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棉印像(三)---一只眼睛的洞裡薩湖

作者: 非尋

導讀從金邊到暹粒,坐船,5小時,上溯湄公河,渡洞裡薩湖。出金邊的湄公河很寬,兩岸都是平原,莊稼地夾雜在大片的亂草之中。河邊的人家都是吊腳樓,細腳伶仃的幾枝竹竿撐起了整個家。河上間或有人在捕魚。小小的一葉舟,一家幾口,孩子劃槳,大人收網。我們的船駛過,小船就在浪裡一漾一漾的。 漸漸就看不見河岸了。只有斷斷續續的小洲露出水面,遠遠近近的隔出� ...

從金邊到暹粒,坐船,5小時,上溯湄公河,渡洞裡薩湖。出金邊的湄公河很寬,兩岸都是平原,莊稼地夾雜在大片的亂草之中。河邊的人家都是吊腳樓,細腳伶仃的幾枝竹竿撐起了整個家。河上間或有人在捕魚。小小的一葉舟,一家幾口,孩子劃槳,大人收網。我們的船駛過,小船就在浪裡一漾一漾的。

漸漸就看不見河岸了。只有斷斷續續的小洲露出水面,遠遠近近的隔出水道。再漸漸的,就什麼都沒有了,只是一望無際的碧波連到天邊。

洞裡薩湖,天然的蓄水池。雨季的時候,湖的面積會擴大一倍。就是靠著它,整個柬埔寨才不會是水鄉澤國。

湖上星星點點的飄著漁船,這些漁人,他們的整個生命,就連在湖上了。

離暹粒大約十幾分鐘的水路,就是“vietnamese floating village”,據說大約一半的越南人,一半的柬人。村子只是一個叫法,實際上沒有任何行政上或者宗族上的約束。不同的時候,有船家加入,又有船家離開,自由來去。村子本就是漂的。一個時候在這個地方,一個時候在那個地方,全看洞裡薩湖的水位高低。

每一戶人家都是建在船上。考究一點,會編一個竹筏,在竹筏上架空再建房子。簡單的就直接在船上,加上牆壁和屋頂,一個家就完成了。家境好的牆壁和屋頂會包上鐵皮,差一點,木頭,再下來就是茅草了。每一家都會拴上一兩只小船,那是平時的交通工具。

村子雖然自由,公共設施卻也齊全。學校,商店,甚至還有教堂,當然也都浮在水上。

船家的買賣自然也在船上完成。商店的前面總是會停著幾只小船,貨物錢財坐在船上就可以轉手了。而新鮮的蔬菜水果是由小船劃進來賣的。船娘站在船頭,一家一家的問,女人們就會出來,蹲在家門口挑揀,不管成不成交,都是有說有笑。

學校只有一間教室,大大小小的孩子們坐在一起。讀書的聲音就在水面上回響。

不上學的孩子在水裡玩。游泳,抓魚,劃船,水是他們的玩具,也是他們的天堂。只有4,5歲的小孩子,像模像樣的蹲在船頭,熟練地操控著小船的一切,就像個大將軍。

黃昏的洞裡薩湖是美的。夕陽映紅了半邊天,也映紅了水上人家。出外一天捕魚的人們回來,准備夜漁的人出航,村子小小的水道顯得分外繁忙。家家都開始准備晚飯,女人們呼喚孩子的聲音此起彼伏。幾家人家的船艙裡透出電視機的熒光。而更多的只是暗淡的燭光。

一天的忙碌就這樣過去,船艙裡又會孕育怎樣的夢?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