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之三

作者: 自助游俠2001

導讀南下之三:2010年8月1日 5點30分,我起床,在怡家賓館周圍轉了一圈。先拍了一張老鄉的車,在千裡之外遇老鄉,不容易!這個老鄉的攻略做得比我好多了,請看: 這是我透過老鄉的車窗拍的! 然後圍繞賓館轉了一圈,收獲不少。蘇州的名人故居真不少,很不起眼的一個門口就可能是某位偉人的故居。 ●馮桂芬(1809~1874) 近代散文家,清朝政論家。字林一,號景亭。江蘇吳� ...

南下之三:2010年8月1日

5點30分,我起床,在怡家賓館周圍轉了一圈。先拍了一張老鄉的車,在千裡之外遇老鄉,不容易!這個老鄉的攻略做得比我好多了,請看:

這是我透過老鄉的車窗拍的!

然後圍繞賓館轉了一圈,收獲不少。蘇州的名人故居真不少,很不起眼的一個門口就可能是某位偉人的故居。

●馮桂芬(1809~1874) 近代散文家,清朝政論家。字林一,號景亭。江蘇吳縣人。林則徐的得意門生。道光二十年(1840)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曾充廣西鄉試正考官。

還看到了範煙橋故居、潘遵祁故居等古建築。這些人對我來說太有名了,以至於一個也沒聽說過。

●範煙橋(1894--1967) 多才多藝,小說、電影、詩、小品文、猜謎、彈詞無不通諳,還善書畫、工行草、寫扇冊、繪畫等,是紅極一時的“江南才子”。他一生著述頗豐,有《煙絲》、《中國小說史》、《範煙橋說集》、《吳江縣鄉土志》、《唐伯虎的故事》、《鴟夷室雜綴》、《林氏之傑》、《離鸞記》、《蘇州景物事輯》等等。範煙橋一生的大部分時間是一面從事教育、傳播文化,一面致力筆耕和文學編輯。

●潘遵祁(1808—1892),清代學者、畫家。字覺夫,又字順之,號西圃,吳縣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進士,授編修,官至侍講,後歸隱蘇州。工書善畫。為之風格恬淡,間以人物白描取勝。

下圖是蘇州十大名井之一的坎泉照片。

●1935年陶耕蓀為繼母祝壽得到的壽資,也用來鑿井以惠鄰裡,苦無適當之地,於是便有馮桂芬後裔馮公湛相助,出讓祖祠照牆邊空地,傳下了感人的《坎泉記》,坎泉由此而聞名。現在邊上仍有石碑,井圈上也有:“坎泉”、“府境顧氏一力開建”等字。

陶耕蓀(?—1937),上世紀早期,蘇州從事“帳房”(舊時對手工絲織業的俗稱)經營的商人。他租用史家巷14號整座深宅大院作為居住和經營場所。

馮公湛生平不詳,推算輩分應是馮桂芬的嫡曾長孫,也是祠堂的主事者。作出慷慨贈讓祖祠照壁隙地,促成陶家鑿井善舉,可以判斷主要是出自他的主張。

以下為網友的文章及圖片。

●眾所周知,蘇州古橋古井眾多,小巷內隨便一口井的背後也許就有著說不盡的故事。今天下午,筆者穿街走巷,在一條名為“史家巷”的巷子裡發現三口古井,而且這三口井聚在一起,圍成一圈。一般來說,一條巷子有一口井已經足夠,就算古時居民為省事多修井,也不該三口修在一起。經筆者觀察,三口井顏色不一,而且各有特色,其中兩口井材質相同,均為青石,一口井上刻有“坎泉”二字,而第三口井顏色略淺,井口邊泛白,不似其余兩井般棱角分明,上刻“義井”二字。回來查閱資料後得知,“坎泉”是蘇州十大名井之一,位置在史家巷書院弄口,共有三個井圈。1935年的時候,陶耕蓀用為母親祝壽得到的壽資預備鑿一口水井以惠鄰裡。挖井不難,只是找不到合適的地點,最後,馮桂芬的後裔出讓了祖祠照牆南邊的空地,井才終於鑿成。在三井的斜對面即是馮桂芬祠堂。據說,原本的三個井圈是孿生兄弟,一模一樣。後來估計西北角井圈損壞,移來一個老井圈,三個井圈,兩個年代,相距近八百年。

