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州喝胡辣湯

作者: 馬博士邊游邊吃

導讀20多年前俺曾在鄭州住過近一個月,當時印像較深的是“二七紀念塔”、“五一勞動公園”。那時候覺得塔是那麼高,公園是多麼的大。20多年後再來鄭州,正像豫劇朝陽溝中唱的:“祖國的大建設一日千裡,…….”,鄭州市變化這麼大,我感覺好像從來沒有來過一樣。 先在鄭州市的西區看看,這裡是市政府的所在地。街上車、人都比較少,顯得馬路非常寬敞、清淨,完全沒� ...

20多年前俺曾在鄭州住過近一個月,當時印像較深的是“二七紀念塔”、“五一勞動公園”。那時候覺得塔是那麼高,公園是多麼的大。20多年後再來鄭州,正像豫劇朝陽溝中唱的:“祖國的大建設一日千裡,…….”,鄭州市變化這麼大,我感覺好像從來沒有來過一樣。

先在鄭州市的西區看看,這裡是市政府的所在地。街上車、人都比較少,顯得馬路非常寬敞、清淨,完全沒有城市的嘈雜,“鬧中有靜”啊,難得難得!道路兩旁是茂密的“法國”梧桐,路兩邊樹的樹冠已經連在一起,樹葉在竊竊私語,小議著城市的變遷。綠蔭遮著馬路,走在人行道上一點都感覺不到34-5°的炎熱。這是鄭州市博物館,建築是仿鄭州商代出土的青銅器方鼎的造型,頂是圓的,主體是方的,有“天圓地方”之說。緊挨著的是鄭州市科技館,現在這些場館都是免費的。應該這樣,把這些地方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成為歷史、科學知識,提高市民素質的一個重要基地。

博物館的路對面是“綠城廣場”,過去需要橫穿馬路,這裡車少,不必像在北京那樣過馬路需要提心吊膽、玩命似的。廣場挺大,但人並不多。天下的廣場大同小異,有樹木、花卉、噴泉、雕塑、鴿子,……。孩子們溜著旱冰,老人坐在長椅上看報、休息,談論著家長裡短,鴿子們在啄食,……,俺在悠閑地散步,一派祥和的氣氛。穿過公園後進入鬧市區,和剛才的情形大不相同,屬於鬧中更鬧,不再適合步行了,於是決定“坐車觀景”。

出租車一路向東穿過市區,來到鄭州東部的新區CBD。有人說城市的規劃者原來都是從事“攤煎餅”的,剛開始面只是在中間,然後往周邊轉著圈攤,越攤越大。看看北京市的地圖你會發現,二環、三環、四環、五環、六環……,一圈比一圈大。俺還怕你人多,人越多,俺的煎餅攤的越大。我們的城市建設規劃者需要有些新思路!

鄭州新區的CBD是由一位日本設計師攤的一個“小型煎餅”,以“如意湖”為中心成環形分布,從內到外居民樓、商務樓、道路都是呈環狀。中心裡有一個會展中心,湖的對面是五個“山藥蛋”組成的文化藝術館。這些山藥蛋還有些來頭呢,是鄭州出土的一種文物,一種古代樂器“塤”的造型。看來中原處處有文化啊,以後要大唱“俺們河南人都是文化人”啦。

湖是人工的,和旁邊的河相通。湖邊是用防腐木鋪成的棧道。走在湖邊,微風吹來,煞是神怡。湖邊有游人在喂魚,湖中的魚兒真不少,成群結隊地往投食的地方游去,整整齊齊,像儀仗隊。廣場上有放風箏的,有抖空竹的,還免費教,鄭州人好熱情呀!此時,已接近7點,太陽正准備去那半球上班,俺趕快按下快門,給鄭州的夕陽留個影。

來鄭州不嘗嘗胡辣湯等於沒有來,所以,決定第二天一大早去嘗嘗正宗的胡辣湯。早上打車來到一家據說很有名氣的胡辣湯店,名字叫做“西華縣方中山胡辣湯總店”。門口馬路兩邊停滿了汽車,據說都是來喝胡辣湯的,像我這樣住賓館打車慕名來吃的人也不在少數。

由於店鋪臨街,這家店采用的是“對外開放”式經營,吃的有蒸包、煎包、炸油餅,包子有羊肉的、韭菜雞蛋的兩種。炸油餅很有特色,負責擀餅的小伙子把面直接放在一個直徑約40釐米的鐵皮上擀,擀好後把鐵皮盤子放在油鍋邊,稍微傾斜一下,面餅就自動滑落到油鍋裡了,好聰明!另一位負責炸油餅的小伙子站在店外面高一尺的凳子上撈油餅。撈出後,由一位姑娘麻利地按顧客不同的要求切開,切好後放到用柳條編的小筐筐中,環保呀!但不知道是否清洗、如何清洗、消毒?考慮到不能攝入過多能量,就沒有要油餅,而要了素包子。

盛胡辣湯的兩個大盆就擺安放在店前,很有氣勢,一盆是3元一碗的,一盆是5元的。負責盛湯的小姑娘解釋說,3元的是牛肉、東北木耳,5元的是羊肉、本地木耳,看來本地木耳比東北木耳好啊。這家店是自助式服務,排隊買票,憑票盛湯。嘿,生意忒好咧,樓下竟沒了座位。只好上二樓了,我左手端著包子,右手端著胡辣湯。湯碗越來越燙,考慮到要解決自己的“營養”問題,不敢出手拋出。幸好樓梯口有一張桌子,我趕緊把湯碗放在桌子上,找了個靠窗的桌子把包子擱下,再回來端這燙燙的碗。

終於消停了,可以安心品嘗了,看著醬紅色的湯,先把饞勁壓一壓,拍了照,然後輕輕舀了一口放入口中,哦、呵、啊……,麻、辣、鹹、香、酸……不是五味俱全,而是八九十來味啦……,有點抗不住這味,趕快喝了口冰鎮的礦泉水緩解一下。邊吃邊四處打量,斜對面是兩個女中學生,哈,厲害!對面的一對情侶也不差,來的晚,卻喝的快,一碗燙燙的胡辣湯風卷殘雲般完成,碗中光光也,看來是常客。真是“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

完成“飽肚”任務後,下樓出門,看見門口擺著桌子賣“速溶”胡辣湯。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這不,連傳統的胡辣湯也變成“快餐”食品了。但可以肯定沒有現場做的味道地道。風土人情,風味小吃,意思是需要喝著當地的風、就著當地的土,……,才能充分體現出獨特的味道。同樣的小吃,在街頭吃的味道和星級飯店是截然不同的,像這裡的胡辣湯和在北京河南大廈的味道就不一樣。回去的路上經過這家剛剛裝修好、開張的另外一個店,門面大了些,顯得高檔了一些,價格當然啦,據說一碗要10多塊呢,但不知味道是不是一樣。

回去遇到的的哥很健談,一口標准的河南話,俺也會點,便和他用河南話聊。的哥介紹說,他聽“黃帝內經與養生”的電視講座有三年之久啦,受影響頗深。知道我去喝胡辣湯了,便友好地提醒說,飲食要清淡,胡辣湯裡有很多中藥、又鹹又辣,不能經常喝的,又講了好多對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和體會。他來鄭州開車10多年了,經過打拼,買了房、購了車,白天自己開,晚上租給別人開,現在生活安穩,一副知足長樂的樣子。其實,我們老百姓要求並不高,有房住、有活干、有飯吃、看的起病也就知足啦。













精選遊記: 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