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自助游之旅

作者: 繼續航行

導讀D01 – 昆明 延續去年西藏行不能成行的傳統,今年復活節只能另覓目的地,加上今年工作合約結束需要清假,故此便計劃來個長旅行。不知怎的想起雲南,就這樣定為目的地。不過由於友人大都抽身不來,故唯有在網上討論旅行的論壇尋找旅伴,很幸運的遇到一個三人組,行程、時間也合心意,就這樣輕松成行,一切都非常順利。 未去雲南前,對於雲南一直都只有一個印像� ...

D01 – 昆明

延續去年西藏行不能成行的傳統,今年復活節只能另覓目的地,加上今年工作合約結束需要清假,故此便計劃來個長旅行。不知怎的想起雲南,就這樣定為目的地。不過由於友人大都抽身不來,故唯有在網上討論旅行的論壇尋找旅伴,很幸運的遇到一個三人組,行程、時間也合心意,就這樣輕松成行,一切都非常順利。

未去雲南前,對於雲南一直都只有一個印像︰那裡是個遍地野花、四季如春的好地方,事實上遍地野花倒是真的,但你要選對時候,而四季如春則肯定不是,至少這在離開昆明數百公裡外的地方便肯定不是。但這些都是游覽過後才發現的。

根據資料,雲南是全國擁有最多民族的省份(連漢族共26個),一些民族更只有俱俱數千人。省內高山眾多,山勢起伏不定,單是昆明海拔已是2000米,故此人們若要從一個地方前往另一個地方,往往都需要繞過極遠的山路才能到達,崎嶇的地形亦間接造成陸路交通(不管是汽車還是火車)都相對其他省市沒有那麼發達,舉例來說,滇藏公路雖是入藏的四大重要國道之一,但路況之差可說是連鄉間小路都不如,這些我們在旅程中都有深刻體會。此外雲南西北部、近西藏一帶是有名的三江並流(怒江、金沙江及瀾滄江)的地方,這三條江河分別延伸成為緬甸的薩爾溫江、中國的長江及泰國的湄公河,影響著數億人的生計。而這一區域亦有眾多高聳入雲的雪山,這些山和水,不特塑造了該區的自然及生態系統,亦地當地的文化起著深刻的影響。

望穿秋水,終於等到出發的日子,展開我的15天悠長旅行(well,以我的標准來說)。

由於我們選搭的都是8點10分的班機,這意味著我們凌晨3時多便要啟程前往深圳機場。不過正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我們在上午十一時左右便到達昆明,這讓我們在昆明有大半天的時間游覽。考慮到我們明天要抵達麗江,故第一時間便趕往火車站購買往麗江的夜鋪車票。以往去麗江只有飛機或公車兩種選擇,今年起開通了往麗江的火車線,使我們免卻乘夜臥車之苦,算是一大福音。

車站外的購票處永遠大排長龍......

一出火車站便看到新巴,立時有陣親切的感覺

出發前我們已聽到/看到太多關於雲南旱情的消息,朋友們更提出各種各樣的「建議」來抗旱/ 救災,故我們也帶著一點心理准備來。剛到達昆明市時,除了街上多了一些抗旱賑濟的廣告外,市內一些主要干道還是綠樹成蔭,商店內的飲品架也不見缺貨,單從外表看基本感覺不到旱災的影響。不過作為省會,昆明獲得重點供水也應該是預料中事,所以真正的水荒問題應該不會在這裡顯露出來。

購買了火車票後,我們便正式開始昆明市內游。由於只得半天的時間,故那些什麼滇池、石林等在昆明市周邊的旅游點就統統不在考慮之列,結果我們先到圓通禪寺參觀(回來後才知道這就是會考課文《花潮》所提及的那個圓通寺)。甫進寺時看見一片類似櫻花的樹木,穿過中間的大道,便會看到大殿,背後便是圓通山,不過參觀當天不知何故被封了,使我們不能見識李廣田筆下壯觀的花潮。

看著金魚悠游地游著,更是讓人忘記旱災了

用相機拍拍逛逛了好一會,我們便到一間名為橋香園的雲南大型連鎖店吃過橋米線。根據一般的說法,過橋米線應來自昆明南方的蒙自,不過自該道菜被發揚光大後,雲南以至中國各地很多地方都可以吃到。但有趣的是,在該店內大部份人都不是吃過橋米線的,反而是吃一些簡單的面食,大概是因為過橋米線在店內是貴價菜吧(十至廿多元一碗)。點了菜後,服務員先捧來一盤預先預備好的輔料,其後才是湯,最後才是米線。當湯及輔料送來後,服務員見我們遲遲不動手,便親手示範了一遍︰先把輔料倒進湯裡,待灼熟後,再加入米線,便成了一碗可口的過橋米線,過程所需時間和吃即食面相若,絕對方便快捷。

飽餐一頓後我們便前往雲南省博物館。猶記得n年前去西安參觀眾多博物館,當地的博物館不是設計先進(如漢陽陵),便是展品珍貴(如陝西歷史博物館),又或是展示富特色的(如半坡博物館),這次參觀我對這個博物館也甚有期待。不過游畢後覺得只是一般,倒不是博物館的展品不多又或不珍貴,而是館內沒有將展品作系統的聯系,讓人認識雲南的歷史、解說也好像偏少(這個好像是國內博物館的通病)。

其後我們便到翠湖公園游覽。根據旅游書介紹,這裡傍晚時分常有不同的鳥類在湖邊出現,但不知是氣候不對還是我命犯天煞孤星,當天除了水鴨數只及寥寥可數的小鳥外,便再看不到其他鳥類。幸好看著公園內的其他游人在悠閑地表演也是一件賞心樂事。

請鍵入文字或網站地址,或者上傳文檔。

取消

朗讀將中文譯成中文(簡體)

離去時還看到耶穌光

在雲南,每天都要七點多近八點才日落,故此日照時間非常充足,這對於旅游人來說是好消息。入黑後我們找來一間重慶菜館吃飯,得出結論是重慶菜可是非一般的辣,最厲害的該算是蒜泥白肉,名字聽來平淡無奇,入口時也不太覺得辣,但細嚼慢咽後麻辣才會陸續散發出來,而且效果久久不散,那種仿如透過內力迫出來的麻辣感真是讓人一試難忘。

飯後我們乘搭往麗江的火車,正式展開麗江、香格裡拉的旅程。

很久沒有乘搭國內的夜臥火車了…

D02 – 麗江

現時列入世界遺產的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朝年代,因為所處盆地酷似一塊大硯石,故稱為大研古城(古時「硯」和「研」相通)。據說當時的統治者是姓木的,考慮到若在城外加建圍牆,則等如在「木」字加上「口」形成「困」字,於是便放棄興建城牆,這亦使麗江古城成為少數沒有城牆的古城。

進入古城時我的第一個感覺是錯綜復雜,城裡的巷道四通八達,我入城時隨著師傅轉了兩個彎後便迷失方向。當我們到達吉麗客棧時,老板已早早在門外恭候,曹先生的確熱情好客,重點是吉麗客棧真的非常贊,不愧是麗江風情客棧,我們對客棧非常滿意,滿院的納西木雕及尼泊爾掛毯,客房又那麼現代奢華,我還懷疑自己是不是人在天堂。我們住的客棧位於古城南門街的一條巷間,離四方街也只有不到10分鐘路程,事後才覺得這條街更有古城的味道。

清晨古城行人稀疏,若再灑上朝雨,感覺很像江南的水鄉小鎮

古城內外無論是店面、指示牌還是裝飾,都可看到甚有美感的像形文字東巴文

在吉麗客棧老板曹先生的安排下我們在城外解決早餐,現在細細回想,此人服務水准當屬五星......

