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域觀風(新疆行隨感錄系列之七)

作者: 古漢

導讀楚國美男子宋玉,在陪襄王游蘭台之宮時,用華麗的辭藻渲染了大王級雄風的宏大聲勢: “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太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飄忽淜滂,激颶熛怒。耾耾雷聲,回穴錯迕,蹶石伐木,梢殺林莽。”(宋玉《風賦》) 可惜宋玉先生沒有班超、張騫、岑參、林則徐、左宗棠等人的西行經歷,他的想像力既不夠豐沛,表現手法亦缺乏張力。如果他見識過磅� ...

楚國美男子宋玉,在陪襄王游蘭台之宮時,用華麗的辭藻渲染了大王級雄風的宏大聲勢:

“侵淫谿谷,盛怒於土囊之口,緣太山之阿,舞於松柏之下,飄忽淜滂,激颶熛怒。耾耾雷聲,回穴錯迕,蹶石伐木,梢殺林莽。”(宋玉《風賦》)

可惜宋玉先生沒有班超、張騫、岑參、林則徐、左宗棠等人的西行經歷,他的想像力既不夠豐沛,表現手法亦缺乏張力。如果他見識過磅礡囂張的天山之風,筆下的泰山之風只能“六宮粉黛無顏色”了。

讓我們看看這天山之風摧城拔寨的威猛罷-----

2007年2月28日凌晨2時05分左右,從烏魯木齊駛往阿克蘇的5807次列車遭遇特大沙塵暴,短短幾分鐘內,車廂前行方向右側的車窗玻璃全部被風沙打爛,驚慌失措的乘客慌亂中拿起被子去堵車窗。11節車廂被狂風推翻。造成4人死亡,30多名旅客重傷。南疆鐵路被迫中斷行車。列車被吹翻地在烏魯木齊以東120公裡左右的珍珠泉附近,這裡是全國著名的風區。據南疆鐵路測風儀記錄,列車脫軌地點瞬間風力達到13級。

多年來,新疆大風天氣已多次“吹停”交通。5月9日,312國道新疆哈密段被大風阻斷13小時,有10余列火車晚點或停運。

我們沿著312國道西去經吐魯番---達阪城時,看到西行和東行的高速公路是相隔上百米的,隨行的司機說,在風區,為避免逆向行駛的車輛被強大氣流擠壓產生碰撞,這一帶的公路都是這樣分區建造的。

當地的朋友講過,新疆是大風一年只刮一次:“從春刮到冬”,大戈壁裡是“不下雨,只下石頭。”達阪城是一個著名的風口,號稱“百裡風區”,與北疆阿拉山口和托裡老風口,並列為新疆三大老風口。其他著名的還有吐魯番西北的“三十裡風區”,以及克拉瑪依的“魔鬼城風區”等等,據說共有九大風區。它們每年中刮八級以上的大風日就有100天左右。

風災是新疆的主要氣像災害之一,新疆風災每年平均造成的經濟損失經常高達數億元之巨。

2000年前,先哲老子的《道德經》中論述了萬物變化所遵循的“物極必反”的規律,提出:“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千萬年來,在茫茫冰峰和莽莽荒原之間怒號決蕩、肆無忌憚的風魔,在人類新的科技和文明的家園裡,終於找到它應有的合理歸宿。

沿吐烏大高速公路向北行駛,在離烏魯木齊40多公裡的地段,我們看到了沿途綿延不斷的風車的鋼鐵方陣。公路兩側,200多台風機高揚巨大的白色三片槳葉,御風騰雲,直刺蒼穹。它們偉岸的身影,在雪峰、藍天、白雲的映襯下,遮天蔽日,蔚為壯觀。

