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香話錦裡

作者: 洋桃

導讀圖/文 洋桃“地勝異,錦裡風流,蠶市繁華,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賞,輕裘俊,靚妝艷冶。”摘自《一寸金 成都》北宋詞人 柳永最近幾年,曾在不同的季節裡到過成都多次,幾乎每一次都會抽空去逛逛錦裡。或早春、或仲夏、或深秋、或初冬,四季更迭,光陰荏苒。身處日新月異變化中的成都,驚嘆千多年前詩文中所描述的古都場景卻依然鮮活地再現於這條街道上。錦裡� ...

圖/文 洋桃“地勝異,錦裡風流,蠶市繁華,簇簇歌台舞榭。雅俗多游賞,輕裘俊,靚妝艷冶。”摘自《一寸金 成都》北宋詞人 柳永最近幾年,曾在不同的季節裡到過成都多次,幾乎每一次都會抽空去逛逛錦裡。或早春、或仲夏、或深秋、或初冬,四季更迭,光陰荏苒。身處日新月異變化中的成都,驚嘆千多年前詩文中所描述的古都場景卻依然鮮活地再現於這條街道上。錦裡位於成都市中,緊臨著名的武侯祠。三百多米長的街道為統一的仿古建築風格,古色古香,素有“成都版清明上河圖”之稱。置身其中,你可以輕易地追古撫今,體味濃縮後的蜀都韻味。想游錦裡,時間可長可短,十分靈活:走馬觀花:一小時逛錦裡據說早在秦漢時期,該街道就已存在。到了西蜀更是成為重要的商業街之一。它北鄰錦江,東望彩虹橋,重新修整後現建築以明清風格為顯著特征,並融入了川西的民風、民俗,近年的品牌建設更突出了以三國故事為背景的文化外延。古老與現代的巧妙結合之下,將衣、食、住、行,吃、喝、玩、樂等功能結合在一起,很快就成為感受當地文化的必到之地。錦裡的街道並不像許多大城市裡的商業街那樣一貫到底,平鋪直敘。從結構上說,錦裡說它是街,倒不如說是一座狹長的大院子。如果你是從武侯祠的正門出來,遠遠地便可以看到由著名古建築學家羅哲文先生所書的“錦裡”二字高高地懸掛在那裡。左右的一副對聯“史標三國輝秦漢,客聚五州樂古今”,更是點睛地道出了錦裡的歷史及今人對其貢獻的肯定。厚重的兩扇街門時常是半開半掩,吊足了訪客想要去到其中一探究竟的胃口。進得街來,兩側整齊劃一的仿古建築果然使人仿佛一下子回到數百年前。尋古風步入百米,便可見一座拱橋,橋兩側栽種著翠竹,橋下清流中是無數尾錦鯉游弋其中。再往前是一個小廣場,道分左右,而正對廣場的是整個古街的中心 – 古戲台。有趣的是戲台被高高建在空中,下面形成一個走廊,街道穿中而過。有演出時,想看戲的人可以聚攏在廣場上觀看;想逛街的人則可從戲台下輕松穿過,各得其所,互不影響。這一設計稱為雙贏的解決方案似乎也不為過吧。繼續前行,還是同樣規整的仿古建築群,只是茶樓酒肆明顯較前半條街多起來了。過了一個叫“漢肆”的牌坊,古街似乎到了盡頭。且慢,街道在此卻向左打了個折轉,通向一條相對較窄的街道。這條小街更是布滿了小吃攤檔,在成都你可以看到的幾乎所有的小吃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而且同樣味美價廉。拿著選中的美食邊走邊吃,通過一個月亮門,眼前豁然開朗,卻原來又回到了古戲台前的小廣場。至此算是完成了對錦裡整條街道的探訪。錦裡總長雖僅有數百米,但卻規劃設計精巧,建築景觀十分緊湊。按此線路,即便你時間十分有限,也可以較從容地經歷一遍蜀國文化的熏陶。整個過程中,你可以品嘗幾樣小吃、逛上幾家土特產店並采購打包,間歇中還可以把自己的身影與若干標志性的建築放到一起合影留念。慢板生活:半日泡在錦裡有了大半天時間做保證,觀看每日都在此上演的世井生活秀是你不可錯過的自選項目。推薦幾個我以為的經典。先聽後嘗“三大炮”:“三大炮”是一種當地的糯米小吃。說它先聲奪人一點也不誇張。一結實的漢子從鐵鍋裡扯出三團做熟的糯米糍粑,分別用力摔到一個鐵板上,發出“砰砰砰”三聲巨響;糍粑團撞擊鐵板震得一側的十幾個增強音效用的小銅盞也跟著嘩嘩直響,但見“炮聲”過後,三顆“炮彈”滾入鐵板下的簸箕內,渾身粘滿豆面後被揀進一個小盤子裡,澆上糖漿,撒上熟芝麻,那香甜軟糯的“炮彈”馬上就會引來游客們的爭食。除了“三大炮”外,“波絲糖”、“葉兒粑”等小吃的制作也十分獨特,堪稱是可食用的藝術品制作過程。有興趣不妨看看。一婦不蠶,或受風寒:一句道出蠶絲在舊時社會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隨著紡織大工業化時代的降臨,這門古老的手藝幾乎將要消聲滅跡了。