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武夷

作者: 風中雙子

導讀我時不時會做一些為了一碟醬油去買一只雞的事,比如為了價值100元的抵換券,訂下幾千元的度假路線。 假期已經定了,目的地懸而未決。然後想起閩北有山,曰武夷。 飛機靠近武夷山時,舷窗外出現了連綿山脈。綠嶺葳蕤中,偶爾突兀地拔起一座赭紅的山峰。山峰濯濯,草木不生,典型的丹霞地貌。 看到一座峰,小小的個子,亭亭玉立。又看到一座峰,敦實沉穩,形如� ...

我時不時會做一些為了一碟醬油去買一只雞的事,比如為了價值100元的抵換券,訂下幾千元的度假路線。

假期已經定了,目的地懸而未決。然後想起閩北有山,曰武夷。

飛機靠近武夷山時,舷窗外出現了連綿山脈。綠嶺葳蕤中,偶爾突兀地拔起一座赭紅的山峰。山峰濯濯,草木不生,典型的丹霞地貌。

看到一座峰,小小的個子,亭亭玉立。又看到一座峰,敦實沉穩,形如冠帽。

後來才知道,那就是武夷山的代表,玉女峰和大王峰。

預訂的酒店就在大王峰腳下,武夷山茶博園的斜對面。整個半天沒做其它事,就是查資料,問信息,來來回回地打電話。武夷山的公開信息總是勸諭游人不要找私車私人導游,但當地從事這種行當的其實不少,有的本身也是旅行社人員,講完公家立場再講私人建議,這樣的旅游生態,對於習慣搜羅信息之後自行判斷的我,倒是正中下懷。

天氣很好,晴空萬裡。但是預報再過一天就會有大雨。我決定先拜訪最精華的天游峰和九曲溪,然後根據天氣再作打算。

九曲漂流,歷史相當久遠。據說宋朝的人們就常常逆流而上,從一曲劃到九曲。我不知道那時的漂流是休閑還是運輸,從下游九曲附近保留的簡陋碼頭,看不出太多痕跡。

現在的漂流是單純的旅游行為,從九曲到一曲順水而下,輕松很多了。陽光下的山水顯得很明麗,身旁碧波幽幽,兩岸奇峰聳峙,清風徐來,感覺賞心悅目。

但網上早有傳聞,真正讓九曲漂流生色的,是艄公的講解。那是要給小費的。

竹筏漂出,幾個臨時拼湊的散客,連同一頭一尾兩位艄公,都矜持地沉默著。

幾分鐘後,一位女孩子開口了:你們打不打算出小費啊?

我心領神會地說,我無所謂啊。

於是每人都按“行規”出了10元。艄公接過,隨即就跟傳聞一樣,搖身一變成了無比活躍的“騷公”。剛才還正兒八經地讓游客坐好不要亂動,現在不但主動替游客照相,還熱情地指揮游客站立、撐篙、選背景、擺各種姿勢。

但“騷公”之騷,可不在這表面的動態。武夷山號稱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一百零八廟,在蜿蜒其間的九曲溪中漂流,一路秀色飽覽無遺。這些峰洞廟觀,在“騷公”口中都有帶色的寓意,而且緊扣時代背景,句句影射當今世態,艷俗流風。絕的是雖然句句帶色,相當露骨,但是又沒有一字一詞涉及不雅。語言水平之高超,令人折服。

竹筏首尾相續,迤邐而行,有時互相靠近,就聽到其他艄公大同小異的講解。於是明白了,“騷公”版講解是集體智慧,有“通稿”的。不過每條竹筏狀況都不同,艄公也總能隨機應變,一路舌燦蓮花,滔滔不絕,還一點都不重復,戲謔尺度堪堪搖擺在風流與下流之間。看來這裡的艄公,個個都是脫口秀大師。我很懷疑他們上崗前是否必須經過口才測試。

如果是,想必也是他們內部的自發組織,就像小費份額的口耳相傳心照不宣。艄公自述,撐竹筏收入的大部分都交給官家了。這樣看來,要小費也是迫不得已。而且認真不欺場的態度,也很對得起游客。更不用說原創加表演的脫口秀質量了,腦力活呢。據說“騷公”的諧音本來就是艄公自創,看來這山水之間,總是藏龍臥虎。