我們和曹先生交談中,他告知我們用完餐後不如去拉市海濕地去感受麗江的田園風光,領略一番納西茶馬古道風景,於是大家欣然同意,然後曹先生幫我們聯絡到去火車站接我們的司機師傅,用完餐後,我們隨師傅一路向拉市海方向駛去......

從書本上看,拉市海由一片大草原所圍繞,可是大概是天氣因素,我們看見的只有零碎的綠草散布在楬色的泥地上,再加上灰蒙蒙的雲霧,讓整個拉市海看起來很不起眼。盡管如此,來往拉市海的游客仍是絡繹不絕,一路上都遇到不同的游客騎馬游湖,還有不少游客選擇泛舟湖上,感受湖光山色。我們匆匆看過拉市海,反而對附近的油菜花田(沒錯,是開滿一田的油菜花,經歷這天後我已忘記雲南有旱災這一回事)更有興趣,便選擇下馬四處走走。

玩了一整個上午,我們便乘師傅的車到束河古城,沿途也可看到不同類型的農田,當中很多也是油菜花田。本來羅平應是觀賞油菜花田的勝地,但早前聽新聞報導指那裡受旱情影響而失收,沒想到在這裡反而看到一片片金黃的花田,完全是意料之外的收獲。

車程上另一收獲是看到玉龍雪山,理論上這在古城也應該看到的,不過我們不是遇不到好天氣,就是位置不對,反而在往束河古城的路上看到玉龍雪山。

車子行駛了大半小時便到達束河古城,師傅幫我們逃了門票而沒收其他費用。束河古城距離大研古城(即一般所說的麗江古城)不遠,古時也是茶馬古道上的一個驛站,今天游人要進城理論上要付80元的古城維護費(但進入大研古城則母須付此費用),付費後便可一星期內無限次進入束河及一些相關景點(如黑龍潭)。和大研古城相比,這裡游人較少,但建築好像沒有大研古城般富有特色,不過若只是想享受簡單寧靜的假期,這裡也是不錯的選擇。

雖說束河是古城,但城裡的建築很多都是新建的

離大研古城約15分鐘車程便是黑龍潭,這裡理論上也要付護城費才可進入,但奇怪的是沿著售票閘口向左走,不遠處便有路口轉入黑龍潭,所以我們實在不理解付費及不付費的游客到底看到的有什麼不同,反正我們就可以看到黑龍潭。眼前的潭水清澈而平靜,一個個潭成為一面面鏡子,倒映著水上的世界。如果運氣好,還可以看到玉龍雪山的倒影。當天我們雖然在潭中找不著雪山,但卻得到一片晴空,還是求之不得的好天氣。

黑龍潭離大研古城不遠,從這裡乘公車回去只需十多分鐘。車子在古城正門(亦即是水車處)有站,剛下車時還以為去錯地方─只見水車廣場上門庭若市,國內、國外的游客隨處可見。我們只有穿過重重人群,經過四方廣場走上古城的較高點,希望找間景觀較佳的茶座一覽古城。

下午的古城已經是熙來攘往

古城內有河水圍繞,古時還是一個自動洗街系統,不過現時已壞掉

古城的最高點設有一座萬古樓,不過那裡要收費,我們故此選擇了附近的茶座,順便享受一些悠閑的麗江生活。在麗江,這樣的茶座為數很多,有些甚至不用消費也可以入內觀賞(但不能拍照),即使只是隨意挑選,也可以找到一間景觀不錯的客棧。

看著麗江古城,便想起1996年2月13日這裡曾發生一場7級大地震,地震使古城的很多建築都倒塌,故今天我們看見密密麻麻的房屋都是在那時起重建的。當時古城尚未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政府便借著這個契機,把古城進行重建,還加強一些基礎設施的建設,如修妥排水系統、電網、電話網等。當然更重要的是,政府大力發展旅游業,讓古城成為滇北的第一集散地。今天在古城內大多客棧都能提供水、電及寬頻,而古城內的食肆更是多不勝數,還有各種旅行社隨時向旅行者提供服務。這些對於旅行者來說一方面提供方便,另一方面也使這古城變成一個磁鐵,吸引四面八方的游客,令古城成為了人山人海的旅游小鎮。

我們在茶座悠悠地坐著,看著天空漸漸變黑,古城則逐漸亮起不同的燈光,同時古城亦顯露出它的另一個面貌──一個夜夜笙歌的世界。圍繞著四方街一帶盡是不同類型的酒吧,店內的揚聲器聲量全開地播放音樂、 駐場歌手聲嘶力歇地高歌、穿著民族服裝的侍應拼命地擺動腰肢、顧客也在開懷地鼓掌喝酒,總之古城中心已是一個喧囂的不夜天。這和我們剛到步時所看到的古城實在相差太遠,或許古城需要這樣的發展才能支撐它的生命,為我們這些過客提供所需的設施和服務。

華燈初上,但要找到安靜卻一點都不容易

晚上的古城像如蘭柱坊,充滿了酒瓶、叫囂與電子音樂

當晚我們選擇了在城外吃晚飯,晚飯後在古城正門(水車)拍夜景,接著便回吉麗客棧休息,因為明天會展開旅程中第一次的徒步旅程─虎跳峽。

D03 – 虎跳峽1

昨天匆匆游過古城,今天便要啟程往虎跳峽。會這樣安排主要是因為4月4日及4月8日是香格裡拉至德欽路段放行通車的日子,為了遷就這兩天,我們只有先玩虎跳峽,反正旅程最後一天也會返回麗江,屆時亦有時間逛逛古城。

早上古城是很安靜的,從街道看怎樣也看不到昨夜狂歡過後的痕跡,仿佛一切從沒發生過般。我們選擇其中一間酒館吃早餐,空曠的館子內只我們一台人在吃早餐,酒館內則貼滿泡女口號,中間則空著一個舞台,整體感覺很是奇怪。

早上的麗江是很有韻味的

早餐過後,我們在麗江客運站乘搭往香格裡拉的客車,客車在橋頭可以下車。一下車我們便受到師傅們的熱烈招呼。在安頓了背上幾十公升的大背包後(背著它們徒步會死的…),我們乘坐租好的面包車到納西雅閣,這裡亦是我們徒步的起點。

