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長江之——最後的東巴造紙傳人

作者: tbtv

導讀徒步長江 之——最後的東巴造紙傳人中國三峽工程報記者稅曉潔 一個清涼的夏日午後,年近五旬的納西漢子和聖文,在麗江古城巧遇70多歲的老東巴和即貴先生。老人希望並相信他能造出久已絕跡的東巴紙來。 次日,雲南麗江東巴文化研究所也對和聖文表達了同樣的願望。 和聖文感到:這件事非常重要,不然,古老的東巴造紙術就有可能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失傳。 和聖文 ...

徒步長江 之——最後的東巴造紙傳人中國三峽工程報記者稅曉潔

一個清涼的夏日午後,年近五旬的納西漢子和聖文,在麗江古城巧遇70多歲的老東巴和即貴先生。老人希望並相信他能造出久已絕跡的東巴紙來。

次日,雲南麗江東巴文化研究所也對和聖文表達了同樣的願望。

和聖文感到:這件事非常重要,不然,古老的東巴造紙術就有可能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中失傳。

和聖文應承下此事隨即趕回麗江城西北100多公裡以外的滇西北大山深處生他養他的肯配古村。肯配古村下臨著名的虎跳峽,往上是海拔5596米的納西神山——玉龍雪山。

終年積雪的玉龍雪山,是聚居在雲南麗江地區的30多萬納西人心目中的“玉龍第三國(天堂)”。雪山下的肯配古村,掩映在一片海拔2600多米的松林中,周圍時有滇金絲猴嬉戲。金山江畔的這片神奇山地生長著一種叫山棉皮的植物,是造東巴紙的絕好材料。自古以來,因這得天獨厚的條件,肯配古村就是納西東巴紙的主要產地。

東巴紙雖是仍采用造紙術發明時代的最原始工藝制成,但卻能不怕蟲蛀,歷經千年也不會壞。千百年來,除了日常的寫地契做頭帕外,主要用途是書寫東巴經文,承擔了傳承文明的鏈條的重任。東巴文字是納西人特有的一種圖畫般的像形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能被人所認識並且正在使用的活的像形文字,被稱作世界文化史上的“活化石”。

千百年來,東巴文字主要通過東巴經書得以流傳。在“破四舊”的那段日子,東巴經書被大量焚燒,燒得現在外國保存的比中國幸存的還多得多。那些日子,作為東巴經文載體的東巴紙處境尷尬。慢慢地,這種獨特的古老造紙術漸漸退出了歷史舞台。即使在東巴紙的最主要產地肯配古村,這種紙也是幾十年沒露過面了。

東巴文化被重新認識後,從1990年開始,政府就曾多次組織人員尋訪並試圖恢復這種工藝,但遍訪麗江各地均無突破進展。其間,尋訪人員也曾多次來過肯配古村,但卻一次次陰差陽錯的與和聖文失之交臂。

和聖文在麗江城應承下此事時信心十足:造紙原料遍山都是,可以就地取材;肯配古村造東巴紙歷史悠久,雖失傳幾十年了,但尚健在的老人中他的岳父就見過造紙過程,可以請教……但當和聖文歸家當晚興衝衝去見老人家時,老岳父兜頭潑了一盆涼水:別搞那個,找不著錢的,會窮一輩子的……

和聖文只好磨。一連磨了三個晚上,老岳父都沒有答應幫他造紙。

老人說:祖祖輩輩造,祖祖輩輩窮!白紙嘛!白蠟蠟的活,不消收種(種地)……和聖文費勁口舌試圖說服老人,但絲毫沒有作用。說起來,和聖文與老岳父還是傳統上的親上加親,他的老岳父同時還是他的親舅舅,他的妻子就是舅舅的女兒。

和聖文又奉酒上茶地磨了幾個晚上,幾乎要對老岳父發火時,老岳母開腔了:你這個阿魯姆(納西話:老頭),怎麼這樣,人家安心求教,你那個東西有什麼稀罕?志國他爸來了這麼多次你都不教給他……

終於,老人說:你偏要我說,那我明天到你家來……你先回去睡覺,不要再煩我了……

第二天日上三竿,老人姍姍而來,老大不情願的回憶了當年造紙工具的形狀、原料等必不可少的細節……和聖文依言而動,忙了20多天,根據老人的講述制齊了造紙所需的工具,還和妻子上山采來了幾十斤的山棉皮。

再次把老岳父請來,一看,不夠,似乎還少點什麼。老人又回憶起了幾樣工具。老人這時明白和聖文是死心踏地要造紙,開始動手幫忙。

和聖文和老岳父又忙了三天,造紙工具基本齊備。正式的造紙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清晨開始。