幸好在錦裡的蠶絲坊裡還有機會看到絲綢是如何由一枚枚蠶繭經一道道純手工的工序制作出來的。雖然這只是個形式大於內容的表演,但面對眾多游客的圍觀,作坊內的四、五個蠶娘、織娘熟練操作的技法和有條不紊的工作風格,其場景至今仍歷歷在目。老玩具的街邊檔:為吸引經過的游客,攤主把九連環、華容道、七巧板等一些手工玩具放在面前的桌案上,很隨意地選出一件,嘴裡侃侃而談的同時,手裡已熟悉地擺弄出效果來。其實這些老式的玩具已經很難對現在伴著電腦成長起來的孩子們再具有吸引力了。倒是常常有些中年人走到近前,饒有興志地看著攤主的表演。對於他們,與其說這是些玩具,倒不如說是一種對兒時記憶的載體。如果逛累了,那就找個臨街的茶館或咖啡館坐坐吧。可以邊品著香酩,邊觀察著街上形形色色的過往行人。特別建議重點“打望”一下經過的“粉子”們。有麗人款款行於古街之上,誰又能說這不是一道靚麗風景呢?看看時候不早,離座起身之前千萬不要忘記再最後感慨一聲,“慢板的成都生活真的是好‘安逸’喲~”。活色生香:夜晚融入錦裡如果有機會晚上來錦裡,或有幸就住在錦裡內的某個客棧,那才是你游錦裡的終極時刻。這時候的它才最真實又最動人。相比白天,夜晚的錦裡有兩點是最不容忽視的:一個是燈,另一個是戲。燈把這裡裝點得多彩而神秘;而戲卻是把徜徉在這裡的人們的心緊緊地連接在了一起。也許在白天你根本不會留意到懸掛在店家門前的燈是個什麼樣子,而一到夜晚,這些白天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東西卻放射出多彩迷人的光,即刻把錦裡上上下下用霓虹包裹了起來。在餐館裡,紅色、黃色的光把家宴點綴得更加溫馨而快樂;在酒吧裡,變幻莫測的雷射光則不斷地在四周的牆上打出時尚的印跡。打個不一定恰當的比喻想說明一下這些光線的重要:燈光之於錦裡,很像化妝品之於女人,其作用是把白天素面朝天的錦裡,在夜晚打扮得分外妖嬈。而說到戲,則略有不同。因為戲總是有的唱的,無論白天還是晚上。但請記住一點,真正的好戲只有在晚上才會上演。錦裡尤其如此。特別是如果能在錦裡的古戲台上演一出好戲那才是足夠幸運呢。這通常只發生在節日或慶典的特殊日子裡。事實上,印像中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似乎還是挺大的。我就趕上過七七節、萬聖節、開街周年慶典等大大小小的活動。說個印像最深的盂蘭盆節(俗稱中國的鬼節)的錦裡吧。天近黃昏,人群開始在街道上聚集。先是一幫顯然是某藝術院校的學生們化妝成古時的亡靈,無論是秦朝的將軍還是滿清官宦,都一律畫得臉色慘白,鮮紅大口,鑽在人群中伺機從背後上來嚇人。受害者往往先是一驚,而後都會對這種善意的惡做劇報以開心的笑。等天色完全暗下來,大家都很自然地聚攏到了古戲台前。中央舞台被射燈照如白晝,廣場周圍紅紅的燈籠也早已被點亮。隨著一陣緊密的鑼鼓點兒,好戲終於開場。身在蜀中,自然上演的是川劇。一般這種情況,曲目都會遵循兩個原則:一、應景,既然是鬼節,那曲目基本都跟鬼怪有關;二、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通俗戲,此時的大俗可為大雅。所以即使我根本聽不懂演員具體在唱什麼,整個演出過程中也沒有一個人出來報目,僅從著裝和爛熟的劇情也能猜出個所以然來。開場戲是“鐘魁捉鬼”,演鐘魁的演員上來就甩出個高腔,下面立刻掌聲雷動。我轉身望去,朦朧的燈光下滿是盈盈的笑臉。接著一群小鬼魚貫而出,連唱帶打,好不熱鬧。武戲過去是文戲,白衣女子拉著青衣女子一大段唱得悲悲切切。從服裝看,我猜應該是《白蛇傳》。其實此時劇情已不再重要,大家聚在一起看戲過節的氣氛才是最重要的。壓軸演出的當然是川劇的絕活兒 - 變臉。台下應該以四川人居多,也不知道他們都看了多少遍各種變臉,但在這樣的環境裡,大家還是看得異常興奮。隨著變臉演員從口中噴出一團烈火,在人們的一片驚呼聲中,整場演出達到了高潮。大戲剛散,人們就迅速湧向中意的茶樓、酒吧、咖啡館。很快錦裡的整條街就被這些尚處在興奮中的人群攪得越發的熱鬧了起來。如果你在成都,不管是有一個晚上,還是半天兒時間,亦或僅僅是一個小時,那都不會影響你來錦裡看看,因為這裡天天上演著“歌台舞榭上的雅俗同賞,世井繁華下的聲色風流……”



(古戲台上正在上演著川劇)



(小店裡展示著三國主要人物的玩偶)



(美食米豆腐)



(漂亮的紀念品-香包)



(夜晚的錦裡彩燈初上,很迷人。)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