徒步虎跳峽是條很有名氣的路線(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路線也可以剪裁成不同的長度,簡單來說可以分為

1. 於橋頭出發,在靠近麗江的江邊徒步至上虎跳,遠望哈巴雪山

2. 於橋頭出發,在靠近香格裡拉的江邊徒步至上虎跳、中虎跳,遠望玉龍雪山

以上兩路都是沿江邊行走,好處是貼近江邊,可以感受金沙江的澎湃氣勢(特別是上虎跳),但路途有車行駛,而且有落石的危險,故選該線的多是旅行團。

3. 這條是所謂的高路。於橋頭出發,沿山上的小路行走,登上28拐,經張老師小路/天梯到中虎跳,然後可選擇沿江乘車返回橋頭又或繼續往下虎跳。這條路開首只能遠眺金沙江,但到了中虎跳便可以走至江邊,而且路線較有徒步的感覺。我們選的也正是這條,並將終點設為中虎跳。 (題外話︰路線3也可以反過來走,至於路線1及路線2我就不太清楚了)

納西雅閣,是很多徒步者的起點

從橋頭至納西雅閣需先駛過一段崎嶇窄小的小路,不是師傅示範,我們還不相信汽車可以駛過這條小路。我們在納西雅閣吃過午飯後起行,路途初段基本都是跟著騎馬/驢的隊伍(不想徒步的人可騎馬/驢)前進,但由於我們一路走一路拍照,很快馬/驢隊便把我們拋在後面。不過山路尚算明顯,再加上沿途都有各間客棧留下的路標,走起來沒什大問題。此外,大概是這條路線曾在《孤獨的星球》上介紹過,沿途遇到甚多外國人,有時大家走在一起互相聊聊還是挺有趣。

遠方的玉龍雪山隱約可見

沿途盡是些客棧的指示

由於路線初段都是在高山上走,故只能遠眺金沙江及上虎跳的虎跳石。不過站在高處的好優點是能感受峽谷的全景及欣賞玉龍雪山,特別是行程末段雲霧散開以後,玉龍雪山昂然挺立於天地間,感覺更具氣勢。不過看著山頭的白雪好像不多,真不禁擔心再過幾年該山會否被剔除出雪山名單外。

游覽虎跳峽前一直以為金沙江會像黃河般呈現泥黃的顏色,可是現場看才知道是條碧綠的河水。金沙江本身就是長江的一部份(至少在計算長江的長度時是),但一般來說,自青海玉樹縣至四川宜賓市的一段被稱作金沙江,打後的才被稱作長江。更令人混淆的是,位於虎跳峽上游不遠的石鼓鎮,那裡有個大轉彎,金沙江在萬重山岳阻擋下,被迫拐了個大U彎轉流向東,這個有名的拐彎卻被稱為「長江第一彎」,所以我現在還搞不清到底哪裡應是金沙江、哪裡是長江。

山上的路其實不太難走

我們走走停停的,路上遇到的路人越來越少,最後只剩我們四人、一對男女及一名70多歲的中國老人走在一起。幸好雲南日落的時間甚遲,讓我們能邊拍邊走,大約走了六個小時,我們終於在天完全入黑前抵達中途客棧。由於我們抵達的時間較晚,客棧已有十多人入住,我們亦只能獲得普通間,還好是面向玉龍雪山,從窗外望出去便能看到玉龍雪山的景色。房間雖然簡單,但布置卻顯心思。

安頓後我們也急不及待地衝進餐廳點菜,這時我們才發現餐廳內坐著的都是外國人,一時間我們倒像主客身份互換、仿佛我們是游客來到外國,情況就如神山上的Laban Rata一樣。大概是我們在眾人當中實在太稀有了,坐在我們鄰台的一對挪威女子便主動和我們搭訕,還要我們教她們普通話(很可惜,她們遇人不淑,找了一批說普通話極爛的人… )。聽她們說普通話然後要猜出她們表達什麼(通常都猜不到,要她們用英文表達時才曉得說什麼)已經是個很爆笑的活動。 (我有理由相信別人聽我們的普通話也是同樣情況…)

D04 – 虎跳峽2

早上在客棧的露台觀看玉龍雪山,一如大多數高山同樣被雲霧繚繞,直到太陽升起,雲霧才陸續消散,露出雪山頂部點點的白雪以及嶙峋的岩石。

我們在客棧享用過豐盛的早餐,甚後便展開今天的旅程。路程初段都是繞著山腰行走,由於路途平坦,所以走起來十分輕松。走不了多久遇到一條高二、三十米的瀑布,水流不算很多但從高高的地方直衝下來,看起來還是挺有氣勢。過了瀑布再往前走,沒多久便轉往下行,一會兒後便看見遠方的Tinas客棧,亦是下降往中虎跳的地點。

山路一直繞著山腰前進

Tina客棧位於馬路旁,徒步者可以透過店主安排車輛返回橋頭

經過客棧後,我們選擇從張老師自行開辟的小路下山(也就是網上廣為流傳的那條路),下山前有位婆婆站於路口收取每人十元的過路費。山路是原始的小路,在一些較為險要的位有前人打下的繩索或鐵鏈以作扶持之用,基本上小路的難度也不算很大,只要別掛著看景而忘了看路就沒大問題。走了約大半小時,中虎跳便躍入我們的眼簾內。

這是整個旅程最接近金沙江的地方。開路者在若干地方拉了道木橋,讓人們可以走至那塊數個人高的巨石台上觀賞中虎跳。站在上方只見上游及下游各有一對如大閘般的石崖聳立於兩旁,碧綠的河水從閘間的缺口洶湧而出,正當以為可以略舒口氣時,河道中央突然出現形形式式的岩石,河水挾著已有的動量衝至石塊上,擊起重重的白浪。雪白的浪花尚未化去,湍流已遇到新一輪的石塊,經過多次重復,好不容易才衝過亂石陣,河道再次收窄,河水在這瓶頸位置再爭先恐後地搶占河道,並乘勢將所有能量釋放出來,一輪巨浪卷起,河水才擠進下游河道,並帶著白白的浪花揚長而去。整個過程只在彈指間完成,過程顯得既驚心動魄,亦呈現雄雄氣勢。

站在虎跳石上看虎跳峽更覺氣勢

澎湃的河水激發出雄壯的怒濤聲,套句網友的說話︰在這裡說話真要用吼的才聽得見

欣賞完虎跳峽,游人可以選擇原路回去,但多數人(包括我們在內)會選擇從天梯離開,不過這裡又要盛惠每人十元的過路費(我開始明白黑社會收陀地原來是很賺錢的事…)。從虎跳峽谷底返回Tinas客棧約需上升400至500米,路程中間會經過三道鐵梯,故路線被命名為天梯。沿途亦有游人反過來走,不過我認為天梯的路更陡峭,下山走這條路真是少點心血也不成。在山路走了約2個小時,我們終於來到天梯的終點,亦即是天梯客棧。從天梯客棧穿過一道拱橋,便可返回Tinas客棧。