我們的“愛駒”靜靜地停靠在怡家門前的街道上,它也在享受小橋流水人家的靜謐與溫馨。河對岸就是著名的綠楊餛飩店。

●綠楊餛飩原開設在觀前街邵磨針巷,幾經搬遷,是建國後培育起來的國營專業特色店,也是蘇州著名的富有地方風味的點心店。1963年7月開設後便因其配料講究,制作精細,味道鮮美,每天顧客盈門,生意日盛,遂名聲大振。其時已可與無錫王興記餛飩店齊名。

買了一份《揚子晚報》,居然一元錢。忒貴了吧?等後來認真讀完時發現該報基本無廣告,心理平衡了許多。

6點45分,怡家門前的河對岸——綠楊餛飩店早餐。我們在那裡消費33.5元,第一次吃到了肉餡的湯圓,但感覺蘇州的小吃不如揚州。

7點5分,開車去寒山寺。

7點30分,抵達寒山寺。停車費10元。看到一個中年婦女胸前掛著導游證在我們周圍逡巡,估計是野導。上前和她搭訕,她說讓她買門票可以免費導游。我們合計一下,合適!奇怪的是這裡的老年證不管用。這樣,四個大人門票加兒子的半票共90元。

寒山寺門前就是一條河,據說這就是京杭大運河。河上一座橋,就是有名的“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江楓橋。

據導游說,寒山寺三個字由祝枝山寫“寒山”,陶睿宣寫“寺”,當中還有個故事。但是我搜遍網絡沒有找到支持這種說法的依據。祝枝山(1460—1526)為明代書法家,陶睿宣(1846—1912)為清末著名書法家,兩人差三百多年呢!看看您能分辨出來嗎?

“江楓漁火對愁眠”中的江楓原來是江村橋和楓橋兩座橋呀!

天太熱了,我們隨著人流進了寺院。導游大姐很賣力的為我們講解,得到父親的肯定。父親悄聲對我說:“給她100塊錢吧,天太熱,不容易!”

寺院內的景點省略,唯一收錄一條寺內警句。

9點10分,開車到達虎丘風景區。我帶兒子進去游覽,父母和妻子在游客接待中心等侯。門票成人60元,兒童半價。外省老年證無效。景區內固定時間有免費導游,很好,贊一下!

虎丘內的景點不少,最著名的就是亞洲第一斜塔——虎丘塔。

●虎丘斜塔,塔高47米,八角七層,青磚造就,此塔建於五代後周顯德六年(959年),落成於北宋建隆二年(961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這座江南最古老的大型磚塔在建造時地基就有局部沉降,以後歷次修葺,並沒有控制住塔身傾斜。1976年,該塔出現危險情況,塔墩裂開,墩磚壓碎,當時有關部門立即采取臨時排險措施。1981年,又進行了第二次加固修繕。使這座古塔控制了傾斜。經測定,塔身的傾斜度和沉降都處於穩定狀態,現在塔頂中心偏離塔底中心2.32米,塔身傾斜度為2.47度,被國外建築學家稱為“亞洲的比薩斜塔”。

虎丘出來到留園。門票成人40元。兒童半價。外省老年證無效。留園對面馬路上免費停車。

留園即景

●留園是中國著名古典園林,位於江南古城蘇州,以園內建築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1961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7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全國四大名園。

●明萬歷年間太僕徐泰時所建,時稱東園,清嘉慶時歸觀察劉恕,名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同治年間盛旭人(其兒子即盛宣懷,清著名實業家政治家,南洋公學創始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始稱留園。科舉考試的最後一個狀元俞樾作《留園游記》稱其為吳下名園之冠。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廳堂、走廊、粉牆、洞門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卓越智慧和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這樣的景點沒有導游是萬萬不行的。這裡也是有免費導游,我們遇到的導游用母親的話說“是美女也是才女”。據她自己說是評彈學校畢業的,由於愛好導游這個工作,加上評彈的許多唱段內容和景點的導游詞有相通之處,由此從事了導游工作。可惜的是相機沒電了,沒能留下美才女的倩影。