這就是裝機容量10萬千瓦、目前亞洲最大的達阪城風力發電廠。

當路過的旅客們紛紛跳下車,迎著深秋簌簌撲面的疾風,欣喜地湧向荒野中這奇異的工業景觀時,有多少人能夠意識到,他們實際上是在見證一個新的時代的開端。

以《誰來養活中國?》一書中驚世駭俗的言論而聞名世界的思想家、生態經濟學家萊斯特·布朗教授發出警告:西方發展的經濟模型——以化石能源為基礎、以汽車為中心、用過即棄的經濟模型,已經不適用於有30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同樣也不再適用於目前有12億人口的富裕工業國家。

“化石能源時代”即將結束,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後化石能源時代。

他認為,現有經濟模式的資源耗費水平對地球的索取是如此之巨,我們正在迅速衰減現代工業賴以生存的能源和其他礦物資源。也在耗盡地球自然系統所能承受的產出水平。在過度砍伐、過度耕種、過度抽取、過度放牧、過度捕撈的同時,我們不僅消耗了自然賦予的饋贈的利息,還揮霍了自然的種種饋贈。

這位20多年來一直堅持騎自行車上下班、用再生紙出書的老人,從丹麥的風車、日本的太陽能屋頂、荷蘭的自行車網絡和中國的淡水混合養殖中看到生態經濟的曙光。

他特別關注中國,“中國非得開拓一條新的航道不可。這個發明了造紙術和火藥的國家,如今有可能在建立持續發展的經濟方面再次領先於西方,如果成功,中國有可能成為世界其他國家羨慕和仿效的榜樣;如果失敗,則整個世界都將為之付出代價”。

在新疆、在寧夏、在廣東、在內蒙。。。。。我們看到了人們為這個新時代的降臨進行著緊張的揭幕儀式。

中國風電產業正以出乎世界預料的高速發展,按照目前普遍的預測,中國將在2020年前後成為繼歐洲、北美後的風電第三極。到2006年底,全國已建成約91個風電場,裝機總容量達到約260萬千瓦,比2005年新增裝機134萬千瓦,增長率105%,

我國風能資源總儲量占世界第一位,儲量為32億千瓦,可開發的裝機容量約25.3億千瓦,而目前我國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僅占我國可利用風力資源0.1%。按照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未來十五年我國風力發電復合增長率將達26.5%。以目前我國風力發電的實際速度,到2020年很可能超越核電,成為我國第三大發電形式。

風力發電的“燃料”是方便干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如果把環境、社會和人類健康的成本反映在發電成本之中,風力發電成本會遠遠低於化石燃料發電。風力發電場不同於傳統的發電廠,不會產生促使氣候變暖的溫室氣體,也不會排放其他大氣污染物。在“可再生能源”這個徐徐開啟的大市場中,數千億元的“風電”大餅的誘惑,正在吸引著捕風者的腳步。

以扭曲的方式,在這個資源和環境承載力極其薄弱的國度快速復制的工業文明,短短20年中,對地球數億年積累下來的化石能源瘋狂的掠奪與貪婪的消費,已經使我們美麗的家園珠玉蒙塵、黯然失色:

小煤窯和土法煉焦、沙塵暴和酸雨,輪番咬噬著華北大地上殘存的藍天和綠地;

淮河和海河、太湖和滇池,冷酷無情地釋放著腥臭的藍藻與黑潮;

。。。。。。

“我們過去所取得的那些經濟成就中,有不少是建立在巨大的環境成本之上的。空氣和水污染、江河湖泊枯竭、洪災旱災頻繁發生,森林面積縮小、草場退化、生物多樣性銳減、土地荒漠化、沙塵暴興起,這些問題影響到百姓生命財產的安全,影響到我們企業經營的環境,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影響到中華民族的生存根基。”(百名企業家《阿拉善宣言》)

環境之痛,人類之殤!

挽狂瀾於既倒,需要大智慧與大氣度。

才能抵御“環境破壞——能源耗盡——文明衰落”的魔咒,才能開拓青山永續、碧水長流的可持續發展的新的航道。

我們有理由用急管繁弦、濃墨重彩去謳歌新興的風電事業的美好遠景。

我們有理由把深邃的目光投向新時代中那層出不窮的更加嚴峻的挑戰。


精選遊記: 烏魯木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