忽然想起有人說過,中國文學的精粹,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之後,當代就是段子。

我想我明白那是什麼意思。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學,一定是現實主義的。

現實主義,從來不在表現繁華盛世的舞台上。武夷山到處是“印像·大紅袍”的廣告,一張門票幾百元。據說,當地人極少去看。

竹筏靠了碼頭,導游在岸上迎我。

導游姓葉,一個短小精悍,活力充沛的女人。我在景區門口買票時,她湊上來自薦。

後來就發現,像她這樣掛著導游證專門陪散客的當地人還不少,名義上是景區警示的“野導”,實際上對這方山水比正式導游還熟悉,而且和景區人員關系也好,不但不受排斥,還常常給客人帶來便利。

武夷山的旅游生態其實很圓融,正是本鄉本土的山水陶冶最易熏陶出的民間生存智慧。“騷公”不但會說段子,對武夷山的動植物資源也如數家珍張口就來。導游樂於陪客人爬山聊天,一高興錢都會少收。葉女士就是這樣,出價低得就像自己要找伴去郊游。

走過宋街,來到武夷宮。這一帶展示的是武夷山源於彭祖時代的古老歷史。據說武夷山的名字就源於彭祖的兩個兒子,一名武,一名夷。武夷宮裡有場景雕塑和模擬投影,再現遠古時代武夷山人的生活。實物展覽則有懸棺,漂流時見到的是高高山崖上露出的散亂木片,現在則是擺在宋街博物館裡的完整棺木。歷經數千年,古木仍然未朽。更鮮活的古木,至今還在武夷宮裡蒼翠著,是一株已經800多年的宋桂。

還有朱熹紀念館和柳永紀念館。一個是在武夷山呆了大半輩子的理學祖師,一個是在武夷山出生的婉約詞人,這樣的紀念組合,無意中又顯出了一種圓融。

吃過午飯,到天游峰去。進了景區,葉女士蹦蹦跳跳地把我拉到水邊。

碧綠的九曲溪中有魚兒在歡快游弋。有的如指頭般細小,還有一些大得足以媲美常見的觀賞錦鯉。導游說那叫紅眼魚,魚眼睛亮閃閃的,就像水裡浮游著一盞盞小燈泡。

九曲溪的魚,現在不允許捕撈了。所以我才可以如此近距離地接觸。導游掏出一包餅干,讓我自己去飼喂,證明這些魚兒完全不怕人。

旁邊是一塊無比巨大的岩石,豎條斑紋明暗相間,猶如石雕的瀑布。那就是曬布岩了。傳說有神仙扛著布匹經過武夷山,被美景所迷,失手把布匹掉落溪水弄濕了,就展開曬在這巨岩上,至今上面還留著一個黑黝黝的神仙掌印。

曬布岩其實就是天游峰的正面。武夷山“一塊石頭游半天”,每一個景點都是一塊巨大的風化砂礫岩。天游峰成為個中翹楚,不在石頭本身,而在周圍的絕美風光。九曲漂流時已經見過的許多峰岩,隱屏峰、玉女峰、大王峰、雙乳峰、三仰峰、鷹嘴岩等等,換個角度,在這裡又出現了。登天游峰時不時回望,視野中山巒堆疊,九曲溪如碧綠的緞帶纏綿其間。山水相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景致,的確是武夷山的精粹所在。

天游峰本身寸草不生,但是山腳植被豐茂,水杉、紅豆杉、野薔薇、桂樹,各種我認識不認識的花木,郁郁蔥蔥一路蔓延。有山林就少不了曲徑通幽的石門石洞,像雲窩,據說早晨真是會生出流雲朵朵。還有桃源洞,傳說春天有片片桃花順水飄出,才讓山中的樵夫無意中發現了這個仙人的居所。

傳說總是比實景活色生香。天游峰景區裡還有朱熹創立的紫陽書院,葉女士熱心地拉我跟朱熹雕像合影,我想告訴她其實我並不喜歡朱熹,因為那句“餓死事小失節事大”。但想像又覺得多余,民間自有解構的智慧。導游津津樂道的,正是朱熹和狐狸精妻子的故事呢。

說完故事,葉女士帶我到御茶莊喝茶。武夷山盛產岩茶,半發酵的,據說暖胃。武夷山人也多半一邊從事旅游業,一邊經營茶業。導游帶我逛天游峰時,就不停地和山那邊正在挑茶的丈夫手機傳情。她顯然希望我買些茶回去,但我不喝茶,最後只能勉為其難買了一小坨茶餅。服務員的態度始終很好,我就坐在茶莊裡聽茶經,看工人曬茶葉,消磨了大半小時。