留園內有不同形式的藝術表演,最能讓我們駐足的就是評彈。有個偉人說:“來蘇州不聽評彈等於沒來。”唱評彈的女子秀氣嫵媚,一看就是江南女子,唱了一段“台赴美”(太湖美)後,為他伴奏的年紀稍大的帥哥啞了一口水開始演唱。他是直接通過茶壺嘴喝水的,是不是茶水無從考證。這可能是評彈行規吧?也可能是為了節約時間,不用從茶壺裡倒到茶碗裡了。

他的一招一式,一舉手一投足都透露出儒雅和成熟。他的演唱神采飛揚,眉宇間透出唱段裡的喜怒哀樂。可惜的是,我們一句也沒聽懂。

據父親分析,此兩人為師生關系。男師女生。他們是評彈學校的,利用假期出來社會實踐。我後悔沒上前問問他們,以驗證父親的猜測。

●蘇州評彈是蘇州評話和彈詞的總稱。它產生並流行於蘇州及江、浙、滬一帶,用蘇州方言演唱。評彈的歷史悠久,清乾隆時期已頗流行。最著名的藝人有王周士,他曾為乾隆皇帝演唱過。嘉慶、道光年間有陳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陸瑞廷四大名家。鹹豐、同治年間又有馬如飛、趙湘舟、王石泉等,之後名家流派紛呈,使蘇州評彈藝術歷經200余年至今不衰。

●演出形式

評話通常一人登台開講,內容多為金戈鐵馬的歷史演義和叱吒風雲的俠義豪傑。彈詞一般兩人說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彈自唱,內容多為兒女情長的傳奇小說和民間故事。評話和彈詞均以說唱細膩見長,吳儂軟語娓娓動聽;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橫生。彈詞用吳音演唱,抑揚頓挫,輕清柔緩,弦琶琮錚,十分悅耳。經過歷代藝人的創造發展,曲調流派紛呈,風格各異。近40多年來,評彈從內容到形式推陳出新,傳統書目得到整理提高,反映現實生活的新編書目陸續湧現,中篇和短篇等新的演出形式日臻完善。

演出方式

●演出方式

蘇州評彈有說有唱,大體可分三種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單檔,兩人的雙檔,三人的三個檔。演員均自彈自唱,伴奏樂器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樂為板式變化體,主要曲調為能演唱不同風格內容的〔書調〕,同時也吸收許多曲牌及民歌小調,如〔費伽調〕、〔亂雞啼〕等。〔書調〕是各種流派唱腔發展的基礎,它通過不同藝人演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12點,回到怡家賓館。詢問老板娘吃午飯的地方。“葉子干鍋,你們五個人花100塊錢能吃得很好很好了”,經過一番比較後,老板娘推薦說。並且很熱情地幫我們定了座。

出賓館右轉,步行約10分鐘,觀前街附近的“葉子干鍋”人流如梭。就座,點菜。這裡的菜單和我們吃涮鍋的菜單一樣,而且有鍋底兒,我們以為是涮著吃的,按照涮鍋的方式點了些小菜,比如豆腐,白菜,料醬,土豆等等。等上來一看,都笑了。人家的鍋底兒是有內容的,而且用料醬炒過,吃完鍋底再把你點的菜統統放進鍋裡炒。真是長見識!

13點27分,結賬,83元!超值。

酒店內無廁所,如有需要,請步行1分鐘到觀前街上的肯德基。

兒子去了肯德基,我站在馬路對面的百年老店“陸稿薦”門前把他們家的價格表照了下來,由於天氣太熱,好吃的東西沒敢買,這樣留下遺憾,也就留下了希望。最貴的要數“鴨舌”了,每斤70元,令人咋舌!

