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者的旅途——懷化芷江

作者: 忘情大師

導讀懷化芷江,一個曾經在全國非常有名的地方;銅仁梵淨山,一座梵音繚繞的佛教名山。兩地相距不遠,卻同樣令人神往。端午三天,總想出去走走,得,就去這兒吧。 6月13日下午14點56分,廣州火車站乘上了K776次車(廣州—銅仁,265元)。 6月14日晨,在列車的晃動中醒來,天已透亮,窗外霧蒙蒙的。我決定先在懷化下車,然後再去銅仁。6點30分,懷化到了。我出了站,車站� ...

懷化芷江,一個曾經在全國非常有名的地方;銅仁梵淨山,一座梵音繚繞的佛教名山。兩地相距不遠,卻同樣令人神往。端午三天,總想出去走走,得,就去這兒吧。

6月13日下午14點56分,廣州火車站乘上了K776次車(廣州—銅仁,265元)。

6月14日晨,在列車的晃動中醒來,天已透亮,窗外霧蒙蒙的。我決定先在懷化下車,然後再去銅仁。6點30分,懷化到了。我出了站,車站廣場正在施工,剛下過雨,有些泥濘。去芷江的汽車在汽車西站(記住:不在懷化汽車站)發車,很好找,在芷江路上。從火車站坐17路車或者出了車站直行到迎豐路口右轉,到芷江路口直行約10分鐘左右就到了。

去芷江的車很多,豪華車10元,普通車8元。我坐上車,1小時10分鐘,就到了芷江縣城。去芷江真的很方便,如自駕車,滬昆高速芷江有個出口,下高速就是縣城,如乘飛機,懷化機場就在芷江。

從芷江汽車站出口右轉,一眼就可望見屹立在舞水河畔的萬和鼓樓,走近鼓樓,一個開闊的廣場,晨練的太極愛好者,翩翩起舞的婦女,為這座侗族鼓樓增添了活力。坐在空曠的鼓樓下邊,吹著和緩的春風,霧靄中的江水在面前悄悄地流淌,十分愜意。遙望江水遠處,一座風雨橋橫跨江上,那應該就是龍津風雨橋了。沿著江邊小路走去,風雨橋的秀美風姿逐漸展現在眼前。走到橋頭,仰見“龍津橋”三個大字。背後是和平廣場,右邊就是索子街,街上吊腳樓正在大興土木修繕。沿橋頭左邊石階下到橋腳,有一座舞水河道界碑,一座銅犀牛雕塑,一個 “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的牌匾,上寫著“該橋全長246.7米,寬12.2米,位於芷江侗族自治縣城內,橋兩側有廂式店鋪94間,設3層檐口長廊,上置7座5層檐口涼亭(最高處17.9米),整橋為木結構,無一釘一鉚,皆榫栓勾連。”上到橋上,沿橋一路向西走去,由於時間尚早,有些店鋪還沒開市。經詢問,得知走到河對面右轉就是天後宮,噢!在橋上就可以看到了。

我走出風雨橋,斜對面有座修繕一新的黃甲街牌坊,背後是一江南古街;右轉,順江而去,不遠處便是天後宮。天後宮在芷江三橋邊上,因此三橋也叫天後橋。天後宮是個道觀,建於1684年,有300多年歷史,裡邊殿堂很小,門票10元,有點貴,它的精華在宮門,在外邊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了。雖然如此,我還是貢獻了10元,進去轉了一圈。

芷江最令人懷念的地方就是受降紀念坊了。“烽火八年起盧溝,受降一日落芷江”。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1日,侵華日軍代表今井武夫代表日本政府在芷江向中國政府交出了侵華兵力分布圖,接受了有關日軍投降的詳細規定和命令。“芷江受降”寫下了我國近代史上抵御外敵入侵取得完全勝利最光輝的一頁。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1947年,國民政府在受降地建“受降紀念坊”一座。文革雖毀於一旦,但改革開放後,紀念坊、受降舊址均按原貌重修,還新建了抗戰勝利紀念館、受降碑林、受降亭等。

受降紀念坊位於芷江七裡橋,距芷江汽車站約5公裡,就在懷化到芷江的途中。芷江有公共汽車到受降園,芷江到懷化的所有公共汽車均路過此地,交通相當方便。我在受降園流連了兩個多小時,看著那一幅幅記述當年歷史的圖片、望著那像血字一樣的受降紀念坊,耳邊仿佛又響起了湘西會戰的槍炮聲。我踏著新修的和平之路一步步邁上受降亭,心裡在默默念叨:“和平真好”。

10點30分,我走出受降園,很快就攔上一輛去懷化的公共汽車。不到12點就又回到了懷化汽車西站。走到火車站改簽了中午13點02分去銅仁的K9088次車,在車站附近花5元錢吃了一碗很有味道的面條,上車,踏上了去梵淨山的旅途。


精選遊記: 懷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