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楓樹嶺博物館體會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作者: 神州旅行者

導讀《北美游記》之三十一: 從楓樹嶺博物館體會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作者:楓之嶺 楓樹嶺市中心靠近菲莎河畔有一處綠地公園,周圍是靜謐的居民區,從綠地的高處向河面望去,寬大的草坪邊緣矗立著兩座孤單的房子,這裡便是楓樹嶺的博物館(Maple Ridge Museum & Archives),浩瀚的河水在靜靜地流淌,河兩岸綠樹成蔭在水面上投射出婆娑的倒影,好一派田園風光。 楓樹嶺的歷� ...

《北美游記》之三十一:

從楓樹嶺博物館體會公民的社會責任感

作者:楓之嶺



楓樹嶺市中心靠近菲莎河畔有一處綠地公園,周圍是靜謐的居民區,從綠地的高處向河面望去,寬大的草坪邊緣矗立著兩座孤單的房子,這裡便是楓樹嶺的博物館(Maple Ridge Museum & Archives),浩瀚的河水在靜靜地流淌,河兩岸綠樹成蔭在水面上投射出婆娑的倒影,好一派田園風光。

楓樹嶺的歷史並不久遠,自1874年9月這一地區納入政府管轄以來,算起來前後不過136年光景,據博物館的檔案文獻記載,那時這一地區登記在冊的居民只有62戶,荒蕪的田野尚未開墾,茂密的森林從河岸一直延伸的北部的群山之中,根本無路可行,居民唯一的進出方式只能是行船。說起楓樹嶺的歷史,必須要提到幾位先人的貢獻,如今從博物館周圍保留的一些文物上,人們仍然能夠追尋到這些先輩留給後人的奉獻精神。

從博物館向西大約200米也有一座小小的博物館(Thomas Haney House),這裡曾是楓樹嶺名人托馬斯-翰尼(Thomas Haney)的家,如今楓樹嶺的許多地名仍以Haney命名,如市中心最大的Shopping Mall叫做Haney Place,本地一所著名的中學就叫做Thomas Haney Secondary School等,可見Haney家族為本地發展作出的貢獻,仍然受到後人的敬仰。

托馬斯-翰尼與岳父一家於1876年從安大略移民卑詩省,來楓樹嶺之前他已經是一位富有經驗的制磚老手,來到卑詩後他沿著菲莎河兩岸尋找適合制磚的陶土,並最終以8千元的價錢購買了博物館周圍160英畝的土地,並開設了本地第一座磚廠。

那個時期卑詩省剛成立,大規模的建設正在起步,滾滾的財富使翰尼一家迅速崛起成為本地的首富,不過,托馬斯並不像大部分中國富豪們那樣嗜財如命,他本可以像河南人那樣辦個黑磚廠招一批包身工猛撈黑錢,但他卻做了一些中國富商們所不齒的事情--把家族積累的大量財富用於興辦公共事業。他首先在自己的土地上興建了一座碼頭,並向政府注冊設立翰尼港(Port Haney),為周邊居民提供公共服務,在太平洋鐵路修建過程中,他捐獻港口旁邊的土地設立楓樹嶺火車站,還先後捐出大量自家的土地用於興建學校、教堂等公益設施,並參與地方政府的組建工作,是楓樹嶺市的奠基人之一。

建材行業一直是楓樹嶺的經濟支柱,雖然托馬斯-翰尼是本地制磚業的先驅,但最成功者卻是兩位來自溫哥華的建築商,貝恩斯(E.G. Baynes)和霍爾(W.M. Horie),他們開設的Port Haney Brick Company,為溫哥華許多著名的建築提供了大量的磚瓦,目前的博物館建造於1907年,曾經是首任磚廠經理的宿舍。旁邊的另一座房屋建造於1930年,曾經是磚廠的辦公室和樣板間,Port Haney Brick Company磚廠一直持續經驗到上世紀七十年代,停業後由Baynes家族將這塊土地捐獻給市政府作為楓樹嶺博物館。

博物館所在的這個綠地公園叫做Jim Hadgkiss Park,是為了紀念這位為楓樹嶺社會作出傑出貢獻的人。吉米1930年畢業於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化工系,當時處於大蕭條時期,在卑詩難以找到工作,不過他家中一位親戚將他推薦給貝恩斯(E.G. Baynes)和霍爾(W.M. Horie),這二人正需要找一個專業技術人員,雙方一拍即合,吉米雖然有傲人的學歷,但卻喜歡像一個工人一樣下車間勞動,對生產過程的每一道工序都了若指掌,他接掌磚廠後公司規模日益擴大,成了卑詩最大的磚瓦、瓷磚、陶瓷制品的制造商。

吉米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職業經理,而且還極為熱衷公益事業,他曾經擔任市議員,參與創辦了楓樹嶺的扶輪社、共濟會、楓樹嶺醫院基金會等慈善機構,畢生從事大量的義務公益活動,深受市民的愛戴,他曾經獲得許多勛章和榮譽稱號。

(本文附有大量照片,請見:http://***/s/blog_6393a0af0100l8vd.html)


精選遊記: 溫哥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