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安江到千島湖20100216-0210(一)

作者: chriswoo

導讀(一)漁梁 漁梁壩建於唐宋修於明萬歷年間,據稱是能與都江堰相媲美的水利工程。 雖然時值冬日,傾瀉而下的水依然有澎湃的氣勢。 壩邊的石灘是孩子們玩炮仗的地方,男孩子旁若無人地撅著屁股圍成一圈,小腦袋擠在一起不知道研究十麼。 沿著長長的石階往上是漁梁村。腳下踩著的依舊是石板路,抬眼間徽派的建築已經寫滿歲月的篇章,很難找出心目中描繪過的感覺 ...

(一)漁梁

漁梁壩建於唐宋修於明萬歷年間,據稱是能與都江堰相媲美的水利工程。

雖然時值冬日,傾瀉而下的水依然有澎湃的氣勢。

壩邊的石灘是孩子們玩炮仗的地方,男孩子旁若無人地撅著屁股圍成一圈,小腦袋擠在一起不知道研究十麼。

沿著長長的石階往上是漁梁村。腳下踩著的依舊是石板路,抬眼間徽派的建築已經寫滿歲月的篇章,很難找出心目中描繪過的感覺。倒是很喜歡看那些老太太,因為天氣放晴了,紛紛提著小炭爐在高高的馬頭牆下踟躕而行。小炭爐十分精巧,外面包著竹編的籃筐方便手提。老太太們雙手提在胸下,用圍裙兜著,熱氣直往身上撲。她們坐在村口聊天,一個個小炭爐就放在腿下,真讓被練江的冷風吹得眼淚鼻涕的我羨慕。

沿著練江去看紫陽橋。春節過後今天終於有了太陽,按媽媽的說法叫淡水太陽,就是沒十麼熱氣的一點陽光。但是也可以使人的心情好起來。雜草從橋墩的石縫裡肆無忌憚地鑽出來,那一塊塊明代的青磚,壘成結實高大的橋孔,穿越過多少船只,記錄了多少徽商背井離鄉悲歡離合的故事。回首孩子們嬉戲的石灘,是曾經的漁梁碼頭,過完了年,便灑滿了妻兒老小告別的淚。清清的練江水,盈盈的水波映著家鄉的紫陽山,粉牆黛瓦的村莊,和親人們揮手佇立的身影。映在那一船人晶瑩的眸子裡,映入一船人的心裡,一年又一年……

(二)歙縣

歙縣依舊沉浸在濃濃的年味裡。鬥山街、許國石坊都沒有人收門票。只是飢腸轆轆的我找不到吃飯的地方。小飯店都未開門,大飯店都在辦喜筵,把城繞了個遍飢寒交迫只好走進聲名遠揚的披雲山莊碰個運氣。果然燈火輝煌高朋滿座,知道這裡平日裡就要預定,老著臉皮故技重施直衝前台死磨硬纏,終於在等候區的八仙桌上特例開了一桌,旁邊還有炭爐上煨著銅水壺,後面則是烤白薯的攤,歪打正著,別有風味。

披雲山莊的徽府菜名不虛傳,一道道做法簡單的菜就徹底征服了我。太白魚頭是沒趕上,看著滿屋的殘羹剩飯只好先點個深渡餃墊飢。腊鴨蒸豆干,鹹肉蒸毛豆腐和棒子魚就可以慢慢品嘗了。蒸出來的鴨肉肥而不膩,鮮美滑嫩,豆干既吸收了鴨的油水又中和了鴨的氣味,連我這樣本不愛吃鴨也不吃豆制品的人竟然也停不下筷子,看來這道菜已經不需要美食家的評語了。

徽州名菜腌鮮鱖魚是第二天在歙縣飯店吃的,這裡的大廚沒有披雲山莊的名聲,不過還是很入味。

都說中國人重吃,生在中國也真是有吃福。尤其是像我這樣的人來瘋,在家吃得十分清淡,一出門卻像個饞鬼投胎,花鳥魚蟲,甜酸苦辣,半生不熟,皆可。覺得生活沉重的時候可以聽聽林語堂的話——我們對於人生可以抱著比較輕快隨便的態度:我們不是這個塵世的永久房客,而是過路的旅客。因為是名旅客,其樂趣就是嘗嘗別人的拿手菜,看看別人家鄉的風景如畫。粵川魯浙閩湘徽淮揚菜,或者是根本不入流的山野小吃,就像小孩子總愛去隔壁家蹭飯,生活,在別處。



(呈坎。呈坎/唐模/漁梁古村在人少時去看看還不錯。棠樾牌坊群/潛口古民居也可以看看)



(棠樾牌坊群,最佳角度的照片不在這裡)



(歙縣新貌)



(漁梁壩,紫陽橋)



(在漁梁巧遇一對當地的新人,真是應景)


精選遊記: 歙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