由於我們需要在當天抵達香格裡拉,我們選擇了中虎跳作為是次徒步的終點,並乘坐客棧安排的面包車(要和其他游客並車,還挺貴的,每人26人仔)返回橋頭。沿路都是在金沙江上行駛,不知是不是因為修路的關系,路況非常差,而且到了中途還可能因工程而過不了,需要步行穿過工地然後轉乘另一邊的面包車(也是客棧安排好的),不過我們昨天已訂好面包車接我們前往香格裡拉,於是我們在那裡直接換了自己的車,啟程前往香格裡拉。車子出了橋頭後路況便回復為正常的柏油路,約3個小時我們便抵達香格裡拉。

香格裡拉古城又名獨克宗古城,是昔日茶馬古道的重鎮

來到香格裡拉時正下著微雨,背著沉重行李的我們在古城濕滑的街道上走著,不過除了在古城正門停車場遇到一些拉客的人外,入到古城倒不太遇到其他人的煩擾。我們很難得地耐著性子走了一會,在一條小巷看到一間古道客棧,店裡的服務員竟然會說廣東話(事後才知道因為有人曾在深圳工作習得廣東話),於是便選定這間客棧。

當天的另一個重要任務是為未來五天的德欽-雨崩之旅作安排,由於事前我們已聽到214國道(即是香格裡接往德欽的道路)會每4天開行一次的消息,但又一直找不到正式的官方公布,所以我們都很緊張國道是否通行。在虎跳峽時我們已向一些師傅確認消息是正確,但就因價錢問題而談不攏。其後我們決定到香格裡拉的客運站了解是否有公車,得到的回覆是有公車,但車程是2天(來回便是4天了)。正當我們考慮著是否要打退堂鼓時,我們在客運站外遇到一名西藏老人向我們招手,開價只是1500。雖然他駕駛的只是面包車,但這價錢比起租用四驅車平了接近1000元,於是便約定明天出發。這位西藏師傅─扎拉,未來六天我們都差不多和他在一起。

D05 & D06 – 香格裡拉往飛來寺

昨天和扎那約定出發時間時,我們原本預計七時半出發也算夠早了吧,想不到師傅一口氣便說六時,我們連忙「還價」七時,並達成交易,可是一聽到師傅的建議已心裡暗叫不妙︰難道車程真的要十多小時?結果完全出乎我們意料之外。

香格裡拉古城在淡季沒有太多游客,故此我們出發時古城內真是冷清清的。古城的面積也很小,從客棧走至古城停車場只需數分鐘腳程,到達後已經看到扎那在等著,一場漫長的旅程正式展開。

香格裡拉的海拔約3300m,比起麗江高出超過1000m,這1000m的差別亦反應在氣溫上。昨天下車時已發覺天氣冷了很多,故今天出發時已全副裝備上車(也幸好如此,否則應會在半途凍僵)。車子先穿過香格裡拉新城,沒多久便來到一片名為納帕海的平原,這裡本來是一片草原,可惜這時正值寒冬剛過,暖春未至,平原的草還是枯黃一片,遠看起來只是灰灰褐褐的沒什麼看頭。一些草地還鋪滿白雪,仿佛預告今天是趟寒冷的旅程。

往德欽途中經過的納帕海草原,因為冬天未畢而尚未長出草來

田地上都積滿近期降下的雪

車子漸漸離開市區,道路也漸轉泥濘崎嶇,再加上若干地方正進行工程,使我們有時得走走停停,不過整體來說我們仍是穩定地前進。沒走多久,金沙江便躍然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只見碧綠的河水在山壑間緩緩流過,時而奔騰、時而平靜,不間斷地在彎彎曲曲的河道上前進。兩旁盡是陡峭的山岳,但地勢即使再險峻,還是可以看到零零落落的房屋建於山坡上,山腰間也不時看到二、三十戶人間聚在一起形成村莊,過著農耕的生活。

沿路都可看見金沙江(為啥不是沙黃色我就不知道了)

214國道沿著金沙江行走

大約在中午時分,我們抵達奔子欄,這個昔日茶馬古道的一個中途站,今天成為眾多入藏貨車補給歇腳的小鎮,我們選擇在這裡解決午餐,心裡還盤算著今晚應可以抵達飛來寺。

離開奔子欄不久,道路便脫離金沙江的範圍,道路亦逐漸爬升。原來沙塵滾滾的道路漸漸覆上一層白雪,亦標志著我們開始白馬雪山的路段。隨著路上的積雪越來越厚,車子的行駛速度也越來越低,偶爾遇到崎嶇不平的位置時汽車更有死火的情況。有時汽車馬力不夠,我們便只好下車,並在其他汽車乘客合力推車的情況下,我們的面包車才能駛過。

進入白馬雪山範圍,兩旁道路積滿白雪

為了防滑,師傅使出鐵鏈技

我們的面包車常常不夠馬力,要勞煩別人幫忙推車(但我們還好意思在游手好閑...)

好不容易到了下午三、四時,我們終於遇上前方停滯不前的車龍,只見前方排著數十輛大大小小的汽車,怎麼看也看不到龍頭,更嚴重的是整條車龍一點移動的跡像也沒有。很多乘客見前方完全沒有動靜,便紛紛下車玩雪拍照,而我們更在這裡遇上另外3名香港人,他們也包了一輛四驅車入飛來寺,結果和我們一樣同被困於雪山中。更巧合的是,接載他們的師傅,竟是扎拉的女婿!所以在之後的路段,他的車輛都跟在我們附近,遇上我們汽車駛不過的地方他都會下車幫忙推車,後來他更索性請Alvin過檔他的汽車,以減輕面包車的負重。若果沒有他的幫忙,說不定我們還要待在雪山上額外數個小時。

開始下起漫天的大雪....

下午3點我們在海拔3670m,整條路最高點約4300m

我們就這樣塞在雪山上數個小時,心情從初見雪時的興奮雀躍,慢慢變成靜默不語。車隊在下午數個小時內只移動了數公裡(比步行還要慢…),車隊停滯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重型汽車在過彎或上坡時速度非常慢,甚或根本過不了,故阻礙了車隊前進。不過盡管進度緩慢,感覺上車龍上的其他司機及乘客倒不是很急躁,大都耐性等候,遇上有汽車卡在斜坡時,他們更會下車幫忙,大概各人均抱著”都是同道人”的心態吧,所以都不會吝嗇伸出援助之手。

我們的面包車在駛過一個U形彎口後,車隊的行進速度略有改善,但仍改變不了走走停停的狀況。更糟的是不知是扎拉的技術還是汽車狀況有問題,我們的汽車經常死火,常常在爬坡時無緣無故地停下來(托賴的是死了這麼多次火都竟然沒被後方的汽車撞上,實在是奇跡一件。)。每次死火我都擔心汽車是否承受得了,會不會就這樣停在雪山上呢?

