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故裡(二)

作者: 黃懷寧

導讀地下長城——運兵地道車子停在人民路上的一家酒店門口,隔壁的門牆上刻著“曹操運兵道”。我上下打量多遍並無特別之處,這是仿古建築,我並不知什麼叫運兵道,但我還是毫不猶豫地跨進門實了票鑽進地道。真是更有早行人,萬求不得地遇上旅游團,我得以混跡其間,竊取古秘。 原來運兵道或稱隱 兵道,位於亳州老城區的主要街道地下,向四面延伸分別通達城外,其� ...

地下長城——運兵地道車子停在人民路上的一家酒店門口,隔壁的門牆上刻著“曹操運兵道”。我上下打量多遍並無特別之處,這是仿古建築,我並不知什麼叫運兵道,但我還是毫不猶豫地跨進門實了票鑽進地道。真是更有早行人,萬求不得地遇上旅游團,我得以混跡其間,竊取古秘。

原來運兵道或稱隱 兵道,位於亳州老城區的主要街道地下,向四面延伸分別通達城外,其作用是將為數不多的士兵從地道暗送出城,再從城外開進城內,反復多次,迷惑行人敵人並出奇制勝。地道縱橫交錯,立體分布,有磚結構、磚土結構、土木結構、有單行道,並行雙道,上下雙層道,距地面2-4米,最深7米,道內高度1.8米,寬0.7米,總長度達4000余米,堪稱結構復雜,工程浩大,是迄今發現的歷史最早規模最大的地下軍事設施,被譽為地下長城,其價值遠遠超過地面上的一座完整的古城池,對研究中國古代軍事建築、古代戰術及曹操本人的軍事思想有重要意義。

據說由於工程和財力兩方面的原因,一時還難以完全再現這座酣睡的地下城牆。現在開放的這一段是不過500米的單行道,呈“T”字形,拐彎外均呈T形,既方便回旋,又能萬一在敵人破入地道後造成障礙,讓敵人撞死胡同。為方便游客,道內實行電照明,我邊走邊聽介紹,導游還不時指示我們看,道內有障礙券、障礙牆、絆腳板、陷井等陷敵設施,還有貓耳洞、掩體、傳話孔、燈龕、通氣孔等附屬設施,深深體現了曹操多智多謀且又疑人疑兵。《三國志》記載曹操多次運用地道戰取得勝利,如官渡之戰,“紹射營中,矢如雨下…”曹操“起土山地道”,又如攻鄴城,“為土山地道”,電視劇上破鄴城後斬一代烈士審配的壯烈場面給人歷歷在目。亳州地道就是當年曹操在家鄉修建的地下防御戰道。當我從地道另一口走出時,仿佛是從時間隧道裡領略了曹操的軍事思想。


精選遊記: 亳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