太陽西斜時,坐上小火車形狀的觀光車離開天游峰,結束了一天的行程。

有了前一天的經驗,覺得第二天可以自己走了。

雲靄沉沉,看來天氣預報還是准的。坐觀光車到達一線天入口時,需要撐起傘來了。

很多地方都有一線天,但武夷山的一線天不同凡響,是我所見過最壯觀的。兩塊巨石之間,長逾百米的狹窄通道,需要踩著台階步步向上。目測寬處最多一米,最窄的地方只有30釐米,稍胖一點都過不去。入洞之初還可抬頭仰望,細長的一線綠光,像是從遙遠的天幕透下來。走到中途已經是漆黑一片,低頭看不見路,抬頭望不到天。

幸好砂礫岩下雨也不打滑,借助租來的手電,我步步為營小心翼翼地走出一線天。剛出洞口,手機就響了。昨天那位葉女士導游的一位親戚,自告奮勇要當我第三天的摩托車導游。我知道自己包一輛出租車少說也要200多元,就問對方價錢多少。對方出價100,我張口就還到50,沒想到對方馬上答應了。

我喜歡這樣的爽快。再討論了一番下雨天騎摩托車的安全問題,就基本定了下來。

然後從一線天步行到虎嘯岩。這一段山色空蒙,一邊是雲霧中的高大山崖,一邊是原野上的片片茶園。暗色天幕下深深淺淺的灰和深深淺淺的綠,看上去都很柔和。空氣很清醒,走在山道上,覺得自己都像吸了水的葉子,從心裡柔潤起來。

虎嘯岩又是一塊巨大的石頭,無邊的巨大已經不可估算。從天成禪院經賓曦洞,費力地爬到山頂,才發現另一側是所謂好漢坡,光聽名字就知道攀爬難度非同小可。我想我不是為了爬山而爬山的,於是就在山頂欣賞了一番朦朧煙雨中的武夷勝境,再原路折返。

從山腳走到有停車場的出口,又是一段幽深的林間小路。中途見到路標,指示著科學考察的路向。顯然武夷山並非浪得虛名,自從被評為世界遺產之後,還真是處處營造出世外桃源的氣氛。一路走來,人跡稀少,只有偶爾幾個散客,跟著當地導游隨意閑逛。偌大的旅游區,看不到幾個商販攤點,只見虎嘯岩腳下一個畫匠,用粉筆刷蘸墨,在宣紙上刷出濃淡相宜的山水。很漂亮的現場寫真,很閑適的山居意境。

就連停車場的觀光車調度員,也饒有興味地跟等車的游客侃侃而談。語鋒所及,都是武夷山水的獨特資源,以及對當地農民出於對官府不滿而肆意破壞環境的感嘆。我在一旁聽著,想到人和人之間的立場不同,衝突不斷,仿佛從來都是千古難題。

已經是中午時分,雨越下越大。觀光車把我帶到大紅袍入口時,傘中都有小雨漏下來。

大紅袍三個字,和武夷山聯系在一起,含義豐富而又明確,互相還有牽連。

對於不喝茶的人如我,大紅袍就是特定的一塊景區。山巒夾峙中,一畦一畦的茶園連綿鋪展,伸向天邊。都是名種岩茶,肉桂老樅水仙,各種我知道的不知道的名字。

然而,山野中各種各樣的茶,都比不上山崖上那幾棵不起眼的小灌木。傳說以前有秀才進京趕考,途中體力不支暈倒,武夷山一位老方丈隨手摘下幾片葉子讓他咀嚼,秀才神跡般起死回生。高中狀元的秀才後來再到武夷山,鳴謝方丈救命之恩,方丈說,救汝者,神樹也。狀元脫下身上的大紅袍覆在“神樹”上,這幾棵野生茶樹從此就成了御用貢品,亦即頂級名茶大紅袍。20克大紅袍可以拍賣出20萬元的天價,名貴程度無法想像。

如此頂級的茶品,自然也要有非同一般的采摘方式。據說以前都是猴子穿上紅袍去采。原來,聽起來很俗氣的“猴子摘”,與很堂皇的“大紅袍”竟是一回事。武夷山猴子很多,只是沒想過在大紅袍的高貴傳說中,也能占一席之地。

