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故裡(三)

作者: 黃懷寧

導讀故裡與觀稼台曹操故裡在舊城東南,渦河南岸,從建安路拐進白果樹街不遠就到了。現在這裡是一帶平房,房前房後至河邊均植有樹木,曹丕《臨渦賦》描寫過:“蔭高樹兮曲渦,微風起兮水增波”,可以想像魚鳥相逶迤春水發丹華的秀麗景色。路邊有一株一人合抱之大樹,虯根古干,也許是白果樹罷,樹前立一石碑,上書“魏武故裡”。此碑當然沒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可� ...

故裡與觀稼台曹操故裡在舊城東南,渦河南岸,從建安路拐進白果樹街不遠就到了。現在這裡是一帶平房,房前房後至河邊均植有樹木,曹丕《臨渦賦》描寫過:“蔭高樹兮曲渦,微風起兮水增波”,可以想像魚鳥相逶迤春水發丹華的秀麗景色。路邊有一株一人合抱之大樹,虯根古干,也許是白果樹罷,樹前立一石碑,上書“魏武故裡”。此碑當然沒有一千多年的歷史,但可以相信各個時代都立過同樣的碑牌。我正在觀望之際,從一個庭院裡走出兩個人來,其中一個看出有學識樣,他告訴我周圍沒有人姓曹,即使亳州市姓曹的人也少。“除了這些,還有什麼曹氏遺跡嗎?沾點邊也行。”“沒有,啥也沒有,亳州有什麼好玩的?”他用地方話惹得我一陣大笑,熟悉之處無風景,真個一點不假。我再次環顧,秋後葉稀,這棵古樹沒有喚起 我多少思古之幽情。

正當我准備離去時,他扭過身喊住我,“還有東觀稼台,一個大土堆。”我感謝地向他們揮揮手.我終於在市汽車站背後找到了東觀稼台,那是一塊行將絕跡的一塊大土堆而已。曹操在城東城西各築一台以觀農事,並“親耕籍田”,現西觀稼台已無跡可尋。從這可以了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候,修耕植以蓄軍資”的戰略方針。東漢末年,兵荒連年,尚書郎以下官職均采野菜撈田螺,民間更以人肉脯充飢。曹操這一方針是從軍事著想並因之成霸業,但對人民對歷史卻是做了件好事。

曹氏家族墓群

我不得不出代價雇車再次來到先頭路過的那片雄立如兵的柏樹森。據載曹操家族墓群在亳州城南延旦十余公裡,陵區植以蒼松翠柏。人間正道是滄桑。這些樹木也變換了三朝五代,現大部分都被田舍覆蓋,現在的魏武大道可能就是當初的陵道。大路邊的漢墓一號就是一位農民在自家田地裡翻種時出現一個大洞才被發現的,經考證確認為曹嵩 之墓,讓人驚嘆的銀鏤玉衣就出於此墓,現墓已對外開放,以供觀瞻。距漢墓一號往南一公裡還能看到四個孤立的土堆掩映於林間,土堆高三米,周徑三十米左右,密被草木。因為登臨的人比較多,丘頂被踏平,斜坡上踩出的小徑一直深入林地,像長長 的白地毯遠遠地迎接游人憑吊的腳步。每個土堆我都圍著轉上兩圈,一代梟雄,幾世人傑,至於哪個 是曹操 本人的墓,或者曹操公元220年死於洛陽葬於高陵後是否遷葬於此對一個游客來說就沒有必要強究了。我側耳傾聽,沒有聲響,任由世人漫罵評說,墓中人都是那樣地平靜;我舉目遠眺,那是一千七百年前的蒼茫大地,一個身影正呵斥風雲,主宰沉浮……輕風吹來,草木搖曳,良久,我吟出“挾天令諸氣吞雲,煮酒英雄今不存,長歌人生能幾何,剩有青塚傲黃昏。”


精選遊記: 亳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