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卑斯雪波希米亞風(瑞士篇)

作者: 吃飯不對付

導讀瑞士大城小鎮國內到捷克沒有直飛航班,到瑞士一般也要經停其他地方。我們這趟捷克、瑞士之行,中轉地就是蘇黎世。坐阿聯酋航班經迪拜到蘇黎世往返,又坐瑞士航空從蘇黎世到布拉格飛往返。回到蘇黎世後,再一路南下到日內瓦,再坐火車返回蘇黎世搭乘回國航班。本來不想多走回頭路,無奈單程票比往返還貴,只好多幾次故地重游。其實如果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線夠多� ...

瑞士大城小鎮國內到捷克沒有直飛航班,到瑞士一般也要經停其他地方。我們這趟捷克、瑞士之行,中轉地就是蘇黎世。坐阿聯酋航班經迪拜到蘇黎世往返,又坐瑞士航空從蘇黎世到布拉格飛往返。回到蘇黎世後,再一路南下到日內瓦,再坐火車返回蘇黎世搭乘回國航班。本來不想多走回頭路,無奈單程票比往返還貴,只好多幾次故地重游。其實如果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線夠多,從不同城市回程也不會太貴。走過歐美一些地方後,對高樓大廈的現代都市已經從審美疲勞發展為習慣性厭食,一看就飽。覺得真正值得看的還是自然美景和那些本色小城鎮。因此這次瑞士行就沒有安排蘇黎世、伯爾尼等經濟、政治中心型城市。可是在蘇黎世轉機去布拉格時,有4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出發前就想要是時間合適就在蘇黎世來一個閃電式的到此一游。由於航班准點到達,出關手續辦得也很快,於是就決定抓緊時間去城裡轉一圈。其實能夠成行的主要原因還是距離不遠和交通方便。蘇黎世機場離市區坐火車10分鐘左右,有時幾分鐘就有一班車。而且火車站就在機場地下,和城市地鐵沒有區別。從機場到市區逛了一圈,感覺就像從北京站到前門一樣方便。蘇黎世是瑞士的金融中心,據說也是最富有的城市。市區的主要商業街班霍夫街按德語直譯就是火車站街,可以想像交通之便利。這條街銀行、商場和名牌店一家接一家,挑戰著人們的錢包和虛榮心。一些頂級奢侈品還商量好了似的都由一位黑衣大漢在門口裡面候著,先從氣勢上就把消費者壓了下去。其實即便是蘇黎世,市內也沒有什麼高樓大廈,在瑞士呆了五六天,很少見過10層以上的樓房。一些銀行大樓也不過四五層,照樣管理著萬億資產。城市大都依河傍湖而建,水邊或城市廣場留有開闊的空間和大片的綠地,不是見縫插針蓋商業設施。城裡空氣清新,交通順暢,人們顯得悠閑自在。沒有一些超大商業都市那種緊張、機械甚至壓抑的氛圍。但是更有特色的還是一些小城鎮。如古城盧塞恩,遠處的雪山和周邊的叢林、綠野襯著幽藍的湖水,曲折的石板小巷中裝點著尖頂教堂和古堡城牆。每條街道,每棟建築好像都是經過精心設計,而又是那樣自然和熨貼,和環境融為一體。街道上熱鬧但不擁擠,店鋪之間好像保持著一定的距離。據說瑞士為了保護自然環境,有意識地限制旅游景點的開發,而不是像我們那樣逮著了不放,竭澤而漁。盧塞恩湖裡游著許多的天鵝、野鴨、鴛鴦和其他不知名的水鳥,一看到游人接近岸邊便過來討要食物,有的還登上岸來和兒童玩耍。在其他國家很少能看到野生禽類和人如此親近。其實瑞士不僅是自然風光迷人,更重要的是千百年來人類的活動和建設,包括工業化和信息化過程中,沒有隨心所欲地改造環境,而是順其自然地維護和精心照管,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這就是為什麼歐洲自然條件比肩瑞士的地方不少,真正宜居的還是瑞士。