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岩游記

作者: daolanchen

導讀今天早起,登冠豸山。據史料所載, “豸”又名“獬豸”,乃傳說中一種獨角神獸,極通人性,“能辨曲直,見人爭鬥,即以角觸不直者”,乃公道像征。古時楚王曾令人以其形像做成冠帽,為官斷案時須佩戴以示公正,於是豸又有冠豸的美名。冠豸山即是因山形如冠豸而得名。從地理學而言,冠豸山與武夷山、丹霞山、龍虎山等同屬丹霞地貌,岩質為紅色砂岩,山形頂平身� ...

今天早起,登冠豸山。據史料所載, “豸”又名“獬豸”,乃傳說中一種獨角神獸,極通人性,“能辨曲直,見人爭鬥,即以角觸不直者”,乃公道像征。古時楚王曾令人以其形像做成冠帽,為官斷案時須佩戴以示公正,於是豸又有冠豸的美名。冠豸山即是因山形如冠豸而得名。從地理學而言,冠豸山與武夷山、丹霞山、龍虎山等同屬丹霞地貌,岩質為紅色砂岩,山形頂平身陡,少有尖頂。

當日藍天白雲,神清氣爽。框架一行駕車到山腳法雲寺停車場,而後徒步上山。因無人曾見冠豸,故無從得知此山是否與彼獸同形。登山路線是由前山進,經一線天、長壽亭、鯉魚背,再從後山下山,由石門湖搭船出後門。售票處設於半山,大師早已氣喘吁吁,入門後自稱笨鳥,與小莉抄近路先飛了。其余人按原計行事。

過一線天時,眾人議論紛紛:“怎麼好像很多景點都有一線天?”其實一線天也是丹霞地貌的特色,狹縫兩側原為同一塊大石,地殼運動將大石硬生生撕出一條縫,而後水流沿此縫衝刷,經年累月,就成為行人狹路。框架在一線天內對天照了兩張相,不料衝出後發現有明顯眩光,好生沒面,乃遷怒死馬鏡頭,將其折價出讓,此乃後話。

出一線天後有一蘑菇狀巨石,名曰靈芝峰。爬至峰頂,向北可俯觀山腳農田村落,阡陌縱橫,向南可平視五老峰、彩雲峰等峰頂,重巒疊嶂。遙想遠古,此山原為地底一塊完整巨岩,“色如渥丹,燦若明霞”,後被神力頂出地面,四分五裂,又經流水長年在其間侵蝕,裂隙先成山溝後為河谷,最終巨岩被分成遙相對望的無數小峰。可惜冠豸山已是晚期丹霞,渾圓柔美,險峻不足,又因山中缺水,無甚靈氣,尚不如廣東丹霞山。

下山後穿桄榔幽谷而過,谷中種有許多形似棕櫚的桄榔樹,溪水叮咚,曲徑清幽。出谷時豁然開朗,卻是滿眼黃泥,而非碧波一片。原來近年天旱,石門湖近山腳處早已枯干。於是一干人踏湖底而行,倒是未曾試過,只可惜滴水全無,否則正好測試GORE-TEX效用。繞過兩三個座土丘後才見湖水,搭乘小艇繞行一周,清風拂面,也算舒服,景致卻是一般。

船泊碼頭,便至景區出口。眾人因心痛六十塊門票錢,不甘心就此出山,便在碼頭拍照留念,七色衣裳爭奇鬥艷,甚是好看。乍一抬頭,萬縷流雲聚於藍天,美不勝收,於是大小鏡頭又轉向空中,手忙腳亂。

出門後,路旁竟然又見幾株梅花,眾人哇哇連聲,一湧而上,或與樹合影,或對花狂拍,熱鬧非常。框架一人獨醒,行至對面竹林,挑了一棵嫩竹用心研究,拍了幾張逆光。

其時已過正午,驅車回城用餐,個個胃口大開,絲毫不畏流感,點了當地特產和田雞、白鶩鴨。店家又贈客家黃酒,眾人喝得高興,狂吃一百四十余元方買單。

當日下午辭連城,過龍岩,赴永定,行程約二百公裡。路上車胎漏氣,折騰了個把小時,故車入永定縣境時天已全黑。路旁雖人煙稀少,卻家家掛了一樣的紅燈籠,估計有永定旅游局暗中安排。路過一小鎮,眾人腹飢難忍,便尋了一家小店坐下。肚餓事小,費錢事大,照例派女將點菜侃價,男士占位坐等。不想此店備有排骨燉湯,六元一例,卻是美味無比。又有鋁盒蒸飯,他處少見。飽餐一頓,竟然只須四十三元,個個大驚失色。

八時多進永定縣城,大師奢心又起,聲稱非星級酒店不住。哪知輾轉幾家旅館,都告無房。後來遠遠望見一間中天酒店,燈火輝煌,大師興奮不已,狂奔而去,不想僅余單間一個、標間一雙,七人無奈,勉強分而擠之。

七人同游,至此而止。大師專橫,今日可休。


精選遊記: 龍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