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晉、冀、京一路游(8):承德

作者: 長空雁叫

導讀9月11日,從大同赴北京,參加9.12~9.14的老同學班級聚會。K616次(大同-北京西)早8:33發車,約1小時後,窗外出現古長城的身影,這段長城為黃土夯築,不如北京八達嶺那般雄偉,但卻是原汁原味,更顯古樸滄桑。 14:33 抵達北京西站,乘坐公交前往北四環橋附近的“學府賓館”,聚會籌備組已為外地來京同學安排好住宿。此次活動由原班級團支書WZS全額贊助,他在成都經營� ...

9月11日,從大同赴北京,參加9.12~9.14的老同學班級聚會。K616次(大同-北京西)早8:33發車,約1小時後,窗外出現古長城的身影,這段長城為黃土夯築,不如北京八達嶺那般雄偉,但卻是原汁原味,更顯古樸滄桑。

14:33 抵達北京西站,乘坐公交前往北四環橋附近的“學府賓館”,聚會籌備組已為外地來京同學安排好住宿。此次活動由原班級團支書WZS全額贊助,他在成都經營一家科技公司,聚會地點選在承德,因為多數老同學都定居北京。相關事務由HMY張羅,她大學畢業留母校任教,以身居北京的優勢,接受WZS的委托,負責聚會組團的各項事宜。經由熟人舉薦,HMY選擇李衛東接團,李退休前是北京某旅行社的業務主管,退休後利用“掛靠”承接業務。我們預付定金並通過李衛東與旅行社簽訂了合同:承德三日兩晚的地接費為375元/人,其中包括住宿三星級酒店、旅行社責任險及旅游人身意外傷害險、2早餐5正餐(正餐八菜一湯,20元/人)、全程導游服務以及小布達拉宮, 普寧寺、避暑山莊三處景點的60歲以上半價門票。另外,33座中巴包車三日要價4500元,從北京組團赴承德,然後再返回北京散團。此情況通報成都後,WZS提出:景點再增加六世班禪行宮及棒槌山兩處,游覽避暑山莊要安排乘船,集體活動也要再安排正式聚餐、卡拉OK和茶話會各一次,而且,還應該有一位醫生隨行。這些額外增加的開銷,他到時再用現金支付。

在“學府賓館”與WZS相會,他希望把所帶現金交我保管,日後也是全由我出面代他付款,他不願總是在老同學面前掏錢,讓人感覺有“張揚”之嫌,於是,隨後的三天,我就成了他的“管賬先生”。晚上是HMY盡地主之誼,在附近一家餐廳為我們這8位外地來京同學接風,大家談笑風生,過得很是愉快。

9月12日,吃罷賓館准備的早餐,大家登車前往母校東門,與等候在那裡的在京同學以及母校派出的一位女醫生彙合,全團總計23人,8:00出發,駛往承德。北京與承德之間有高速公路,但當時卻只是部分通車(2010年已全通),行程中還要走一段G101國道。大約中午抵承德,入住北京軍區承德療養院,這是一座院落式的賓館,有軍人值守,但也對外接待。

同學們都年事已高,午飯後休息1小時,下午14:00出發,前往避暑山莊。承德避暑山莊是清朝皇帝為安撫、拉攏蒙、疆、藏地的少數民族上層人士,而專門修建的避暑夏宮。在康熙、乾隆年代,皇帝每年夏季都要離開京城,北上承德,在避暑山莊長時間居住,處理軍政要事,聯絡少數民族首領,使這裡成為清王朝除北京之外的第二個政治中心。莊園總面積相當北京頤和園的兩倍,是我國現存最大的古代皇家園林。

山莊正門名曰“麗正門”,門額用漢、滿、蒙、藏、維五種文字題寫,據說是乾隆皇帝的親筆,寓意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我們也在門前拍下一張合影,作為難得一聚的留念。

避暑山莊可分為“宮殿區”和“苑景區”兩大部分,其中,苑景區又可細分成湖區、平原區和山區。進入麗正門,首先就是皇帝處理政務和帝後居住的宮殿區,建築風格素樸淡雅,圍牆多用青磚灰瓦,木構則保持原木本色,與京城故宮的黃瓦紅牆、描金彩繪,呈現出明顯的差異。宮殿區的主殿名曰“澹泊敬誠”殿,聽地陪導游說,這座大殿全部都是用珍貴的楠木構建,俗稱楠木殿,每到天陰風靜之時,大殿內都會有淡淡的楠木清香。宮殿區現已辟為博物館,大家邊走邊看,再加上停留拍照,走出宮殿,已是16:15。

