥爭。孫子曰:“善守者藏於九地之下,故能自保”,說得是善於防御的,要隱藏的極深,外表看毫無痕跡,這樣才能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孫子又曰:“守而必固者,守其不攻也”、“善守者,敵不知其所攻”,說的是善於防御的是防守敵方不會進攻之處,也就是引開敵方的進攻方向,使己方的要害不被攻擊,曹操是熟知《孫子兵法》,對“以正合,以奇勝”的用兵之道是深知的,因而我以為,《終令》裡提及的鄴城應不會有曹操墓的存在。再者,曹操又是極具盜墓經驗的,連隱藏在岩石裡的粱孝王都能被他挖出,他應該能明白利用自然地形隱藏是靠不住的,那麼他會不會在他陵墓上作人工偽裝呢?兵者,詭道也,以分合為變者也!

前幾天讀了“袞雪”的故事,說得是曹操駐兵漢中褒谷口,看到流水撞擊巨石,寫下了“袞雪”兩字,大家看“袞”遺漏了三點水,很疑惑,有個膽大的上前問曹操,曹操一指河水說,那不是嗎?《三國演義》裡也有類似的故事,說的是曹操去看一個新建的花園,在門上寫了個“活”字就走了,一句話都沒說,手下楊修猜出了曹操的意思,說丞相是嫌門太寬了,“門”裡有“活”字就是“闊”字。此外還有“一人一口酥”、“雞肋”幾個故事。不愧為大詩人、大文學家的曹操,對字意的理解遠超常人。我順著如上思路,查了《遺令》中所說:“高陵”的“高”字,《說文解字》:“高,崇也,與倉、舍同意,樓台重疊之形”,阿哈,“高”字居然有儲藏、居住的意思,並且還是樓台重疊的形狀,中國文字是像形文字,仔細看“高”字像什麼?上面哪個“口”會是安徽亳州曹操運兵道嗎?



(粱工王墓局部)



(王後墓馬桶)



(陳勝墓)



(漢高祖劉邦斬蛇處)



(亳州曹操運兵道)


精選遊記: 蚌埠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