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悉心尊重保護環境的,才得到自然最慷慨的回饋。瑞士還有很多知名或不知名的小鎮,如日內瓦湖湖畔的洛桑、蒙特勒、沃韋等,一樣非常有漂亮,生活服務設施完善,而且有生活氣息,特別是清靜悠然,讓你感到時間都在放緩。建議去歐洲就要去小鎮。大城市打個照面即可。雪山之子瑞士地處阿爾卑斯山麓,很多地方抬頭就能看到雪山。青翠的草地,襯著遠處白色山頂的雪山,牧場上星星點點散布著牛羊,一所所顏色鮮艷,造型規整的房子,遠看好像彩色積木搭成的一樣,可以說瑞士無處不美景,從穿行在如畫山水中的火車向外望去,隨便一處窗外景色如果能截屏下來都是一張明信片。這麼好的自然景色,首先要歸功於阿爾卑斯雪山的滋養。我們去歐洲時已經是六月初夏,但飛越阿爾卑斯山時可以看到白皚皚的冰川延伸到天邊,若是趕上天氣晴好,俯瞰阿爾卑斯雪峰絕對是赴歐旅游第一處不可錯過的景點。在瑞士,海拔兩千米左右的山地仍能看到成片的積雪,隨處都有雪水化成的溪流沿山坡蜿蜒而。剛從雪山上流下來的水是青白色的,不用到近處便可以感到涼意,冥冥中體會到冰雪的魂魄。融化的雪水最終形成了入山谷內星羅棋布的雪山湖裡。瑞士大大小小的湖泊有1500多個,據說在瑞士任何地方,不超過十幾公裡就有一處湖水。其中西歐最大的日內瓦湖最深處有300多米。湖泊不像海洋那樣遼闊與奔放,更能讓人感到靈秀之氣。瑞士的許多城鎮村落都是傍湖而建,依水而生,因此瑞士之旅,很大程度上也是觀湖之旅。我們一路走來,感覺最美的還是盧塞恩湖。瑞士所有的自然和人文的美景在這裡都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有人說盧塞恩就是濃縮的瑞士。坐纜車沿山勢而上,從青青湖畔到雪山之巔,好像進入了立體的植物園。山坡上分布有著層次分明的植被帶,從滿眼的牧草野花,到高大森然的喬木和貼地而生的苔蘚。雪水灌溉了山坡上的綠樹青草,植被覆蓋的山坡也涵養著水源。在瑞士登山時,總看到山間雲霧繚繞,水汽充沛。山清才能水秀,水秀必然山青。要是打亂了這生態平衡,竭澤而漁地開發利用,最終會得到什麼我們已經深有體會了。去瑞士玩的人大都要想登一下少女峰,觀賞百裡冰川的奇景。可是山上的氣候變化多端,經常有雨雪,一旦陰雲密布,視線就會大受遮擋,看到的只是雲霧一片。少女峰門戶因特拉肯東、西兩個火車站和一些酒店裡整天實時播放著半山和山頂天氣情況,讓你自己決定是否登山赴雲雨之約。我們在因特拉肯等了三天山上都在下雪,沒有放晴,無奈只好去在游湖。布裡恩茨湖的碼頭就在因特拉肯火車東站旁邊,用瑞士通票不用再買船票。我們坐船到了布裡恩茨,又坐蒸汽小火車登上了海拔2000多米的布裡恩茨洛特峰,山上的風景也是絕佳,坐在觀賞台的露天餐廳裡品瑞士美食,面對著少女峰方向的大片雪山雲蒸霞蔚,感覺人在仙境中。所以,如果去少女峰碰上天氣不好,千萬不要灰心或放棄,因特拉肯附近可以玩的項目很多,不如就勢就在周邊沿湖坐船轉轉,隨便到哪個小鎮下船去都會有你意想不到的美景。如果事先功課沒有做到位,可以參考的辦法是隨大流,看哪一站旅游者下船比較多,跟著走就是了。但是要留意返程的船班。瑞士的火車如果說美國是汽車輪子上的國家,瑞士就是火車鐵軌上的國家。火車在瑞士的社會生活中地位太重要了。整個國家的交通體系就是靠鐵路串起來的,所以,到瑞士一定要坐火車體驗一下,你會對鐵路有不同的認識。有不少人說瑞士的火車准點,和瑞士的鐘表一樣。