歷經350年的大紅袍,二代三代已經繁衍成功。大紅袍母樹現在已經不讓采摘。最後一次采摘是在2006年,從母樹上采下的20克茶葉送進了國家博物館。

如此獨一無二的尊貴待遇。我站在大紅袍腳下,望著山崖上的幾棵小灌木,怎麼也想像不出來。當地人說起大紅袍,也就淡淡的口吻,野茶而已,他們說,宣傳得厲害。

向來如此的。鄉野與殿堂的口味,總是衝突。

雨霧中的大紅袍,顯得有些模糊。我連拍了幾張照片,都不是太清晰。最後我放棄了,走上大紅袍旁邊的山道,向水簾洞而去。

這是一段漫漫山路,悠長而安靜,而且鳥語花香,風景絕美。一路上奇峰兀岩且行且隨,潺潺流水依依相伴,紅色黃色的山花到處鋪陳,還有連綿不斷的茶園,在雨霧籠罩中生發出滿眼鮮活的綠。很多都是百年老茶,枝干上附著厚厚的“青苔”。正是春茶時節,茶農正在辛勤采茶,挑夫挑著碩大的籮筐,滿載沉重的茶葉,在山路上來回奔忙。

很奇特的風光,既有小家碧玉的鄉野氣息,又有大氣磅礡的山居意像。難怪當年拍攝《西游記》的時候,大紅袍到水簾洞的這一段路成了重點取景地。雨下下停停,游人稀少,大部分時間都是我一個人走在路上,在流香澗摸摸清澈的水,在慧苑寺聞聞雨中的月季,在鷹嘴岩支起腳架給自己拍張照片,自得其樂,心曠神怡。

偶爾碰到幾個人,見我一個人行走,都說我厲害。一個人走,就厲害嗎?我開始邊走邊思考這有趣的命題。一個人走,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從來都是這樣,有什麼不同嗎?會晤了明麗山水,過去總是遺憾無人可以分享,現在只是簡單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不願再想山水之外,那些心甘情願繾綣在紅塵中的人和事。大約就是這樣的不同吧,山水或許還知道我來過,紅塵倒未必有人牽掛我。

花了一個多小時走到水簾洞,已是傍晚時分。水簾洞就是一塊氣勢磅礡的巨石,宛如一只展開雙翼的蝙蝠。瀑布從巨崖頂上飛落而下,猶如巨龍吐水。石上的紋路又似一只鳳凰,整座山崖就應了龍鳳呈祥,喜迎福到的吉語。石頭實在太大,沒有廣角鏡頭絕對無法拍攝完全。三賢祠建在石塊上,遠遠望去就像一幀巨幅宣紙上潑了淡淡的一筆墨。只是這個季節水流太過微細,枉擔了水簾洞的美名。

所以要到青龍大瀑布去,那是武夷山風景區外圍新開發的景點。

早晨天色暗淡,但是沒有下雨。一輛摩托車在酒店門口等我,車手小周,就是事先約好的導游了,還很細心地帶了一件大雨衣。路過星村鎮時,又幫我拿了一個頭盔。

先去青龍大瀑布。路上有交警查車,小周說忘帶駕駛證了,就帶我兜了山路。下過雨的山路,泥濘崎嶇,但是卻可以額外觀賞真實的田園風光。到處都是茶園,頂部經過機器采摘,如同園丁修剪過的綠化樹,呈現平滑齊整的流線形。還有大片的煙草田,以及長滿雜草的稻田。小周說武夷山的水稻只有一季,一般過了端午才插秧。不過也有少數例外,我就看到一些農田裡,已經有農人在辛勤插秧。

青龍大瀑布是武夷山生態旅游區的一部分。武夷山自然保護區從去年開始已經封鎖,據小周說是軍事原因。此後有私人開發者推出了自然保護區全新旅游路線,龍川峽谷、玉龍谷、十八寨、華東第一漂等等。而在網上口耳相傳最為推崇的,就是青龍大瀑布。

摩托車駛上盤山公路,兩邊都是森林,蒼翠蓊郁。氣溫也在明顯降低,一陣陣涼意隨風吹過來,原來生態保護區就是原始林區了,熟悉的風光,但是百看不厭。青龍瀑布其實也就是一片青蔥樹林,很有原始野趣。沿著山徑蜿蜒而上,路邊都是掛著牌子的珍稀樹種。幽幽山溪一路相隨,在山崖跌宕處制造出大大小小的瀑布。最大的瀑布在山頂,我到達的時候正好又開始下雨,雨中的青龍大瀑布像一匹耀眼的白練,被山崖撕成幾幅,轟隆撞向崖下的潭水。碎花濺玉,飛沫撲面,果然聲勢浩大。