●從觀東的醋坊橋走入觀前,首先看到的第一家門面就是蘇州百年老店"陸稿薦"。以"醬汁肉"名揚姑蘇的陸稿薦在蘇州老字號中也可稱老了。康熙二年(1663年),陸稿薦初創,當時是一家普通的肉鋪。店主陸某將店設在蘇州東中市崇真宮橋晚,專營生、熟肉。

●關於如何會取名"陸稿薦",其中還有一段頗為神奇的傳說。相傳某年四月十四日"軋神仙"前夕,有個衣衫襤樓、背一條破草薦、手捧兩只疊在一起的舊陶缽的乞丐,走進肉店求宿。陸老板見其可憐,遂發善心允他在灶門空地上蜷宿一宵。那乞丐把草薦鋪在地上,兩只陶缽合疊當枕,呼呼入睡。次日凌晨那乞丐不辭而別。等到燒火伙計燒肉時發現灶前有條破草薦,於是隨手撕碎往灶堂一塞付之一炬。不料一陣異香散發開來,店裡人都驚呼"香得來、香得來"。陸老板知後覺得奇怪,暗忖昨日那乞丐莫非是仙人化身,那兩只陶缽合疊恰是個呂字(疊口為呂)。悟到此,陸老板連忙把未曾燒掉的破草薦留下來, 每天抽出一根放在灶內,燒出來的肉異香撲鼻,附近中市街、下塘一帶都聞到陣陣肉香。一傳十、十傳百,頓時生意興隆。陸老板靈機一動,干脆將肉店的牌號改名為"陸稿薦",還將呂純陽化身乞丐借宿留草薦的事大肆渲染。從此,這家陸稿薦肉店長盛不衰。

●據成稿於1934年的《醇華館飲食脞志》載:"蘇州從前有陸蹄、趙鴨、方羊肉之稱。陸蹄謂陸稿薦之醬蹄。熟肉店以陸稿薦、三珍齋兩家最為馳名。其出品以醬鴨、蓮蓬蹄為上,醬蹄筋、醬肉次之。熟肉之最佳者,莫如觀東之者陸稿薦。

下圖轉自網絡

下面兩張是我親自照的呀!

13點45分,兩位女士在怡家賓館的大堂等候,我和父親、兒子三人步行去拙政園和獅子林。

由於是周末的原因,拙政園裡的人呀,密度比世博園的大多了。基本走不動。我們跟的免費導游沒出5分鐘就跟丟了,看來“余則成”們不好干。天依然在下火。光看兒子照下來的冰糕紙就知道人流量了!成人70元,兒童半價,外省老年證“不帶來”(不管用)。

14點59分,我們趕緊“逃離”拙政園,估計連20塊錢的門票錢都沒用完。門口三人兩兩留念,證明我們到過了。我們自我安慰道:園林大同小異。

●拙政園,是中國一座著名的園林,位於蘇州市東北街178號,始建於明朝正德年間。它是江南園林的代表,也是蘇州園林中面積最大的古典山水園林,被譽為“中國園林之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游景區,全國特殊旅游參觀點,199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今拙政園轄地面積約83.5畝,其中開放面積約73畝。73畝開放面積中,僅38畝為晚清建築園林遺產(今園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張之萬住宅即今蘇州園林博物館舊館)。

下圖照片轉自網絡

15點08分,路過獅子林,照相。留念。奇怪的是“獅子林”和“師子林”有何區別?

●獅子林(Lion Grove Garden),一般所指為蘇州園林中的獅子林,獅子林為蘇州四大名園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歷史。位於蘇州市市城東北園林路。因園內“林有竹萬,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維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岩普應國師中峰,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系,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獅子林”。另外在北京圓明園、承德避暑山莊中則各有一處仿建。

●“師子林”與“獅子林”

作者:顧關元(當代學者,供職人民日報)

蘇州素有“園林之城”的稱譽,在其全盛時期,園林多達一百五十多座,另一說有二百座。現在僅剩十余座向公眾開放,獅子林即是其中之一座。在眾多的園林中,它是保存得比較完整的一座大型古典園林。

獅子林以湖石假山眾多而又玲瓏奇巧著稱,為假山園藝中之翹楚,素有“假山王國”之譽,園名因其形狀似獅子而得名。今《辭海》“獅子林”條釋:“奇峰巨石,有形如獅子,故名。”其實這是通俗流行的一種說法,關於它的園名出典遠不止此。