我感覺准點是不錯的,但也不那麼絕對,特別是列車的抵達時間以及支線車的到發有時也會晚上一兩分鐘。其他很多國家的火車,包括中國的的動車,在准點率上與瑞士也差不多,但更多的而不同是在哪裡呢?首先是標准化,瑞士鐵路的服務非常統一和規範。從火車站的建築、站台設置、各種服務設施到鐵路和列車上的標志都是統一的。不管你到了那個車站,告示牌、售票處、問訊處、存包櫃等等,模樣都一樣。特別是每個車站上黃色的出發時間表和白色的到達時間表,規格統一,非常醒目,按每小時標明到發車時間,查找方便,讓人看了就踏實。只要你去過一個車站,到其它車站一點沒有陌生感。有什麼需要很快就能找到。讓你感覺不到有什麼區別,不像我們的車站比著標新立異,生怕和別的車站雷同,顯得自己水平低沒創意。即使在同一個城市,東南西北幾個車站也是風格各異,孤獨求敗,這個是仿古,那個後現代,看著一個比一個花哨,相互之間看不出有什麼血緣關系。好像設計者的目的就是凸顯他老人家的個性,結果是讓初來乍到的你找不到北。瑞士火車的運行時刻非常有規律,特別是主要城市之間的發車基本都固定為每小時或每隔幾小時的同一時間,方便旅客掌握。如到某地的車每小時一趟,你錯過了10點40的一班,11點40、12點40還有同樣一班。第二個特點是鐵路公交化,這一點其他歐洲國家也沒有做到,鐵路就是鐵路,即使車站在市中心,也要與其他市內交通換乘。由於瑞士國家不大,鐵路運輸和室內交通真正是無縫連接,有時可能就是不分彼此。瑞士好像除了洛桑其他城市都沒有地鐵。但讓你感覺火車就比地鐵還方便。很多人就是做火車上下班往返。像蘇黎世、日內瓦等稍大的城市,機場距市區火車也就是走十分鐘,感覺就在家門口一樣。我們離開瑞士時正趕上星期天,市內的商場、超市全都關門,打聽了一下只有機場的超市開門。為了買趟巧克力就奔了機場,結果連來帶去沒花上一個小時。但是由於搭乘火車上下班的人很多,早晚高峰期二等車廂可能會稍擠一些,當然座位還是有保證的,和北京八通線、十三號線城鐵不是一個概念。再有值得表揚的就是人性化。出門在外的人最需要的就是安全和方便。即便是一些西歐城市的火車站,也是嘈雜混亂,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大聚會,外人到了難免有些惶惶然。瑞士車站都不大,但治安很好,閑雜人等少,衛生整潔,有警察、保安巡視。各種路牌和指示標志清晰易找,而且很多都是圖示,不會外語也沒能看懂。車站上、列車上各種配套服務設施完善,比如各主要車站都有Migros超市和其他一些品牌連鎖店,吃飯購物都很方便。雖然西方發達國家人工緊張,但每趟車發車前都有列車員在站台上提醒和幫助旅客,免得上錯了車。火車上的到站預報也是使用德、法、英幾種語言,播報得很准時和清楚。搭乘瑞士火車雖然方便,也要有幾點注意事項:一是票要買對,特別是各種優惠票卡,要看清楚使用條件。如瑞士通票(Swiss Pass)就是按日歷日計算時間的,使用的當天就算一天,不要算錯了日期,火車上查票很嚴;二是不要弄錯了車廂等級,其實車廂上大大的阿拉伯數字“1、2”還是很清楚的;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和國內不一樣,一個站發出的一次列車,中途有可能重新編組,開往不同地點,萬一弄錯了耽誤的時間可就不是一時半會。因此一定要看清楚自己所上車廂外面標的目的地,更可靠的是發車前再和列車員確認一下。瑞士美食瑞士不能算一個美食大國,但由於自然環境好,食品質量高,特別是畜牧業發達,因此很多肉制品、奶制品值得一嘗。瑞士奶酪火鍋(Cheese Fundue)小有名氣。