避暑山莊面積超大,半天時間僅夠游走其中的很小一部分,逛完宮殿,也就只能再看看湖區。湖泊區就在在宮殿區的後面,有八座湖中小島,將整個湖面分割成為不同的區域,洲島錯落,碧波蕩漾。我們乘船游覽,但船票並未包含在原有的團費之內,於是,由我這位“管賬先生”掏錢買票,40元/人,22位同學再加上一位隨團醫生,僅此一項,就讓WZS又破費了920元。人力撐船慢慢游蕩,途中登上兩座小島,終點是“熱河”。地陪導游說,“熱河”也算是一條著名的河流,解放前國內就曾有一個以“熱河”為名的省份(省會承德),但它也是全國最短的河,總長度不足百米,起源於避暑山莊中的一眼“熱河泉”,終點就是泉水彙入山莊湖泊之處。

18:00棄舟登岸,出門前又沿避暑山莊的平原區走了一小段路,周邊綠草如茵,一派草原風光,散放的梅花鹿四處游走,它們並不怕人,願意大大方方地擺POSE拍照,非常有趣。

晚上在市內一家餐廳聚餐,飯後就地安排卡拉OK,餐費超過組團餐標的部分以及卡拉OK的費用,都是由我負責結賬。

9月13日,今日的活動就是看廟,上午游覽普寧寺和須彌福壽之廟(六世班禪行宮),下午觀光普陀宗乘之廟(小布達拉宮)。承德共有11座喇嘛教寺廟,錯落地分布在避暑山莊的東面和北面,其建築可分為藏式、漢式和漢藏結合三種風格,都是由清朝皇帝修建,專供藏、蒙、疆地區的少數民族上層人物前來承德朝覲時禮佛之用,其中,有八座寺廟歸皇室內務府管理,被清政府稱為“外八廟”。 1994年12月,承德地區的古建築群以“避暑山莊與外八廟”的名義,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我們計劃游覽的普寧寺、須彌福壽之廟和普陀宗乘之廟,就是“承德外八廟”中規模最為宏偉的三座寺廟。

早餐後,乘車前往普寧寺,該寺又稱大佛寺,因其主體建築(大乘之閣)內的有尊高大的木佛而得名。1755年,乾隆皇帝兩次出兵伊犁,平定了蒙古族准噶爾部的叛亂,為紀念此事,也為安撫蒙古王公貴族,在避暑山莊旁修建了承德地區的第一座皇家寺院,取名普寧寺,寓意從此國泰民安,“永永普寧”。這座寺廟為漢藏合璧風格,它以大雄寶殿為界,前半部分是漢族寺廟的珈藍七堂式布局,以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為中軸,左右對稱分布鐘樓、鼓樓以及東西配殿;後半部則是仿照西藏桑耶寺之“曼陀羅”布局,正中聳立金碧輝煌的“大乘之閣”,像征藏傳佛教之大千世界的中心,四周設置日殿、月殿,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和四座不同顏色的喇嘛塔,這是藏傳佛教宇宙觀的體現。普寧寺建成後,成為藏、蒙諸部落與清政府聯絡的重要紐帶:六世班禪東行朝拜皇帝時曾來此弘法;蒙古族喇嘛教最高領袖哲不尊丹巴圖克圖以及諸部王公、台吉也都定期來普寧寺朝拜;普通僧侶信眾,也長途跋涉到普寧寺來禮佛進香。

我們進入普寧寺,首先看到一座碑亭,亭內設置乾隆御制石碑三通,分別記述興建普寧寺的淵源以及兩次平定准葛爾叛亂的始末,三座碑四面分別用滿、蒙、漢、藏四種文字鐫刻。在承德“外八廟”中,普寧寺是現今唯一的一座由僧侶管理的寺廟,屬官方正式核准的宗教場所,高大雄偉的大雄寶殿香煙繚繞,裡面正在進行佛事活動。

再向前行就是藏式寺廟區域,“大乘之閣”高約37米,正面6層重檐,頂部是四座小屋頂圍繞一座大屋頂,閣內的千手千眼觀音木雕立像重約110噸,高度達到20多米,是當今世界最大的木雕塑像。

10點左右離開普寧寺,前往停車場途中路過普佑寺,它是普寧寺的近鄰,但卻幾乎沒有游人光顧,站在門口向內張望,只見場院中擺放20余尊綠色玉佛(都是現代工藝品),十分醒目,但除此以外,似乎沒啥可看。不過,這裡卻是拍攝普寧寺全景的絕佳地點。