太陽照舊在晚上7時多落下。入黑後氣溫明顯下降了,我們坐在汽車內雖然沒受風雪吹襲,但靜止的身體還是漸漸感到寒冷。那時距離德欽還有數十公裡之遙,我心裡想︰午夜十二時應可以抵達飛來寺吧。車子行駛時,看見路上站著類似交通警的人物在指揮/監察交通,想起他們要在下著雪、吹著風的晚上工作,突然對他們多了一份敬意。駕駛了超過12小時的扎拉這時也有累意,每當車龍停下時,他都會伏在方向盤上小睡片刻。不過扎拉雖然累,駕車時倒是小心翼翼,後來還聽到他駕駛時喃喃地念著經文,大概是為了保持清醒吧,所以除了間歇性死火外,我們也沒有什麼好擔心。

凌晨12點,我們仍塞在雪山公路上

不容易又過了數小時,面包車終於來到全程的最高點(約4300m),車子終於改向下行,自此汽車的行進速度加快了,停下的次數也少了。這時回望背後的山路,才發覺車龍的燈光仿如光鏈般圍繞著山頭,真不知還有多少車子跟在我們後方。下山後,車子開始在濃霧間行駛,能見度好像只有數米左右,漆黑間根本看不到前方是深淵還是樹林,但那時的我開始有點困,在半夢半醒的情況一點都不感到驚險。就在這種不知不覺的時間中,我們的車子在經歷22小時的車程後,於凌晨5時終於抵達飛來寺。

雖然事前我對飛來寺的環境及設施不抱很大期望,可是甫下車時看到街道漆黑一片,還是有點擔心︰這裡真是飛來寺?好像一盞燈也沒有啊。我們的面包車連同之前在路上相遇、載著3個香港人的四驅車均停在一間酒店外,甫進酒店便聽到酒店的負責人解釋這天德欽縣因大雪壓壞了輸電裝置而停電,不過那時我們已不再計較,只求有張床可以好好睡一覺,所以也就二話不說住進這間酒店。 (天,終於結束了一整天的車程… )

們入住的卡瓦格博酒店,酒店是不錯的,如果它沒有停電的話

早上醒來已是11時許,原定今天徒步入雨崩的計劃也被迫延後一天。從房間的窗望出去,只見地上、山上、建築物上、樹上都是積滿了白雪,一會兒後更多的雪還從天而降,仿佛上天非要把小鎮全蓋上白雪不可,本來這應是十分漂亮的環境,但想起昨天被困在車裡時所感受到的冰冷感覺,今天看到下雪已不再有興奮期待的感覺。我們冒著大雪/雨在街上走走,可是奇低的能見度大大減少了我們游覽的意欲,而飛來寺也只是一個依山而建的鄉間小城,城內只有一條1、200米長的小街,所有的建築都座落於這條小街上。我們原打算在梅裡往事喝下午茶消磨時間,但由於小鎮停電、沒法提供熱飲/食而作罷,結果我們只好在酒店及另一間餐廳內打發時間,渡過了整個旅程最平淡的一天。 (這也是我將兩天游記合做一篇的原因)

外面仍然飄著雪,整個世界都是白茫茫一片

D07 – 明永冰川

早上一早起來看到停了雪,但天空還是陰陰沉沉的,和朋友們商討是否進雨崩,大家都決定一試,於是便早早啟程出發,同行的還有早前一同來到飛來寺的三名香港人,於是兩部車子共同前往雨崩。起行不久便開始下雨,潮濕的霧氣使路上只有很低的能見度,別說連道路旁深達數百米的深淵,連前方是轉彎還是山崖我們也看不到,再加上路上不時有山上滾落的石塊,故車子只能低速前進。車子行了大半小時便沿著瀾滄江行駛,然後便開始看到一些村莊,這裡已是道路能達的最後村莊─西當,因為從西當進入雨崩只有徒步這個選擇。

前方是10米能見度、左方是萬丈深淵、右方是落石重重,我們應何去何從?

從西當村徒步進入雨崩約需六至八小時,到達雨崩後,可以前往神瀑、冰湖以及登卡瓦格博峰的大本營,其中大本營是1991年中日登山聯隊登山駐扎的基地,該隊合共17人的登山隊最終悉數葬身於雪山上,自此梅裡雪山便被禁止登山,這亦使梅裡雪山成為未被人征服的處女峰。這對藏人來說更別具意義,因為卡瓦格博峰是他們心中八大神山之首,每年均有不少藏民來此朝拜及轉山,宣布封山也仿佛像征著神山不再受人類的踐踏,保護著它的一份神聖及潔淨。

由於封山政策,大本營亦成為了觀梅裡雪山的最近地點,我們亦是懷著這樣的期望希望能進入雨崩。但當我們到達西當村進入雨崩的入口時(題外話︰這裡進入雨崩也需要門票,雖然門票也包括明永冰川部分),從當地人口中得知由於最近數天都有下大雪,往雨崩的路都布滿積雪,一些路段更積雪及膝,雖然早前有數名台灣人徒步入去,道路應該還是通行的,但看著這樣的天氣、以及一路要冒著雪雨入村,心裡還是有點擔心,最終我們七人都決定放棄進入雨崩。事後想來其實還是有點點後悔的,雖說當天去不了、日後還可以再來,可是短時間再去的機會也不大,而在發展迅速的中國,別說兩、三年,兩三個月可能已經改頭換面,屆時雨崩會否仍是今天的樣子?更重要的是,我其實知道路是通行的(早前的台灣人入了去而沒有退回來已是最佳證明),決定不去只是不想面對風雪、寒冷及情況未明的雨崩村,這些其實都應是我可以克服到的,那我為什麼要選擇放棄呢?

放棄雨崩之行,我們只好改往明永冰川。從西當村前往冰川又是一小時車程,沿途都是在泥濘不平的道路上行駛,稍有閃失我們就可以飛進瀾滄江玩激流了。路上扎拉接載了一名當地人,並把她送往冰川下的一間客棧,原來那是她一家人經營的,她和家人也住在那裡,她們還很客氣地以酥油茶招待我們。

明永冰川是從梅裡雪山約5500m處綿延至2700m,是一條位於低緯度的冰川。在藏語,明永冰川的名稱是明永恰,恰是冰融化的意思,明永則是指火盆,指的就是冰川位於溫和的地帶,卻能形成至寒的冰川,算是世上的一個奇觀。要觀賞冰川,游人可以選擇從入口騎馬或徒步上山,最高約可登至3300m近距離觀賞冰川。我們自然選擇徒步,大約從2600m處起步。路徑最初一段是綠林地帶,難得的是這裡天氣雖然寒冷,但沿途的植物依然青蒽翠綠。由於下雨的關系,本來的泥路這時變得更為泥濘,不過路還算好走。走了約2小時便遇到第一個觀景台,可看見冰川的全貌。

從這裡開始,若想再往高一點看,騎馬的便要下馬自已徒步,根據其中一種說法,這是因為西藏人認為梅裡雪山非常神聖,故所有登山者都應下馬徒步,以顯示虔敬之心。從下馬點走不了多久便來到太子廟,這裡是藏人朝拜神山的地方。廟旁設有一間小吃店,很多游人都會在這裡取取暖、祭祭五髒廟。來到這裡已是距離冰川甚近的位置,游人這時可以沿著山旁的鐵棧道,觀賞到冰川。不過當天冷雨綿綿,天空總是蒙蒙的,令冰川看起來沒有期望中的潔白神聖。

在半途有一間由藏人開的小吃店,能夠吃到熱食已經是一種恩賜,所以裡邊高朋滿座...