在盧塞恩我們就去了位於小鎮中心,有很多人推薦的Fundue House。沒到店門口就是一股衝鼻的奶酪味道。傳統的奶酪火鍋涮的主料是面包塊和煮熟的小土豆,鍋底是融化了的奶酪,裡面加上了白蘭地酒和大蒜、辣椒等。用長柄鋼叉挑著面包或土豆,蘸上厚厚的一層奶酪入口。說是火鍋,實際吃的就是超量的奶酪。一看火鍋的主輔料就知道不是上檔次的菜品。查了一下資料, Fundue的確就是起源於瑞士貧下中農消受又硬又干的剩奶酪的無奈之舉。由於擔心陳奶酪變質,再掩耳盜鈴地加入就加入些酒和辛辣調料,和古今中外所有發酵異味食品的問世異曲同工。如果不是對發酵乳制品有特別愛好的人估計見識一次就打住了。判斷一個城市是不是國際化都市,除了看常駐的外國人有多少之外,還有一個標准就是看那裡的異國風味飲食是否地道。日內瓦就是這樣一個萬國飲食大本營,據說日內瓦是人均餐館最多的一個城市。就想在深圳能吃到正宗的東北菜、湖南菜一樣,在日內瓦除了能吃到非常正宗的瑞士菜、法國菜之外,還有很多意大利菜和披薩、牛排館。臨近火車站的一條街上,土耳其烤肉、印度咖喱和廣式茶點依次排開,從就餐的各國各族同胞投入的吃相就能看出還能找到家鄉味。都說瑞士物價貴,好像也不盡然。瑞士法郎兌人民幣大約1:6,中午旅游區一份烤腸熱狗5-6瑞士法郎;半升一杯的啤酒6-8瑞士法郎;中檔餐館一份主菜20-30瑞士法郎。感覺和其他西歐國家也差不太多。瑞士小費隨意,服務得好多少留幾個鋼镚就行,不像美國那樣不管服務如何,不給小費就好像欠誰幾吊似的。生活中不能沒有色彩瑞士人的生活並不是像鐘表那樣循規蹈矩,一絲不苟的。我們在乘黃金線列車從盧塞恩到因特拉肯時,半路上來一幫十幾歲的年輕人,開始坐著還規矩,快到目的地越來越能折騰,抽煙、喝啤酒,大聲唱歌、怪叫,男女摟在一起,還向窗外亂扔東西。原來以為遇到了朋克族甚至光頭黨,後來到因特拉肯一看,原來是學校組織什麼活動,還有老師帶隊。在因特拉肯車站上,到處是一幫幫興高采烈的年輕人,背著大得誇張的露營背包,呼朋喚友,奔四面八方而去。後來才知道因特拉肯是世界著名的戶外旅游集散地,各路驢友在聚集,而後去周圍登山、滑雪、攀岩、露營。來到這裡就要放下一切生活的負擔和壓力,摘下假面,真正放松地享受生活。所以在火車上看到的一切也就見怪不怪了。的確後來在路口,看到開往因特拉肯的列車上也都是群魔亂舞,鬼哭狼嚎的,這也是對這個戶外聖地的祭拜吧。在瑞士,活躍的不只是年輕人。我們在乘船和小火車游布恩裡茨湖和洛特山時,看到三五成群白發蒼蒼的老年人,年紀最少有七十歲以上,也背著背囊,在中途小站下船或下車,然後沿山間的旅行步道健步而去。看到路標上寫著這些步道的下一站往往要走一兩個小時。身體素質是一方面,心境實在讓人佩服。在國際奧委會所在地洛桑,街頭常看到一身短打在跑步鍛煉的人;路邊的網球場、高爾夫球場總是有人在揮拍或揮杆。感到瑞士人不光是熱愛自然,珍惜環境,更加熱愛生活,講究生活品質。總之到了瑞士才能更深刻地知道什麼是山清水秀,什麼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什麼是樂享人生。捷克篇:http://www.ctrip.com/community/itinerarywri/ShowWriting.asp?writing=1297908



(飛越阿爾卑斯)



(鐵力士雪山)



(小城故事盧塞恩)



(湖畔小鎮)



(布裡恩茨洛特山頂)


精選遊記: 琉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