接下來是觀光“須彌福壽之廟”,10:35抵達,這個行程是HMY已經與李衛東簽訂旅游合同並交付定金後,WZS(出資人)又要求添加的項目,所以,門票也是由我現場支付,並未包括在團費之內, 30元/人的門票除隨行醫生外,其他人都是半價。公元1780年,乾隆皇帝70大壽,西藏六世班禪不遠萬裡前來祝賀,清政府為此大興土木,專為六世班禪打造行宮,於是就有了這座“須彌福壽之廟”。此廟是仿照日喀則的“扎什倫布寺”而建,“須彌福壽”意為“吉祥的須彌山”,也是藏語“扎什倫布”的漢譯。這座寺廟中有兩座建築頗具特色:其一是“妙高莊嚴殿”,它是“須彌福壽之廟”的主殿,屋頂覆蓋鎏金銅瓦,屋脊上有8條鎏金銅龍,勢若騰飛,栩栩生威 ;其二是寺廟最北端高坡上的萬壽琉璃塔,全塔用藍綠琉璃磚砌築,塔高七層,每一層的八個塔面正中均開佛龕,龕中安放無量壽佛。抬頭仰望,巍巍高塔矗立在藍天白雲之下,讓人頓生肅穆之念。

11:30離開“須彌福壽之廟”,返回療養院用餐,餐後安排午休,14:30再次集合,前往“普陀宗乘之廟”。這座寺廟是承德“外八廟”中規模最大的廟宇,參照西藏拉薩的布達拉宮而建,俗稱小布達拉宮。寺院入口處有塊牌子,並列展示“拉薩布達拉宮”與“普陀宗乘之廟”的大幅照片,對比看去,還真是有些相像。公元1771年乾隆六十大壽,同時也是皇太後八十壽辰之年,邊疆各少數民族的首領相約聚集承德,舉行盛大的慶壽活動,乾隆帝為迎接這一前所未有的民族大團結局面,頒旨建造普陀宗乘之廟。這座寺院完全是藏傳佛教的風格,主體建築位於山巔之上,60余座(現存40余座)平頂碉房和梵塔隨山就勢而建,雖無明顯軸線,但卻又是錯落有致。

進入寺廟,首先也是碑亭,亭內立碑三通,也是用滿、漢、蒙、藏四種文字鐫刻。碑亭後面是造型別致的五塔門,三拱門的藏式白色高台上,一字排開佇立著黑、白、黃、綠、紅五種顏色的喇嘛塔,每種顏色代表藏傳佛教的一個教派,清王朝尊黃教為國教,故黃色居中。五塔門北為琉璃牌坊,三間四柱七樓形制,中樓前額“普門應現”,意為觀音顯現普度眾生之門,後額“蓮界莊嚴”,意為觀音道場。

同學們在琉璃牌坊前拍了張集體照後,正欲繼續前行,地陪導游帶來一位身著藏族服裝的女孩,自稱寺廟導游,要帶我們去看一處展館。大家傻乎乎地隨她走進一座不起眼的小院,有位佩戴XX公司胸牌的中年女士上前迎接,說是要給我們介紹普陀宗乘之廟的歷史與現狀。她首先把大家迎入一座擺放香案與菩薩畫像的大棚之內,非常認真地傳授禮佛要領,我一看就知道後面定有貓膩,沒去摻乎,獨自走進展館。誰知剛一進門,就有一位年輕女士一聲不吭地靠了上來,我挪步閃避,她又緊緊貼上,讓我感到很不自在。就這樣,前後也只是三、五分鐘,她就用這種“全場緊逼”的方式,將我趕出了大廳。此時,我的伙伴們也正在那位中年女士的召喚下,從大廳的的另一座門魚貫而入,每人都被調教得滿臉虔誠,手捧三柱高香。又過了許久,才見有同學姍姍而出,上前打聽後得知,最少也是繳納了100元錢才得以脫身。同學們說,這家公司的宗旨是集資修建寺廟,大廳裡營造了非常神聖的氣氛,讓每一位進去的人都覺得若是低於100元錢,就實在是拿不出手。就這樣,我們20多位同學,至少也貢獻了兩千多元,只是不知這錢是否會真的拿去“修廟”?

走出展館後,地陪導游帶領我們攀登“大紅台”,剛爬到一半,看到一塊告示牌,當地公安局強調這裡只是游覽勝地,不是宗教場所,提醒游人警惕“假和尚”,“假道士”以宗教活動為名,詐騙錢財,還公布了舉報電話。然而,我們遇到的人並沒有裝扮成和尚、道士,而是以公司的身份開展宗教活動,集資斂財,真可謂之“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大紅台”是普陀宗乘之廟的主體建築,修造於寺廟的最高處,城閣凌空,非常壯觀。我2002年曾游布達拉宮,那座建築分為紅宮與白宮,紅色建築高聳居中,白色建築構成基底並從兩側環繞紅宮。“大紅台”也是紅、白兩色:正面基層是“白台”,實心,高 17米,下部砌花崗岩條石,上部砌磚,白灰掛面,壁設三層梯形盲窗,東西兩面砌石階登道直達白台頂部 ;紅台則是建造於白台之上,高度達到25米,上寬58米,下寬59米,七層,一至四層實心,均置盲窗,上部三層間隔開設真窗、盲窗,在總體外觀上與布達拉宮頗為相像。而且,布達拉宮有金頂,大紅台上也有一座萬法歸一殿,它是是普陀宗乘之廟的主殿,殿頂高出群樓,銅瓦鎏金,閃閃發光,極其雄偉壯觀。