從進入香格裡拉開始,不時可以看到掛得滿滿的五彩經幡。這些經幡很有意思,經幡一般都是由藍、白、紅、綠、黃五種顏色組成,分別代表天空、白雲、火焰、江河與大地五種基要元素。而最特別的是,這些經幡上印有經文,藏人認為每次風吹過經幡時,總會將幡上的經文朗讀一遍,於是他們的禱告便會輕輕隨風送往蒼天,真是聰慧的方法(我聯想起莘莘學子應該將課文印在旗上,旗子每被吹拂一次便能讀一次…)。

盡管鐵棧道可通往3300m的最高觀景台,但考慮到回去的時間,我們在3100左右的地方就停下了。這裡離冰川已非常接近,仿佛觸手可及。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冰川應是指一些長年累月積累下來、且會移動的冰雪。當然所謂的移動不會是河水流動那種肉眼看到的速度,而很可能只是每天漂移2、3m。看著眼前這片範蓋甚廣的冰川,很難想像底下原來正日復一日的移動,可是這種規律正逐漸被人類的活動所打破,今天的明永冰川已成為其中一條快速消失的冰川,或許不久的將來,我們看到的只有灰黑的山頭時,我們才會慨嘆人類的自作孽吧。

從觀景台回到冰川入口約2個多小時。車子回去時又要駛過那段爛路,扎拉在開車前還特別著我留意上方的崖壁是否有石塊滾下來。回程途中看到路面上的碎石明顯比今早時的多,才知道扎拉的擔憂是有道理的。有驚無險地返回飛來寺,一心想著可以洗個熱水澡,可是到達後才得知當晚又停電了,結果我們又要渡過漆黑冰冷的一夜…

D08 – 飛來寺 – 德欽

早上起來看見窗外是一片白色的世界,才知道昨天又下了一場大雪。由於原來徒步雨崩的行程已被取消,故今天未有節目,附近又沒有可看的景點,我們最終決定早些返回德欽,以便明天可以一早出發返回香格裡拉。

正當我們施施然地收拾行李准備離去時,一直都被灰雲覆蓋的梅裡雪山突然露出真身,連扎那也興奮大叫,嚷著我們快回房間看雪山(因為房間位置較高,景觀較好)。雖然我旅程之內我己看過多次雪山,但是當我親眼看到梅裡雪山時還是有種難以形容的震撼,只見卡瓦格博峰傲然突出於群山之中,整座山大致由白雪所覆蓋,只余下斑駁的灰石襯托出山的棱線。在晴空下,這座雪山顯得壯嚴而優美,那份若隱若現的景像更讓人有種神聖不可侵犯的感覺。它的出現,仿佛掃走了近來三天的壞天氣。除了我們這些游客興奮外,連和扎拉及他女婿、還有客棧的伙記們也一起在觀梅裡雪山,看來感到幸運的還不只是我們呢。

藏人心中的雪山之神-梅裡雪山,驀然現於人前

雪白的梅裡雪山主峰- 卡瓦格博峰屹立於前,潔白而神聖

梅裡雪山大約出現了十分鐘便又隱身於雲層中,不過我們也沒有什麼好苛求的了。我們帶著滿足的心情返回德欽。雖然我們在D05當日曾經過德欽,但由於當時已入黑,故對德欽完全沒有印像。今天來到德欽,始知道它是個建於山谷中的小縣城,雖然規模遠比飛來寺大,但感覺上只是灣仔加上銅鑼灣般的大小。盡管如此,街上的人氣還是遠比飛來寺的多,一些基本的商鋪如書店、面包店、不同的食肆等都可在城內找到,讓我們比較有回到文明地區的感覺。我們在下午二時到達德欽,由於市內也沒有什麼好逛的,我們當天很早便回酒店,准備明天又一次漫長的車程。

德欽雖說是個縣城,但感覺上面積和灣仔+銅鑼灣差不多

在偏遠地區,通常最光鮮富氣派的建築多是政府大樓

D09 – 德欽返香格裡拉

汲取了D05從香格裡拉進入飛來寺的教訓,這次我們在清晨六時便啟程。盡管出發時天仍未亮,但一上了國道便看見各式各樣的貨車及四驅車,看樣子也准備在今天前往香格裡拉。幸好汽車雖多,車龍還是保持流動的狀態,再加上路面的積雪也不是很厚(據說早前有工程車進行鏟雪),故行駛時也沒有遇到很大阻礙,倒是我們的面包車在一次上坡時又一次死火,扎拉啟動汽車時大概忘記鎖車,車子便立時後溜,撞到後方的障礙物(我也不知是什麼,總之不是其他汽車),幸好只是稍稍撞凹了汽車尾部,總算虛驚一場。

比起三日前的路況,這天道路明顯干淨得多

整段路都在修路

我們行走的這條214國道是以雲南景洪為起點,途經西藏至青海的西寧為止。當中從香格裡拉入德欽這段更是入藏必經的路段。早於唐宋年代,商販們為了進行交易,便不惜攀山越嶺往來於西藏與雲南,走的正是今天214國道這個路段,歷史上這條路被稱為茶馬古道。今天路上不再出現聯群結隊的馬幫,取而代之的是「東風大力神」、「天龍」、「紅岩金鋼」等等國產重型貨車。他們載著形形式式的貨物,在曲折崎嶇的山道上吃力地行駛。它們常常一出現便是數十輛排在一起,仿佛就是現代的馬幫,其陣容之鼎盛,讓人以為是軍隊在移師布防。

連日積雪使這裡的屋也被淹沒了,太陽升起,射出絲絲光芒

進入高海拔地區,道路也布滿了積雪

延續昨天的幸運,我們在進入白馬雪山期間也看到梅裡雪山。當太陽緩緩升起時,燦爛的陽光灑在山頂上,把雪白的頂峰照得更潔白,在尚未光透的天空中,梅裡雪山成為一個耀眼的山頭。我坐在汽車中看著眼前的風光,剎那間連提相機的意欲也沒有,或許是覺得我用相機也拍不出那刻的莊嚴,倒不如靜心欣賞這神聖的景像吧。

連綿的雪山顯得很有氣勢

天空在七時多開始亮透,經過連日來大雪及冰雨的洗滌,今天的天空格外潔淨,再加上高緯度,晴空顯得額外蔚藍。我們也不時把握車隊停頓的時間下車拍照。在八時許,我們便駛到全程的最高點。