開始,一切似乎很順利。

最後一道工序是把紙往平整的木板上鋪,掛起來曬干。難度這時開始顯現。做好的紙往板上一掛,只留住巴掌大一塊,其余紛紛滑落。好像是稀了。加紙漿,又稠了,水下不去。如此反反復復。日落西山時,總算掛上了一張比較完整的東巴紙。

第二天,還是不順手,只做出2張。

第三天,有點眉目了,做出10張。

這一年,和聖文總共做出了23張東巴紙。

這23張東巴紙,旋即送往麗江,得到了專家和老東巴們的首肯。久已失傳的古老東巴造紙術又恢復了。

1992年5月,麗江東巴文化研究所派人在肯配古村找到和聖文,要在他家建一個定點作坊。公家問他要多少開辦費?和聖文算了算,要了300元。9月9日,有關部門在和聖文家舉行了隆重的東巴造紙定點作坊掛牌儀式。

和聖文造出的東巴紙幾乎全部送到了麗江東巴文化研究所。幾年來,他總共送去7284張,開始每張1.5元。隨著物價上漲,現在是1.8元。

1996年的2·3麗江大地震以後,和聖文的家庭造紙作坊停產了,原因很多,主要是經濟困難。老岳父似乎不幸而言中,造紙並沒有使這個家庭經濟振興。相反,幾年的造紙生涯占去了許多本該作農活的時間,使家人認為和聖文造紙是不務正業。

我們《中國三峽工程報》暨湖北十堰青年記者組成的徒步長江采訪考察隊在肯配古村找到和聖文時,他正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境地。

他說:現在我一回家,就感到壓力非常大。對家庭,我孤立了……和聖文家有10多畝上等好地和20多畝山地,養了7頭牛,20口豬,8只羊號10只雞。

和聖文忙於操持造紙,家務活就主要落在妻子兒女和七旬老母身上。幾天采訪,他老對我們講起一句話:女人,可憐!……

和聖文20多歲的兒子和志國也表示對造東巴紙沒多大興趣,他更願意到幾十公裡外的鄉林場去看護山林。在那裡,他可以有一份固定的收入。

和聖文在傳統東巴紙的基礎上,還采了多種花骨朵造了一種“花蕾紙”。他謀劃著能造出更多的新品種,開發成旅游產品,能帶起一方富裕,但現在他手中只有1000多元,還是地震後政府撥的救災款中結余下來的。看來,要實現這個夢想,還很遙遠。並且,這個夢想有何意義?是否可行?有無必要?也有人認為值得探討。

圖片說明:

1、 年近五旬納西漢子和聖文也許是最後一個掌握東巴造紙技藝並迷戀於此的人了。

2、 造紙的工具就地取材,手工制成,用來漂洗紙漿的木槽是用一根巨木鑿成的。

3、 對每張紙,和聖文都精益求精,他說:每張紙都似人的臉,怎能馬虎?

4、 東巴紙的主要用途是書寫東巴經書,被稱作世界文化史上的“活化石”的東巴像形文字能夠流傳至今,東巴經書功不可沒。

5、 和聖文要造東巴紙。老岳父說:祖祖輩輩造,祖祖輩輩窮!白紙嘛!白蠟蠟的活,不消收種(種地)……起初並不贊成,但經不住他軟磨硬纏,還是把這古老的技藝傳授給了他。

6、 父輩不贊成和聖文造紙,他的兒子和志國對此也不以為然,20出頭的兒子更迷戀山外的世界。

7、 和聖文的妻子是他最好的幫手,雖然有時並不情願。

8、 和聖文忙於操持造紙,占去了許多本該作農活的時間,家人認為他造紙是不務正業。

9、 和聖文在傳統東巴紙的基礎上,還采了多種花骨朵造了一種“花蕾紙”。他謀劃著能造出更多的新品種,開發成旅游產品,能帶起一方富裕。

地址:湖北宜昌東山大道80號《中國三峽工程報》稅曉潔

郵編:443002電話(辦):0717-6762585傳真:0717-6733904

電話(宅):0719-86565730719-8679780(傳真)

傳呼:198-82033352(全國聯網,自動呼台199)

電子郵件:tbtv@163.net

個人網址:http://expl.yeah.nethttp://expl.my***

本文如用,樣報及稿酬請寄:

442001湖北十堰市車城路張灣區張灣小學王珊存老師轉稅曉潔

作者本人近期聯系電話:0719-8656573(宅)198呼82033352(全國聯網)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