雨下大了,只好在山腰的亭子裡躲避,接近中午才下山。山林裡一片濕潤,負離子是格外多了,我的感冒也加重了。雨後的溪水潔白而豐盈,碰到石頭,不時泛起汩汩浪花。華東第一漂就在青龍大瀑布景區旁,河道中怪石嶙峋,果然是不同一般的險峻。但是也真有人在這冷雨霏霏的天氣下水漂流,看來武夷山人果然有眼光,旅游資源用得恰到好處。據說這城市很小,只有20萬人。靠著得天獨厚的武夷山,日子應該過得挺自在的。

按計劃,下一個目標是下梅古民居。但是回到三姑鎮度假區,已經大雨滂沱。一碗越南粉吃完了,武夷山流行越南粉的原因聽小周講解完了,小周熱心買給我的清明果也吃完了,雨還是嘩嘩地下,一點沒有停歇的跡像。

小周是個稱職的導游,服務周到,善解人意。一路幫我拎東西幫我照相,見我感冒厲害,坐摩托時還把自己的外套讓我穿,自己穿著一件短袖在前座頂風。大概他已經看出我是瘋狂的旅人,於是替我拍板說,走吧,也就十來分鐘的車程。

果然很瘋狂。從青龍大瀑布下來時只是下小雨,穿著摩托雨衣感覺不明顯,但是現在只感覺耳邊風聲呼嘯,雨線從身旁斜斜飛過,雨點重重打在頭盔和臉上,辣辣的疼。小周的頭盔中途還被吹落在地。雨中飆車,還是摩托車,也是人生第一遭的體驗了。

到達下梅時,鞋子已經濕透,套在腳上充當鞋套的塑料袋灌進了不少黃泥水。幸好小周所言不虛,下梅村基本都有廊棚遮蓋,雨天也不影響參觀。

這是一個清式古村落,保留著諸多原汁原味的木石結構徽派建築,到處可見重檐高坎,繁復雕花。雖然整體規模和氣勢無法與安徽江西的古民居相比,但這村子原來有著極輝煌的歷史。當年晉商專門從這裡購買武夷岩茶,然後遠銷海內外。下梅茶葉,最遠銷至俄羅斯境內的恰克圖,據說走一趟就要半年。

於是今天的下梅村就有了一個響當當的名頭:晉商萬裡茶路起點。只是我沒想到這茶路的伊始是水路,難怪村裡供奉媽祖。我到下梅的這天,正好是媽祖生日。望著貫穿村子的小河,想像當年一艘艘小船滿載茶葉等待出發的情形,眼前的一切頓時有了生動的畫面感。

大雨足足下了一下午,回到酒店才漸漸停歇。看看還有時間,就順勢到斜對面的武夷山茶博園逛了一圈。小周依舊耐心地陪著我,幫忙照相講解。據說茶博園在很短時間內就建成了,建成後舉辦過一個茶葉展銷會,現在就成了一個免費的露天大公園。

茶博園確實很大,用各種雕像和石刻介紹武夷山的茶文化。入園第一眼就看到三尊神仙,神農氏、武夷君和彭祖,背靠雲霧中的大王峰,氣勢威嚴注視蒼生。在他們身邊是歷代武夷名人,圍成了一個小廣場。園中還有當代茶葉專家的浮雕和簡介,一一看過去,大多是江南人氏。散落各處的銅雕,則形像地再現了從采茶到鬥茶的茶葉制作全部流程。在園中兜一圈,我這不喝茶的人,也總算對茶文化有了一些粗淺了解。

但是印像最深的,還是下過雨後那一簇簇飽滿盈潤的羅漢松的花。小周說當地的羅漢松很少開花的,但是無論在下梅看到的古羅漢松,還是在這裡看到的新栽的羅漢松,都開出了一簇簇米白色的花,像一串串微笑的禾穗。

我把這花拍下來,像拍下一個告別的手勢。我又要回到人事紛繁的都市去了,在喧囂雜亂的日子裡,能回憶起多少山水,就能汲取多少力量。



(武夷山的標志:玉女峰)



(雲霧中的大王峰)



(長在山崖上的大紅袍母樹)



(武夷山御茶園)



(青龍大瀑布)


精選遊記: 武夷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