車道狹窄,我們常要從貨車旁擦身而過

出乎意料之外,車隊在雪山上行駛時都沒有太多阻滯,反倒是在進入較低海拔地區後,由於多處道路都在進行工程,車隊反而經常被截停。不過相對於數天前的塞車情況,這天的進度已算很理想。由於這天天氣晴朗兼干燥,加上行駛的又是施工路段,下山以後的道路都是塵土飛揚的路段,我們坐在車中也在不停的吸塵。

看到香格裡拉了~今次只需11小時車程

經過11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在下午六時左右返回香格裡拉,到達古城時天色尚早,我們挑選了客棧後便到龜山公園游玩。那裡有著最大的轉經輪,初時遠觀看到它在轉動,我們還以為是內有摩達推動的,其後才知道它仍是由善信們轉動的。

未到雲南之前已聽過香格裡拉的大名,但就不認識中甸這名字,原來中甸就是香格裡拉的原名,甸便是草原的意思,亦即指這裡是片草原。由於hilton寫了本《消失的地平線》一書而令香格裡拉一名聲名大噪,故政府便在2001年改名(這也我想起去年因為avatar而走紅的張家界哈利路亞山)。比起麗江古城,香格裡拉更有一種獨特的西藏風情,因為藏族占了迪慶州的33%人口,州內的建築、宗教、文化、飲食都很受藏族影響,例如古城內的建築是藏式的,四處都可看見五彩幡旗等等,感覺多了一分異國的感覺。

這裡的建築是藏式的,和麗江的又有點不同

和麗江的古城相比,香格裡拉的古城迷你得多,我們在其中隨意亂走也不會迷路。更重要的是,這裡比較少人(不論是商店還是游客人流),無論是日間或晚夜都不會有擠擁的感覺,而晚上更不會有吵人的酒吧在通宵營業,取而代之只有恬靜的cafe,比較符合古城的形像。我相信這裡的高海拔(3300m)及較遙遠的距離(其實距麗江只是4小時車程)大概是將游客拒諸門外的原因吧。

古城街道上的一磚一石,或許印著昔日馬幫走過的足跡

D10 – 普達措國家公園

雖然香格裡拉的實際氣溫應該還是個位數,但對於連日逼留在冰天雪地的我們來說,這裡已經暖和得多。昨天商討行程時已決定今天游覽普達措國家公園,考慮到今天若果有車接送會較為方便,所以昨天便找扎拉多工作一天,扎拉自然欣然同意,一早便送我們到古城外的普達措國家公園。

前往公園途中發生了件小插曲,在路上我們遇上了一名截順風車的藏族女人,扎拉也認識這名女人,所以他便問我們可否順道載她一程。事實上這已不是第一次沿途接載乘客了,之前從香格裡拉入德欽、從雨崩去明永冰川、以及從德欽返回香格裡拉時,扎拉也有順道接載當地人,當中有他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大概是該地的公車班次稀疏吧,對於扎拉及當地人來說,搭順風車似是天經地義的事。而這又可能反映了游牧人遺留下來的一種互惠精神︰在草原上,最能幫忙的未必是你的親戚,而是路上遇到的牧民,而今天你幫忙了別人,難保有一天你也需要別人的幫忙。不知道扎拉是否這樣想?不過無論如何,我們這次沒有應允扎拉的要求,絕情地開車離去。扎拉在心裡又會否覺得怎麼這些人會這麼無情?

一小時後,我們便到達了普達措國家公園。這個國家公園是全國首個國家公園,其理念是效法外國的國家公園,希望能達到保育、教育、游覽、研究等目的。公園的面積非常大,其中三個主要景點︰屬都湖、彌裡塘及碧塔海均距離甚遠,故公園在每個景點間安排環保車接載游客,而且車上亦有導賞員講解(雖則我已忘記了講解內容)。下車後,在屬都湖及碧塔海這兩個大景點都設有環湖的步行徑,方便游人輕松漫步觀賞,整體感覺不錯,唯一要挑剔的應該是門票太貴(盛惠190人仔)以及沿途沒有設立資訊牌(這應是大陸自然境區的一貫弊病)。

平日書本、網頁刋登香格裡拉的風景照片時,拍的很多都是普達措,照片中總是有著湛藍的天空、清澈的湖水、青翠的草原、墨綠的森林、還有五顏六色的花海,可是今次我們看到的,只有天空、湖水及森林還是老樣子,但草原及花海則欠奉,主要原因是冬天剛過,草原及花卉都未萌芽生長,所以整個環境看起來呈現一片枯黃的感覺,沒有生意盎然的氣氛。根據環保車上的導游介紹,若要見識真正的香格裡拉美景,最佳的觀賞時間應是五月及六月(而不是四月)。幸好當天天氣晴明,在藍天的襯托下整個景區也多了點點朝氣。

本來是看草原的,但草都只是枯枯黃黃

由於植被尚未完全恢復,故路上看到的動物也不多,看得最多的應是馬及犛牛。它們不是在默默地低頭吃草,便是在河邊喝水,別說是在草原奔馳,連漫步的動作也不多見,一副懶洋洋的感覺(想來也是︰沒草吃哪還有跑的力氣?)。倒是一些小動物如鳥類、松鼠之類更見活躍。除了野生動物不多外,出奇的是連游人也不多,來到的多是一些旅游團,只見他們人手一枝氧氣筒(普達措海拔約在3000米至4000米),主要在屬都湖一帶游覽,到了碧塔海他們多沒有心機繞湖走,於是我們便樂得「霸占」整個湖泊。

游畢國家公園已是兩時許,離開公園時扎拉已在門口等我們。不知是否感謝我們租他的車子,當天他還邀請我們到他家作客,原來他的家就在國家公園返回香格裡拉古城的途上。車子走過一段公路後便轉入旁邊的山路,約十分鐘左右便到達他的家。探訪當天共有9人在家,其中包括他唯一的兒子。巧合的是,拜訪當天恰巧是他最小的孫子的一歲生日,一回到家,扎拉便抱著小孫子逗著他玩

扎拉的家是當地典型的兩層樓建築,主要用木建成,屋子兩旁以磚石鋪成牆壁。屋頂多是平頂或微微傾斜,以供日後掠曬農作物之用。由於底層是飼養牲畜,故該層只設門口但不設窗戶,在第二層才開設窗戶。居住及活動的空間都在二樓,這樣可以有效隔開牲畜及人類。屋內的主要空間均留給客廳,面積約大半個羽毛球場,客廳雖然大,但由於天頂及窗口均能透入光線,故未覺漆暗,而客廳內亦設有光管,但就未見有其他的電器。客廳一角設有火爐及神位,家具等都只會靠著四邊牆壁來擺放,留下中央空洞洞的一大片空間。

扎拉家人先以酥油茶及一些不知名小食(我只知其中一樣是以青稞做的)招待我們,其後還請我們吃午飯,不知是否怕我們吃不慣,他們預備的餸菜沒有什麼特別,都是米飯、魚(據說有部分藏人不吃魚)、豬肉、蔬菜之類,沒有一些太地道的傳統小菜(像那些糌粑之類的)。雖然他和大兒子都有外出工作(兒子自己說是做生意的),但家裡也有養犛牛,主要還是供應家所需而非作出售用途。午飯過後,扎那還帶我們到他媽媽家裡參觀,她的家和扎那的家大小相若,只是較為破舊一點,他媽媽今年已80多歲,不懂得說國語,但一副精神奕奕的樣子,聽到我們說「扎西德勒」時便不停微笑點頭,還走著拿糖果給我們,一點都不像個八十多歲的婆婆。

記得早前乘車時曾詢問扎拉,他們一個月平均可以有多少收入,當時他未有回答,只是說和以前比較,現在由於多了飛機、公車等交通工具的競爭,包車的生意少了。不過我猜現在中國開發展西部後,更多游人來到雲南、西藏等地,應可彌補這缺少了的差額。看過扎拉的家,直覺覺得他們應該算是發展之下的既得利益者,因為他們能夠透過旅游項目來賺取收入,但他們又是否歡迎這樣的改變?還是覺得沒有以前的好?