站在高台之上眺望東方,還可以看到遠處的磬錘峰,擎天一柱矗然倚天,雄奇峻秀,蔚為壯觀。近處則是午前曾游覽的“須彌福壽之廟”,萬壽琉璃塔在夕陽映照之下,顯得格外美麗。17:00離開普陀宗乘之廟,晚上又在療養院的小餐廳內安排了一次聚餐,這主要是因為WZS覺得20元/人的團餐過於簡陋,難抵同學們畢業40年後之難得一聚。餐後舉辦茶話會,大家暢述別後生活和現今的養生之道,所需花費超過旅行社餐標的部分,依舊是由我這位“賬房先生”用現金埋單。

9月14日,今日的安排是上午游覽磬錘峰,午餐後返回北京。磬錘峰的行程也是出資人WZS強調添加的,原本並未包含在旅行社的合同之內,因此,所產生的一切花費(磬錘峰森林公園門票25元/人,登山電瓶車30元/人),都要由我臨時用現金支付,這又讓WZS多破費了1265元。

磬錘峰國家森林公園的高山崗上,有一塊奇石,猶柱擎天,孤立於平緩的山巒之上,形似一根洗衣用的棒槌,故此山俗名“棒槌山”。地陪導游講解:大1.5億年前,磬錘峰還只是承德湖盆底部的泥沙和礫石,後來變成岩石,又隨著地殼的運動逐漸上升,成為陸地。但就磬錘峰這塊巨石而言,它只有300萬年的歷史,這裡原本有一堵石牆般的山體,後經地質演變、風雨侵蝕,石牆逐段崩塌,最後就只剩下我們今天所看到的“棒槌”。

乘坐電瓶車登山,下車後再沿陡峭的石階攀登一段路途,來到磬錘峰森林公園的門前。這段山路又稱“長壽坡”或“御道”,路邊一段文字介紹說,當年乾隆皇帝經此坡登磬錘峰峰時曾感言:“此坡每日一登,必長壽也”。當地百姓也有諺語:“登上長壽坡,能活一百多,摸到棒槌山,能活一百三”。

驗票進門,沿山頂的平路再走不多遠,就見到一根上粗下細的巨大岩柱,赫然突起於小山的頂部。地陪導游說,“棒槌”本身的高度為38.米,若再算上底部的基座,總高可達60米左右。岩柱半腰有棵桑樹,高約3米,已有300多年的樹齡,年年都結又肥又大的白桑葚果。

磬錘峰旁的另一座小山頂部有塊大石,遠遠望去酷似一只蹲坐的蛤蟆,它就是著名的“蛤蟆石”。從棒槌石前往,直線距離雖然只有約500米,但卻需沿長長的石階下山,再上山,然後又是原路返回。地陪小姐強烈不鼓勵我們這些老人前去,大多數同學也都“望路興嘆”,只有我和HMY等六人決意前往。站在“蛤蟆石”小山上回望磬錘峰,高大的“棒槌”又變得像是一根巨大的男根。

11點返回療養院用午餐,12點登車返京,13:30過古北口,汽車在古長城下稍停,公路邊上有一座面積頗大的公園,矗立著明代名將戚繼光的塑像,據說這一帶的長城都是戚繼光主持修建的。

大約15:30進入北京,直接駛往清華園,因為後面還有一場9.15~9.18的老同學年級聚會,地點就是清華校園內的“近春園賓館”。此事原本是打算安排在母校內的“勺園賓館”,但無奈該賓館因檔期不符,難以接待我們這70多名外地來京的同學入住,只好通過畢業後在清華工作的校友協調,將年級聚會的地點改在清華。16點左右駛入清華大學西門,“近春園賓館”就在不遠處,緊鄰“荷塘月色”,以往一直以為清華校內都是高樓,沒想到居然還有這麼一個幽雅的去處。在賓館大廳受到年級聚會勤務組的熱情接待,繳納會務費600元/人,但據說實際開銷將遠大於此,也是因為有人贊助。18:00與年級同窗共進晚餐,熱熱鬧鬧的三天班級聚會到此結束,年級聚會也就從此拉開了序幕。


精選遊記: 承德

評論