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在安昌

作者: yu2yu2

導讀自己的喜歡,不自覺地拉扯上孩子,一有機會便會帶上兒子行走外面的世界。今年六一,老公出差,總不能讓兒子和我兩個人在家中面面相覷吧,兒童公園離家只有100米,什麼時候都能去。麥當勞、肯德基?不至於這樣的時候也去湊熱鬧吧?再說了,老是泡在五顏六色的卡通裡也單調啊,應該多讓他見識見識另外的色彩。對不? 但只有一天半的時間,,去哪合適呢? 忽然想� ...

自己的喜歡,不自覺地拉扯上孩子,一有機會便會帶上兒子行走外面的世界。今年六一,老公出差,總不能讓兒子和我兩個人在家中面面相覷吧,兒童公園離家只有100米,什麼時候都能去。麥當勞、肯德基?不至於這樣的時候也去湊熱鬧吧?再說了,老是泡在五顏六色的卡通裡也單調啊,應該多讓他見識見識另外的色彩。對不?

但只有一天半的時間,,去哪合適呢?

忽然想起一位驢友前幾天在網上給我發的帖子——安昌去不?

安昌在紹興。計算了一下行程——OK了!

搜羅了一點點關於安昌的介紹,剛好寸寸在線,問他:同去?沒二話就答應了。

早上9點許,離火車啟動還一刻鐘,會合。

一個多小時後,出紹興站,打的,至轅門口,乘公交,再半小時余,抵達。

2元電三輪載我們繞了一大圈鑽進了小鎮。下車張望,前有一小橋,左右是檐廊,呵,有點西塘的味道呢,只是石板路有些髒髒的,沿街小店有些破破的,河面上還漂著不老少垃圾。

破就破,髒幾髒吧,更本色呢。

兒子一會跑進小茶館煞有介事地坐在長凳上,瘦瘦小小的,只露個腦袋,背後,好幾排的青花瓷茶杯,來一壺?一會兒,小家伙又探頭剃頭店,剃頭老師傅一身圍裙打扮,正給躺在椅子上的客人熱騰騰刮胡子呢。看我舉起相機,老師傅正色道:不行!

哼,拽什麼啊,不讓拍拉倒。

繼續往前,兒子似乎很中意小攤上的扇子,也是,驕陽似火,來把扇子搖搖很實惠。看扇面,有紙質的有羽毛的還有一把把畫著人物花鳥的小姐扇。覺得工藝有點粗糙。算了。

過幾家小吃點,呀,路邊好多的煤啊,運煤的船靠在岸邊正往煤店卸貨呢。

上橋,舉目,橋還真多,前前後後一架架,形狀各異。唉,其實也就因為陳逸飛畫的是周莊的雙橋,周莊得以名聲大噪,要是他畫的是西塘或者是這安昌的什麼橋,嘿嘿,發達的還不定是誰呢。。。

過橋,一酒家酒旗飄搖,長桌木凳,朱漆暗啞,牆上還掛了好多人來人往的照片,恩,有點味道。挑了張臨河的小桌子,點了田螺、鹹菜昂刺魚,老板還隆重推薦自制灌腸,肉食主義的兒子也點了幾個。看臨桌,小戀人的模樣,女孩俯在桌上,許是被火辣辣的太陽曬乏了,男孩戴著耳機。他們的桌上沒飯菜,放著一個背包和一張打開的CD唱片盒。

來安昌的游人很少,只偶爾看到對岸有三五個掛相機的慢吞吞邊走邊張望著,還有人朝我們對著焦距。照吧照吧,我可不像那個剃頭店的師傅。

最活躍的總是孩子。兒子店堂裡裡外外地竄來竄去,一會又跑到遠處的橋上朝我擺POSE。隨便他了。對岸的河埠頭,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站在台階上從河裡撈點水,輪流吹著肥皂泡,其樂無窮的樣子。他倆光著的腳丫沒到了水裡。

兩個劃烏蓬船的老人靠過來,問我們要不要坐,看我們還沒吃完,一個劃過橋洞離去,一個停在旁邊。咦,怎麼古鎮的船老大都是些上年紀的啊,周莊是,烏鎮是,這安昌也是呢。看老人,黑黝黝的,身邊有一個很大的水瓶,一把撐開的花傘幫他遮擋著陽光。

問老人價錢,老人說來回10塊一船。嘩,太便宜了。上。

跳進烏蓬船才知道,坐著並不如看著自在,拉上嚴實的頂蓬,得彎點腰,想坐得正些,那就要拉開頂蓬,不過得抗得住正午熱辣辣的太陽。兒子干脆躺在船艙裡,任憑小船吱吱呀呀,劃向不知的前方。

老人穩坐船頭,熟練地用腳掌控著小船,順順當當地鑽過一座座小橋。呵呵,這恐怕是我最頻繁體味那句“船到橋頭自然直”了。不過,要是由我掌舵,也會“自然”嗎?

兩岸,矮小青灰的老宅,午睡般安安靜靜。

在這夏日正午的安昌,我頂著帽子站在烏蓬船上張望著,烏蓬船在小河上緩緩搖擺。

上岸,繼續尋尋覓覓,看到一家門面窄窄的竹杯小店。小店與其說是店鋪不如說是加工場更貼切,逼仄擁擠,堆滿了材料、工具、半成品。店主人是位70多歲的老人。老人找出2個,說他每天只做2個,現在店裡也只剩2個了。米白色的小竹杯比我以前見過買過的要小巧精致許多,裡裡外外打磨得十分光滑。我二話不說把2個統統買下。很愛吃飯店裡的一種竹筒飯,也在小吃城吃過竹筒蛋羹,這回,我可以回家自個兒試一把了。

看我很稀罕的樣子,老人很開心,“過幾天再來吧,我給你多留幾個。”

告別老人,再走回烈日下,感清涼許多,腳下不覺起了勁。沿河一路游蕩,發現這主街之外有著更寬廣的水域,運輸船突突突突地駛過,激起漣漪。躲到柳蔭下,寸寸給我兒子編了個柳條帽,呵,小兵張嘎。

安昌挺小, 2~3個小時就轉悠了一圈了,眼看過橋就是車站了,心下有點戀戀不舍。忽見那位烏蓬船的老人還在向我們微笑,趕忙招呼,老人會意地點著頭,將船慢慢靠了過來……


精選遊記: 紹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