獅子林相傳最初為元朝唯則和尚所建,乃菩提正宗寺的一部分。唯則和尚因得法於他的老師普應國師中峰和尚,為紀念其師“築室以奉”並表示師承關系,故林以“師”名。又因四方學者麇至,遂成叢林(釋祖顴《師子林菩提正宗寺記》),“師子林”之名遂由此而來。又據歐陽玄《師子林菩提正宗寺記》:“林有竹萬個,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者。”(狻猊即獅子)故亦名“獅子林”。

又一說,唯則之師中峰和尚居於浙江天目山之獅子岩,為紀念佛徒衣缽,便取佛經中獅子座意,“獅子座”、“獅子吼”都是佛教用語,而獅子一物系來自佛國。獅子林即諧音“師子林”,又像意佛的“叢林”。“林”者,“叢林”的意思。“叢林”是佛教僧徒聚眾講經之處,而又恰好是寺院的別稱,一語雙關,含義更確切。

至今尚可見該園臨街大門口的門楣上所題的“師子林”三個字,即是“獅子林”當初的原始稱謂。其全稱應是“師子林菩提正宗寺”。因“師子林”含有“叢林”即寺院的意思,“菩提正宗寺”遂省略不提。

我國的古典園林與佛教寺院的關系頗為密切,靈隱寺、寒山寺、普救寺(《西廂記》故事的發源地)早先都曾經是寺廟,即使後來成為著名的園林,但還是留有明顯的寺廟痕跡,有濃厚的宗教色彩;而唯有獅子林,它雖源於佛教寺院,但後來幾經滄桑,數易其主,經過

擴建、修葺,已經看不到一點寺院的痕跡了,儼然是一座典雅的江南古典園林。這是獅子林的獨異之處。  摘自——人民日報《海外版》(19971106七版)

15點30分,回怡家賓館集合,出發去江蘇省蘇州昆山市錦溪鎮。

15點50分,進入常台高速(原名蘇嘉杭高速)。

●常台高速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規劃重要干線“沈海高速(G15)”的聯絡線。編號:G15W,(常台高速 常熟-台州 常熟-蘇州-嘉興-紹興-台州 )

16點,按照GPS的指示,在吳江收費站下,15元。接著“掉頭行駛”,又在此上高速轉入蘇州繞城高速公路。後來知道應該在常台高速和蘇州繞城高速連接的立交橋轉上繞城高速的,估計當時走神了,沒認真“聽講”。

16點25分,蘇州繞城高速甪直南收費站下,15元。看來這樣走是繞遠路了,GPS也有不靈活的時候。

●錦溪成名已有二千多年,相傳南宋建都臨安時,宋孝宗的寵妃陳妃偏愛錦溪山水,戀不忍離,死後水葬於此,錦溪便改名陳墓800余年,直到1993年才恢復古名。擁有眾多名勝古跡的錦溪,依然保持著淳樸的江南水鄉風貌,若隱若現的陳妃水塚,風鈴悅耳的文昌古閣,蛟龍臥波的十眼長橋,以及中國首創的古磚瓦博物館使澱山湖畔的這顆明珠更加璀璨奪目。

開始和錦溪芳芳客棧的伍老板聯系,由於通往鎮中心的主要道路施工,我們只能在繞行鎮人民醫院後,在農貿大廈門前等他。

在吳老板三繞兩繞的帶領下17點,正式入住。兩個標准間,老板租用當地的民房,經過簡單改造成為客房。有電視無有線,無網線,空調尚可。父母住的那間似乎條件好點,150元/天,我們的100元/天。150元的標間是我們本次出行住宿價格的心理極限呀!

事實證明,錦溪古鎮不適合旅游,只適合休閑度假。沒有濃厚的商業氣息,家家戶戶都是在悠閑中生活的。芳芳客棧的性價比略顯不高。

晚飯在河邊的“蘇州人家”享用,花費58元。第一次喝了蓴菜湯。銀魚炒蛋比較不錯。米飯沒有印像中的南方米那麼難吃。


精選遊記: 昆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