拜訪了扎拉一家後,我們便返回香格裡拉古城。趁著當晚是最後一晚在香格裡拉,我們品嘗了一次犛牛火鍋,發現味道及口感和一般的牛肉差不多,味道還不錯,這個應該算是其中一項的地道菜式吧。

D11 – 松贊林寺 – 麗江

離開香格裡拉前我們安排了到松贊林寺參觀。從古城外的公車站有車直達松贊林寺,只用1元便到達,可謂實惠方便。沿途還有很多當地的西藏婦女上車,她們多背著一個大大的竹籃子,內裡盛滿各式各樣的東西,大概是剛買完一天所需回家做飯吧

松贊林寺全名是噶丹‧松贊林寺,原以為這個寺名是某名高僧的名字,但查證後才知道是藏文,意思大約是三神游息之地。這座全雲南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由中心三座主殿(宗喀巴大殿、扎倉大殿及釋迦牟尼大殿)、八個康參及200多座僧舍組成。寺院外有一個湖,名為拉姆央措湖。由於寺院具規模,故亦有「小布達拉宮」之程。

從售票處至松贊林寺有一段距離,游客需要乘坐接駛巴士,車上也有導賞員講解背景資料,當天接待我們的是一名廿多歲的青年,原以為他在車上講解完後便功德圓滿,沒料到他也會下車帶我們游覽及進行講解。從他口中得知,松贊林寺除了是善信膜拜的地方,它的是僧人修行學習佛法的地方,內裡設有如學校般的課程,大約在修讀十二年後便需要參加公開考試,通過後才可到其他寺院工作。

從正門登至大殿,要先走過一段長長的梯級

由於大殿內不得拍照,故我們也只能靜心觀賞。在宗喀巴大殿內設有一座數層樓高的宗喀巴像,宗喀巴是格魯派(俗稱黃教)的始創人,他在十四及十五世紀改革藏傳佛教,著書論述藏傳佛教的思想體系,並定立規條,規管僧人的行為,可說是藏傳佛教的馬丁‧路德,今天聽到的達賴喇嘛、班禪喇嘛等宗教領袖都是屬於格魯派。大殿內佛像前方的樓底較矮,游人站立時是看不到佛像全貌,這樣設計是因為善信參見時應是行三步一拜的五體投地禮,膜拜者以最卑微的姿態來拜見宗喀巴,充份反映藏人對神明的敬畏及崇敬。

扎倉大殿是松贊林寺的核心,扎倉在藏文為僧院的意思,扎倉大殿亦是僧人修學的地方,當天參觀時亦看到有僧人在內念經。不過每天這樣被一批批游客打量著,感覺上他們像是景點上的一個道具多於是在修行。大殿內還擺放著不同高僧及現任班禪喇嘛(指的當然是獲得中國政府承認的那個,現在他人在北京學習中)的照片,當然大殿內沒有現任達賴喇嘛的照片,不過印像中倒是有他前任的照片。大殿內還有以酥油制成的酥油花(利用一些已染色的酥油,待凝固後塑成不同的花卉)及由善信們捐獻的酥油燈。看著瑩瑩之火在酥油上燃起,便想起捐獻酥油的藏民,他們可能走過千山萬水,把自己不吃不喝、辛苦儲來的酥油捐出來,為的只望為自己的來生帶來一點祝願。這種展望來世的生活態度,是我們這些活在現世的人難以理解的。

在唯色及王力雄的《聽說‧西藏》一書中曾提及松贊林寺的活佛給游人摩頂的活動,並批評活動非常商業化(如因應善信的金額而給予不同待遇)。就當天所見,只見一些游客誠心地向這些活佛跪拜(與及將不同面額的紙額放在活佛前方的收集籃內),活佛便仿如行禮如儀地把一條紅線扣在跪拜者手上,過程是那麼的干淨俐落,至於待遇是否因人而異我就看不到了。大殿外及寺院的入口處還設有大大小小的櫃位,售賣不同種類經高僧/活佛開光的佛器,說不定若果他們能夠透過網頁為善信開光、祈福,我想他們一早便安排進行了。

寺院建築都是由木及木榫接合而成,觀賞起來很有美感

除了兩座大殿外,寺內還在修建釋迦牟尼大殿,此外還有八座大大小小的康參。這些康參即是僧侶團,每個僧侶團是由不同貫借的僧人組成,並各自進行學習及修行。我在其中一個康參遇到一名約六、七歲的小僧,他一見我便拿了一枝香給我,我回答說不用了,他以為我誤會要收費,連忙澄清是不用錢的,但我堅持不要,大概他怎也想不透為啥會有人連上香也不願意吧。我問他是自已要求來寺院、還是由爸媽安排入來的,他回答說是自己想來的。我問他每天要學習些什麼,他說就是念經,說是雖然不是滿臉雀躍,但也不是厭惡的表情。

走出寺院外便可看到拉姆央措湖,這個湖平日便是藏民祈福、放生的地方,湖中心的小島則是舉行天葬的地方。對於深信輪回的藏民來說,只有經過天葬,逝去的人才能從肉體中釋放出來,並得以早日完成轉世。對於外人來說,天葬的過程雖然令人不安,可是對於藏人來說,這卻是解脫的時刻。若果明白他們的哲學理念,一切又顯得這麼合理。而在湖中舉行天葬,同時又在湖中進行放生、祈福等活動,仿佛告訴別人︰生與死都是輪回中的一個過程,既不是開始,更不是終結。既然在世只是輪回的一個階段,那現世的苦難便微不足道,因為今生面對的,不代表下一世也會遇上。

觀完松贊林寺便正式完成我們在香格裡拉的旅程。我們在古城附近的客運站乘上往麗江的公車,約4小時後,我們便返回麗江古城再次入住麗江吉麗客棧,因為這裡真的很棒,應該是麗江古城最好的客棧之一,剛好運氣好,有兩間空房。

這天是朋友們最後一晚在麗江,明天他們便會返港,故此都在古城內四處買手信。我也在城內和他們四處走走,心裡則猜想著未來四天我會遇上怎樣的旅程呢.......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